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102节
闻言,于知乐和张文心相视一笑。
“你们是不是用过这法子?”于初月追问。
两人不说话,她扑向她们,三人闹成一团。
于知乐和张文心很喜欢于初月的性格,所以接触没几天,她们就成了好朋友。
笑闹了好一会,三人靠着牛车的栅栏请喘气,安静地随着牛车晃晃悠悠。
回到村里,大家各自回家休息。
于知乐一觉睡醒,听见陈昭的声音从院里传来,才意识到已经到了下工的点。
她推门而出,正好看见他在小宝和爬爬面前手舞足蹈,嘴里还说着什么,逗得小宝哈哈大笑。
“姐,醒了。”陈昭听到推门声,停下动作,“今晚要用周哥砌的锅盖窑做什么菜?要烤脆皮五花肉吗?”
小宝嘟囔道:“不,不,没皮,不是脆皮五花。”
“小宝真聪明。”于知乐揉了揉跑过来抱住她大腿的于迟。
陈昭摆出解密的姿态,猜道:“炖肉?红烧?炸?”
“不,都不是。”于知乐笑着否认他的全部答案,“烤肉,做叉烧。”
“叉烧?没听过,不过肯定很好吃。”陈昭尽情地发挥想象。
虽然他脑里闪过的都是红烧肉的画面,但还是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现在就做,其他人呢?”于知乐环视一周。
此时,院里只有他们三人和爬爬,连总是在屋檐下看书的于越和摩尔都不见踪影。
“于越陪婶婶去卫生所了,叔和周哥好像去了河边。”陈昭答道。
于知乐哦了一声,便往厨房走,陈昭跟在她的身后。
“肉切成小条,用清水泡,泡的时候洒些面起子。”她三下五除二就将两条大肉切成小长条。
面起子是之前做海星标本用剩的小苏打。
她在水中搓了搓肉条,便将其搁在一旁浸泡,说:“我们先调一个叉烧酱。”
接着,她往大盆里一次加入盐、糖、蜂蜜、酱油、蚝油,而后转身在置物架取过剩余的几种酱料。
“这我知道,芝麻酱。”陈昭指着棕色的酱说。
“对,这是芝麻酱。”于知乐点头,又给他介绍其他的,“这是南乳、玫瑰露酒。”
“这两样都没听说过。”陈昭低头记录,低声重复着她说的各种调料的比例。
在她盖上南乳的盖子前,他特地凑过去嗅了嗅味道。
南乳表面是鲜艳的枣红色,散发着豆类发酵过后的咸香气味,认真品味分析,还能闻到几分酒气。
而玫瑰露酒的味道不同于普通白酒,其中暗藏着淡淡的玫瑰香味。
“搅匀所有调味料,然后等猪肉泡好。”于知乐说。
在等待的时间里,陈昭说起奶奶让自己考罐头厂的事,他看起来有些不情愿。
于知乐知道胡曲莲是怕他又被晒晕,帮着劝了两句,但没细聊。
时间到了,猪肉用干净的布擦去水分,倒入叉烧酱,用力按摩揉搓。
“还要腌上半个小时。”于知乐找东西盖好肉,“隔一会给它揉一下,会更好入味。”
说完,她提起菜篮出门,准备到牛棚的菜园里摘点菜。
一进门,于知乐看见茂盛的藤蔓前站着一个身材瘦弱的人。
那人闻声回头,语气里有几分惊讶:“你在这?张文心没通知你没去河边吗?”
第93章
江上清黑了几个度,也更瘦了,一整个人像干枯的玉米杆,一阵风就能吹倒。
于知乐很长时间没见过他了,看到第一眼时,大脑反应了好几秒。
听到他的问题,她一脸疑惑:“什么意思?”
“刚才,我在河边看到你爹打你未婚夫。”江上清想了想,还是将自己看到的事告诉她。
于知乐追问:“什么时候?”
“十分钟之前。”江上清应道,“我在小路碰到张文心,让她告诉你了。”
于知乐眉头微皱,那个时间点她还在家,还好奇怎么没见张文心找
她,而她出门时小路空无一人。
想着,她顾不得摘菜了,快步往外走。
“你要什么菜?”江上清问。
于知乐头也不回,答道:“青菜。”
江上清愣了愣,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菜园里。
于知乐出了牛棚,还没走到小院,远远就看见了张文心。
“乐乐,去摘菜啊?”张文心视线飘忽不定,甚至没发现菜篮是空的。
于知乐一眼就看出她有事瞒着自己,直接了当地问:“你去河边了?是我爹带你去的,还是周岳生?”
“我就知道瞒不了你。”张文心表情一垮,上前挎住她的手臂。
她带着于知乐绕过于家小院,往海边走,一五一十地把于海光叫她去河边的事讲出来。
江上清离开时踩到枯枝,被于海光二人察觉,连忙跟上他的脚步,却发现他把事告诉了张文心。
他们想着江上清和于知乐不会有交集,就只找了张文心,让她别把事告诉于知乐。
“周岳生脸上青了一块,怎么可能瞒得住?”张文心嘀咕道,“虽然胡奶奶是神医,但应该不能让淤青立刻消失吧。”
于知乐笑了笑,而后面无表情地说:“谁知道,也许能瞒得住呢。”
“啊?”张文心发出疑惑的声音。
她糊里糊涂地看着于知乐推开小院后门,跟着走了进去。
“欸?姐,你怎么从后院回来?”陈昭惊讶地问。
于迟也好奇地盯着她。
这时,前院的门被敲响。
于知乐径直走去开门,看见满满当当一篮蔬果,知道是江上清送来的,提到水缸边上。
她挑拣出今晚要吃的菜,舀水清洗。
之后,院里气氛进入静默状态,陈昭拼命朝张文心使眼色。
张文心将嘴唇抿成一条直线,只往西屋瞟了一眼,而后保持沉默。
“时间差不多了,可以烧火了。”于知乐甩了甩小油菜叶上的水。
“姐,我来,我来。”陈昭倏地站了起来,跑到锅盖窑前,“十五根柴够了吗?”
得到肯定答案,他熟练地在窑里搭出柴塔,然后抓过一把干芦苇点燃,放在架空的底部。
没一会,窑里燃起熊熊烈火。
“柴烧到这样,就可以放进去烤了。”于知乐用细木棍将炭往周边拨动。
此时,窑里已经没有明火,通红的炭块散发着热量。
经过腌制的去皮五花肉失去了本色,通体被染成酱色。
于知乐取过用铁丝网改造的烤架,把肉按相同的间隔平铺于其上,浇上酱,小心推入窑里,关上窑门。
“这是在做什么?酱甜滋滋的,有酒味。”张文心觉着新奇,实在压抑不住好奇心。
陈昭复述于知乐此前的话,给她介绍,听得她嘴唇微张、眼睛睁圆。
随着时间的流逝,空气中出现一股香甜但掺入几分咸香的肉味。
张文心和陈昭对视一眼,两人同时露出惊喜的表情。
于知乐注意到他们的表情,哑然失笑。
“烤十五分钟左右,拿出来翻面,再浇上酱。”她打开窑门,勾出烤架。
炙烤过的肉的上表层颜色加深,挂着浓稠的酱,看起来油亮油亮的,很能勾起食欲。
而没有直面炭火的下表层颜色则淡许多。
于知乐拨了拨炭块,将烤架推入,再次关上窑门。
她打算做成叉烧饭的形式,焖上白米饭后,便开始准备配菜。
“白水焯蔬菜的时候,加两滴油,菜会保持嫩绿色。”于知乐给两人讲小细节。
小油菜煮好,她就开始煎蛋,一锅煎五个,两锅正好够每人一个。
陈昭指了指剩余的料汁,问:“这些留着有什么用?”
“熬酱,淋在叉烧肉上。”于知乐回答。
说着,她把所有料汁倒入洗净的锅里,擓上小半勺,借着余温熬煮道浓稠挂勺。
冒着热气的酱汁散发着更浓烈的咸甜味道,像无形的羽毛,不断地挑逗着他们的味蕾。
准备好一切,时间正好,叉烧可以出窑了。
张文心和陈昭一左一右地站在于知乐身边,目不转睛地盯着窑门。
诱人的香气随着热气朝三人扑面而来。
紧接着,色泽鲜红的肉条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
肉块的棱被烤得焦焦的,而切成片后,只有肉片外围是酱色,内里则是肉白色。
“你们是不是用过这法子?”于初月追问。
两人不说话,她扑向她们,三人闹成一团。
于知乐和张文心很喜欢于初月的性格,所以接触没几天,她们就成了好朋友。
笑闹了好一会,三人靠着牛车的栅栏请喘气,安静地随着牛车晃晃悠悠。
回到村里,大家各自回家休息。
于知乐一觉睡醒,听见陈昭的声音从院里传来,才意识到已经到了下工的点。
她推门而出,正好看见他在小宝和爬爬面前手舞足蹈,嘴里还说着什么,逗得小宝哈哈大笑。
“姐,醒了。”陈昭听到推门声,停下动作,“今晚要用周哥砌的锅盖窑做什么菜?要烤脆皮五花肉吗?”
小宝嘟囔道:“不,不,没皮,不是脆皮五花。”
“小宝真聪明。”于知乐揉了揉跑过来抱住她大腿的于迟。
陈昭摆出解密的姿态,猜道:“炖肉?红烧?炸?”
“不,都不是。”于知乐笑着否认他的全部答案,“烤肉,做叉烧。”
“叉烧?没听过,不过肯定很好吃。”陈昭尽情地发挥想象。
虽然他脑里闪过的都是红烧肉的画面,但还是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现在就做,其他人呢?”于知乐环视一周。
此时,院里只有他们三人和爬爬,连总是在屋檐下看书的于越和摩尔都不见踪影。
“于越陪婶婶去卫生所了,叔和周哥好像去了河边。”陈昭答道。
于知乐哦了一声,便往厨房走,陈昭跟在她的身后。
“肉切成小条,用清水泡,泡的时候洒些面起子。”她三下五除二就将两条大肉切成小长条。
面起子是之前做海星标本用剩的小苏打。
她在水中搓了搓肉条,便将其搁在一旁浸泡,说:“我们先调一个叉烧酱。”
接着,她往大盆里一次加入盐、糖、蜂蜜、酱油、蚝油,而后转身在置物架取过剩余的几种酱料。
“这我知道,芝麻酱。”陈昭指着棕色的酱说。
“对,这是芝麻酱。”于知乐点头,又给他介绍其他的,“这是南乳、玫瑰露酒。”
“这两样都没听说过。”陈昭低头记录,低声重复着她说的各种调料的比例。
在她盖上南乳的盖子前,他特地凑过去嗅了嗅味道。
南乳表面是鲜艳的枣红色,散发着豆类发酵过后的咸香气味,认真品味分析,还能闻到几分酒气。
而玫瑰露酒的味道不同于普通白酒,其中暗藏着淡淡的玫瑰香味。
“搅匀所有调味料,然后等猪肉泡好。”于知乐说。
在等待的时间里,陈昭说起奶奶让自己考罐头厂的事,他看起来有些不情愿。
于知乐知道胡曲莲是怕他又被晒晕,帮着劝了两句,但没细聊。
时间到了,猪肉用干净的布擦去水分,倒入叉烧酱,用力按摩揉搓。
“还要腌上半个小时。”于知乐找东西盖好肉,“隔一会给它揉一下,会更好入味。”
说完,她提起菜篮出门,准备到牛棚的菜园里摘点菜。
一进门,于知乐看见茂盛的藤蔓前站着一个身材瘦弱的人。
那人闻声回头,语气里有几分惊讶:“你在这?张文心没通知你没去河边吗?”
第93章
江上清黑了几个度,也更瘦了,一整个人像干枯的玉米杆,一阵风就能吹倒。
于知乐很长时间没见过他了,看到第一眼时,大脑反应了好几秒。
听到他的问题,她一脸疑惑:“什么意思?”
“刚才,我在河边看到你爹打你未婚夫。”江上清想了想,还是将自己看到的事告诉她。
于知乐追问:“什么时候?”
“十分钟之前。”江上清应道,“我在小路碰到张文心,让她告诉你了。”
于知乐眉头微皱,那个时间点她还在家,还好奇怎么没见张文心找
她,而她出门时小路空无一人。
想着,她顾不得摘菜了,快步往外走。
“你要什么菜?”江上清问。
于知乐头也不回,答道:“青菜。”
江上清愣了愣,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菜园里。
于知乐出了牛棚,还没走到小院,远远就看见了张文心。
“乐乐,去摘菜啊?”张文心视线飘忽不定,甚至没发现菜篮是空的。
于知乐一眼就看出她有事瞒着自己,直接了当地问:“你去河边了?是我爹带你去的,还是周岳生?”
“我就知道瞒不了你。”张文心表情一垮,上前挎住她的手臂。
她带着于知乐绕过于家小院,往海边走,一五一十地把于海光叫她去河边的事讲出来。
江上清离开时踩到枯枝,被于海光二人察觉,连忙跟上他的脚步,却发现他把事告诉了张文心。
他们想着江上清和于知乐不会有交集,就只找了张文心,让她别把事告诉于知乐。
“周岳生脸上青了一块,怎么可能瞒得住?”张文心嘀咕道,“虽然胡奶奶是神医,但应该不能让淤青立刻消失吧。”
于知乐笑了笑,而后面无表情地说:“谁知道,也许能瞒得住呢。”
“啊?”张文心发出疑惑的声音。
她糊里糊涂地看着于知乐推开小院后门,跟着走了进去。
“欸?姐,你怎么从后院回来?”陈昭惊讶地问。
于迟也好奇地盯着她。
这时,前院的门被敲响。
于知乐径直走去开门,看见满满当当一篮蔬果,知道是江上清送来的,提到水缸边上。
她挑拣出今晚要吃的菜,舀水清洗。
之后,院里气氛进入静默状态,陈昭拼命朝张文心使眼色。
张文心将嘴唇抿成一条直线,只往西屋瞟了一眼,而后保持沉默。
“时间差不多了,可以烧火了。”于知乐甩了甩小油菜叶上的水。
“姐,我来,我来。”陈昭倏地站了起来,跑到锅盖窑前,“十五根柴够了吗?”
得到肯定答案,他熟练地在窑里搭出柴塔,然后抓过一把干芦苇点燃,放在架空的底部。
没一会,窑里燃起熊熊烈火。
“柴烧到这样,就可以放进去烤了。”于知乐用细木棍将炭往周边拨动。
此时,窑里已经没有明火,通红的炭块散发着热量。
经过腌制的去皮五花肉失去了本色,通体被染成酱色。
于知乐取过用铁丝网改造的烤架,把肉按相同的间隔平铺于其上,浇上酱,小心推入窑里,关上窑门。
“这是在做什么?酱甜滋滋的,有酒味。”张文心觉着新奇,实在压抑不住好奇心。
陈昭复述于知乐此前的话,给她介绍,听得她嘴唇微张、眼睛睁圆。
随着时间的流逝,空气中出现一股香甜但掺入几分咸香的肉味。
张文心和陈昭对视一眼,两人同时露出惊喜的表情。
于知乐注意到他们的表情,哑然失笑。
“烤十五分钟左右,拿出来翻面,再浇上酱。”她打开窑门,勾出烤架。
炙烤过的肉的上表层颜色加深,挂着浓稠的酱,看起来油亮油亮的,很能勾起食欲。
而没有直面炭火的下表层颜色则淡许多。
于知乐拨了拨炭块,将烤架推入,再次关上窑门。
她打算做成叉烧饭的形式,焖上白米饭后,便开始准备配菜。
“白水焯蔬菜的时候,加两滴油,菜会保持嫩绿色。”于知乐给两人讲小细节。
小油菜煮好,她就开始煎蛋,一锅煎五个,两锅正好够每人一个。
陈昭指了指剩余的料汁,问:“这些留着有什么用?”
“熬酱,淋在叉烧肉上。”于知乐回答。
说着,她把所有料汁倒入洗净的锅里,擓上小半勺,借着余温熬煮道浓稠挂勺。
冒着热气的酱汁散发着更浓烈的咸甜味道,像无形的羽毛,不断地挑逗着他们的味蕾。
准备好一切,时间正好,叉烧可以出窑了。
张文心和陈昭一左一右地站在于知乐身边,目不转睛地盯着窑门。
诱人的香气随着热气朝三人扑面而来。
紧接着,色泽鲜红的肉条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
肉块的棱被烤得焦焦的,而切成片后,只有肉片外围是酱色,内里则是肉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