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曾咏珊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她是家里受宠爱的小女儿,和父母哥哥的感情深厚,工位上还摆着一家人的合照。
祝晴看过那张照片,不下一次,她可以确定,这大合照里,根本就没有那几张面孔的存在。
难道,曾家人的死,原本并不在凶手的计划内?
祝晴合上相册:“师傅,去油麻地差馆。”
……
不回黄竹坑警校了,晴仔要回警署加班。
盛放小朋友是一个合格的跟班,全程一句话没有多问,就像是捡到一个大便宜。
突如其来的一场加班,祝晴首先联系的是莫sir,没过多久,几个住在附近的同事陆陆续续地赶到。
不是正常的上班时间,小孩子待着就待着,莫振邦没有任何意见,甚至还很好心,问他要不要去饭堂看电视。
盛放不要看电视,他只想和外甥女一起,醉心查案。
会议室的大桌上,祝晴将所有相册摆在上面。
豪仔一边翻,一边感叹,这是看了成功人士的一生啊……只是那些带着爱的镜头,曾给郑世鸿的一双儿女留下童年美好的瞬间回忆,如今子女长大,在母亲去世后,他们竟再也没有回国陪伴过父亲。
“风光是风光,可连家里的备用钥匙都得托同事拿着,不然哪天病倒在家里都没人发现。”徐家乐说,“你看看,赚这么多钱有什么用?”
大桌前,每个人都在翻阅相册。
然而从头看到尾,发现唯一有用的线索,竟就是祝晴*发现的那张合照。
准确来说,应该是小舅舅在电话亭先看见的。
当听见全组同僚夸自己是幸运星时,崽崽偏头,挺起小胸脯。
“我数了一下,照片里一共五十三个人。”
“搞不清楚是什么活动,难道是学校里的汇演?但是这些孩子们也没有穿校服。”
“而且这么多人,从哪里下手——”
“有了!”梁奇凯熟悉的声音传来,“快过来。”
梁sir也是接到组里的电话赶来的。
十多盘录像带,他带到警署的证物处理室慢慢看,做好奋战到天明的准备。然而谁知道,他居然这么快就有了收获。
少爷仔跟着同僚们一起,迈着轻快的小步子跑去。
证物处理室的电视上,出现与合照场景相同的画面,伴随着轻快的童谣声。
那至少是十几年前的影像,有些卡帧,但完整地拍下活动的全过程。
“儿童剧场?”
黎叔依稀记得,十几年前的香江音乐厅,曾定期举办儿童剧场的活动。这些演出通常在每个月第一个周末的上午举行,节目内容大多是木偶戏、歌舞表演,或者童话故事改编的剧目等等。观众入场的票价很低,因为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愿意看别的小孩的表演,来到现场的,基本上都是表演者的家长。他们目光灼灼地盯着自家的孩子,当其他小孩上场,立即兴致缺缺,别说是保持礼貌的敷衍掌声,甚至有的还会提前离场。
这卷录像是郑世鸿拍摄的,但他拍的,不仅仅是台上的演出。
伴随着台上节目欢快的背景音,他的镜头会探向后台。道具服装散落在各个角落,小演员被大人按着补妆,有小孩躲在幕布后偷看台上的演出。
正在这时,豪仔突然按住梁奇凯的手:“暂停!”
梁奇凯按下录像机上的暂停键,电视上的画面定格:“冯耀文?”
他们看见了深水埗早餐店里那名死者,冯耀文。
这卷录像带里的他,要年轻很多。
他坐在后台一张桌子前,桌上放着巨大的保温盒,孩子们和孩子们的家长排成一列歪歪扭扭的队伍,从他手中领取温热的早餐。
豪仔说:“冯耀文不是家长,是儿童剧场的工作人员?”
在莫sir的示意下,梁奇凯重新按下播放键。
大家继续寻找那几道熟悉的身影。
忽地,祝晴说:“这个帮孩子化妆的男人——”
“是章老师啊,美容学院的章老师。”曾咏珊认出他,皱了皱鼻子,“奇怪,他的脸好臭,就像这些小孩欠他钱了。”
“原来是这样。”莫振邦说,“四个受害者,彼此不认识,因为这场临时活动,出现在同一场景里。”
同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加入讨论。
“深水埗早餐铺的冯耀文负责提供早点。”
“美容学院的郑校长负责为儿童化妆。”
“那一年,集装箱厂的生意最红火,马国华作为管工,他担任的工作是管理工人们搭建舞台。”
“而新景酒店的经理张志强,协助活动礼仪的统筹!”
就像是终于拨开云雾,警员们的语调逐渐抬高,顺着这样的思路分析,这个连环杀人案终于显露出明朗清晰的轮廓。
盛放小朋友呆呆地听着,恨不得掏出玩具枪,和他们一起冲锋陷阵。
一颗小小的心愿种子在舅舅宝的心头种下。
原来当警察,是一件这么了不起的事。
莫振邦一声令下:“立刻排查这场演出的所有在场人员,包括摄影师,给我地毯式搜查!”
……
案件终于有了新的突破,b组警员们敲了莫sir一笔,吃饱才有力气干活。
梁奇凯提议就在警署后巷那家大排档解决晚餐,结束之后还能上楼继续查案。一路上,几个人提起案件的突破,忍不住地笑,案子调查至今,这不是第一次找到突破,也不知道会不会又是空欢喜一场。
油麻地这间大排档,塑料桌椅就摆在路边。
盛放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将一次性筷子拆开,还煞有介事地交叉磨了磨。
因这起轰动整个香江的连环杀人案,大排档的生意变得冷清,但仍旧有胆大的老主顾,稀稀拉拉坐了几桌。
隔壁桌叫了一扎鲜啤,朋友之间划拳拼酒,谈天说地。连下了几天的雨,天气不再燥热,尤其是夜晚,有凉风吹来,品尝美酒美食,几个人直呼痛快。
警署同事们不无遗憾,说着等这起案子结案后,一定要找机会喝一场,不醉不归。
“去那间老字号海鲜楼怎么样?我们常去的那家。”
“没意思,当然是去兰桂坊!”
“干脆直接搬一箱啤酒回警署庆祝。”
他们一人一句,讨论得热闹,梁奇凯发现只有祝晴没出声。
这是祝晴参与不了的话题,就安静地听着。她没有喝过酒,同事们说,那是醉醺醺的感觉,大脑暂时放空,走路左摇右摆,到家连鞋子都忘记脱,直接栽倒在床上,睁开眼睛已经是大天亮。
她没有尝试过。一路走来,她都是走着一条规矩的、平直的路,很克制,不给自己留任何分叉和意外。
“祝晴。”梁sir笑着对她说,“到时候你可不能缺席。”
曾咏珊整张脸都埋进炒粉里,但还是悄悄抬头看他们。
梁sir是不是对祝晴不一样?
难得盛夏夜晚的风居然是凉爽的,比鸽子笼还要凉爽。
店里的伙计端上来一盘炒蟹,盛家小少爷用筷子夹着,吃得却别别扭扭,外甥女好像注意到这一点,拿走他的筷子,舅甥俩的默契,让孩子伸出小手抓住裹着面包糠的、香喷喷的蟹。
伙计一直在上菜,不一会儿就吆喝着过来,往折叠桌上放一个盘子。
并不是多高档的食材,有的盛放尝过,有的是第一次见,也不符合盛家对于每一餐“少油少盐”的健康理念,但少爷仔就是喜欢。
他没有试过在这样的晚上,坐在路边吹着风,往小嘴巴里塞吃的。
外甥女还格外破例,允许他喝一瓶汽水,带着汽的饮料在他的小嘴巴里炸开,就像是飞舞的跳跳糖。
天边星星闪耀,小朋友的眸光,比星辰还要明亮。
盛放很认真地盯着大家,也没想融入到他们复杂的谈话中,只觉得好喜欢。
他跟定外甥女了!
“小孩喝这么多汽水会变笨。”祝晴淡淡道,“剩下半支给我。”
盛放:!
不喜欢了!
……
第二天清晨,萍姨准时出现在自己的“工位”。
盛家小少爷忘记昨晚他们吃完大排档上楼后,是怎样奋战到深夜。总之小朋友玩着玩着,不小心睡着,被抱去高级督察空着的办公室里,躺在沙发上睡了很久。再醒来,他已经回到鸽子笼,听晴仔说,他们是坐的士回家的。
而且,下车后,他跟着祝晴走回宿舍楼……太离谱了,舅舅居然一点印象都没有,就像失忆!
萍姨向祝晴保证,今天绝不会再放任小孩靠近油麻地警署半步。
“今天会很忙。”祝晴说,“我晚上不一定回家。”
外甥女又让舅舅先跟着萍姨回半山住一晚。
孩子还小,根本不懂,有半山的豪宅不住,简直是暴殄天物。短短几天的相处,祝晴对盛放多少有了些了解,小朋友是少爷脾气,吃软不吃硬,她也就不和他来硬的,平视着他,将他当成一个大人似的商量。
祝晴看过那张照片,不下一次,她可以确定,这大合照里,根本就没有那几张面孔的存在。
难道,曾家人的死,原本并不在凶手的计划内?
祝晴合上相册:“师傅,去油麻地差馆。”
……
不回黄竹坑警校了,晴仔要回警署加班。
盛放小朋友是一个合格的跟班,全程一句话没有多问,就像是捡到一个大便宜。
突如其来的一场加班,祝晴首先联系的是莫sir,没过多久,几个住在附近的同事陆陆续续地赶到。
不是正常的上班时间,小孩子待着就待着,莫振邦没有任何意见,甚至还很好心,问他要不要去饭堂看电视。
盛放不要看电视,他只想和外甥女一起,醉心查案。
会议室的大桌上,祝晴将所有相册摆在上面。
豪仔一边翻,一边感叹,这是看了成功人士的一生啊……只是那些带着爱的镜头,曾给郑世鸿的一双儿女留下童年美好的瞬间回忆,如今子女长大,在母亲去世后,他们竟再也没有回国陪伴过父亲。
“风光是风光,可连家里的备用钥匙都得托同事拿着,不然哪天病倒在家里都没人发现。”徐家乐说,“你看看,赚这么多钱有什么用?”
大桌前,每个人都在翻阅相册。
然而从头看到尾,发现唯一有用的线索,竟就是祝晴*发现的那张合照。
准确来说,应该是小舅舅在电话亭先看见的。
当听见全组同僚夸自己是幸运星时,崽崽偏头,挺起小胸脯。
“我数了一下,照片里一共五十三个人。”
“搞不清楚是什么活动,难道是学校里的汇演?但是这些孩子们也没有穿校服。”
“而且这么多人,从哪里下手——”
“有了!”梁奇凯熟悉的声音传来,“快过来。”
梁sir也是接到组里的电话赶来的。
十多盘录像带,他带到警署的证物处理室慢慢看,做好奋战到天明的准备。然而谁知道,他居然这么快就有了收获。
少爷仔跟着同僚们一起,迈着轻快的小步子跑去。
证物处理室的电视上,出现与合照场景相同的画面,伴随着轻快的童谣声。
那至少是十几年前的影像,有些卡帧,但完整地拍下活动的全过程。
“儿童剧场?”
黎叔依稀记得,十几年前的香江音乐厅,曾定期举办儿童剧场的活动。这些演出通常在每个月第一个周末的上午举行,节目内容大多是木偶戏、歌舞表演,或者童话故事改编的剧目等等。观众入场的票价很低,因为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愿意看别的小孩的表演,来到现场的,基本上都是表演者的家长。他们目光灼灼地盯着自家的孩子,当其他小孩上场,立即兴致缺缺,别说是保持礼貌的敷衍掌声,甚至有的还会提前离场。
这卷录像是郑世鸿拍摄的,但他拍的,不仅仅是台上的演出。
伴随着台上节目欢快的背景音,他的镜头会探向后台。道具服装散落在各个角落,小演员被大人按着补妆,有小孩躲在幕布后偷看台上的演出。
正在这时,豪仔突然按住梁奇凯的手:“暂停!”
梁奇凯按下录像机上的暂停键,电视上的画面定格:“冯耀文?”
他们看见了深水埗早餐店里那名死者,冯耀文。
这卷录像带里的他,要年轻很多。
他坐在后台一张桌子前,桌上放着巨大的保温盒,孩子们和孩子们的家长排成一列歪歪扭扭的队伍,从他手中领取温热的早餐。
豪仔说:“冯耀文不是家长,是儿童剧场的工作人员?”
在莫sir的示意下,梁奇凯重新按下播放键。
大家继续寻找那几道熟悉的身影。
忽地,祝晴说:“这个帮孩子化妆的男人——”
“是章老师啊,美容学院的章老师。”曾咏珊认出他,皱了皱鼻子,“奇怪,他的脸好臭,就像这些小孩欠他钱了。”
“原来是这样。”莫振邦说,“四个受害者,彼此不认识,因为这场临时活动,出现在同一场景里。”
同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加入讨论。
“深水埗早餐铺的冯耀文负责提供早点。”
“美容学院的郑校长负责为儿童化妆。”
“那一年,集装箱厂的生意最红火,马国华作为管工,他担任的工作是管理工人们搭建舞台。”
“而新景酒店的经理张志强,协助活动礼仪的统筹!”
就像是终于拨开云雾,警员们的语调逐渐抬高,顺着这样的思路分析,这个连环杀人案终于显露出明朗清晰的轮廓。
盛放小朋友呆呆地听着,恨不得掏出玩具枪,和他们一起冲锋陷阵。
一颗小小的心愿种子在舅舅宝的心头种下。
原来当警察,是一件这么了不起的事。
莫振邦一声令下:“立刻排查这场演出的所有在场人员,包括摄影师,给我地毯式搜查!”
……
案件终于有了新的突破,b组警员们敲了莫sir一笔,吃饱才有力气干活。
梁奇凯提议就在警署后巷那家大排档解决晚餐,结束之后还能上楼继续查案。一路上,几个人提起案件的突破,忍不住地笑,案子调查至今,这不是第一次找到突破,也不知道会不会又是空欢喜一场。
油麻地这间大排档,塑料桌椅就摆在路边。
盛放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将一次性筷子拆开,还煞有介事地交叉磨了磨。
因这起轰动整个香江的连环杀人案,大排档的生意变得冷清,但仍旧有胆大的老主顾,稀稀拉拉坐了几桌。
隔壁桌叫了一扎鲜啤,朋友之间划拳拼酒,谈天说地。连下了几天的雨,天气不再燥热,尤其是夜晚,有凉风吹来,品尝美酒美食,几个人直呼痛快。
警署同事们不无遗憾,说着等这起案子结案后,一定要找机会喝一场,不醉不归。
“去那间老字号海鲜楼怎么样?我们常去的那家。”
“没意思,当然是去兰桂坊!”
“干脆直接搬一箱啤酒回警署庆祝。”
他们一人一句,讨论得热闹,梁奇凯发现只有祝晴没出声。
这是祝晴参与不了的话题,就安静地听着。她没有喝过酒,同事们说,那是醉醺醺的感觉,大脑暂时放空,走路左摇右摆,到家连鞋子都忘记脱,直接栽倒在床上,睁开眼睛已经是大天亮。
她没有尝试过。一路走来,她都是走着一条规矩的、平直的路,很克制,不给自己留任何分叉和意外。
“祝晴。”梁sir笑着对她说,“到时候你可不能缺席。”
曾咏珊整张脸都埋进炒粉里,但还是悄悄抬头看他们。
梁sir是不是对祝晴不一样?
难得盛夏夜晚的风居然是凉爽的,比鸽子笼还要凉爽。
店里的伙计端上来一盘炒蟹,盛家小少爷用筷子夹着,吃得却别别扭扭,外甥女好像注意到这一点,拿走他的筷子,舅甥俩的默契,让孩子伸出小手抓住裹着面包糠的、香喷喷的蟹。
伙计一直在上菜,不一会儿就吆喝着过来,往折叠桌上放一个盘子。
并不是多高档的食材,有的盛放尝过,有的是第一次见,也不符合盛家对于每一餐“少油少盐”的健康理念,但少爷仔就是喜欢。
他没有试过在这样的晚上,坐在路边吹着风,往小嘴巴里塞吃的。
外甥女还格外破例,允许他喝一瓶汽水,带着汽的饮料在他的小嘴巴里炸开,就像是飞舞的跳跳糖。
天边星星闪耀,小朋友的眸光,比星辰还要明亮。
盛放很认真地盯着大家,也没想融入到他们复杂的谈话中,只觉得好喜欢。
他跟定外甥女了!
“小孩喝这么多汽水会变笨。”祝晴淡淡道,“剩下半支给我。”
盛放:!
不喜欢了!
……
第二天清晨,萍姨准时出现在自己的“工位”。
盛家小少爷忘记昨晚他们吃完大排档上楼后,是怎样奋战到深夜。总之小朋友玩着玩着,不小心睡着,被抱去高级督察空着的办公室里,躺在沙发上睡了很久。再醒来,他已经回到鸽子笼,听晴仔说,他们是坐的士回家的。
而且,下车后,他跟着祝晴走回宿舍楼……太离谱了,舅舅居然一点印象都没有,就像失忆!
萍姨向祝晴保证,今天绝不会再放任小孩靠近油麻地警署半步。
“今天会很忙。”祝晴说,“我晚上不一定回家。”
外甥女又让舅舅先跟着萍姨回半山住一晚。
孩子还小,根本不懂,有半山的豪宅不住,简直是暴殄天物。短短几天的相处,祝晴对盛放多少有了些了解,小朋友是少爷脾气,吃软不吃硬,她也就不和他来硬的,平视着他,将他当成一个大人似的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