第52章
“谁?”十年后的周贺丹对此三缄其口,沈彻闻并未想到眼前的周贺丹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不那么急切,可胸膛中铿锵有力的心跳声骗不了人。
周贺丹却沉默了,只是把手中串珠握得更紧,仰头盯着月亮。
“他每年都会吃吗?”沈彻闻无奈换了个自己早已猜到的问题。
周贺丹点头:“每年都会。”
“你也会吃吗?”
“我也会。”
对话戛然而止,晚风吹过,传来几声虫鸣。
沈彻闻意识到,荷花糕这件事,问乐书音的人是行不通的。周贺丹不会告诉自己,燕台意更不会。乐书音身边所有人,都被拔了舌头,不会多说一个字。
次日一早,与沈彻闻之前预料的一样,燕台意格外关心周贺丹与西平王府的接触,一大早就迫不及待把他叫了过去,让他详细描述昨晚发生的一切。
“昨日公子进了府中,西平王不在,还是上次那个叫沈天星的接待的。”沈彻闻开始按一早想好的说辞编造,“公子似乎是认为西平王在故意躲着他,很着急,求沈天星务必让他见王爷一面。”
“见着了吗?”
“王爷应当真不在府中,公子坐了半宿,也没见着人,只能回来了。”
燕台意追问:“你知不知道周公子为什么坚持要见西平王?”
“这……”沈彻闻做出为难神色,“公子对我不算熟识,也有所防备,个中缘由,我倒当真还未弄清。”
燕台意说:“你可留心着。”
沈彻闻一笑:“二殿下让我关注周公子,原来是想知道他与西平王府的接触吗?”
燕台意“嗯”了一声:“只要跟西平王府有关的,你都事无巨细告知我。”
“不知是为了什么?”
燕台意摇头:“不该问的别问,你东宫做惯了事的,应当不用我来提点。”
“是,谨遵大人教诲。”燕台意几句话,听得沈彻闻心中久久不能平复。
乐书音对周贺丹与西平王府的接触并不反对,却格外在意,这说明了什么?乐书音到底有什么目的?
一直以来,沈彻闻心底都有一块黑暗的禁忌。他不敢触碰,不敢直视,不敢深思。
于是再度选择了视而不见。
从燕台意处离开后,沈彻闻打着继续调查的幌子,在周贺丹的配合下离开了二皇子府,独自一人前往东宫。
进到东宫已是午后,太子今日不忙,难得一人在书房里看些古卷。沈彻闻到时,太子妃刚让人送了些点心过来。
沈彻闻半点儿不见外,比太子还快一步凑到食盒前,打趣道:“嫂子当真是贴心,怕书乾哥看书无聊,又是送点心……哟,这点心盘子底下,怎么还有小诗呢,写的什么?”
太子抢先一步夺了折好的红笺,藏进衣袖,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说道:“你嫂子当年可是大燕第一个女探花,诗情画意起来,你一个习武的粗人懂什么?”
沈彻闻笑起来:“来日你登基,嫂子自可作贤相。”
“不可乱说。”太子立刻制止他。
沈彻闻敛去笑容,正色道:“会有那么一天的,我等着。”
太子低头探向袖中红笺,随后看向沈彻闻,目光变得坚定:“好,你且等着。”
用完茶点,太子开口询问:“你今日来,必是有事吧?”
“二殿下复活了。”到头来这件事竟也只能告诉太子。
沈彻闻仔细算来,这个时代里,无论周贺丹、瑶贵人还是沈天星,他们得知的未来,都是被自己刻意加工含糊过的虚幻泡影。
只有太子一个人,从自己口中窥见过真正的现实。
太子含笑问道:“所以你现在来自什么年份?”
沈彻闻未解太子的意思,只如实回答道:“庶安五年。”
“庶安……是百姓安乐的意思,书音是个好皇帝吧?”
沈彻闻点头。乐书音自登基后便投身政务,甚至直到曾经去世,都未曾有过后妃。他似乎把自己悉数奉献给了江山社稷。
“书音是个好皇帝,但我相信,自己也不会差。”太子说道。
沈彻闻单膝下跪:“殿下,您会是大燕最好的君主。”无论未来如何改变,无论十九岁的自己是否会有暂时犹豫和彷徨,沈彻闻始终相信乐书乾会是天下最好的主人。
私心也好,意气也罢,沈彻闻从始至终都这么坚信着。像相信父亲无所不能一样,相信着自己的兄长。
“你能这样想,我很高兴。希望你不会认为我在抢夺属于书音的权柄。”太子弯身,将跪地的沈彻闻扶起,“我无意与他争夺什么……只是,即便为了保护东宫上下,我也不能坐以待毙。”
“这些本就是你的。”沈彻闻说。
太子却摇头:“世上英雄本无主,我仗着什么呢,不过仗着比他早出生几年,父亲多宠爱了几分。但虽然不是我的,我也不会让给他什么,各凭本事而已。”
沈彻闻想,这就是自己即便在乐书乾死后多年,依旧只认这一个主的缘由。
乐书乾温柔却不寡断,宽仁却有野心,会把自己装得无坚不摧却也愿意在信任的人面前坦诚自己的软肋。
“不过。”太子说,“如今二弟复活了,你在十年后,恐怕也是举步维艰吧?”
沈彻闻:“是有些小麻烦,不过也能解决。还好提前叮嘱过那小子,不要脑门一热把这些事告诉老二。”
沈彻闻终于明白,当初自己告诉太子,想先救乐书音,再与乐书音一起救下他时,太子欲言又止的神情到底意味着什么了。
人都会有私心,乐书音也不例外,他不会甘心放弃皇位,只为还大哥一个清白……尤其是,这次回来沈彻闻才发现,老二和太子之间,不知为何有了隔阂。
太子变得小心翼翼,似乎总在讨好忍让。而乐书音性格越发古怪,甚至几次差点当众让太子下不来台。
在原本正常的时空里,这些隔阂肯定也是存在的,只是十九岁的自己太粗枝大叶,连两人间这种细微的变化都没有发现。
“也不能把所有事都推给你,再给我更详细讲一遍在我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吧。”太子笑笑,“从今天往后的十年间,所有跟我有关的事,务必详细告诉我。父亲与我,不是简单的栽赃陷害可以离间挑拨的,当中必然发生了动摇我们之间信任根基的事。”
沈彻闻眨了眨眼,强迫着自己去仔细回忆那段往事。
那是天授十六年秋天的一次大朝会,文武百官悉数在场,本与往常别无二致。
只是邻近下朝时,突然有官员提出,如今社稷已定,四海皆服,而太子生母仍旧无名无姓未有名分,于礼法不合。
于是百官叩请圣上追封太子生母为后,迁葬入皇陵,以正宗庙。
其实百官也不知太子生母为何人,甚至是生母还是生父,都不知道。太子本人也对此一无所知。
太子虽最得皇帝宠爱,其生身之人的身份却是本朝禁忌,圣上的一块逆鳞,无人敢触碰分毫。
昔年天下初定时,也有人提出过太子生身之人身份不详不宜立为储君。
那人后来被流放边疆,全族三代内不许入朝为官。
自此后,再无人敢置喙太子身世。
只是没有想到那天,竟又有人冒着拖累全族的风险提了出来。
后来沈彻闻也想过,那人或许是被买通,只是为了引出往后一连串的变故。
第47章 天授十四年
追封太子生母的话刚出口, 便引来百官一片附和。
“陛下不愿告知天下太子生身之人,也不愿将太子记入其他妃嫔名下,日后史书会说太子来路不明,便是为着太子, 陛下也当三思!”
“微臣不知太子生母昔年因何触怒陛下, 但望陛下念在其诞育太子, 于宗庙涉及有功的份上,宽恕一二,便是不入皇陵,也该有个位份,否则百姓议论起来,以为天子薄情, 又当如何?”
许是有人在其中推波助澜,朝堂之上一时间议论纷纷。
皇帝突然止住了朝中议论,朝太子问道:“此事我儿如何看待?”
太子上前,朝皇帝恭恭敬敬行礼,思忖再三说道:“儿臣觉得,父亲未曾追封生我那人,必有父亲的缘故。只是……儿臣自幼只见过父亲一人, 有时也想知道, 另一位血脉至亲到底是……”
“够了。”乐宿齐压着嗓音开口,与嗓音一道被压抑到极点的, 还有他的怒气, “我说过,我与那个人早已恩断义绝,你是我一个人的孩子,从未有过什么生身之人。”
沈彻闻猜测, 皇帝与太子父子二人似乎在那天就走上了岔路的两端。至此君臣父子,背道而驰。
紧接着便是落叶扑朔,凛冬悄至。皇帝接到密奏,说太子私下调兵,打算营救奉安公。
奉安公是前齐废帝,归降大燕后皇帝赐爵奉安公,将其奉养宫中。表面奉养,实则囚禁。自前齐灭国已有十八载,奉安公囚于知恩宫,一步未曾离开。
周贺丹却沉默了,只是把手中串珠握得更紧,仰头盯着月亮。
“他每年都会吃吗?”沈彻闻无奈换了个自己早已猜到的问题。
周贺丹点头:“每年都会。”
“你也会吃吗?”
“我也会。”
对话戛然而止,晚风吹过,传来几声虫鸣。
沈彻闻意识到,荷花糕这件事,问乐书音的人是行不通的。周贺丹不会告诉自己,燕台意更不会。乐书音身边所有人,都被拔了舌头,不会多说一个字。
次日一早,与沈彻闻之前预料的一样,燕台意格外关心周贺丹与西平王府的接触,一大早就迫不及待把他叫了过去,让他详细描述昨晚发生的一切。
“昨日公子进了府中,西平王不在,还是上次那个叫沈天星的接待的。”沈彻闻开始按一早想好的说辞编造,“公子似乎是认为西平王在故意躲着他,很着急,求沈天星务必让他见王爷一面。”
“见着了吗?”
“王爷应当真不在府中,公子坐了半宿,也没见着人,只能回来了。”
燕台意追问:“你知不知道周公子为什么坚持要见西平王?”
“这……”沈彻闻做出为难神色,“公子对我不算熟识,也有所防备,个中缘由,我倒当真还未弄清。”
燕台意说:“你可留心着。”
沈彻闻一笑:“二殿下让我关注周公子,原来是想知道他与西平王府的接触吗?”
燕台意“嗯”了一声:“只要跟西平王府有关的,你都事无巨细告知我。”
“不知是为了什么?”
燕台意摇头:“不该问的别问,你东宫做惯了事的,应当不用我来提点。”
“是,谨遵大人教诲。”燕台意几句话,听得沈彻闻心中久久不能平复。
乐书音对周贺丹与西平王府的接触并不反对,却格外在意,这说明了什么?乐书音到底有什么目的?
一直以来,沈彻闻心底都有一块黑暗的禁忌。他不敢触碰,不敢直视,不敢深思。
于是再度选择了视而不见。
从燕台意处离开后,沈彻闻打着继续调查的幌子,在周贺丹的配合下离开了二皇子府,独自一人前往东宫。
进到东宫已是午后,太子今日不忙,难得一人在书房里看些古卷。沈彻闻到时,太子妃刚让人送了些点心过来。
沈彻闻半点儿不见外,比太子还快一步凑到食盒前,打趣道:“嫂子当真是贴心,怕书乾哥看书无聊,又是送点心……哟,这点心盘子底下,怎么还有小诗呢,写的什么?”
太子抢先一步夺了折好的红笺,藏进衣袖,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说道:“你嫂子当年可是大燕第一个女探花,诗情画意起来,你一个习武的粗人懂什么?”
沈彻闻笑起来:“来日你登基,嫂子自可作贤相。”
“不可乱说。”太子立刻制止他。
沈彻闻敛去笑容,正色道:“会有那么一天的,我等着。”
太子低头探向袖中红笺,随后看向沈彻闻,目光变得坚定:“好,你且等着。”
用完茶点,太子开口询问:“你今日来,必是有事吧?”
“二殿下复活了。”到头来这件事竟也只能告诉太子。
沈彻闻仔细算来,这个时代里,无论周贺丹、瑶贵人还是沈天星,他们得知的未来,都是被自己刻意加工含糊过的虚幻泡影。
只有太子一个人,从自己口中窥见过真正的现实。
太子含笑问道:“所以你现在来自什么年份?”
沈彻闻未解太子的意思,只如实回答道:“庶安五年。”
“庶安……是百姓安乐的意思,书音是个好皇帝吧?”
沈彻闻点头。乐书音自登基后便投身政务,甚至直到曾经去世,都未曾有过后妃。他似乎把自己悉数奉献给了江山社稷。
“书音是个好皇帝,但我相信,自己也不会差。”太子说道。
沈彻闻单膝下跪:“殿下,您会是大燕最好的君主。”无论未来如何改变,无论十九岁的自己是否会有暂时犹豫和彷徨,沈彻闻始终相信乐书乾会是天下最好的主人。
私心也好,意气也罢,沈彻闻从始至终都这么坚信着。像相信父亲无所不能一样,相信着自己的兄长。
“你能这样想,我很高兴。希望你不会认为我在抢夺属于书音的权柄。”太子弯身,将跪地的沈彻闻扶起,“我无意与他争夺什么……只是,即便为了保护东宫上下,我也不能坐以待毙。”
“这些本就是你的。”沈彻闻说。
太子却摇头:“世上英雄本无主,我仗着什么呢,不过仗着比他早出生几年,父亲多宠爱了几分。但虽然不是我的,我也不会让给他什么,各凭本事而已。”
沈彻闻想,这就是自己即便在乐书乾死后多年,依旧只认这一个主的缘由。
乐书乾温柔却不寡断,宽仁却有野心,会把自己装得无坚不摧却也愿意在信任的人面前坦诚自己的软肋。
“不过。”太子说,“如今二弟复活了,你在十年后,恐怕也是举步维艰吧?”
沈彻闻:“是有些小麻烦,不过也能解决。还好提前叮嘱过那小子,不要脑门一热把这些事告诉老二。”
沈彻闻终于明白,当初自己告诉太子,想先救乐书音,再与乐书音一起救下他时,太子欲言又止的神情到底意味着什么了。
人都会有私心,乐书音也不例外,他不会甘心放弃皇位,只为还大哥一个清白……尤其是,这次回来沈彻闻才发现,老二和太子之间,不知为何有了隔阂。
太子变得小心翼翼,似乎总在讨好忍让。而乐书音性格越发古怪,甚至几次差点当众让太子下不来台。
在原本正常的时空里,这些隔阂肯定也是存在的,只是十九岁的自己太粗枝大叶,连两人间这种细微的变化都没有发现。
“也不能把所有事都推给你,再给我更详细讲一遍在我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吧。”太子笑笑,“从今天往后的十年间,所有跟我有关的事,务必详细告诉我。父亲与我,不是简单的栽赃陷害可以离间挑拨的,当中必然发生了动摇我们之间信任根基的事。”
沈彻闻眨了眨眼,强迫着自己去仔细回忆那段往事。
那是天授十六年秋天的一次大朝会,文武百官悉数在场,本与往常别无二致。
只是邻近下朝时,突然有官员提出,如今社稷已定,四海皆服,而太子生母仍旧无名无姓未有名分,于礼法不合。
于是百官叩请圣上追封太子生母为后,迁葬入皇陵,以正宗庙。
其实百官也不知太子生母为何人,甚至是生母还是生父,都不知道。太子本人也对此一无所知。
太子虽最得皇帝宠爱,其生身之人的身份却是本朝禁忌,圣上的一块逆鳞,无人敢触碰分毫。
昔年天下初定时,也有人提出过太子生身之人身份不详不宜立为储君。
那人后来被流放边疆,全族三代内不许入朝为官。
自此后,再无人敢置喙太子身世。
只是没有想到那天,竟又有人冒着拖累全族的风险提了出来。
后来沈彻闻也想过,那人或许是被买通,只是为了引出往后一连串的变故。
第47章 天授十四年
追封太子生母的话刚出口, 便引来百官一片附和。
“陛下不愿告知天下太子生身之人,也不愿将太子记入其他妃嫔名下,日后史书会说太子来路不明,便是为着太子, 陛下也当三思!”
“微臣不知太子生母昔年因何触怒陛下, 但望陛下念在其诞育太子, 于宗庙涉及有功的份上,宽恕一二,便是不入皇陵,也该有个位份,否则百姓议论起来,以为天子薄情, 又当如何?”
许是有人在其中推波助澜,朝堂之上一时间议论纷纷。
皇帝突然止住了朝中议论,朝太子问道:“此事我儿如何看待?”
太子上前,朝皇帝恭恭敬敬行礼,思忖再三说道:“儿臣觉得,父亲未曾追封生我那人,必有父亲的缘故。只是……儿臣自幼只见过父亲一人, 有时也想知道, 另一位血脉至亲到底是……”
“够了。”乐宿齐压着嗓音开口,与嗓音一道被压抑到极点的, 还有他的怒气, “我说过,我与那个人早已恩断义绝,你是我一个人的孩子,从未有过什么生身之人。”
沈彻闻猜测, 皇帝与太子父子二人似乎在那天就走上了岔路的两端。至此君臣父子,背道而驰。
紧接着便是落叶扑朔,凛冬悄至。皇帝接到密奏,说太子私下调兵,打算营救奉安公。
奉安公是前齐废帝,归降大燕后皇帝赐爵奉安公,将其奉养宫中。表面奉养,实则囚禁。自前齐灭国已有十八载,奉安公囚于知恩宫,一步未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