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91节
“你,你是人,还,还是鬼?”于老太后退了几步。
于海光一步一步向她走去,质问道:“我每个月寄几十块钱回家是让你这样对待我闺女的?”
他阴沉着脸,像地狱来索命的厉鬼,吓得于老太瘫坐在地。
于老太觉着手脚被束缚住了,回头大喊:“阿,阿耀,桃、桃红,快,快来救我,救,我,我不想下地狱。”
于桃红只阴沉地盯着发生的一切,一动不动。
而于海耀不停地咽着口水,从没想过要迈步向前。
“呵,呵。”于海光冷笑几声,影子将于老太完全笼罩。
于老太惊恐地睁大眼,眼皮一翻晕了过去。
于海光嗤笑一声,抬腿走到于海耀面前,攥紧他的衣领,一拳砸在他的鼻子中央。
血伴随吴彩霞的尖叫声飚出。
“这一拳只是开始。”于海光像扔破布一样把他扔到地上。
于海耀只觉得整个世界天旋地转。
“叔,你真的太帅了。”张文心满眼崇拜地看着走近于海光。
于知乐的眼睛也是亮晶晶的,带着笑意。
见状,于海光哑然失笑,道:“都回去休息吧。”
回到小院,陈昭在躺在摇椅上,额头盖着一条湿润的白布。
于迟和爬爬守在他的身边,给他摇扇子。
据江大夫的说法,他是中暑前兆,要休息两天。
然而,得知奶奶已抵达省城的消息后,陈昭跳了起来,迷迷糊糊地开始叮嘱。
“小宝要穿红色的衣服。”
“姐要穿黄色的衣服。”
“我要穿——”
还没说完,他就软绵绵地倒下。
第83章
周岳生眼疾手快,跨步上前接住他。
“姐夫要穿、穿绿、绿色的衣服。”陈昭说完这句话,眼皮缓缓合上。
于海光走近,伸手探了探他额头的温度,松了一口气。
体温正常,没有发烧。
在场几人被陈昭莫名其妙的话搞得一头雾水。
不过,大家并没有在院中停留太久。
周岳生将陈昭扛进西屋,掐着他的下巴给灌了一瓶解暑水。
而于知乐洗完澡换好衣服,回屋后一沾床就睡着了。
日落时的金黄色霞光完全褪去,天边染上淡淡的橙粉色。
陈昭在院子里猛灌凉白开,借此冲淡口腔中难闻的藿香味道。
“我再也不想中暑了。”他咂嘴两下,脸皱成苦瓜样。
于知乐推开房门,恰好听见这句话,问:“又忘了戴帽子?”
上次中暑以后,陈昭在大集买了一顶草帽,但总是忘记带去上工。
“没,太热了,就是一会没戴。”陈昭摸了摸鼻子。
今天上工前,草帽是记得带了,但才戴上几分钟,帽沿一圈就积满了汗,他就直接摘下了。
没曾想,摘下没半个小时,人就一头栽到地里去了。
“你啊,就该多喝几瓶解暑水。”于知乐语气中带上几分无奈。
记忆深处的苦涩味又卷土重来,陈昭的脸皱得更厉害。
“对了,你晕倒前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于知乐忍俊不禁,主动转移话题。
“噢,对,那些都是我奶奶喜欢的颜色。”陈昭一下变得精神,开始掰着手指头数,“红、绿、绿、黄、蓝、紫。”
听他一一盘点,于知乐眉毛微微挑起。
他提到的这些颜色,估计只能在染坊找齐了。
“后天我要穿新衣服去接我奶,她最喜欢绿色了!”陈昭激动地说。
他说的是之前请张文心小姑做的一件豆绿色的的确良衬衫,配套的是一条黑色的西裤。
衣服到手后,他很喜欢,但一直没找到机会穿。
“你很适合穿亮色的衣服。”于知乐说。
陈昭在于家试穿过这套衣服,有种清爽的少年感。
“姐,你穿那条嫩黄色的裙子。”陈昭开始给其他人安排穿着。
于知乐笑道:“行,都听你的。”
另一边,周岳生在与于海光讲小李的事。
张海兰与于梦君要在五点半到达国营饭店,四点左右就要驾副业组的牛车从村里出发。
这时天还没亮,又有小李这个潜在危险因素,他怕会出事。
“明天我送她们,让宁谭找人盯着小李。”于海光沉思一瞬,给出暂时的策略。
周岳生颔首同意。
第二天,于海光早早就驾起牛车出发,在村口等张海兰和于梦君。
他在镇上武装部待了一天,帮宁谭处理事情,又在傍晚载两人回村。
宁谭有个手下住在邻村,这几天他会与两人结伴进城。
周三早晨,于知乐起早坐牛车,今天她不用带海鲜去国营饭店。
牛车从天黑走到天大亮,终于抵达海东镇。
凌晨五点半的街道还见不着几个人,但能听得见各个方向传来的嘈杂声,让于知乐觉得新奇。
此时,国营饭店的后厨已被蒸汽完全笼罩,胡老三在灶台前揉面。
“师傅,我们来了。”张海兰两人齐声打招呼。
而后,两人熟练地系上围裙、洗手,一人剁起肉馅,一人坐下择菜。
于知乐占了一个小灶台做红油,今天她要教胡老三的菜是红油海鲜锅。
线椒、灯笼椒、朝天椒一袋一袋地垒在墙角,让厨房的空气多了几分呛人的味道。
“胡三哥,由左至右,三份两份一份,剪成指甲大小。”于知乐边用碗舀辣椒,边说着三种辣椒的比例。
胡老三低声念叨了几次,记下要点。
热锅薄油,小火翻炒的过程撒一小把花椒,继续用小火烘炒。
慢慢的,辣椒的香味被激发,向四周弥漫。
“辣椒炒到酥脆就可以加白芝麻了。”于知乐轻拈指尖的辣椒块。
顿时,辣椒块碎成渣。
芝麻炒熟后,出锅,所有辣椒需要倒在簸箕上晾晾。
彼时,胡老三在做手擀面。
张海兰两人围在边上观察学习,他时不时停下提醒她们要注意的地方。
做着做着,他忽然长叹了一口气,道:“做厨房,最重要的就是基本功和这些小细节,急不来。”
“我们会认真学的。”张海兰和于梦君神情认真。
胡老三手上动作一顿,看向于知乐,说起他与上头谈论的结果。
“我和上头的人谈过小李的事,他违反了规矩,小李他叔被扣了一个月工资。”
“你受了这事的影响,上头怕你不来教做海货了,给你十块钱和五斤猪肉当赔偿。”
于知乐在翻动辣椒,抬头哦了一声。
“还有,以后店里的海货都由海隅村来供应,九点前送到店里就成。”胡老三继续说。
这段时间,国营饭店都从罐头厂那边拿货,质量不太稳定,还要受那边的气。
谈话时,他提了这个问题,上头让他自行解决,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海隅村。
“谢谢胡三哥。”于知乐转念一想,这是个重组女子捕鱼队的好机会。
胡老三哈哈一笑:“小双整天念叨着以后要到海隅村当维修师傅,我这个做爹的不得提前替她打好关系。”
于知乐三人扑哧笑出声。
过了很久,辣椒凉了,她倒入石臼中捣成粗辣椒粒。
这时,馒头和面包已经上锅蒸,客人又还没到,胡老三得了空,站在一旁看。
于知乐到了半锅油,说:“用菜籽油做最好。”
菜籽油大火烧熟,温度降至
合适,下葱姜香菜等炸出香味,再下大料,小火慢炸。
捞出料渣后,分三次加入粗辣椒粒中搅匀,期间要加点醋和白酒。
“这油拌点小凉菜,准香掉大家的下巴。”胡老三不断搅动着红油,带出醇厚的香味。
于海光一步一步向她走去,质问道:“我每个月寄几十块钱回家是让你这样对待我闺女的?”
他阴沉着脸,像地狱来索命的厉鬼,吓得于老太瘫坐在地。
于老太觉着手脚被束缚住了,回头大喊:“阿,阿耀,桃、桃红,快,快来救我,救,我,我不想下地狱。”
于桃红只阴沉地盯着发生的一切,一动不动。
而于海耀不停地咽着口水,从没想过要迈步向前。
“呵,呵。”于海光冷笑几声,影子将于老太完全笼罩。
于老太惊恐地睁大眼,眼皮一翻晕了过去。
于海光嗤笑一声,抬腿走到于海耀面前,攥紧他的衣领,一拳砸在他的鼻子中央。
血伴随吴彩霞的尖叫声飚出。
“这一拳只是开始。”于海光像扔破布一样把他扔到地上。
于海耀只觉得整个世界天旋地转。
“叔,你真的太帅了。”张文心满眼崇拜地看着走近于海光。
于知乐的眼睛也是亮晶晶的,带着笑意。
见状,于海光哑然失笑,道:“都回去休息吧。”
回到小院,陈昭在躺在摇椅上,额头盖着一条湿润的白布。
于迟和爬爬守在他的身边,给他摇扇子。
据江大夫的说法,他是中暑前兆,要休息两天。
然而,得知奶奶已抵达省城的消息后,陈昭跳了起来,迷迷糊糊地开始叮嘱。
“小宝要穿红色的衣服。”
“姐要穿黄色的衣服。”
“我要穿——”
还没说完,他就软绵绵地倒下。
第83章
周岳生眼疾手快,跨步上前接住他。
“姐夫要穿、穿绿、绿色的衣服。”陈昭说完这句话,眼皮缓缓合上。
于海光走近,伸手探了探他额头的温度,松了一口气。
体温正常,没有发烧。
在场几人被陈昭莫名其妙的话搞得一头雾水。
不过,大家并没有在院中停留太久。
周岳生将陈昭扛进西屋,掐着他的下巴给灌了一瓶解暑水。
而于知乐洗完澡换好衣服,回屋后一沾床就睡着了。
日落时的金黄色霞光完全褪去,天边染上淡淡的橙粉色。
陈昭在院子里猛灌凉白开,借此冲淡口腔中难闻的藿香味道。
“我再也不想中暑了。”他咂嘴两下,脸皱成苦瓜样。
于知乐推开房门,恰好听见这句话,问:“又忘了戴帽子?”
上次中暑以后,陈昭在大集买了一顶草帽,但总是忘记带去上工。
“没,太热了,就是一会没戴。”陈昭摸了摸鼻子。
今天上工前,草帽是记得带了,但才戴上几分钟,帽沿一圈就积满了汗,他就直接摘下了。
没曾想,摘下没半个小时,人就一头栽到地里去了。
“你啊,就该多喝几瓶解暑水。”于知乐语气中带上几分无奈。
记忆深处的苦涩味又卷土重来,陈昭的脸皱得更厉害。
“对了,你晕倒前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于知乐忍俊不禁,主动转移话题。
“噢,对,那些都是我奶奶喜欢的颜色。”陈昭一下变得精神,开始掰着手指头数,“红、绿、绿、黄、蓝、紫。”
听他一一盘点,于知乐眉毛微微挑起。
他提到的这些颜色,估计只能在染坊找齐了。
“后天我要穿新衣服去接我奶,她最喜欢绿色了!”陈昭激动地说。
他说的是之前请张文心小姑做的一件豆绿色的的确良衬衫,配套的是一条黑色的西裤。
衣服到手后,他很喜欢,但一直没找到机会穿。
“你很适合穿亮色的衣服。”于知乐说。
陈昭在于家试穿过这套衣服,有种清爽的少年感。
“姐,你穿那条嫩黄色的裙子。”陈昭开始给其他人安排穿着。
于知乐笑道:“行,都听你的。”
另一边,周岳生在与于海光讲小李的事。
张海兰与于梦君要在五点半到达国营饭店,四点左右就要驾副业组的牛车从村里出发。
这时天还没亮,又有小李这个潜在危险因素,他怕会出事。
“明天我送她们,让宁谭找人盯着小李。”于海光沉思一瞬,给出暂时的策略。
周岳生颔首同意。
第二天,于海光早早就驾起牛车出发,在村口等张海兰和于梦君。
他在镇上武装部待了一天,帮宁谭处理事情,又在傍晚载两人回村。
宁谭有个手下住在邻村,这几天他会与两人结伴进城。
周三早晨,于知乐起早坐牛车,今天她不用带海鲜去国营饭店。
牛车从天黑走到天大亮,终于抵达海东镇。
凌晨五点半的街道还见不着几个人,但能听得见各个方向传来的嘈杂声,让于知乐觉得新奇。
此时,国营饭店的后厨已被蒸汽完全笼罩,胡老三在灶台前揉面。
“师傅,我们来了。”张海兰两人齐声打招呼。
而后,两人熟练地系上围裙、洗手,一人剁起肉馅,一人坐下择菜。
于知乐占了一个小灶台做红油,今天她要教胡老三的菜是红油海鲜锅。
线椒、灯笼椒、朝天椒一袋一袋地垒在墙角,让厨房的空气多了几分呛人的味道。
“胡三哥,由左至右,三份两份一份,剪成指甲大小。”于知乐边用碗舀辣椒,边说着三种辣椒的比例。
胡老三低声念叨了几次,记下要点。
热锅薄油,小火翻炒的过程撒一小把花椒,继续用小火烘炒。
慢慢的,辣椒的香味被激发,向四周弥漫。
“辣椒炒到酥脆就可以加白芝麻了。”于知乐轻拈指尖的辣椒块。
顿时,辣椒块碎成渣。
芝麻炒熟后,出锅,所有辣椒需要倒在簸箕上晾晾。
彼时,胡老三在做手擀面。
张海兰两人围在边上观察学习,他时不时停下提醒她们要注意的地方。
做着做着,他忽然长叹了一口气,道:“做厨房,最重要的就是基本功和这些小细节,急不来。”
“我们会认真学的。”张海兰和于梦君神情认真。
胡老三手上动作一顿,看向于知乐,说起他与上头谈论的结果。
“我和上头的人谈过小李的事,他违反了规矩,小李他叔被扣了一个月工资。”
“你受了这事的影响,上头怕你不来教做海货了,给你十块钱和五斤猪肉当赔偿。”
于知乐在翻动辣椒,抬头哦了一声。
“还有,以后店里的海货都由海隅村来供应,九点前送到店里就成。”胡老三继续说。
这段时间,国营饭店都从罐头厂那边拿货,质量不太稳定,还要受那边的气。
谈话时,他提了这个问题,上头让他自行解决,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海隅村。
“谢谢胡三哥。”于知乐转念一想,这是个重组女子捕鱼队的好机会。
胡老三哈哈一笑:“小双整天念叨着以后要到海隅村当维修师傅,我这个做爹的不得提前替她打好关系。”
于知乐三人扑哧笑出声。
过了很久,辣椒凉了,她倒入石臼中捣成粗辣椒粒。
这时,馒头和面包已经上锅蒸,客人又还没到,胡老三得了空,站在一旁看。
于知乐到了半锅油,说:“用菜籽油做最好。”
菜籽油大火烧熟,温度降至
合适,下葱姜香菜等炸出香味,再下大料,小火慢炸。
捞出料渣后,分三次加入粗辣椒粒中搅匀,期间要加点醋和白酒。
“这油拌点小凉菜,准香掉大家的下巴。”胡老三不断搅动着红油,带出醇厚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