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黛玉反而有些发愣,抬眼就是丈夫颤动的睫毛,还有他挺直的鼻梁,离她那么近那么近,她呆呆的任他又亲又吮,早已不知该如何反应。
萧霆钧当然不想停下来,但这会儿时间地点全不对,何况在他出发前,还有事情要和黛玉说呢,于是他用了最大的力气从她唇上错开,然后低头看她。
此时妻子双唇莹润透亮,如带着晨露的蔷薇,双眼是盈盈秋水,脉脉含情,看的他脑子里忍不住想:难怪诗人要写一句,从此君王不早朝。
将头埋在妻子脖子处,深深吸了一口气,萧霆钧平复了片刻才抬头继续说正事:“这事儿可是个好差事,二哥和四弟争了好久呢。父皇说,我曾经在工部做的不错,就让我去,至于五弟,还小,让出去长长见识。真不用担心。”
这是回答刚才黛玉那个问题,而后萧霆钧又补充道:“何况,直隶总督是宸妃的亲叔叔,他管理地方还是有一套的,五弟一起去,他定然会好好保护我们的。”
黛玉听后这才略微放心点,既然宸妃的叔叔能做到直隶总督,定然是个有能力的,他不会想皇子在他的地界上出事,尤其是两个皇子一起,其中一个是他侄外孙,若另一个出了事,就算不是他别人也会认为是他下手了。
“那我赶紧叫丫头来,替你收拾东西。”黛玉这会儿才觉得有点儿不好意思,虽然已经成亲这么久,可大白天的,一想就更觉自己出格了,桃花面上晕开了胭脂朵朵。
萧霆钧见妻子害羞了,忙拉着她:“该收拾的我大概都收拾好了,你今儿累了这么一天,又被吓到了,我看还是叫个太医来?”
黛玉摇头:“很是不必,方才在姑姑那儿,姑姑请了太医给左姑娘瞧伤,也替郡主和我都诊脉了。我虽然当时的确吓到了,但这会儿早就缓过来了。”
说着就去替萧霆钧看看他都收拾了些什么,衣物倒是都准备的差不多,黛玉便道:“还是该带点儿日常药物在身上,再有就是出门怕水土不服,带些茶叶、香袋,我从扬州进京,路上都用家里带的茶叶煮茶喝,很是有用。”
说着,黛玉就叫紫鹃雪雁来,二人将黛玉说的几样东西一一分装好,放入萧霆钧的行李中。
收拾完后,黛玉又核查了两遍,见无遗漏后才放心。
“是了,我竟糊涂了,都没问问,你们什么时候出发?”黛玉这才想起来。
“明儿就要出发了,所以今日散了职我就早早回来收拾。”萧霆钧当时其实一半是为了回来收拾东西,一半是因为听了马场的事儿担心妻子。
“这么快?”黛玉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其实半月前父皇就在说桃花汛的事儿了,只不过当时我觉得我在兵部挺忙的,大概没时间,就没同你说。二哥和四弟这次可都是摩拳擦掌,这次的差事不重,处理完了回来也算是功劳一件。我也没想到父皇会直接派我去。”萧霆钧自己的确没有去争取的。
“说实话,我真没那么想去的。”萧霆钧一本正经,黛玉本以为他会分析点儿朝局相关的他不想去的原因,结果当她认真听的时候,竟听见他说,“咱们成亲后,就没分开过,我舍不得。”
黛玉瞪他一眼,被他捉住又是低头亲吻,这一次黛玉躲开了:“你作死呢。”
“玉儿,我发现了,你骂人只会这一句。”萧霆钧不但不恼,反倒是笑呵呵的。
知道妻子脸皮薄,萧霆钧也没在闹她,正经说话:“我吩咐了侍卫们,好生护卫王府。你日常进宫或者出门,也带上几个侍卫才行。我这一次只怕更惹得二哥四弟不高兴。”
黛玉点头:“你只管放心,王府的侍卫武艺高强,我日常也就去宫里或者去画堂春绣,不怎么去别的地方的。府内大小事儿,你也不用担心。”
黛玉又叮嘱萧霆钧,在外定要谨慎。小夫妻婚后第一次的分别,自然是依依不舍的。
是夜,香灯半掩流苏帐,烛影衾枕薄几重。旋暖熏炉温斗帐,鸳鸯绣被翻红浪。
第138章 春梅难产王府内斗
萧霆钧和萧霆钊跟随工部尚书田静敏去了直隶,黛玉总觉得王府内仿佛空荡荡了似的。
大约是萧霆钧带走了赵秉信和几个亲信的缘故吧,黛玉对着窗外的几竿青竹发呆。
这还是当初萧霆钧特意为黛玉布置的:“你的潇湘馆有竹,何况,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嘛。”
六四七七五四九三九
于是特意让人移栽过来,看着竹影摇曳,黛玉就想起许多旧事。
“王妃。”雪雁进来,黛玉回过神。
“你喝口茶歇歇。”雪雁捧着托盘,上面放着一只粉彩百蝠纹盖碗。
这碗,还是去年收拾东西,从库房里拿出来的,以粉彩为饰,盖口饰涂金线一周,并绘回纹一周,内外施白釉,盖面及碗外壁绘云蝠纹,以粉彩绘五彩祥云,每朵云上托有红色蝙蝠。
当时萧霆钧还笑说:“我们的老祖宗们很爱谐音呀,折红色蝙蝠,皆因“红蝠”与“洪福”谐音,寓意“洪福齐天”。”
睹物思人,黛玉自己都忍不住摇了摇头。
待黛玉喝了茶后,雪雁才低声向黛玉禀告:“昨儿深夜,好多太医往理郡王府赶,奴婢今儿就听说,理郡王府那位姨娘,流产了。”
什么??黛玉端在手里的盖碗差点儿都没端稳,幸好没真掉下去,不然黛玉可得心疼这杯子了。
“你说什么?”黛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虽然有二嫂早产、秋纹产子后去世两件事,可黛玉想着理郡王府那位都这么多月份了,应该能顺利的。
“孩子没保住,听说那姨娘也差点儿没了,幸好太医抢救了回来。”雪雁也不大清楚内情,只是知道一个大概,“王妃这两日送王爷出门,只怕没关注。”
黛玉不知怎的,眼前闪过的居然是当初秋纹冲出来求救的情形,秋纹那时候发胖的厉害。
理郡王府那个姨娘,黛玉当然有印象,毕竟曾经是伺候徐淑妃的,还是掌宫宫女,黛玉进宫多次虽然没有怎么说过话,但见面却是不少的。
黛玉虽然明白,这就是深宅大院,尤其还是跟皇家有关,更与寻常人家不同。但黛玉还是感到难过,不知道该替谁难过。
那么一瞬间,黛玉想起来,宋慧兰为了刺激她说的话——“要说感情好,那还得是三弟和三弟妹了,三弟要有了侧妃,那才是更添助力了呢。”
萧霆钧这样的皇子,郡王,有侧妃也不足为奇。自己荣国府的两个舅舅,就算二舅舅也有赵姨娘和周姨娘呢,更别提大舅舅那边除了妾室外还有房里人。
想到萧霆钧也会有侧妃,妾室,黛玉情不自禁就难过起来。
雪雁看着王妃脸色似乎不太对,忙开口:“都是奴婢不会说话,惹得王妃伤心了。”
黛玉摇了摇头:“跟你没有关系,是我自己想到一些事情了。罢了,没发生的事情,愁也愁不来。”
雪雁不懂,王妃说的没发生的事情,是指什么事儿。
紫鹃也进来了:“方才门房来说,宫里徐淑妃给理郡王府送赏赐来了,瞧着东西还不少。”
不用想也明白,徐淑妃这明显是在表达对儿媳妇葛夕佳的不满,送来的东西自然是给春梅的。
只是黛玉没想到的是,第二日自己进宫给皇后请安,还能撞上徐淑妃。
徐淑妃是故意到皇后出哭诉的:“皇后娘娘,您瞧瞧,她那性子可怎么是好?春梅不过一个姨娘,有个孩子她就不乐意了,千方百计的要算计她们。她自己嫁过来这么久,肚子没有动静,也怪不得别人呀。”
理郡王府的事儿,动静闹得挺大,这其中有葛夕佳处事不精的缘故,也有时刻盯着理郡王府的吴贵妃和瑞郡王府的缘故,夜半三更叫那么多太医,别人想不知道都难。
所以皇后自然也是知道的,这会儿看着徐淑妃在自己面前淌眼抹泪的,也就开口劝她:“小年轻夫妻,都是这般过来的。都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淑妃妹妹你呢,心就放宽些。”
其实话语里已经有劝徐淑妃别管孩子们内宅之事的意思了,可徐淑妃不乐意,她一直觉得,自己那个儿媳妇,仗着有些出身,在自己面前也十分傲慢。
“皇后娘娘,臣妾哪里不知道这个道理呢?可是您也知道,她以前犯了大错,害的瑞郡王妃出事儿,要不是皇后娘娘您指挥安排有方,真就对不起她们了。”徐淑妃故意提起旧事,她今儿之所以来哭诉一番,是她听闻,天子似乎真有意给皇子们立侧妃。
如果要立侧妃,那自己这一次眼睛可要擦亮一点,千万不能只考虑家世,更重要的还是姑娘的人品学识呀。
就在徐淑妃想这些的时候,外头通传怡郡王妃来给皇后娘娘请安,徐淑妃顿时豁然开朗:是了,找侧妃,就要找个怡郡王妃这样子的,没什么背景,就容易听话。又会来事儿,讨得皇帝皇后都喜欢。
萧霆钧当然不想停下来,但这会儿时间地点全不对,何况在他出发前,还有事情要和黛玉说呢,于是他用了最大的力气从她唇上错开,然后低头看她。
此时妻子双唇莹润透亮,如带着晨露的蔷薇,双眼是盈盈秋水,脉脉含情,看的他脑子里忍不住想:难怪诗人要写一句,从此君王不早朝。
将头埋在妻子脖子处,深深吸了一口气,萧霆钧平复了片刻才抬头继续说正事:“这事儿可是个好差事,二哥和四弟争了好久呢。父皇说,我曾经在工部做的不错,就让我去,至于五弟,还小,让出去长长见识。真不用担心。”
这是回答刚才黛玉那个问题,而后萧霆钧又补充道:“何况,直隶总督是宸妃的亲叔叔,他管理地方还是有一套的,五弟一起去,他定然会好好保护我们的。”
黛玉听后这才略微放心点,既然宸妃的叔叔能做到直隶总督,定然是个有能力的,他不会想皇子在他的地界上出事,尤其是两个皇子一起,其中一个是他侄外孙,若另一个出了事,就算不是他别人也会认为是他下手了。
“那我赶紧叫丫头来,替你收拾东西。”黛玉这会儿才觉得有点儿不好意思,虽然已经成亲这么久,可大白天的,一想就更觉自己出格了,桃花面上晕开了胭脂朵朵。
萧霆钧见妻子害羞了,忙拉着她:“该收拾的我大概都收拾好了,你今儿累了这么一天,又被吓到了,我看还是叫个太医来?”
黛玉摇头:“很是不必,方才在姑姑那儿,姑姑请了太医给左姑娘瞧伤,也替郡主和我都诊脉了。我虽然当时的确吓到了,但这会儿早就缓过来了。”
说着就去替萧霆钧看看他都收拾了些什么,衣物倒是都准备的差不多,黛玉便道:“还是该带点儿日常药物在身上,再有就是出门怕水土不服,带些茶叶、香袋,我从扬州进京,路上都用家里带的茶叶煮茶喝,很是有用。”
说着,黛玉就叫紫鹃雪雁来,二人将黛玉说的几样东西一一分装好,放入萧霆钧的行李中。
收拾完后,黛玉又核查了两遍,见无遗漏后才放心。
“是了,我竟糊涂了,都没问问,你们什么时候出发?”黛玉这才想起来。
“明儿就要出发了,所以今日散了职我就早早回来收拾。”萧霆钧当时其实一半是为了回来收拾东西,一半是因为听了马场的事儿担心妻子。
“这么快?”黛玉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其实半月前父皇就在说桃花汛的事儿了,只不过当时我觉得我在兵部挺忙的,大概没时间,就没同你说。二哥和四弟这次可都是摩拳擦掌,这次的差事不重,处理完了回来也算是功劳一件。我也没想到父皇会直接派我去。”萧霆钧自己的确没有去争取的。
“说实话,我真没那么想去的。”萧霆钧一本正经,黛玉本以为他会分析点儿朝局相关的他不想去的原因,结果当她认真听的时候,竟听见他说,“咱们成亲后,就没分开过,我舍不得。”
黛玉瞪他一眼,被他捉住又是低头亲吻,这一次黛玉躲开了:“你作死呢。”
“玉儿,我发现了,你骂人只会这一句。”萧霆钧不但不恼,反倒是笑呵呵的。
知道妻子脸皮薄,萧霆钧也没在闹她,正经说话:“我吩咐了侍卫们,好生护卫王府。你日常进宫或者出门,也带上几个侍卫才行。我这一次只怕更惹得二哥四弟不高兴。”
黛玉点头:“你只管放心,王府的侍卫武艺高强,我日常也就去宫里或者去画堂春绣,不怎么去别的地方的。府内大小事儿,你也不用担心。”
黛玉又叮嘱萧霆钧,在外定要谨慎。小夫妻婚后第一次的分别,自然是依依不舍的。
是夜,香灯半掩流苏帐,烛影衾枕薄几重。旋暖熏炉温斗帐,鸳鸯绣被翻红浪。
第138章 春梅难产王府内斗
萧霆钧和萧霆钊跟随工部尚书田静敏去了直隶,黛玉总觉得王府内仿佛空荡荡了似的。
大约是萧霆钧带走了赵秉信和几个亲信的缘故吧,黛玉对着窗外的几竿青竹发呆。
这还是当初萧霆钧特意为黛玉布置的:“你的潇湘馆有竹,何况,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嘛。”
六四七七五四九三九
于是特意让人移栽过来,看着竹影摇曳,黛玉就想起许多旧事。
“王妃。”雪雁进来,黛玉回过神。
“你喝口茶歇歇。”雪雁捧着托盘,上面放着一只粉彩百蝠纹盖碗。
这碗,还是去年收拾东西,从库房里拿出来的,以粉彩为饰,盖口饰涂金线一周,并绘回纹一周,内外施白釉,盖面及碗外壁绘云蝠纹,以粉彩绘五彩祥云,每朵云上托有红色蝙蝠。
当时萧霆钧还笑说:“我们的老祖宗们很爱谐音呀,折红色蝙蝠,皆因“红蝠”与“洪福”谐音,寓意“洪福齐天”。”
睹物思人,黛玉自己都忍不住摇了摇头。
待黛玉喝了茶后,雪雁才低声向黛玉禀告:“昨儿深夜,好多太医往理郡王府赶,奴婢今儿就听说,理郡王府那位姨娘,流产了。”
什么??黛玉端在手里的盖碗差点儿都没端稳,幸好没真掉下去,不然黛玉可得心疼这杯子了。
“你说什么?”黛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虽然有二嫂早产、秋纹产子后去世两件事,可黛玉想着理郡王府那位都这么多月份了,应该能顺利的。
“孩子没保住,听说那姨娘也差点儿没了,幸好太医抢救了回来。”雪雁也不大清楚内情,只是知道一个大概,“王妃这两日送王爷出门,只怕没关注。”
黛玉不知怎的,眼前闪过的居然是当初秋纹冲出来求救的情形,秋纹那时候发胖的厉害。
理郡王府那个姨娘,黛玉当然有印象,毕竟曾经是伺候徐淑妃的,还是掌宫宫女,黛玉进宫多次虽然没有怎么说过话,但见面却是不少的。
黛玉虽然明白,这就是深宅大院,尤其还是跟皇家有关,更与寻常人家不同。但黛玉还是感到难过,不知道该替谁难过。
那么一瞬间,黛玉想起来,宋慧兰为了刺激她说的话——“要说感情好,那还得是三弟和三弟妹了,三弟要有了侧妃,那才是更添助力了呢。”
萧霆钧这样的皇子,郡王,有侧妃也不足为奇。自己荣国府的两个舅舅,就算二舅舅也有赵姨娘和周姨娘呢,更别提大舅舅那边除了妾室外还有房里人。
想到萧霆钧也会有侧妃,妾室,黛玉情不自禁就难过起来。
雪雁看着王妃脸色似乎不太对,忙开口:“都是奴婢不会说话,惹得王妃伤心了。”
黛玉摇了摇头:“跟你没有关系,是我自己想到一些事情了。罢了,没发生的事情,愁也愁不来。”
雪雁不懂,王妃说的没发生的事情,是指什么事儿。
紫鹃也进来了:“方才门房来说,宫里徐淑妃给理郡王府送赏赐来了,瞧着东西还不少。”
不用想也明白,徐淑妃这明显是在表达对儿媳妇葛夕佳的不满,送来的东西自然是给春梅的。
只是黛玉没想到的是,第二日自己进宫给皇后请安,还能撞上徐淑妃。
徐淑妃是故意到皇后出哭诉的:“皇后娘娘,您瞧瞧,她那性子可怎么是好?春梅不过一个姨娘,有个孩子她就不乐意了,千方百计的要算计她们。她自己嫁过来这么久,肚子没有动静,也怪不得别人呀。”
理郡王府的事儿,动静闹得挺大,这其中有葛夕佳处事不精的缘故,也有时刻盯着理郡王府的吴贵妃和瑞郡王府的缘故,夜半三更叫那么多太医,别人想不知道都难。
所以皇后自然也是知道的,这会儿看着徐淑妃在自己面前淌眼抹泪的,也就开口劝她:“小年轻夫妻,都是这般过来的。都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淑妃妹妹你呢,心就放宽些。”
其实话语里已经有劝徐淑妃别管孩子们内宅之事的意思了,可徐淑妃不乐意,她一直觉得,自己那个儿媳妇,仗着有些出身,在自己面前也十分傲慢。
“皇后娘娘,臣妾哪里不知道这个道理呢?可是您也知道,她以前犯了大错,害的瑞郡王妃出事儿,要不是皇后娘娘您指挥安排有方,真就对不起她们了。”徐淑妃故意提起旧事,她今儿之所以来哭诉一番,是她听闻,天子似乎真有意给皇子们立侧妃。
如果要立侧妃,那自己这一次眼睛可要擦亮一点,千万不能只考虑家世,更重要的还是姑娘的人品学识呀。
就在徐淑妃想这些的时候,外头通传怡郡王妃来给皇后娘娘请安,徐淑妃顿时豁然开朗:是了,找侧妃,就要找个怡郡王妃这样子的,没什么背景,就容易听话。又会来事儿,讨得皇帝皇后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