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阳光雪亮,他的眼睛也很明亮。
昭惠太子风晔……如果没有当年那场雪崩,才是她要嫁的人。
这个念头还没有转完,阿夜忽然弯下腰,单手抱起姜菡萏。
“……”姜菡萏还没反应过来,人已经稳稳地坐在了阿夜的手臂上。
单风的视线望向这边,再一次学到了——果然侍卫就是要眼里有活。
*
郭俊已经带着府兵在各处要道上驻扎,带着姜菡萏他们穿过崎岖的山道之后抵达山谷,众人只觉眼前豁然开朗。
工匠们已经在热火朝天地干活,别院有些地方已经在砌墙,有些地方刚开始打地基。
照姜菡萏的吩咐,先在最边远的位置建了一座丹房,然后再建了几间小木屋,暂且能住人便行。
姜祯对妹妹要在荒山野外住小木屋这件事感到十分伤怀,一个劲劝姜菡萏先在梁州府衙住一段时间过渡一下,待别院建好再来。
虽说这里山石树木不缺,工匠们可以就地取材,但山路难走,诸般物什都很难运进来,别院修好需要漫长的时间,而此时距离永兴五年只剩三年,姜菡萏等不起。
群山连绵,山谷不止一处。
顾晚章展开图纸,将这里共分为四个大区。
一是别院,二是府兵校场和卫所,三是田地,四是丹房。
丹房的位置最为隐蔽,图纸上有尚待建成的药库,大量的硫磺硝石等物正在源源不断运进来,这次的车队就带了不少,化整为零,由骡子驮进来。
姜祯陪着妹妹在这里住了一夜,只觉得满目疮痍,要啥没啥,住到半夜直想爬起来把妹妹带回家。
风明却是对这里爱不释手,看石匠采山石、看木匠盖房子、看厨子去小溪里捞鱼、看府兵在草地上训练……桩桩件件对风明来说都无比新奇。
风明在山谷期间,姜菡萏有意无意时常指派单风陪着风明。
也许是因为天生有血脉感应,也许单风也是个半大孩子,性子又爽朗,两人很能玩到一处。
几天后,风明不得不回京,临走的时候依依不舍,单风捉了一笼子小鸟送给风明,风明这才欢喜起来。
送走忧心忡忡的哥哥和欢天喜地的风明,姜菡萏转身便进了丹房。
丹房是最早开始建的,按照姜菡萏的要求,完全不考虑方位与风水,只要大。不用木材,尽可能使用石材,以保证结实。
硫磺、硝石、木炭,原材料就这三件,但能不能爆炸、爆炸的威力是大是小,全看如何配比。
上一次在姜家丹房炸炉,她没有骗虞仙芝,当时确实是随手抓的,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复刻出当时的配比。
这间丹房原不如西山别院那间考究,也不如姜家那间精致,但姜菡萏从来不在意这些。无论丹台是高是低,丹房是大是小,都一样能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
窗子正对着一片青山,刚来的时候是盛夏,草木郁郁葱葱,每一片叶子都清翠欲滴。
时间过得飞快,一抬头,窗外已是深秋,叶子或转为黄,或转为红,山林变得色彩缤纷,五色炫目。
丹房成为工匠和下人们最害怕靠近的位置。
顾晚章在京城与梁州两头跑,这天拿着一叠书信走进来,有从外面
送来的,也有里面的人寄往外面去的。
他特意挑出来的一封是单风的。
姜菡萏每日废寝忘食,连发髻都省下了,一头乌黑长发,只结成一条长长的辫子,以缎带束着,十分省事。
她打开一看,只见上面的字写得龙飞凤舞。
“……姜家小姐炼丹的本事忒差,一个月里不知炸了多少次炉。难怪要搬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这要搁京城,得多丢人啊。”
“……不过她脾气挺好的,我跟在她身边这么多天,她一次也没有骂过我。比铺子里那些来买香粉的客人好伺候多了。”
“……姜家的府兵在山中各处要道把守,这里的山势雄奇,易守难攻,确实是个养兵的好地方。府兵的装备着实有趣!等什么时候回镇海了,我也搞一套!”
“……厨子做的菜好难吃,好吃的甜点心也不怎么做,估计是做不出来。姐,我想吃你做的红豆糕和莲子羹了。”
底下还有许多琐碎小事,诸如“深秋了山里还有蚊子,一只只的比苍蝇还大”、“小姐让人四处洒硫磺,蛇太少,不然能炖肉羹”之类的。
最后写道:“无论我怎么示好,那个叫‘阿夜’的侍卫每日里还是死气沉沉盯着我,难不成他看出什么,怀疑我了?不对呀,小姐可是一句话都没有多问过我。也许她之前跟单诚打听我们的事,只是无意间听谁说起过,一时好奇罢了。”
姜菡萏越看越觉得感慨。
上一世结束乱世的中兴之主,此刻是一点都没有城府啊,连信有可能被别人偷看都不知道,什么都往里写。
顾晚章心细如发,跟单诚一家子打的交道多了,很快看出不对劲——单诚对单珠过于尊敬,铺子里的事几乎都是单珠拿主意。
再截到这样一封信,顾晚章认为此事不可不查。
姜菡萏:“无妨,你就当什么都不知道,对单珠多尊重些,对天香阁多照顾些,留些香火人情,将来会有好处的。”
阿夜从门外走进来,手里端着饭菜。
姜菡萏忙起来常常会忘了吃饭,无论是阿福她们的提醒还是苏妈妈的唠叨都不管用,只有阿夜能催着她吃饭——他会一直把饭送到姜菡萏面前,大有姜菡萏不吃他就直接动手喂的架势。
天气已经转凉,阿夜盯得更紧,一来就把饭菜往桌上一放:“菡萏吃饭,不吃会凉。”
顾晚章提醒:“阿夜,你是侍卫,不可直呼小姐闺名。”
阿夜冷冷看了顾晚章一眼。
顾晚章:“……”
姜菡萏用眼神示意顾晚章别跟他一般计较。
顾晚章把书信收起,只留下太皇太后和风明的在桌上,转身离开。
阿夜还在长身体的年纪,肩膀越来越宽阔,气质越来越森冷,人也越来越沉默,很不好惹。
山里的府兵渐渐有五六百人之数,流民有之,流氓亦有之,还有当过流匪弃暗投明的……鱼龙混杂,校场上每天都有人斗气生事,郭俊平了一起又生一起,直到某一日阿夜对着打架的两个人射出十支箭。
每一支都只是擦伤,没有一支真正射中——这比真射中了还要可怕,要知道当时两个人可是厮打在一起。
打架的两个刺头摸摸自己脸上的擦伤,再看看身后一排直接射进山石中半截的箭矢,统一地一句话也没敢说,把箭矢拔出来,双手捧过头顶,送到阿夜面前。
从那之后,校场上再也没有出过乱子。
姜菡萏想到了张贺之前的话,军营如兽群,他们天然地会奉强者为尊。
“阿夜,”姜菡萏吃着饭,忽然想起一件事,“你想不想当官?”
当屋子里只剩下他和菡萏两个人的时候,阿夜的眼神明显柔软了许多:“当什么官?”
“校尉,跟郭俊一般大。”
郭俊昨日来找她,说到阿夜如今在军中的威望,提议给阿夜谋个官职,一则阿夜统领府兵,名正言顺,二则府兵们也不用天天为阿夜鸣不平。
阿夜:“不要。”
“为什么?你知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当官?”
“太小了。”阿夜道,“要当,就当大的。”
姜菡萏笑了:“那说说看,你想当多大的?”
“风曜那种。”
或者……更大的。
第42章
“……”
姜菡萏没想到阿夜的胃口还挺大,“风曜那样的,要投胎到皇家才行,除了皇帝,可没人封得了。”
阿夜回想一下承德帝的尊容,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声。
“要管那群府兵,就得当个校尉,这样郭俊就不会到我这里来抱怨了,听说那些人天天说他处事不公,明明你这么厉害,却连个校尉都没当上。”
阿夜:“我不想管他们。”
姜菡萏:“你之前不是管得挺好?”
“那是因为他们太吵了。”阿夜道,“我不想他们吵着你。”
阿夜的语气很平淡,看到汤碗搁在她的右手边,她的衣袖有可能会沾着汤水,还伸手替她把袖子挽上去一截,然后才发现姜菡萏一直在看着他,好像有点愣神。
阿夜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怎么了?”
“没、没什么。”姜菡萏低头吃饭。
方才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好像有什么东西穿过她的胸膛,伸进她的心里,轻轻敲了一下,像钟声被敲响,有着奇异的颤抖和回声。
阿夜从来都是对她好的,桩桩件件,数都数不清。为什么只因为这一句话失态,姜菡萏说不清,只能是因为最近炼丹熬夜太多,一时心悸吧……
脑子是这样想,眼睛还是忍不住悄悄抬起。
昭惠太子风晔……如果没有当年那场雪崩,才是她要嫁的人。
这个念头还没有转完,阿夜忽然弯下腰,单手抱起姜菡萏。
“……”姜菡萏还没反应过来,人已经稳稳地坐在了阿夜的手臂上。
单风的视线望向这边,再一次学到了——果然侍卫就是要眼里有活。
*
郭俊已经带着府兵在各处要道上驻扎,带着姜菡萏他们穿过崎岖的山道之后抵达山谷,众人只觉眼前豁然开朗。
工匠们已经在热火朝天地干活,别院有些地方已经在砌墙,有些地方刚开始打地基。
照姜菡萏的吩咐,先在最边远的位置建了一座丹房,然后再建了几间小木屋,暂且能住人便行。
姜祯对妹妹要在荒山野外住小木屋这件事感到十分伤怀,一个劲劝姜菡萏先在梁州府衙住一段时间过渡一下,待别院建好再来。
虽说这里山石树木不缺,工匠们可以就地取材,但山路难走,诸般物什都很难运进来,别院修好需要漫长的时间,而此时距离永兴五年只剩三年,姜菡萏等不起。
群山连绵,山谷不止一处。
顾晚章展开图纸,将这里共分为四个大区。
一是别院,二是府兵校场和卫所,三是田地,四是丹房。
丹房的位置最为隐蔽,图纸上有尚待建成的药库,大量的硫磺硝石等物正在源源不断运进来,这次的车队就带了不少,化整为零,由骡子驮进来。
姜祯陪着妹妹在这里住了一夜,只觉得满目疮痍,要啥没啥,住到半夜直想爬起来把妹妹带回家。
风明却是对这里爱不释手,看石匠采山石、看木匠盖房子、看厨子去小溪里捞鱼、看府兵在草地上训练……桩桩件件对风明来说都无比新奇。
风明在山谷期间,姜菡萏有意无意时常指派单风陪着风明。
也许是因为天生有血脉感应,也许单风也是个半大孩子,性子又爽朗,两人很能玩到一处。
几天后,风明不得不回京,临走的时候依依不舍,单风捉了一笼子小鸟送给风明,风明这才欢喜起来。
送走忧心忡忡的哥哥和欢天喜地的风明,姜菡萏转身便进了丹房。
丹房是最早开始建的,按照姜菡萏的要求,完全不考虑方位与风水,只要大。不用木材,尽可能使用石材,以保证结实。
硫磺、硝石、木炭,原材料就这三件,但能不能爆炸、爆炸的威力是大是小,全看如何配比。
上一次在姜家丹房炸炉,她没有骗虞仙芝,当时确实是随手抓的,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复刻出当时的配比。
这间丹房原不如西山别院那间考究,也不如姜家那间精致,但姜菡萏从来不在意这些。无论丹台是高是低,丹房是大是小,都一样能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
窗子正对着一片青山,刚来的时候是盛夏,草木郁郁葱葱,每一片叶子都清翠欲滴。
时间过得飞快,一抬头,窗外已是深秋,叶子或转为黄,或转为红,山林变得色彩缤纷,五色炫目。
丹房成为工匠和下人们最害怕靠近的位置。
顾晚章在京城与梁州两头跑,这天拿着一叠书信走进来,有从外面
送来的,也有里面的人寄往外面去的。
他特意挑出来的一封是单风的。
姜菡萏每日废寝忘食,连发髻都省下了,一头乌黑长发,只结成一条长长的辫子,以缎带束着,十分省事。
她打开一看,只见上面的字写得龙飞凤舞。
“……姜家小姐炼丹的本事忒差,一个月里不知炸了多少次炉。难怪要搬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这要搁京城,得多丢人啊。”
“……不过她脾气挺好的,我跟在她身边这么多天,她一次也没有骂过我。比铺子里那些来买香粉的客人好伺候多了。”
“……姜家的府兵在山中各处要道把守,这里的山势雄奇,易守难攻,确实是个养兵的好地方。府兵的装备着实有趣!等什么时候回镇海了,我也搞一套!”
“……厨子做的菜好难吃,好吃的甜点心也不怎么做,估计是做不出来。姐,我想吃你做的红豆糕和莲子羹了。”
底下还有许多琐碎小事,诸如“深秋了山里还有蚊子,一只只的比苍蝇还大”、“小姐让人四处洒硫磺,蛇太少,不然能炖肉羹”之类的。
最后写道:“无论我怎么示好,那个叫‘阿夜’的侍卫每日里还是死气沉沉盯着我,难不成他看出什么,怀疑我了?不对呀,小姐可是一句话都没有多问过我。也许她之前跟单诚打听我们的事,只是无意间听谁说起过,一时好奇罢了。”
姜菡萏越看越觉得感慨。
上一世结束乱世的中兴之主,此刻是一点都没有城府啊,连信有可能被别人偷看都不知道,什么都往里写。
顾晚章心细如发,跟单诚一家子打的交道多了,很快看出不对劲——单诚对单珠过于尊敬,铺子里的事几乎都是单珠拿主意。
再截到这样一封信,顾晚章认为此事不可不查。
姜菡萏:“无妨,你就当什么都不知道,对单珠多尊重些,对天香阁多照顾些,留些香火人情,将来会有好处的。”
阿夜从门外走进来,手里端着饭菜。
姜菡萏忙起来常常会忘了吃饭,无论是阿福她们的提醒还是苏妈妈的唠叨都不管用,只有阿夜能催着她吃饭——他会一直把饭送到姜菡萏面前,大有姜菡萏不吃他就直接动手喂的架势。
天气已经转凉,阿夜盯得更紧,一来就把饭菜往桌上一放:“菡萏吃饭,不吃会凉。”
顾晚章提醒:“阿夜,你是侍卫,不可直呼小姐闺名。”
阿夜冷冷看了顾晚章一眼。
顾晚章:“……”
姜菡萏用眼神示意顾晚章别跟他一般计较。
顾晚章把书信收起,只留下太皇太后和风明的在桌上,转身离开。
阿夜还在长身体的年纪,肩膀越来越宽阔,气质越来越森冷,人也越来越沉默,很不好惹。
山里的府兵渐渐有五六百人之数,流民有之,流氓亦有之,还有当过流匪弃暗投明的……鱼龙混杂,校场上每天都有人斗气生事,郭俊平了一起又生一起,直到某一日阿夜对着打架的两个人射出十支箭。
每一支都只是擦伤,没有一支真正射中——这比真射中了还要可怕,要知道当时两个人可是厮打在一起。
打架的两个刺头摸摸自己脸上的擦伤,再看看身后一排直接射进山石中半截的箭矢,统一地一句话也没敢说,把箭矢拔出来,双手捧过头顶,送到阿夜面前。
从那之后,校场上再也没有出过乱子。
姜菡萏想到了张贺之前的话,军营如兽群,他们天然地会奉强者为尊。
“阿夜,”姜菡萏吃着饭,忽然想起一件事,“你想不想当官?”
当屋子里只剩下他和菡萏两个人的时候,阿夜的眼神明显柔软了许多:“当什么官?”
“校尉,跟郭俊一般大。”
郭俊昨日来找她,说到阿夜如今在军中的威望,提议给阿夜谋个官职,一则阿夜统领府兵,名正言顺,二则府兵们也不用天天为阿夜鸣不平。
阿夜:“不要。”
“为什么?你知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当官?”
“太小了。”阿夜道,“要当,就当大的。”
姜菡萏笑了:“那说说看,你想当多大的?”
“风曜那种。”
或者……更大的。
第42章
“……”
姜菡萏没想到阿夜的胃口还挺大,“风曜那样的,要投胎到皇家才行,除了皇帝,可没人封得了。”
阿夜回想一下承德帝的尊容,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声。
“要管那群府兵,就得当个校尉,这样郭俊就不会到我这里来抱怨了,听说那些人天天说他处事不公,明明你这么厉害,却连个校尉都没当上。”
阿夜:“我不想管他们。”
姜菡萏:“你之前不是管得挺好?”
“那是因为他们太吵了。”阿夜道,“我不想他们吵着你。”
阿夜的语气很平淡,看到汤碗搁在她的右手边,她的衣袖有可能会沾着汤水,还伸手替她把袖子挽上去一截,然后才发现姜菡萏一直在看着他,好像有点愣神。
阿夜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怎么了?”
“没、没什么。”姜菡萏低头吃饭。
方才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好像有什么东西穿过她的胸膛,伸进她的心里,轻轻敲了一下,像钟声被敲响,有着奇异的颤抖和回声。
阿夜从来都是对她好的,桩桩件件,数都数不清。为什么只因为这一句话失态,姜菡萏说不清,只能是因为最近炼丹熬夜太多,一时心悸吧……
脑子是这样想,眼睛还是忍不住悄悄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