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那时候的事儿,黛玉也知道很复杂,说到底,还是因为荣国府。
  第278章 回忆往事记下一笔
  老太太说起当年旧事,第一个提到的就是荣国府。
  “当年,原本老身想着,到底是妹妹的骨血,直接就让老身那两个儿子去了一趟扬州。”
  什么?黛玉怎么一点儿也不知道山东有人来?她心中一震,手中的茶盏险些跌落。她一直以为,父亲去世后,除了荣国府,也就林家远房来过人。她的眉头微微蹙起,心中隐隐生出一丝不安。
  “那时候,老身的儿子到了扬州,就发现事情不对劲。”老太太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回忆的沉重,“不只是荣国府有人来,还有那金陵地界上最大的甄家,竟然也插手其中。”
  甄家?这更是让黛玉意外了。她从未听人提起过甄家与自家有什么瓜葛,父亲在世时也从未提及。她的手指不自觉地绞紧了帕子,心中翻涌起无数疑问。甄家为何会插手?他们与父亲有何关系?
  其实当年,林家并非真的没有族人了,虽然远些,但也没有出五服。林家的人也来见过黛玉,但那时候黛玉瞧着外祖母待她极好,又有贾母和二舅舅写给父亲的信,黛玉年少天真,以为自己将来肯定是要嫁给宝玉的。
  再加上,当时贾琏亲自来了扬州,帮着黛玉处理父亲的身后诸多事情,黛玉当时伤心欲绝,不曾细细去想去看。
  何况,就连父亲,也都错信了荣国府。
  “若不是甄家的阻拦,兴许老身的儿子就能进去见见您。”老太太觉得,有些事儿,还是该告知太子妃,免得她被蒙在鼓里,让人给利用了。
  “彼时甄太妃还在,甄家在江南可谓是一手遮天。”老太太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而荣国府,虽然是国公府,但到底已经离开金陵多年,且朝中也没有说得上话的人,所以论人脉论影响力,那比甄家真是弱了许多。”
  “您的父亲,同时身为盐政一把手,又兼任兰台寺大夫,有着监察百官的职责。他手中握着的,不仅是盐政的权力,还有一份极为重要的官员观察录。这份观察录记录了许多官员的隐秘之事,甚至包括甄家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勾当。”
  黛玉听得心中一阵冰凉。她从未听父亲提起过这些事,更不知道父亲手中竟握有如此重要的东西。她的手指微微颤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
  “荣国府要钱,甄家要你父亲手上收集的官员观察录,甄贾二府一拍即合,否则,单单靠贾府,只怕不敢霸占林家全部家产,毕竟当时新皇已经继位。”老太太这些年,一直让大儿子暗中收集消息,她这会儿将自己这边得到的信息,全部告知太子妃。
  “太子妃您从扬州回京城,路上,就应该得到消息,荣国府那姑娘,成为了新皇的贤德妃。”
  黛玉一瞬间明白了很多事儿,当初一些想不通的地方,现在全都连了起来。
  很显然,天子当初应该是知道了什么,不然,只怕就没有长公主上门,也没有皇后接自己进宫这些事儿。
  同样,太上皇一死,天子就出手收拾了甄家,说明甄家办的那些事儿,天子早就是不满的了。甄家的覆灭,看似是天子在太上皇驾崩后迅速出手,实则这场风暴早已酝酿多时。
  再往前推,荣国府和甄家暗中勾结,只怕甄家许诺给荣国府的,就是元春的贤德妃之位。
  细细一想,为何不早不晚,偏偏是那时候,元春被封为贤德妃?一切还真的不是巧合。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表姐元春,对着自己是那个态度了。若说她作为宝玉的姐姐,觉得宝钗是更好的弟媳人选,这也就罢了,自己成为皇子妃后,她三番四次挑衅,甚至巴不得自己和萧霆钧过得不好,只怕,都是源于她心底十分清楚——她这个贤德妃,得位不正。
  而兴许这一切,已经继位的天子心底都是有一杆秤的,只是当时,太上皇还在,他没办法,必须隐忍。
  天子隐忍不发,不过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太上皇的去世,正是天子彻底掌握朝政大权的契机。甄家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终究没能逃过天子的眼睛。
  “后来听说您做了皇子妃,老身想,也算是老天有眼。”老太太是真心为黛玉高兴的,“同时,老身就越发要求儿子们,不要提及与林家有亲的事儿了。“
  “再后来,您还成为了太子妃,老身很是高兴的同时,也越发告诫两个人儿子,绝不能拖您的后腿。”
  “而后,听说两江被彻查,老身就觉得,一切都圆满了,您父亲当年为社稷为百姓,也不枉辛苦操劳。两江的贪官们大多落了马,而您父亲也被追封,果然天理昭昭。”
  两江的案子,只不过是瑞郡王和王子腾想要害太子和太子妃,没想到,还是天子棋高一着。
  “老身所知道的,也就这些了,希望对太子妃您有些帮助。”老太太的话,终于说完了。
  黛玉压住内心的震撼、感动、猜疑,一面起身庄重向老太太作揖,老太太慌得赶紧说使不得。
  “使得,您深明大义,让玉儿感恩于心。您替玉儿考虑的如此周全,玉儿这会儿先承您的情,日后能相认时候,玉儿就算不能亲自前来,也一定派信得过的人来。”
  现在,不是认亲的好时机。
  “您告诉玉儿的这些信息,至关重要,玉儿会谨记在心,该查的,玉儿会去查。”
  甄家虽然败落了,但甄家后代,可还有人就在京城呢,而且,甄家还有几门姻亲,不知道是否与此有关。
  还有宫内的贾昭媛,还有贾府其他有关人。
  但这些都是急不得的,必须一步一步来。
  而后,黛玉则问起老太太家中境况,闲话一阵后,见时间太晚了,才让雪雁亲自送了老太太回去。
  天子的山东之行也基本进入尾声,四日后,启程回京。
  京城内,太子和朝臣们都得到了消息。
  这三个月来,太子萧霆钧忙的可谓是脚不沾地,反倒是萧霆锴,日子十分滋润。
  第279章 纳新人沉迷温柔乡
  反而在京城的萧霆锴还什么都不知道,他这会儿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呢,宋家有心萧霆锴有意,很快,宋家庶女,宋慧兰的四妹妹宋惠香,就进了瑞郡王府,成为萧霆锴的姨娘。
  宋惠香生的是肌肤白皙如玉,透着淡淡的红晕,仿佛春日里初绽的桃花,娇艳欲滴。她的身段玲珑有致,步履轻盈,宛若风中杨柳,摇曳生姿。
  宋惠香不仅容貌出众,更有一身令人难以抗拒的风情。她自幼习得琴棋书画,举止间透着大家闺秀的温婉,却又在眉眼间藏着几分妩媚。她的声音柔媚动人,仿佛能酥到人的骨子里。
  更别提她的床上功夫,她的指尖轻轻划过他的胸膛,唇边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一只狡猾的狐狸,既让人心生怜爱,又让人无法抗拒。她的喘息声轻柔而缠绵,仿佛一首动人的夜曲,让瑞郡王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夜深人静时,宋惠香依偎在瑞郡王的怀中,轻声细语地与他谈天说地。她不仅懂得如何取悦男人,更懂得如何抓住男人的心。她的言辞温柔体贴,时而带着几分俏皮,时而流露出几分娇嗔,让瑞郡王觉得她既可爱又可亲。
  于是自打宋惠香入府,萧霆锴心思全在宋惠香身上,仿佛她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让他心神荡漾。
  这情形自然引发了王熙芸的不满。她本是王府中地位仅次于正妃的侧妃,平日里深得萧霆锴的宠爱,府中上下无人不敬她三分。可如今,宋惠香一入府,便夺走了王爷的注意力,甚至连她精心准备的茶点、绣品,王爷都只是淡淡扫过一眼,便匆匆去了宋姨娘的院子。王熙芸心中又急又怒,危机感让她失去了往日的冷静与从容。
  她思来想去,终究坐不住了,决定回一趟王家,向嫡母王子腾太太诉苦。马车一路疾驰,王熙芸坐在车内,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她既不甘心自己的地位被一个庶女动摇,又担心若再不采取行动,自己在王府中的地位将岌岌可危。
  王子腾太太早已听闻了宋家送庶女入瑞郡王府的事儿。这件事在京城内宅中早已传得沸沸扬扬,成了不少妇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王子腾太太虽心中不悦,但面上依旧保持着大家主母的沉稳与从容。
  这会儿看着王熙芸回来诉苦,王子腾太太怜惜的拉着王熙芸的手,温和劝她道:“你是侧妃,她不过是个姨娘,又是这么不体面去的,一顶小轿子抬入王府的,身份上,她就矮了你不只一头了。你父亲打小就教导你们,要坐的住,这才多久,你看你就坐不住了。”
  王熙芸听了嫡母的话,心中虽稍感安慰,但依旧难掩焦虑:“太太,您是不知道,王爷如今整日往她院子里跑,连正事都耽搁了。我若是再不做些什么,只怕日后连立足之地都没了。”
  王子腾太太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语气中带着几分严厉:“你急什么?她不过是个庶女,再得宠也不过是个姨娘,翻不出什么大浪来。再说了,要着急,也还轮不到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