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117节
“乐乐,你回来了?”张文心扭头看见她,惊喜道,“找我吗?有什么事要商量?”
于知乐先问候了一遍长辈们,再与她对视一眼,最后视线落在张海雁的房门之上。
随后,她说:“我上回不是找小姑做了一套裙子吗?我想问还要多久才能做好。”
两人朝夕相处,早已养成默契。
张文心虽心生疑惑,但接过话题:“不清楚,我带你去找小姑问问。”
“心心,马上就能吃饭了。”张奶奶慈笑道:“问完就喊小姑出来吃饭。”
“好。”张文心应声,挽着于知乐的手上前敲门。
得到张海雁的允许,两人推门进屋,看见张海雁俯身在布料上划线。
“欸?乐乐来了?”张海雁抬头打招呼。
于知乐转身关上房门,说:“小姑,张翠花他们打算到村里来闹。”
接着,她把张翠花两口子的话一五一十告诉张海雁。
“真不要脸。”张文心听得气愤极了,提议道,“小姑,我们报公安,让公安来治他们这些无赖。”
“他们想逼死我。”张海雁笑得凄然。
张文心握住她的手,说:“小姑,你别怕,你有我们,我们都会支持你的。”
张海雁拍了拍她的手,望着虚空,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三人没在屋里停留太久,一起出了门。
张家人热情地留于知乐吃饭,于知乐委婉拒绝,不忘提醒张文心和葛泰开会。
临走前,她看了一眼满身油烟味的葛泰,又看了看咬着后槽牙的张文心,眉毛一挑。
回到小院,于知乐看见胡曲莲和小胡住的屋子大门敞开,小胡抓头挠腮地收拾行李。
义诊这段日子,除了新鲜瓜果蔬菜,胡老师还收到了不少当地特产,整理起来相当费劲。
“胡老师刚才给小昭把了脉,说他没什么事了,所以我们打算明天就走。”说着,于海光带着于知乐走向秋千,“她现在去牛棚给其他人复诊了。”
父女二人在秋千坐下,陷入沉默。
过了好一会,于知乐说:“如果,查到我不同——”
“他们不会知道的。”于海光打断她的话,语气坚定,“永远,也不会。”
“嗯,我相信你。”于知乐笑了笑。
“岳生的事不用担心,调查的流程很繁琐。结果出来之前,他很安全。”于海光转移话题,“我们商量过了,你今年的生日还在省城过,好好逛逛百货商场,想买什么就买,爹给买单。”
“哦。”于知乐拉长声音,面带笑意,“你藏私房钱。”
于海光用力揉了揉她的头发,笑着说:“以后我告诉你周岳生那小子的私房钱藏在哪。”
“爹,你在很生硬地转移话题。”于知乐把头靠在他的肩膀上,心安定了许多。
于婉琴的声音响起:“转移什么话题?”
“爹刚才说娘越来越漂亮了喔。”于知乐笑眯眯地说。
于迟爬到于知乐怀里,学她的话:“娘,漂亮,漂亮。”
下一秒,于海光被于婉琴揪着耳朵进了屋,姐弟二人依稀能听得清于婉琴的声音。
“你和孩子胡说八道什么?”
“四十几岁的人了,还是这么油嘴滑舌——”
于知乐捏了捏于迟脸上的软肉,说:“小宝,姐姐带你荡秋千,好吗?”
“好,荡秋千。”于迟眼睛笑成一条线。
于知乐还没用上劲,忽感椅子重了几分,侧过脸看到于越。
“我也要荡秋千。”于越直视正前方,一本正经地说。
于知乐扑哧一笑,说:“好,那大家一起用力,一、二、三。”
秋千晃了起来,发出
咿咿呀呀的声响。
彼时,恰巧有一阵微风拂过,吹得树叶发出沙沙声,吹得姐弟三人鬓边的碎发飞扬。
清脆的笑声在院里回荡良久。
之后,姐弟三人回屋午睡,院里只剩下蝉鸣与小胡的叹息声。
于知乐没有立即入睡,照常在商城采购食材,进入模拟空间做了半个多小时菜,才沉沉入睡。
她醒来时,已是下午五点。
院子里,众人各干各的事,气氛温馨融洽。
于知乐嘴角含笑,饶有兴致地看于迟与爬爬扑蝶。
很快就到了约定的时间,副业组所有人齐聚于家小院。
“今天的小会主要内容是交接大集的吃食摊子。”于知乐打开本子,“在开始之前,我先对这一个月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她的话让众人不自觉挺直腰板。
于知乐首先将摊子的总盈利告诉他们,再一一点出每个人的优点与不足。
大家听得非常认真,默默记下她说的每一个字。
“从今天开始,我、文心、葛泰和海梅不再负责吃食摊的事宜,海竹成为新的负责人。”于知乐宣布这个消息。
她的话音一落,众人面面相觑。
他们以为交接之后,葛泰或张海梅会成为总负责人。
第107章
于知乐注意到几人疑惑的表情,没停顿太久,继续讲自己的安排。
“葛泰到海带养殖组,负责组队搭建海带养殖筏。先选好人,到时陈老会过来指导工作。”
他长得高大健壮,又是村里的副队长,最不怕偷奸耍滑的人,派他管搭筏的队伍最合适不过。
“文心要在一周之内挑选出六个国营饭店的学徒,我会分批进行培训。”
张文心是老支书的孙女,有天然的人脉资源,开朗健谈,非常适合做人事管理相关工作。
“海梅挑三个人组个小队,以后给国营饭店供应新鲜蔬菜和泡制菜的由你和你的队友负责。”
而张海梅本来就在负责摊子的蔬菜地,对种菜很有心得,管理规模更大的地也不在话下。
被点名的三人齐声应是,新的岗位对于他们有挑战性但又不至于无从下手。
接着,于知乐的视线落在张海竹身上。
张海竹紧张得在桌底搓手,不自觉摆出驼背含胸的姿态。
“海竹,以后摊子的所有事情就交给你了。”于知乐列举主要的事项,“挑选新人,平衡成本与利润,还有协调工作流程。”
第一次出摊之后,她一直在观察张海竹,发现她很值得培养,不仅聪明记性好,而且非常好学。
“你可以吗?”于知乐直视她。
张海竹咽了咽口水,手不自觉摸了摸眼侧的红色胎记,回想起出摊时的种种场景。
“三妹。”张海梅见她愣神犹豫,神情紧张,生怕她让机会白白溜走。
下一秒,张海竹挺直腰板,语气坚定:“我可以,我一定会负责好摊子的所有事情。”
“我们都相信你。”于知乐露出微笑。
之后,她继续讲摊子内部岗位的调整,以及之后的发展计划。
会议结束后,于知乐告知大家,她后天会去省城,住上两三天,期间有事可以等她回来再商量。
众人离开,张海竹和张灵留在于家小院学习香辣鱼粉的做法。
葛小菊成了外送小组的负责人,心情既紧张又兴奋,离开时还拉着张海梅和葛泰问经验。
离开的人迎面撞上从牛棚回来的胡曲莲和陈昭,纷纷打招呼,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
胡曲莲微笑着回应。
走出一段路后,她摇头感叹:“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
“有我的一份。”陈昭挽着她的胳膊,笑嘻嘻地说。
厨房里,张海竹在小灶架起瓦锅,准备煮水,坐下生火。
张灵守着另一个小灶冷水下粉,同时开煮。
于知乐则把浸去血水的大棒骨和鸡架放入铁锅,加满水,借火点燃灶底的柴。
“想要粉好吃,第一步就是熬高汤,加鸡架汤会更香浓。”她解释道,“现在要逼出骨头里的血水,放点白酒去腥,撇出浮沫后要用温水清洗。”
张海竹和张灵齐齐点头,表示记下了这个要点。
很快,水沸腾了起来,面上出现浮沫。
于知乐撇浮沫,她们一人端装了温水的盆,一人捞出骨头。
紧接着,她把洗净的骨头倒入瓦锅,放几片姜,然后盖上盖子。
“不定时翻动一下骨头,汤会更白。”于知乐传授小技巧。
张灵是第一次参与熬高汤的过程,惊讶道:“我还以为直接扔进锅里熬就行。”
“细节决定成败。”
“就是这些小细节才能让我们的粉这么受欢迎吧。”
于知乐与张海竹的声音同时响起,两人相视一笑。
高汤需要熬制一个小时以上,等待的时间里,于知乐给张海竹从头到尾盘了一遍摊子的工作流程。
于知乐先问候了一遍长辈们,再与她对视一眼,最后视线落在张海雁的房门之上。
随后,她说:“我上回不是找小姑做了一套裙子吗?我想问还要多久才能做好。”
两人朝夕相处,早已养成默契。
张文心虽心生疑惑,但接过话题:“不清楚,我带你去找小姑问问。”
“心心,马上就能吃饭了。”张奶奶慈笑道:“问完就喊小姑出来吃饭。”
“好。”张文心应声,挽着于知乐的手上前敲门。
得到张海雁的允许,两人推门进屋,看见张海雁俯身在布料上划线。
“欸?乐乐来了?”张海雁抬头打招呼。
于知乐转身关上房门,说:“小姑,张翠花他们打算到村里来闹。”
接着,她把张翠花两口子的话一五一十告诉张海雁。
“真不要脸。”张文心听得气愤极了,提议道,“小姑,我们报公安,让公安来治他们这些无赖。”
“他们想逼死我。”张海雁笑得凄然。
张文心握住她的手,说:“小姑,你别怕,你有我们,我们都会支持你的。”
张海雁拍了拍她的手,望着虚空,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三人没在屋里停留太久,一起出了门。
张家人热情地留于知乐吃饭,于知乐委婉拒绝,不忘提醒张文心和葛泰开会。
临走前,她看了一眼满身油烟味的葛泰,又看了看咬着后槽牙的张文心,眉毛一挑。
回到小院,于知乐看见胡曲莲和小胡住的屋子大门敞开,小胡抓头挠腮地收拾行李。
义诊这段日子,除了新鲜瓜果蔬菜,胡老师还收到了不少当地特产,整理起来相当费劲。
“胡老师刚才给小昭把了脉,说他没什么事了,所以我们打算明天就走。”说着,于海光带着于知乐走向秋千,“她现在去牛棚给其他人复诊了。”
父女二人在秋千坐下,陷入沉默。
过了好一会,于知乐说:“如果,查到我不同——”
“他们不会知道的。”于海光打断她的话,语气坚定,“永远,也不会。”
“嗯,我相信你。”于知乐笑了笑。
“岳生的事不用担心,调查的流程很繁琐。结果出来之前,他很安全。”于海光转移话题,“我们商量过了,你今年的生日还在省城过,好好逛逛百货商场,想买什么就买,爹给买单。”
“哦。”于知乐拉长声音,面带笑意,“你藏私房钱。”
于海光用力揉了揉她的头发,笑着说:“以后我告诉你周岳生那小子的私房钱藏在哪。”
“爹,你在很生硬地转移话题。”于知乐把头靠在他的肩膀上,心安定了许多。
于婉琴的声音响起:“转移什么话题?”
“爹刚才说娘越来越漂亮了喔。”于知乐笑眯眯地说。
于迟爬到于知乐怀里,学她的话:“娘,漂亮,漂亮。”
下一秒,于海光被于婉琴揪着耳朵进了屋,姐弟二人依稀能听得清于婉琴的声音。
“你和孩子胡说八道什么?”
“四十几岁的人了,还是这么油嘴滑舌——”
于知乐捏了捏于迟脸上的软肉,说:“小宝,姐姐带你荡秋千,好吗?”
“好,荡秋千。”于迟眼睛笑成一条线。
于知乐还没用上劲,忽感椅子重了几分,侧过脸看到于越。
“我也要荡秋千。”于越直视正前方,一本正经地说。
于知乐扑哧一笑,说:“好,那大家一起用力,一、二、三。”
秋千晃了起来,发出
咿咿呀呀的声响。
彼时,恰巧有一阵微风拂过,吹得树叶发出沙沙声,吹得姐弟三人鬓边的碎发飞扬。
清脆的笑声在院里回荡良久。
之后,姐弟三人回屋午睡,院里只剩下蝉鸣与小胡的叹息声。
于知乐没有立即入睡,照常在商城采购食材,进入模拟空间做了半个多小时菜,才沉沉入睡。
她醒来时,已是下午五点。
院子里,众人各干各的事,气氛温馨融洽。
于知乐嘴角含笑,饶有兴致地看于迟与爬爬扑蝶。
很快就到了约定的时间,副业组所有人齐聚于家小院。
“今天的小会主要内容是交接大集的吃食摊子。”于知乐打开本子,“在开始之前,我先对这一个月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她的话让众人不自觉挺直腰板。
于知乐首先将摊子的总盈利告诉他们,再一一点出每个人的优点与不足。
大家听得非常认真,默默记下她说的每一个字。
“从今天开始,我、文心、葛泰和海梅不再负责吃食摊的事宜,海竹成为新的负责人。”于知乐宣布这个消息。
她的话音一落,众人面面相觑。
他们以为交接之后,葛泰或张海梅会成为总负责人。
第107章
于知乐注意到几人疑惑的表情,没停顿太久,继续讲自己的安排。
“葛泰到海带养殖组,负责组队搭建海带养殖筏。先选好人,到时陈老会过来指导工作。”
他长得高大健壮,又是村里的副队长,最不怕偷奸耍滑的人,派他管搭筏的队伍最合适不过。
“文心要在一周之内挑选出六个国营饭店的学徒,我会分批进行培训。”
张文心是老支书的孙女,有天然的人脉资源,开朗健谈,非常适合做人事管理相关工作。
“海梅挑三个人组个小队,以后给国营饭店供应新鲜蔬菜和泡制菜的由你和你的队友负责。”
而张海梅本来就在负责摊子的蔬菜地,对种菜很有心得,管理规模更大的地也不在话下。
被点名的三人齐声应是,新的岗位对于他们有挑战性但又不至于无从下手。
接着,于知乐的视线落在张海竹身上。
张海竹紧张得在桌底搓手,不自觉摆出驼背含胸的姿态。
“海竹,以后摊子的所有事情就交给你了。”于知乐列举主要的事项,“挑选新人,平衡成本与利润,还有协调工作流程。”
第一次出摊之后,她一直在观察张海竹,发现她很值得培养,不仅聪明记性好,而且非常好学。
“你可以吗?”于知乐直视她。
张海竹咽了咽口水,手不自觉摸了摸眼侧的红色胎记,回想起出摊时的种种场景。
“三妹。”张海梅见她愣神犹豫,神情紧张,生怕她让机会白白溜走。
下一秒,张海竹挺直腰板,语气坚定:“我可以,我一定会负责好摊子的所有事情。”
“我们都相信你。”于知乐露出微笑。
之后,她继续讲摊子内部岗位的调整,以及之后的发展计划。
会议结束后,于知乐告知大家,她后天会去省城,住上两三天,期间有事可以等她回来再商量。
众人离开,张海竹和张灵留在于家小院学习香辣鱼粉的做法。
葛小菊成了外送小组的负责人,心情既紧张又兴奋,离开时还拉着张海梅和葛泰问经验。
离开的人迎面撞上从牛棚回来的胡曲莲和陈昭,纷纷打招呼,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
胡曲莲微笑着回应。
走出一段路后,她摇头感叹:“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
“有我的一份。”陈昭挽着她的胳膊,笑嘻嘻地说。
厨房里,张海竹在小灶架起瓦锅,准备煮水,坐下生火。
张灵守着另一个小灶冷水下粉,同时开煮。
于知乐则把浸去血水的大棒骨和鸡架放入铁锅,加满水,借火点燃灶底的柴。
“想要粉好吃,第一步就是熬高汤,加鸡架汤会更香浓。”她解释道,“现在要逼出骨头里的血水,放点白酒去腥,撇出浮沫后要用温水清洗。”
张海竹和张灵齐齐点头,表示记下了这个要点。
很快,水沸腾了起来,面上出现浮沫。
于知乐撇浮沫,她们一人端装了温水的盆,一人捞出骨头。
紧接着,她把洗净的骨头倒入瓦锅,放几片姜,然后盖上盖子。
“不定时翻动一下骨头,汤会更白。”于知乐传授小技巧。
张灵是第一次参与熬高汤的过程,惊讶道:“我还以为直接扔进锅里熬就行。”
“细节决定成败。”
“就是这些小细节才能让我们的粉这么受欢迎吧。”
于知乐与张海竹的声音同时响起,两人相视一笑。
高汤需要熬制一个小时以上,等待的时间里,于知乐给张海竹从头到尾盘了一遍摊子的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