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他的嗅觉太灵敏,屋内幽幽的香气从窗缝里钻进来,不依不挠地钻进他的鼻子。
那是菡萏的味道。
在照月阁看到的画面又一次浮现在眼前。
大约是里面的炭盆烧得太热,又或是里面的人情难自禁,那间屋子的窗户是打开的。一名女伎坐在男子身上,薄绡制成的上襦已经解开,露出光滑圆润的肩头。
男子握着她的腰,把她按向自己,两个人唇齿交缠,分不出你我。
灯火昏黄,发丝缠绵。
少年在风中深深呼吸。
……人怎么能那样亲密?
亲密得,两个人好像变成了一个人……
第47章
第二天是元宵节,姜菡萏身在京城,自然要随姜祯一同入宫赴宴。
她特意提前了一点时间,先去慈安宫给太皇太后请安。
太皇太后正在和宫里的老太妃、外头的老王妃们长篇大论地聊家务人情,看见姜菡萏,十分喜悦,拉着她在身边坐下,细问她在梁州住得如何。
姜菡萏答了几句,低低跟太皇太后说有要事回禀。
太皇太后便说要更衣,让姜菡萏陪她去。
“……周勤?”
片刻后,佛堂内,太皇太后皱起了眉头。
上一世姜菡萏远在西山,不问世事,只知道在这个春天,大央易储,风曜入主东宫。
上书直谏风明忤逆背上、大逆不道的人,是太傅周勤。
周勤人如其名,一生勤勉恭谨,为人沉稳可靠,是太皇太后亲自为风明挑选的太子太傅,谁也没有想到竟然是他站出来背刺风明。
后来姜家才查出来,是周勤的独孙落入风曜手中,周勤为保住周家唯一一根独苗,被逼无奈上了贼船,事后寻了三尺白绫,将自己吊死在家中。
然而还没等到姜家为风明翻案,叛军便已攻入京城,天下大乱。
姜菡萏自然不好说上一世知道的,她找了个挡箭牌:“正
是,这是暗卫得来的消息,哥哥让我告诉祖姑母。”
“知道了。”太皇太后眸子里泛起一点精光,“这件事情你不用多管,交给哀家吧。”
姜菡萏低头:“是。”
她正有此意。
从前年纪小,且又刚重生,因为恐惧而充满戾气,恨不得亲手杀尽所有仇人。
这两年戾气渐消,开始懂得韬光养晦。毕竟她身边的大树这么多,随便一靠就能乘凉,何苦要自己拼在最前头?
太皇太后唤来赵公公,开始吩咐。
姜菡萏拈了三炷香,静静供在佛像前。
求佛祖保佑,将所有动乱的源头全部肃清,一个不留,让世间太平,人人都能安稳生活。
烟气袅袅上升。
姜菡萏忽然想起,风明说过阿夜在她养伤那段日子常来这里,她曾问阿夜许的是什么愿,阿夜怎么也不肯说。
赵公公得了吩咐离开,太皇太后扶着姜菡萏的手回到正殿,同老太妃和老王妃们再说笑一阵,便一起入席。
半年没有来京城,筵席还是和从前一样无趣,盛装打扮的贵人们明面上笑脸相迎,骨子里勾心斗角。
席上没有姜蘅芷,但世上没了谁筵席照样能热闹,半年时间,“姜蘅芷”三个字就在贵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
丽阳无精打采地坐在贵妃身边,因为心情太糟糕,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
倒是姜菡萏的到来让她来了一丝精神,开席不久,她来到姜菡萏身边,低声问:“你打算什么办?”
姜菡萏:“什么怎么办?”
丽阳:“你都看到了,他有喜欢的人了。你还要留他在姜家吗?还是放他走?”
姜菡萏这才明白丽阳说的是顾晚章:“我怎么能放他走?”
那可是她的钱袋子。
丽阳皱眉道:“可你就算留住了他的人,也留不住他的心。”
姜菡萏:“我要他的心做什么?我只要他的人就好了。”
丽阳震动地看着她:“姜菡萏,没想到你是这种人。”
姜菡萏:“……”
*
姜菡萏照例没有坐到终席,提前离开。
正准备上马车的时候,忽然有人道:“小姐,等等。”
姜菡萏回头,只见一人披着斗篷,严严实实戴着兜帽,不知从何处冒出来,径直往她这边扑。
阿夜立即挡在姜菡萏身前,同时刀已出鞘,刀锋对准那人的来路。
那人“扑通”一声跪下,摘了兜帽:“小姐,是我啊!”
灯笼光芒映照出景氏的脸,才半年不见,她瘦了许多,原本滋润丰满的脸颊深深凹陷,眼睛大而凸出,眸子里闪烁着奇异的光,脸上涂着厚厚的脂粉仍难掩灰败,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
“景姨娘?你怎么在这儿?”
姜菡萏记得景氏的禁足之期是半年,早已过了。但是景氏的诰命被褫夺,以一个妾室的身份,在这种大节下应该没有入宫的资格才是。
“小姐,你发发慈悲,救救芷儿吧!芷儿被关在寺庙里出不来!我也进不去!小姐啊!坐牢还能探监呐,芷儿可怜,惨过坐牢!”
景氏说着,像个孩童那样嚎哭起来,“我求过太皇太后,求过太后,求过姐姐,可是谁也不理我,我谁也见不着,芷儿也见不着!我就只有一个芷儿啊小姐,求求你,求求你开开恩吧,让我见见她,只要能见到她,我什么都答应你啊小姐!我一定要见芷儿!没有芷儿我可怎么办啊!芷儿就是我的指望啊!”
太皇太后送姜蘅芷去修行,自然不是单单修行那么简单,那本就是变相的关押。
太后一向不敢违太皇太后的意,在此事上袖手旁观很正常。
但姐姐……
姜菡萏觉得景氏好像不大对劲:“姐姐是谁?”
“姐姐……姐姐就是……”
“景娘子,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叫我们好找!”
几名宫人提着灯笼找来,向姜菡萏行礼,当先一名女官道,“这位景娘子因思念爱女,心神空耗,人已经有些糊涂了。我们家娘娘一来看她可怜,二来也看在以往相识一场的份上,答应让她入宫一趟,谁知她竟在这个时候犯起糊涂来。”
姜菡萏觉得这女官有些眼熟,但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你是哪个宫里的?”
“回小姐,奴婢们是太后宫中的。”
说着,宫人们搀扶起景氏,半哄半劝,把景氏拉走了。
苏妈妈在旁道:“她们撒谎,她们是安贵妃身边的。”
……所以,景氏是管安贵妃叫姐姐?
苏妈妈接着道:“这个景氏哪里是思念爱女疯的?我听人说,她是因丢了诰命,又没了掌家权,一时从天上掉到泥里,自己受不了,开始学人家吃仙丹,这才把脑子吃糊涂的。”
姜菡萏兀自沉吟:“苏妈妈,你可知道景氏的来历?她有没有什么亲族家人?”
苏妈妈撇撇嘴:“小门小户来着,以前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的,突然就入了先家主的眼。先家主与公主殿下原先那般恩爱,不知怎地像是被迷了心窍,死活要抬那景氏进门。她也没什么家人,有些个投过来的远亲,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都有,就比如那个死了的赵驰。”
姜菡萏懂事的时候,父母都不在了,父母的人生遥远得像神话故事似的,她从来没有去探究过。
姜蘅芷表面上是亲近太后的,但实际上却是安贵妃的人。
“如果安贵妃真的和景氏是姐妹……”
苏妈妈一听便摇头:“小姐,安贵妃虽说不讨人喜欢,但到底是知书达礼,识文断字,气度容貌,样样出挑。再看景氏,粗俗妇人一个,这样两个人,怎么可能是姐妹?再说真是姐妹,那景氏能忍着不说?疯子的胡话,小姐何必当真?快些上车吧,外头风大。”
姜菡萏也想不通,只得暂且搁下,上了马车,吩咐道:“时间还早,去一趟天香阁。”
*
天香阁地处闹市,元宵佳节,通宵不禁,正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一天,阁中客如云来,生意兴隆。
阁中最醒目的位置,摆着一盆月下徊。
这是才从西山花房里送来的,花刚开了三五朵,剩下的全是花苞,香气幽幽,嫣红如醉,进来的客人都赞不绝口。
单珠八面玲珑,长袖善舞,周旋在不同的客人之间,将每一位客人都招呼得十分妥帖。
忽然客人都静了静,全望向店门口。
世上有些人生来好像就与众不同,不需要开口,人们就会知道他们不是寻常人物。
门口的姜菡萏就是这样。
单珠只见过姜菡萏两次。一次是在菡萏院的拜见,那时姜菡萏只做家常打扮,已觉得容色逼人;另一次则是昨晚在照月阁,那时的姜菡萏打扮得虽像个小公子,脸蛋却是鲜嫩得像枝头刚刚泛红的蜜桃,能掐得出水来。
此时的姜菡萏应该是从筵席上出来,一身盛装,发髻高耸。京城人过于奢华的妆扮常常让单珠觉得有些夸张,但此时,所有的珠宝与衣料都成为姜菡萏的配衬,她本人就是最明亮的一颗明珠,只是站在那儿,便熠熠生辉,叫人侧目。
那是菡萏的味道。
在照月阁看到的画面又一次浮现在眼前。
大约是里面的炭盆烧得太热,又或是里面的人情难自禁,那间屋子的窗户是打开的。一名女伎坐在男子身上,薄绡制成的上襦已经解开,露出光滑圆润的肩头。
男子握着她的腰,把她按向自己,两个人唇齿交缠,分不出你我。
灯火昏黄,发丝缠绵。
少年在风中深深呼吸。
……人怎么能那样亲密?
亲密得,两个人好像变成了一个人……
第47章
第二天是元宵节,姜菡萏身在京城,自然要随姜祯一同入宫赴宴。
她特意提前了一点时间,先去慈安宫给太皇太后请安。
太皇太后正在和宫里的老太妃、外头的老王妃们长篇大论地聊家务人情,看见姜菡萏,十分喜悦,拉着她在身边坐下,细问她在梁州住得如何。
姜菡萏答了几句,低低跟太皇太后说有要事回禀。
太皇太后便说要更衣,让姜菡萏陪她去。
“……周勤?”
片刻后,佛堂内,太皇太后皱起了眉头。
上一世姜菡萏远在西山,不问世事,只知道在这个春天,大央易储,风曜入主东宫。
上书直谏风明忤逆背上、大逆不道的人,是太傅周勤。
周勤人如其名,一生勤勉恭谨,为人沉稳可靠,是太皇太后亲自为风明挑选的太子太傅,谁也没有想到竟然是他站出来背刺风明。
后来姜家才查出来,是周勤的独孙落入风曜手中,周勤为保住周家唯一一根独苗,被逼无奈上了贼船,事后寻了三尺白绫,将自己吊死在家中。
然而还没等到姜家为风明翻案,叛军便已攻入京城,天下大乱。
姜菡萏自然不好说上一世知道的,她找了个挡箭牌:“正
是,这是暗卫得来的消息,哥哥让我告诉祖姑母。”
“知道了。”太皇太后眸子里泛起一点精光,“这件事情你不用多管,交给哀家吧。”
姜菡萏低头:“是。”
她正有此意。
从前年纪小,且又刚重生,因为恐惧而充满戾气,恨不得亲手杀尽所有仇人。
这两年戾气渐消,开始懂得韬光养晦。毕竟她身边的大树这么多,随便一靠就能乘凉,何苦要自己拼在最前头?
太皇太后唤来赵公公,开始吩咐。
姜菡萏拈了三炷香,静静供在佛像前。
求佛祖保佑,将所有动乱的源头全部肃清,一个不留,让世间太平,人人都能安稳生活。
烟气袅袅上升。
姜菡萏忽然想起,风明说过阿夜在她养伤那段日子常来这里,她曾问阿夜许的是什么愿,阿夜怎么也不肯说。
赵公公得了吩咐离开,太皇太后扶着姜菡萏的手回到正殿,同老太妃和老王妃们再说笑一阵,便一起入席。
半年没有来京城,筵席还是和从前一样无趣,盛装打扮的贵人们明面上笑脸相迎,骨子里勾心斗角。
席上没有姜蘅芷,但世上没了谁筵席照样能热闹,半年时间,“姜蘅芷”三个字就在贵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
丽阳无精打采地坐在贵妃身边,因为心情太糟糕,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
倒是姜菡萏的到来让她来了一丝精神,开席不久,她来到姜菡萏身边,低声问:“你打算什么办?”
姜菡萏:“什么怎么办?”
丽阳:“你都看到了,他有喜欢的人了。你还要留他在姜家吗?还是放他走?”
姜菡萏这才明白丽阳说的是顾晚章:“我怎么能放他走?”
那可是她的钱袋子。
丽阳皱眉道:“可你就算留住了他的人,也留不住他的心。”
姜菡萏:“我要他的心做什么?我只要他的人就好了。”
丽阳震动地看着她:“姜菡萏,没想到你是这种人。”
姜菡萏:“……”
*
姜菡萏照例没有坐到终席,提前离开。
正准备上马车的时候,忽然有人道:“小姐,等等。”
姜菡萏回头,只见一人披着斗篷,严严实实戴着兜帽,不知从何处冒出来,径直往她这边扑。
阿夜立即挡在姜菡萏身前,同时刀已出鞘,刀锋对准那人的来路。
那人“扑通”一声跪下,摘了兜帽:“小姐,是我啊!”
灯笼光芒映照出景氏的脸,才半年不见,她瘦了许多,原本滋润丰满的脸颊深深凹陷,眼睛大而凸出,眸子里闪烁着奇异的光,脸上涂着厚厚的脂粉仍难掩灰败,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
“景姨娘?你怎么在这儿?”
姜菡萏记得景氏的禁足之期是半年,早已过了。但是景氏的诰命被褫夺,以一个妾室的身份,在这种大节下应该没有入宫的资格才是。
“小姐,你发发慈悲,救救芷儿吧!芷儿被关在寺庙里出不来!我也进不去!小姐啊!坐牢还能探监呐,芷儿可怜,惨过坐牢!”
景氏说着,像个孩童那样嚎哭起来,“我求过太皇太后,求过太后,求过姐姐,可是谁也不理我,我谁也见不着,芷儿也见不着!我就只有一个芷儿啊小姐,求求你,求求你开开恩吧,让我见见她,只要能见到她,我什么都答应你啊小姐!我一定要见芷儿!没有芷儿我可怎么办啊!芷儿就是我的指望啊!”
太皇太后送姜蘅芷去修行,自然不是单单修行那么简单,那本就是变相的关押。
太后一向不敢违太皇太后的意,在此事上袖手旁观很正常。
但姐姐……
姜菡萏觉得景氏好像不大对劲:“姐姐是谁?”
“姐姐……姐姐就是……”
“景娘子,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叫我们好找!”
几名宫人提着灯笼找来,向姜菡萏行礼,当先一名女官道,“这位景娘子因思念爱女,心神空耗,人已经有些糊涂了。我们家娘娘一来看她可怜,二来也看在以往相识一场的份上,答应让她入宫一趟,谁知她竟在这个时候犯起糊涂来。”
姜菡萏觉得这女官有些眼熟,但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你是哪个宫里的?”
“回小姐,奴婢们是太后宫中的。”
说着,宫人们搀扶起景氏,半哄半劝,把景氏拉走了。
苏妈妈在旁道:“她们撒谎,她们是安贵妃身边的。”
……所以,景氏是管安贵妃叫姐姐?
苏妈妈接着道:“这个景氏哪里是思念爱女疯的?我听人说,她是因丢了诰命,又没了掌家权,一时从天上掉到泥里,自己受不了,开始学人家吃仙丹,这才把脑子吃糊涂的。”
姜菡萏兀自沉吟:“苏妈妈,你可知道景氏的来历?她有没有什么亲族家人?”
苏妈妈撇撇嘴:“小门小户来着,以前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的,突然就入了先家主的眼。先家主与公主殿下原先那般恩爱,不知怎地像是被迷了心窍,死活要抬那景氏进门。她也没什么家人,有些个投过来的远亲,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都有,就比如那个死了的赵驰。”
姜菡萏懂事的时候,父母都不在了,父母的人生遥远得像神话故事似的,她从来没有去探究过。
姜蘅芷表面上是亲近太后的,但实际上却是安贵妃的人。
“如果安贵妃真的和景氏是姐妹……”
苏妈妈一听便摇头:“小姐,安贵妃虽说不讨人喜欢,但到底是知书达礼,识文断字,气度容貌,样样出挑。再看景氏,粗俗妇人一个,这样两个人,怎么可能是姐妹?再说真是姐妹,那景氏能忍着不说?疯子的胡话,小姐何必当真?快些上车吧,外头风大。”
姜菡萏也想不通,只得暂且搁下,上了马车,吩咐道:“时间还早,去一趟天香阁。”
*
天香阁地处闹市,元宵佳节,通宵不禁,正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一天,阁中客如云来,生意兴隆。
阁中最醒目的位置,摆着一盆月下徊。
这是才从西山花房里送来的,花刚开了三五朵,剩下的全是花苞,香气幽幽,嫣红如醉,进来的客人都赞不绝口。
单珠八面玲珑,长袖善舞,周旋在不同的客人之间,将每一位客人都招呼得十分妥帖。
忽然客人都静了静,全望向店门口。
世上有些人生来好像就与众不同,不需要开口,人们就会知道他们不是寻常人物。
门口的姜菡萏就是这样。
单珠只见过姜菡萏两次。一次是在菡萏院的拜见,那时姜菡萏只做家常打扮,已觉得容色逼人;另一次则是昨晚在照月阁,那时的姜菡萏打扮得虽像个小公子,脸蛋却是鲜嫩得像枝头刚刚泛红的蜜桃,能掐得出水来。
此时的姜菡萏应该是从筵席上出来,一身盛装,发髻高耸。京城人过于奢华的妆扮常常让单珠觉得有些夸张,但此时,所有的珠宝与衣料都成为姜菡萏的配衬,她本人就是最明亮的一颗明珠,只是站在那儿,便熠熠生辉,叫人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