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92节
  “拌凉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于知乐应道,而后提醒,“不过,红油做好后加盖焖凉,味道更好。”
  “成。”胡老三记下这个细节。
  不知不觉中,已经七点,客人点餐的声音从窗口传入。
  胡老三带着两徒弟忙起来,一直到八点多才做完最后一单。
  歇息几分钟,他又马不停蹄赶往罐头厂,带回四大桶还在鲜活的各式海货。
  土豆、莴笋、鲜蘑菇、豆皮垫底,把蒸煮熟的海鲜平铺于其上,倒入红油小火慢炖,最后浇上一勺热油。
  鲜亮的红油沁入紧弹的肉中,料汁香而不辣,风味与干锅海鲜大杂烩截然不同。
  同样的是色香味俱全,让人难以抗拒。
  正午,店里客人多了起来,胡老三照旧将其放到柜台任客人免费试吃。
  这道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于海光等人来得早,陈昭也蹭上了一口,咂舌回味。
  于知乐换好裙子,说:“可以了,走吧。”
  她很少穿亮色的衣服,嫩黄色的碎花衬得她白得发光。
  而腰部特地做了收紧处理,既凸显了腰线,又让裙摆炸开一定的弧度,露出笔直纤细的小腿。
  “姐,黄色太适合你了,像公主一样。”陈昭看呆了,“这个颜色肯定特地为你发明的。”
  于知乐开玩笑道:“我穿红色,你也会说红色是为我量身定制的。”
  周岳生的视线从她出现的瞬间起就没离开过。
  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在了她的身上,周围的一切都黯然失色。
  “那当然,所有的颜色都是因为姐而诞生。”陈昭做着夸张的表情。
  他的声音将周岳生的注意力拉回现实。
  周岳生走到副驾驶,替她拉开车门,并在她上车时抬手挡住车门上框。
  “叔,我要上车了。”陈昭清了清嗓子,通知于海光。
  于海光哑然失笑,学着周岳生的动作,说:“来,小昭,我给你拉车门,小心别碰到头啊。”
  两人搞怪的动作引得于知乐瞪了他们一眼,反而让他们笑了起来。
  海东镇到省城要开三个小时,一路上有陈昭叭叭叭地讲,车内气氛很活跃,时间也过得快。
  省城医院比海东镇的大上一倍,建筑也更新。
  四人下车往里走,吸引了不少目光。
  “你好,请问京市来的胡医生现在在哪儿?”陈昭拦下一个小护士,朝她灿烂一笑。
  小护士脸红扑扑的,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脸,说:“培、培训会结束很久了,胡,胡医生现在应该和院长他们在食堂吃饭。”
  “请问食堂在哪个方向?”陈昭继续问。
  小护士的手指指向不远处的一栋外墙灰扑扑的建筑。
  “谢谢。”陈昭朝她眨了眨眼睛。
  小护士的脸更红了,慌忙移开视线。
  等四人走出一小段路后,她回过神,连忙追上,提醒道:“欸,等一下,我们有规定,外人不能进医院食堂。”
  “那我们在外边等一会。”于知乐看了看其他人,大家点头同意。
  她的话音刚落,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小昭。”
  四人应声回头,食堂门口出现几道身影,其中一位女士的穿着打扮格外惹眼。
  第84章
  女士身穿一条由轻薄的桑蚕丝制作而成的连衣裙。
  淡绿色的裙子下摆用白色丝线绣了一片竹枝,走动间竹枝翻飞,带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奶奶!”陈昭叫喊着冲上去,对着女士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堆话。
  胡医生微笑着点头,而后侧过脸与她身边人说了几句话。
  紧接着,祖孙二人朝于知乐所在的方向缓缓走来。
  走近,于知乐才看清胡医生的面容。
  她的面色红润有神,黑发柔顺而光泽,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只有眼角的细纹,举止投足间透露出岁月沉淀出的优雅与从容。
  “这是我奶,胡曲莲,京市医院最最最厉害的中医。”陈昭嘿嘿一笑,向双方介绍对方的身份,“奶,乐姐、于叔、周哥,小宝和于越在家等我们。”
  面对有唤醒爱人能力的中医泰斗,于海光难得有紧张的时候,伸出手:“胡医生,你好,我是于海光。”
  “你好,我听陈桦提过你。”胡曲莲回握他的手,“我听小昭说了你爱人的事,我会尽全力的。”
  “谢谢你。”于海光情绪颇为激动。
  胡曲莲感慨万分,拍了拍这个年纪与女儿相仿却为国出生入死二十余载的人。
  “胡老师,行李都在这儿了。”一个短发女生拎着一大一小两个皮箱走来。
  其中的大皮箱看起来很重,他走动时会发出金属罐装相碰发出的声音。
  “小胡姐,你也来了。”陈昭激动地碰了碰来人的肩膀。
  小胡放下行李,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昭长胖了不少啊。”
  周岳生与于海光一眼就能看得出对方是个练家子。
  三人眼神相接一瞬,就算打过招呼了。
  一行人上了车,于海光与于知乐换了个位置,陈昭坐在后座中央。
  “奶,你看,这些都是姐做过的菜。”陈昭掏出小本子,一页一页地翻,每道菜都介绍得非常详细。
  尽管很多菜他都在信中提过,胡曲莲还是听得很认真,笑容里藏着纵容与宠溺。
  “怪不得整个人都圆了。”她笑着把手搭在陈昭的手腕。
  下一秒,她的笑容一滞,抬手弹了一下他的脑袋,说:“暑温病不留在家里好好休息,跑出来做什么?”
  “什么都瞒不过你。”陈昭蹭了蹭她的胳膊,“不过,我喝了几瓶解暑水,已经没事了。”
  “以后你就知道厉害。”胡曲莲轻叹一口气。
  陈昭骄傲得挺起胸膛:“我这不是有个京市医院最最最厉害的中医奶奶吗?我才不怕。”
  于知乐被他的表情逗笑。
  “小于,得亏你和小越受得了他的性子,要不过年回家准找我哭没朋友。”胡曲莲看向于知乐。
  陈昭在下乡后的第三个月寄回的信件提起他遇到一个很爱学习的朋友,之后于越的名字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但字里行间总透露些许低落的情绪。
  而三月中旬,于知乐的名字出现之后,他的信里只有欢乐。
  因此,胡曲莲对于家姐弟的印象非常好。
  见到于知乐以后,她就明白孙子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她,气质干净得让人一眼就会萌生好感。
  如果不是陈昭在信里多次提到她于知乐未婚夫,她真想撮合两人。
  “他很可爱,是我们的开心果。”于知乐笑道,“而且他现在也有很多朋友。”
  “真的?”胡曲莲惊喜地看着陈昭。
  她知道自家孙子因为直白的性格受到知青点的排挤,还以为他只与于家人来往。
  “当然。”陈昭不自觉挺直腰背,报出一串人名,“江上清、张文心、葛泰……,我现在每天都好开心。”
  “好,好,好。”胡曲莲叠声道。
  回程的路上,她给于知乐把了把脉,教她如何根据时节挑选食材进行食补。
  烹饪恰好是于知乐最感兴趣的事情,两人聊得非常开心。
  时间过得快,一行人很快回到海东镇。
  在于知乐的提醒下,周岳生绕路到国营饭店,走进后厨拎出一筐食材。
  有肉有菜有海货,肉是上头为了安抚赔的,而菜和海货是于知乐特地让胡老三留的。
  “回村!奶,等会我给你介绍我的朋友们。”陈昭莫名开始激动。
  胡曲莲摇了摇头,连声应好。
  抵达海隅村时,已是傍晚,村口大槐树下坐满了摇着葵扇纳凉的人。
  小孩们见着吉普车,尖叫着围上来,簇拥着车子慢慢向前滑行。
  “大光,去哪啊?”有人上前与于海光搭话。
  于海光应道:“去接小昭的奶奶,她来我们这住几天。”
  “城里人脑子都有泡,乡下有什么好住的。”那人嘟囔着从车窗探头去看后座,感叹,“嚯,果然是城里人,穿得真光鲜。”
  他的话一出,其他好事的人也围了过来,车是彻底走不动了。
  小
  孩们嘻嘻哈哈地爬上车顶,而大人拼命往前凑,想看看穿得到底有多光鲜。
  几人只好下车,打算步行回家。
  “城里人果然都会保养,孙子这么大了,看起来才五十岁不到,白头发都没几根。”一个脸上布满皱纹的老头感叹。
  有人附和:“就是,不像我们,四五十岁就成老树皮了。”
  “那是,我们胡老师可是全京市乃至全国最厉害的中医。”小胡神情骄傲,“不知道从鬼门关前抢过多少人。”
  于知乐几人心想,糟糕,这几天胡医生怕是安静不下来了。
  如他们所想,村里人一听名头这么大,纷纷伸手地让胡医生给把脉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