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116节
陈昭尝了一大口,脸瞬间涨红,灌了几口汽水才把辣味压下去。
“好辣,但是好好吃。”他说完又往嘴里塞了一筷子鱼肉,这回辣得扒了半碗饭。
又菜又爱吃的样子让众人忍不住笑出声。
姜荣脸上也多了几分笑意,揩去眼角的泪水,大口吃饭。
泡椒鲫鱼冰汽水,尖椒回锅肉炒黄瓜,这一顿大家吃得痛快。
饭后,于知乐与胡老三谈了泡椒等配料的供应问题,又口头描述了几道泡椒味型的菜的做法。
于初月写了一份协议,双方签名画押,胡老三交付定金。
海隅村从下周起,每周一给国营饭店供应五大坛泡椒、泡萝卜等泡制品。
之后,胡老三又钻进了后厨,开始做泡椒鲫鱼,供客人免费品尝,以便于根据大部分人的口味进行改进。
“你和读书的时候一样。”盛兰越笑道。
他一直坐在边上等待,看于知乐认真地与胡老三商量价格,检查协议书。
“是啊,还要像以前那样,没空理你。”于知乐应声,“我还要去找一位老师聊副业的事。”
盛兰越笑容更盛:“没关系,今年生日在省城过吗?我带你去看电影。”
“可能,到时我给你打电话。”于知乐想了想,没给出肯定的答案。
她以往的生日都是在省城过的,她不确定今年于佩兰夫妻二人有没有假期。
“等你消息。”说完,盛兰越道别离开。
于知乐看向于初月说:“初月,你先休息一会,我去趟陈老家。”
“行,我等你回来。”于初月应道。
“我也去,我也去。”陈昭积极举手,“我也去老陈家。”
两人出门,照着之前陈老给的地址找出,来到一座小院前,敲响门。
“来了。”陈老声音含糊。
一开门,于知乐发现他一手握着笔,一手拿着白馒头。
“欸?小于,小昭。”陈老颇为惊讶,赶忙让两人进门。
进院后,他表情忐忑:“你来是为了海带养殖的事吗?是有好消息,还是?”
“好消息,我把海带苗的定金都带来了。”于知乐笑着说。
陈老愣了几秒,大笑:“那就好,那就好。”
“多亏您走了一趟周边的村子。”于知乐将二婶娘的话复述给他听。
提起这事,陈老将笔记本推到于知乐面前,说:“我去附近的村子看过,不同村子的海域条件有些许差异,有更适合养殖的海货,不会与海隅村有冲突。”
本子上有一幅简略地形图,标注了村名,每一个村名旁边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
于知乐的视线在纸张上快速扫过,捕捉到几个关键字眼。
周边村子养殖业发达,对海隅村成立副食品加工厂是件好事。
“那您现在是什么想法?”于知乐问。
陈老答道:“我准备写一份共同富裕计划书,让公社牵头办专家组,帮助大家发展养殖业。”
说着,他递过一个手工装订的薄本子。
于知乐定睛一看,是周岳生之前写的计划书的精进版。
“我修改了部分内容,增添了一些细节,会更适合海隅村长期发展。”陈老说。
于知乐翻看过后,才知道他口中的“一些”是直接在原计划基础上提出来海洋牧场的建设,越看越惊讶。
这一步对于目前的海隅村而言,跨得实在太大了。
“你不用担心专业问题,海隅村的专家组是独立于公社的,而且我们会循序渐进。”陈老读懂了她的忧虑,“周小哥看了我的计划后,帮我联系了几位同行,你这边同意就可以立即开始了。”
“周岳生?”于知乐反问。
陈老给出肯定回复,继续道:“过几天,应该会有几个人被转去海隅村的牛棚,我再去找你。”
于知乐沉默良久,说:“好,那就按计划进行。”
之后,陈老就她原定的人手计划进行了修改,又给她补充了一些细节。
“聊完了吗?”陈昭推门而入,手里拿着铝饭盒。
见状,两人愣了好一会,刚才聊得投入,都没发现他出了门。
“聊完了。”于知乐掏出海带苗定金。
陈昭把饭盒递给陈老,说:“胡三哥的饭盒,他不着急用,有空再还。”
“谢谢,谢谢。”陈老看着面前两人,表情动容。
于知乐二人没停留太久,道别离开。
路上,他们撞见张翠花
和一个老头,两人都很生气。
“气死我了!她怎么敢辞工的!”
第106章
张翠花气得大口大口喘气。
她身旁的张老头面色铁青,他作为张海雁的顶头上司,这消息还是今早从妇女主任嘴里知道的。
他回想起妇女主任的表情,怒火涌上心头,连对方礼貌的微笑都觉得是在嘲讽他无能。
原本,于知乐二人与他们相对而行。
擦肩而过后,她拽着陈昭拐了弯,跟在两人身后,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恰好能听得他们的话。
“姐,这叫跟踪吗?”陈昭觉着新奇,用气音说话。
于知乐朝他做了一个在嘴巴拉上拉链的动作,他反而更兴奋了。
“老婆子,我们可不能让那个不下蛋的母鸡占了便宜。”张老头越想越不忿,心底开始冒坏水,“卖工作的钱和缝纫机,我们都得拿回来。”
张翠花悄悄撇了撇嘴,问:“怎么拿?你没见那两个公安对她哥的态度?就怕我们有去无回,让邻里看笑话。”
“我打听过,那男人不是她亲哥,还没退伍,应该很快就要回部队了。”张老头划燃火柴,点了一根烟,眼底闪过几分阴厉。
张翠花追问:“你想到主意了?”
“到时,你去直接去海隅村闹。乡下人最好面子,前亲家是支书,肯定不想没面子,还得求着我们收钱。”张老头嘿嘿一笑。
“老头子,你的脑袋转得真快。”张翠花发出相同的笑声,声音拔高,“必须把咱们的东西拿回来,还要闹得张海雁没脸面在海隅村活下去。”
张老头微仰起头抽烟,满脸阴险奸笑。
听完他们的打算,于知乐拉住陈昭,让他停下脚步,看着张翠花夫妇越走越远。
“气死我了,怎么会有这么坏的人?”陈昭气冲冲地说,“真想揍得他们脸青鼻肿。”
听到海隅村和张海雁两个词语,他就猜出了那两人的身份,没想到他们这么恶毒。
“别气,恶人有恶报。”于知乐安抚他的情绪,“张小姑会处理好的。”
闻言,陈昭拉着于知乐快步往国营饭店的方向走,说:“那我们得赶紧回村把事情告诉张小姑和张文心,让她们做好准备。”
“行,行,行。”于知乐叠声应道,配合他的步频。
此时,国营饭店里的人多了起来,围着柜台尝刚出锅的泡椒鲫鱼,纷纷夸奖。
“老三,这菜行,开胃,我现在能吃上三大碗饭。”
“对,夏天吃点酸辣口的,食欲都好了很多。”
胡老三爽朗一笑:“大家喜欢吃就成,还觉得有什么不足的,尽管提。”
“唯一不足的是,今天吃不上一锅。”有人应答,“今天上新菜不成吗?”
胡老三憨笑不语,用眼神示意胡蓝继续招呼客人试菜,而后溜回后厨。
他情愿拆十只鸡的肉,也不想听大家催他立刻上新,他听到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胡三哥,我回来了。”于知乐走进后厨。
胡老三连忙卸下最后一块肉,用油纸把鸡架和砍成块的棒骨包好,递给她。
“谢了,下周我让葛泰送两份鱼粉来给您尝尝。”于知乐笑道。
她打算在这几天完成吃食摊子的交接,今晚先教会张海竹做香辣鱼粉。
“这么客气做什么?”胡老三摆了摆手,“店里的新窗口还得靠你培养人才呢,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
于知乐点头,与他道别,出发回村。
车上的木桶倒空了,牛车的速度快上了不少。
三人说说笑笑,很快就回到村里。
时值正午,烈日当空,路两侧的野草被晒得蔫了吧唧的。
车停在张家门前,于知乐下车。
“初月,你通知一下副业组的人,傍晚到我家开个小会。”她看向于初月,把油纸包递给陈昭,“小昭,你把这拿回家,吊在井里。”
于初月与陈昭齐齐点头。
于是,三人就此分别,于初月驾车回家,陈昭把油纸包拿回小院,而于知乐敲响张家的院门。
院门没关严实,一敲就推开了一道缝,看得见院内人影闪动。
“谁啊?直接进来就可以了。”张文心在摆碗筷,朗声道。
于知乐推门而入,恰好看见葛泰从厨房走出。
而他手里端着张文心最喜欢吃的菜。
“好辣,但是好好吃。”他说完又往嘴里塞了一筷子鱼肉,这回辣得扒了半碗饭。
又菜又爱吃的样子让众人忍不住笑出声。
姜荣脸上也多了几分笑意,揩去眼角的泪水,大口吃饭。
泡椒鲫鱼冰汽水,尖椒回锅肉炒黄瓜,这一顿大家吃得痛快。
饭后,于知乐与胡老三谈了泡椒等配料的供应问题,又口头描述了几道泡椒味型的菜的做法。
于初月写了一份协议,双方签名画押,胡老三交付定金。
海隅村从下周起,每周一给国营饭店供应五大坛泡椒、泡萝卜等泡制品。
之后,胡老三又钻进了后厨,开始做泡椒鲫鱼,供客人免费品尝,以便于根据大部分人的口味进行改进。
“你和读书的时候一样。”盛兰越笑道。
他一直坐在边上等待,看于知乐认真地与胡老三商量价格,检查协议书。
“是啊,还要像以前那样,没空理你。”于知乐应声,“我还要去找一位老师聊副业的事。”
盛兰越笑容更盛:“没关系,今年生日在省城过吗?我带你去看电影。”
“可能,到时我给你打电话。”于知乐想了想,没给出肯定的答案。
她以往的生日都是在省城过的,她不确定今年于佩兰夫妻二人有没有假期。
“等你消息。”说完,盛兰越道别离开。
于知乐看向于初月说:“初月,你先休息一会,我去趟陈老家。”
“行,我等你回来。”于初月应道。
“我也去,我也去。”陈昭积极举手,“我也去老陈家。”
两人出门,照着之前陈老给的地址找出,来到一座小院前,敲响门。
“来了。”陈老声音含糊。
一开门,于知乐发现他一手握着笔,一手拿着白馒头。
“欸?小于,小昭。”陈老颇为惊讶,赶忙让两人进门。
进院后,他表情忐忑:“你来是为了海带养殖的事吗?是有好消息,还是?”
“好消息,我把海带苗的定金都带来了。”于知乐笑着说。
陈老愣了几秒,大笑:“那就好,那就好。”
“多亏您走了一趟周边的村子。”于知乐将二婶娘的话复述给他听。
提起这事,陈老将笔记本推到于知乐面前,说:“我去附近的村子看过,不同村子的海域条件有些许差异,有更适合养殖的海货,不会与海隅村有冲突。”
本子上有一幅简略地形图,标注了村名,每一个村名旁边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
于知乐的视线在纸张上快速扫过,捕捉到几个关键字眼。
周边村子养殖业发达,对海隅村成立副食品加工厂是件好事。
“那您现在是什么想法?”于知乐问。
陈老答道:“我准备写一份共同富裕计划书,让公社牵头办专家组,帮助大家发展养殖业。”
说着,他递过一个手工装订的薄本子。
于知乐定睛一看,是周岳生之前写的计划书的精进版。
“我修改了部分内容,增添了一些细节,会更适合海隅村长期发展。”陈老说。
于知乐翻看过后,才知道他口中的“一些”是直接在原计划基础上提出来海洋牧场的建设,越看越惊讶。
这一步对于目前的海隅村而言,跨得实在太大了。
“你不用担心专业问题,海隅村的专家组是独立于公社的,而且我们会循序渐进。”陈老读懂了她的忧虑,“周小哥看了我的计划后,帮我联系了几位同行,你这边同意就可以立即开始了。”
“周岳生?”于知乐反问。
陈老给出肯定回复,继续道:“过几天,应该会有几个人被转去海隅村的牛棚,我再去找你。”
于知乐沉默良久,说:“好,那就按计划进行。”
之后,陈老就她原定的人手计划进行了修改,又给她补充了一些细节。
“聊完了吗?”陈昭推门而入,手里拿着铝饭盒。
见状,两人愣了好一会,刚才聊得投入,都没发现他出了门。
“聊完了。”于知乐掏出海带苗定金。
陈昭把饭盒递给陈老,说:“胡三哥的饭盒,他不着急用,有空再还。”
“谢谢,谢谢。”陈老看着面前两人,表情动容。
于知乐二人没停留太久,道别离开。
路上,他们撞见张翠花
和一个老头,两人都很生气。
“气死我了!她怎么敢辞工的!”
第106章
张翠花气得大口大口喘气。
她身旁的张老头面色铁青,他作为张海雁的顶头上司,这消息还是今早从妇女主任嘴里知道的。
他回想起妇女主任的表情,怒火涌上心头,连对方礼貌的微笑都觉得是在嘲讽他无能。
原本,于知乐二人与他们相对而行。
擦肩而过后,她拽着陈昭拐了弯,跟在两人身后,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恰好能听得他们的话。
“姐,这叫跟踪吗?”陈昭觉着新奇,用气音说话。
于知乐朝他做了一个在嘴巴拉上拉链的动作,他反而更兴奋了。
“老婆子,我们可不能让那个不下蛋的母鸡占了便宜。”张老头越想越不忿,心底开始冒坏水,“卖工作的钱和缝纫机,我们都得拿回来。”
张翠花悄悄撇了撇嘴,问:“怎么拿?你没见那两个公安对她哥的态度?就怕我们有去无回,让邻里看笑话。”
“我打听过,那男人不是她亲哥,还没退伍,应该很快就要回部队了。”张老头划燃火柴,点了一根烟,眼底闪过几分阴厉。
张翠花追问:“你想到主意了?”
“到时,你去直接去海隅村闹。乡下人最好面子,前亲家是支书,肯定不想没面子,还得求着我们收钱。”张老头嘿嘿一笑。
“老头子,你的脑袋转得真快。”张翠花发出相同的笑声,声音拔高,“必须把咱们的东西拿回来,还要闹得张海雁没脸面在海隅村活下去。”
张老头微仰起头抽烟,满脸阴险奸笑。
听完他们的打算,于知乐拉住陈昭,让他停下脚步,看着张翠花夫妇越走越远。
“气死我了,怎么会有这么坏的人?”陈昭气冲冲地说,“真想揍得他们脸青鼻肿。”
听到海隅村和张海雁两个词语,他就猜出了那两人的身份,没想到他们这么恶毒。
“别气,恶人有恶报。”于知乐安抚他的情绪,“张小姑会处理好的。”
闻言,陈昭拉着于知乐快步往国营饭店的方向走,说:“那我们得赶紧回村把事情告诉张小姑和张文心,让她们做好准备。”
“行,行,行。”于知乐叠声应道,配合他的步频。
此时,国营饭店里的人多了起来,围着柜台尝刚出锅的泡椒鲫鱼,纷纷夸奖。
“老三,这菜行,开胃,我现在能吃上三大碗饭。”
“对,夏天吃点酸辣口的,食欲都好了很多。”
胡老三爽朗一笑:“大家喜欢吃就成,还觉得有什么不足的,尽管提。”
“唯一不足的是,今天吃不上一锅。”有人应答,“今天上新菜不成吗?”
胡老三憨笑不语,用眼神示意胡蓝继续招呼客人试菜,而后溜回后厨。
他情愿拆十只鸡的肉,也不想听大家催他立刻上新,他听到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胡三哥,我回来了。”于知乐走进后厨。
胡老三连忙卸下最后一块肉,用油纸把鸡架和砍成块的棒骨包好,递给她。
“谢了,下周我让葛泰送两份鱼粉来给您尝尝。”于知乐笑道。
她打算在这几天完成吃食摊子的交接,今晚先教会张海竹做香辣鱼粉。
“这么客气做什么?”胡老三摆了摆手,“店里的新窗口还得靠你培养人才呢,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
于知乐点头,与他道别,出发回村。
车上的木桶倒空了,牛车的速度快上了不少。
三人说说笑笑,很快就回到村里。
时值正午,烈日当空,路两侧的野草被晒得蔫了吧唧的。
车停在张家门前,于知乐下车。
“初月,你通知一下副业组的人,傍晚到我家开个小会。”她看向于初月,把油纸包递给陈昭,“小昭,你把这拿回家,吊在井里。”
于初月与陈昭齐齐点头。
于是,三人就此分别,于初月驾车回家,陈昭把油纸包拿回小院,而于知乐敲响张家的院门。
院门没关严实,一敲就推开了一道缝,看得见院内人影闪动。
“谁啊?直接进来就可以了。”张文心在摆碗筷,朗声道。
于知乐推门而入,恰好看见葛泰从厨房走出。
而他手里端着张文心最喜欢吃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