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青黛上前帮她解下大氅,姜云冉直接来到堂前恭敬行礼:“见过太后娘娘、皇贵太妃娘娘、贵太妃娘娘。”
顿了顿,她看向右侧:“见过贵妃娘娘。”
等都见完礼,仁慧太后才道:“好孩子,坐下说话。”
待姜云冉在姚贵妃左手边落座,仁慧太后的目光还落在她身上。
她目光慈爱,看起来尤其和善,一边颔首,一边对皇贵太妃道:“之前就瞧着这孩子面善,果然能得皇帝喜欢。”
皇贵太妃抬眸看向姜云冉,那张总是平静的面容也多了几分喜悦。
“是啊,”她道,“今日姜贵嫔封嫔大典,可是她大喜的日子,姐姐可要重赏。”
仁慧太后愣了一下,随即大笑一声。
“赏,都要赏。”
一身素服,面无波澜的贵太妃也迎合一声:“那我也要赏。”
姜云冉忙起身,同长辈们一一道谢,这才重新落座。
宫人们端上玉兰香片,芬芳宜人,让人心情舒畅。
殿阁中一时间笑声不断,气氛也越发融洽。
在一片其乐融融中,仁慧太后道:“近来宫中事务繁忙,贵嫔应该也知晓。”
“臣妾知晓,太后娘娘尽管吩咐。”
对于她的上道,仁慧太后很满意。
她笑道:“如今宫中采买之事实在繁杂,账簿颇多,哀家和几位姐妹都分身乏术,也才能勉强理清头绪,今日终于等到你晋升,哀家十分欢喜。”
除了仁慧太后,所有人都含笑听讲,无人多言。
仁慧太后继续道:“如今采买之事须尽快完成,哀家命贵妃从旁协助,以便从元徽六年伊始便按新政执行,因此……”
她的目光锁住姜云冉。
“因此,尚宫局的差事,就要由贵嫔来协助了。”
姜云冉并不意外。
今日她看到姚贵妃在场,已经猜到了八分,最后的结果果然也在姜云冉的意料之中。
她站起身,恭恭敬敬行礼,道:“诺,臣妾一定尽心,暂时替贵妃娘娘分担好差事。”
这话说得很漂亮。
她是暂替,等采买事宜彻底安排妥当,贵妃自然还要回到尚宫局,继续主理六宫事。
这是太后决计不肯放开的权柄。
仁慧太后眼眸中的笑意更深。
她满意地点点头,道:“你是个聪明的,一定能当好差事,贵妃,若贵嫔有什么不懂的,你也要好好教导。”
姚贵妃起身,道:“是。”
差事吩咐完,姜云冉就准备告退了。
倒是姚贵妃轻声道:“贵嫔妹妹,尚宫局如今要紧的差事,我都会吩咐秋意姑姑送往听雪宫,有劳你了。”
姜云冉福了福,顶着众人的目光退了出去。
皇贵太妃的目光一直落在她姣好的面容上,等她的窈窕身影消失不见,仁慧太后就好奇地问:“沈妹妹怎么这样看她?”
皇贵太妃慢慢捻着手心里的蜜蜡,道:“她生得真好。”
这话似乎引起了众人的回忆,就连贵太妃的神情都有些恍惚。
仁慧太后脸上的笑容清减几分,她道:“巧合罢了。”
说到这里,她的目光沉沉落在不悲不喜的姚贵妃身上,最终还是叹了口气。
“希望她能处理好宫事。”
这一回,倒是姚贵妃开口:“太后娘娘放心,贵嫔妹妹聪慧果断,不会让太后娘娘失望。”
仁慧太后看着她,语气冷淡下来:“是吗?”
“哀家也经不起再一次失望了。”
————
听雪宫中,秋意姑姑坐在绣凳上,正认认真真禀报。
“贵嫔娘娘,这是冬日分发炭火的账目。”
她指着这其中一份折子道:“为防走水,各宫的炭火都按月发放,之前十一月和十二月的都已经发至各宫,如今到了年关上,元月的炭火要提前发放。”
姜云冉拿起折子,仔细翻看。
青黛、紫叶和钱小多都站在她身边,仔细听秋意姑姑讲解。
宫中的行走,宫事的调遣,都要由他们来完成,因此姜云冉并不想多费口舌,直接让三人一起听。
也方便行走办事。
对此,秋意姑姑倒是很惊讶。
这位贵嫔娘娘她接触不多,倒是个非常拎得清的利落人。
如此,差事就好办许多。
想起贵妃娘娘的吩咐,秋意姑姑讲解得越发用心。
“本来贵妃娘娘已经着手准备炭火发放,无奈差事太忙,就有些耽搁,”秋意姑姑有些抱歉,“有劳贵嫔娘娘多操心,尽快把炭火发放下去。”
姜云冉的目光在账簿上一一扫过,在一个名字之后,姜云冉目光微顿。
“尚宫局是谁来当差?”
秋意姑姑道:“穆尚宫、刘司簿和孙司正都是常年当差的老人,炭火一事主要由两位姑姑操持。”
尚宫局下设四司,负责各项差事,其中刘司簿和孙司正应是穆尚宫的心腹,专门负责同宫妃娘娘们沟通听令。
姜云冉的手指在折子上点了一下:“永福宫每月炭火,是其他宫室的一倍有余。”
宫中宫规森严。
每月炭火按照品级都有定数。
比如只有宝林娘娘以上可用红螺炭,以下小主只能用灰炭。
吴端嫔作为九嫔之一,她冬日每月可用红螺炭三百斤,灰炭九百斤,再加上太后娘娘和皇帝的赏赐,已经足够使用。
况且因为有孕,她的红螺炭已经格外恩典,但前两月的支取,每月也超过八百斤。
这个数量,已经远远超过贵妃的份例。
秋意听到她的询问,神情有些不愉,却还是低声道:“这是太后娘娘和皇贵太妃娘娘额外开恩。”
一般宫妃有孕,红螺炭都会加倍,吴端嫔大约能支取六百斤。
显然,在恩典之外,太后和皇贵太妃又给了她格外恩典,这应该是两位长辈分内的份例,一起分给了她。
并非宫中抠门,也不是景华琰不肯大方,只是这么多炭火,宫中根本无法堆放。
宫中最怕走水,不会多备如此多的炭火,想要多得恩典,必是其他人的恩赐。
看秋意对此有些不喜,就知道是吴端嫔越过姚贵妃,直接求了太后和皇贵太妃。
这其实落了姚贵妃的面子,难怪秋意会生气。
姜云冉颔首,她问:“这个月,太后娘娘可有吩咐?”
秋意只能说:“依旧例。”
也就是说这个月发给吴端嫔的还是这么多数。
姜云冉又反复看了看,目光又在周宜妃的名字后停顿。
“锦绣宫没有额外加份例?”
秋意摇头,道:“贵妃娘娘询问过宜妃娘娘,娘娘说宫中足够用了,不需要再加。”
宫中只有两位娘娘膝下有皇嗣,姚贵妃的临芳宫,份例要加上大公主的,一般也有陛下额外赏赐,因此份例会比常例多一些。
按理说锦绣宫也是如此。
在额外赏赐之外,就没有更多的份例了。
也就是说周宜妃没有索要恩赏。
姜云冉仔细看了,又问:“各宫的水缸、水车可都备好,可需要重新安排?”
冬日防火是重中之重。
秋意神情也很严肃:“月前已经排查过,都无大碍。”
她顿了顿,还是说:“贵妃娘娘说,既然宫中事宜暂时交给贵嫔娘娘,娘娘便可按心意行事,若尚宫局的宫人不好差遣,娘娘便来吩咐奴婢便可。”
这次真让姜云冉惊讶。
姚贵妃居然真把权柄给了她,甚至还让自己宫中的姑姑奉命听她差遣。
姜云冉也不含糊,直接道:“那就有劳秋意姑姑了。”
“宫中防火还是要重新排查一遍。”
年关底下,姜云冉不希望宫中发生事端。
除了这两件事,随之而来的还有冬至和小年宫宴。
冬至宫宴是由梅贤妃和慕容昭仪一起督办,而小年宫宴则由姚贵妃操持,现在看上去,只能姜云冉独自操办小年宫宴了。
万幸姚贵妃已经拟定了章程,只需要再调整细节便好,姜云冉仔细看过,取消了几样华而不实的冷盘,多加了热锅子。
才道:“我再仔细看看,若有其他差遣,再来劳烦姑姑。”
秋意临走的时候,姜云冉给封了厚厚的红封。
秋意客客气气谢过,很平静离开了听雪宫。
等她走了,姜云冉才让人去请赵庭芳。
等人的空闲,她吩咐钱小多会同尚宫局的宫人,仔细排查宫中的防火防盗事宜,钱小多领命退下。
另外又让紫叶青黛把所有的折子都仔细通读,即便不能滚瓜烂熟,也要做到烂熟于心。
只有熟悉起来,才能当好差事。
一时间,听雪宫飞快忙碌起来,自是各司其职。
姜云冉终于得了空闲,她靠坐在贵妃榻上,才发现此时刚过申时。
顿了顿,她看向右侧:“见过贵妃娘娘。”
等都见完礼,仁慧太后才道:“好孩子,坐下说话。”
待姜云冉在姚贵妃左手边落座,仁慧太后的目光还落在她身上。
她目光慈爱,看起来尤其和善,一边颔首,一边对皇贵太妃道:“之前就瞧着这孩子面善,果然能得皇帝喜欢。”
皇贵太妃抬眸看向姜云冉,那张总是平静的面容也多了几分喜悦。
“是啊,”她道,“今日姜贵嫔封嫔大典,可是她大喜的日子,姐姐可要重赏。”
仁慧太后愣了一下,随即大笑一声。
“赏,都要赏。”
一身素服,面无波澜的贵太妃也迎合一声:“那我也要赏。”
姜云冉忙起身,同长辈们一一道谢,这才重新落座。
宫人们端上玉兰香片,芬芳宜人,让人心情舒畅。
殿阁中一时间笑声不断,气氛也越发融洽。
在一片其乐融融中,仁慧太后道:“近来宫中事务繁忙,贵嫔应该也知晓。”
“臣妾知晓,太后娘娘尽管吩咐。”
对于她的上道,仁慧太后很满意。
她笑道:“如今宫中采买之事实在繁杂,账簿颇多,哀家和几位姐妹都分身乏术,也才能勉强理清头绪,今日终于等到你晋升,哀家十分欢喜。”
除了仁慧太后,所有人都含笑听讲,无人多言。
仁慧太后继续道:“如今采买之事须尽快完成,哀家命贵妃从旁协助,以便从元徽六年伊始便按新政执行,因此……”
她的目光锁住姜云冉。
“因此,尚宫局的差事,就要由贵嫔来协助了。”
姜云冉并不意外。
今日她看到姚贵妃在场,已经猜到了八分,最后的结果果然也在姜云冉的意料之中。
她站起身,恭恭敬敬行礼,道:“诺,臣妾一定尽心,暂时替贵妃娘娘分担好差事。”
这话说得很漂亮。
她是暂替,等采买事宜彻底安排妥当,贵妃自然还要回到尚宫局,继续主理六宫事。
这是太后决计不肯放开的权柄。
仁慧太后眼眸中的笑意更深。
她满意地点点头,道:“你是个聪明的,一定能当好差事,贵妃,若贵嫔有什么不懂的,你也要好好教导。”
姚贵妃起身,道:“是。”
差事吩咐完,姜云冉就准备告退了。
倒是姚贵妃轻声道:“贵嫔妹妹,尚宫局如今要紧的差事,我都会吩咐秋意姑姑送往听雪宫,有劳你了。”
姜云冉福了福,顶着众人的目光退了出去。
皇贵太妃的目光一直落在她姣好的面容上,等她的窈窕身影消失不见,仁慧太后就好奇地问:“沈妹妹怎么这样看她?”
皇贵太妃慢慢捻着手心里的蜜蜡,道:“她生得真好。”
这话似乎引起了众人的回忆,就连贵太妃的神情都有些恍惚。
仁慧太后脸上的笑容清减几分,她道:“巧合罢了。”
说到这里,她的目光沉沉落在不悲不喜的姚贵妃身上,最终还是叹了口气。
“希望她能处理好宫事。”
这一回,倒是姚贵妃开口:“太后娘娘放心,贵嫔妹妹聪慧果断,不会让太后娘娘失望。”
仁慧太后看着她,语气冷淡下来:“是吗?”
“哀家也经不起再一次失望了。”
————
听雪宫中,秋意姑姑坐在绣凳上,正认认真真禀报。
“贵嫔娘娘,这是冬日分发炭火的账目。”
她指着这其中一份折子道:“为防走水,各宫的炭火都按月发放,之前十一月和十二月的都已经发至各宫,如今到了年关上,元月的炭火要提前发放。”
姜云冉拿起折子,仔细翻看。
青黛、紫叶和钱小多都站在她身边,仔细听秋意姑姑讲解。
宫中的行走,宫事的调遣,都要由他们来完成,因此姜云冉并不想多费口舌,直接让三人一起听。
也方便行走办事。
对此,秋意姑姑倒是很惊讶。
这位贵嫔娘娘她接触不多,倒是个非常拎得清的利落人。
如此,差事就好办许多。
想起贵妃娘娘的吩咐,秋意姑姑讲解得越发用心。
“本来贵妃娘娘已经着手准备炭火发放,无奈差事太忙,就有些耽搁,”秋意姑姑有些抱歉,“有劳贵嫔娘娘多操心,尽快把炭火发放下去。”
姜云冉的目光在账簿上一一扫过,在一个名字之后,姜云冉目光微顿。
“尚宫局是谁来当差?”
秋意姑姑道:“穆尚宫、刘司簿和孙司正都是常年当差的老人,炭火一事主要由两位姑姑操持。”
尚宫局下设四司,负责各项差事,其中刘司簿和孙司正应是穆尚宫的心腹,专门负责同宫妃娘娘们沟通听令。
姜云冉的手指在折子上点了一下:“永福宫每月炭火,是其他宫室的一倍有余。”
宫中宫规森严。
每月炭火按照品级都有定数。
比如只有宝林娘娘以上可用红螺炭,以下小主只能用灰炭。
吴端嫔作为九嫔之一,她冬日每月可用红螺炭三百斤,灰炭九百斤,再加上太后娘娘和皇帝的赏赐,已经足够使用。
况且因为有孕,她的红螺炭已经格外恩典,但前两月的支取,每月也超过八百斤。
这个数量,已经远远超过贵妃的份例。
秋意听到她的询问,神情有些不愉,却还是低声道:“这是太后娘娘和皇贵太妃娘娘额外开恩。”
一般宫妃有孕,红螺炭都会加倍,吴端嫔大约能支取六百斤。
显然,在恩典之外,太后和皇贵太妃又给了她格外恩典,这应该是两位长辈分内的份例,一起分给了她。
并非宫中抠门,也不是景华琰不肯大方,只是这么多炭火,宫中根本无法堆放。
宫中最怕走水,不会多备如此多的炭火,想要多得恩典,必是其他人的恩赐。
看秋意对此有些不喜,就知道是吴端嫔越过姚贵妃,直接求了太后和皇贵太妃。
这其实落了姚贵妃的面子,难怪秋意会生气。
姜云冉颔首,她问:“这个月,太后娘娘可有吩咐?”
秋意只能说:“依旧例。”
也就是说这个月发给吴端嫔的还是这么多数。
姜云冉又反复看了看,目光又在周宜妃的名字后停顿。
“锦绣宫没有额外加份例?”
秋意摇头,道:“贵妃娘娘询问过宜妃娘娘,娘娘说宫中足够用了,不需要再加。”
宫中只有两位娘娘膝下有皇嗣,姚贵妃的临芳宫,份例要加上大公主的,一般也有陛下额外赏赐,因此份例会比常例多一些。
按理说锦绣宫也是如此。
在额外赏赐之外,就没有更多的份例了。
也就是说周宜妃没有索要恩赏。
姜云冉仔细看了,又问:“各宫的水缸、水车可都备好,可需要重新安排?”
冬日防火是重中之重。
秋意神情也很严肃:“月前已经排查过,都无大碍。”
她顿了顿,还是说:“贵妃娘娘说,既然宫中事宜暂时交给贵嫔娘娘,娘娘便可按心意行事,若尚宫局的宫人不好差遣,娘娘便来吩咐奴婢便可。”
这次真让姜云冉惊讶。
姚贵妃居然真把权柄给了她,甚至还让自己宫中的姑姑奉命听她差遣。
姜云冉也不含糊,直接道:“那就有劳秋意姑姑了。”
“宫中防火还是要重新排查一遍。”
年关底下,姜云冉不希望宫中发生事端。
除了这两件事,随之而来的还有冬至和小年宫宴。
冬至宫宴是由梅贤妃和慕容昭仪一起督办,而小年宫宴则由姚贵妃操持,现在看上去,只能姜云冉独自操办小年宫宴了。
万幸姚贵妃已经拟定了章程,只需要再调整细节便好,姜云冉仔细看过,取消了几样华而不实的冷盘,多加了热锅子。
才道:“我再仔细看看,若有其他差遣,再来劳烦姑姑。”
秋意临走的时候,姜云冉给封了厚厚的红封。
秋意客客气气谢过,很平静离开了听雪宫。
等她走了,姜云冉才让人去请赵庭芳。
等人的空闲,她吩咐钱小多会同尚宫局的宫人,仔细排查宫中的防火防盗事宜,钱小多领命退下。
另外又让紫叶青黛把所有的折子都仔细通读,即便不能滚瓜烂熟,也要做到烂熟于心。
只有熟悉起来,才能当好差事。
一时间,听雪宫飞快忙碌起来,自是各司其职。
姜云冉终于得了空闲,她靠坐在贵妃榻上,才发现此时刚过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