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167节
两人的鼻尖只有几公分的距离,她能清晰地感受到周岳生急促的呼吸频率。
于知乐往前进了一步,亲了亲他的嘴唇,道:“也没喝酒,怎么比喝了酒还不冷静?”
“李知青好像对你有点意思。”周岳生说。
于知乐愣了愣,问:“你从哪儿听来的谣言?还是刚才看见我们说话了?”
“看到了,不止一次。”周岳生应声。
他不仅看到了李然看她的眼神,还听到过村里人说两人般配得像戏文里的才子佳人和感叹他们有缘无分。
闻到浓浓的醋意,于知乐哑然失笑,用食指点在他胸膛将他推远,手从脸往下摸到腹肌,笑问:“你对自己这么没有信心?”
“太多人在注视你,想把你藏起来。”周岳生盯着她,眼神炽热而复杂。
于知乐笑靥如花:“可是我只看着你啊。”
周岳生默然不语,碰了碰她轻颤的睫毛,又将她脸颊边的碎发挽至耳后。他的动作轻柔得像在对
待一件易碎的艺术品,眼眸里的情感却汹涌澎湃。
“周岳生,我的意思是。”于知乐停顿几秒,“我爱你。”
一瞬间,周岳生世界里的所有声音消失,只剩下这句话不断回响。
情绪决堤而出,他再次将于知乐逼至门边,双唇重重落下,直接掌控她的呼吸节奏。
这次的亲吻热烈又持久,让于知乐觉得大脑像被灌进了浆糊,只觉得一片昏沉。
回过神时,她已经和周岳生肩并肩躺在床上。
“真睡我屋?”于知乐翻身趴在周岳的身上。
周岳生面对近在咫尺的脸,探头亲了两下,说:“醉了,走不动了。”
“又耍流氓。”于知乐笑骂。
随后,她想翻身却发现腰被大掌握住,动弹不得。再抬头看周岳生时,看见他闭上了眼。
她好笑着扯了扯他的耳朵,将脸贴在他的胸口,安心合上眼。
“我在忙的事快结束了。”周岳生说,“但明天还要去一趟县里,估计会很晚回来,你别等我。”
说完,他就等着于知乐追问,但过了好一会也没听见她应声,才意识到她已经睡着了。
他无声笑了笑,小心翼翼地将她转移回床上,盯着她熟睡的模样看了很久才离开。
来到东二屋,小孩们在呼呼大睡。于齐睡得四仰八叉,手横在于迟脖子上,脚搭在于霖肚子处。
周岳生无奈一笑,摆正他的睡姿,抱起皱着脸的于迟到炕边睡。
直至晚霞缀在天边,睡饱的于杨带着俩弟弟上蹿下跳,于婉琴几人嗑瓜子扯闲篇,于海光等人陆续酒醒,于家小院才慢慢恢复以往的生机活力。
中午大鱼大肉饱餐了一顿,晚饭吃得简单,但一家子热热闹闹很舒心。
晚上赏月时,于佩兰很喜欢蜜桃月饼,连声夸赞于知乐,恨不得把她又拐回省城去。
接着,被陈昭控诉总爱听戏曲和诗词节目的于迟被起哄着背了几首有关于月亮的诗。
“小宝才五岁就会背这么多诗了。”杨素云竖起大拇指,“像小越一样,小神童。”
她好一阵眼热,要将整日撩猫逗狗的于齐扔到副业组小院去学习,吓得于齐连连摆手拒绝。
他搞怪的模样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让院里氛围更加温馨快乐。
欢乐的时光转瞬即逝,转眼就第二天中午,于佩兰一行人准备回省城,不舍地向众人道别。
于知乐看着贺有安的车消失在小路尽头,还没来得及收回视线,便看见张文心和于初月向她跑来。
“文心换新发夹了?真好看。”于婉琴柔声道。
张文心下意识摸了摸头上的蝴蝶发夹,抿嘴一笑:“对,昨儿和葛泰去县里看电影,他送给我的。”
“都长大了,都谈对象了。”于婉琴感慨,随后看向于初月,“初月呢?有喜欢的小伙子了吗?”
于初月摇头否认,然而脸颊飘起的红云却大大削弱了回应的说服了。
眼见张文心要开口八卦,于知乐提前打断:“你们这么急着找我有什么事?”
“哦,对了。”张文心想起正事,“你快和我们去小院,好多人来找我们谈合作,我们都忙不过来了。”
三人快步回到副业组小院,此时的小院吵闹得像一个菜市场。
“我是山县供销社的采购员,我要订一百罐酸辣海蜇罐头。”
“我们吴县供销社量大,要订三百罐,能不能第一批就给我们送?”
“我是第一个来的,柳镇供销社,先跟我们签契约。”
葛小菊和张灵竭力控制混乱的人群,合声道:“大家不要急,等我们副食品小组总负责人到了再说,她会给出一个合适的章程,绝对不会让大家白跑一趟。”
“来了,乐乐来了。”张海梅朗声道。
闻言,所有人停下嘴,纷纷回头注视稳步走进小院的于知乐。
“大家好,我是海隅村副食品小组的于知乐。”她先做了个自我介绍,“非常感谢大家对海隅牌罐头的认可,我们可以坐下来慢慢聊,我会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场面一下就被控制住,张文心几人赶忙将院里两张长桌拼在一起,并给采购员们搬来长凳。
二十几人围坐在桌子边上,视线始终没有离开于知乐。
于知乐先了解了各家订购的数量,得出罐数总量,按照海隅村的最大生产速度预算出最短工期——五天。
“那这次要怎么排?大家肯定都想尽早拿到货。”柳镇供销社的采购员点出如今困境,“我是来得最早的,总不能因为我订得相对少就排在最后一天吧,不公平。”
没等于知乐说话,另一人提议:“不如抓阄?让老天爷决定。”
“我不同意,我从小到大手气就很臭,我肯定排最后。”有人立刻跳出来反对。
看着一行人又要吵起来,于知乐出言制止:“我们很明白大家想急切拿到货的心情,大家先喝口水,这个我们慢慢讨论。”
这时,张海梅姐妹用托盘端来水。
酸甜可口的山楂罗汉果茶很是消暑解渴,抚平了大家急躁的心情,众人的目光又落在于知乐身上。
于知乐神情依旧,与众人一一对视,准备提出自己的想法。
“我目前想到两个解决方法,想听一听大家的意见。”
第157章
没人出声打断,于知乐便继续说下去。
“第一个法子是抽签决定顺序,但是我们会给抽到末位的供销社一定的优惠。”
“第二个法子是由海隅村根据距离、数量等因素综合考虑顺序,我们会给每家供销社赠送海隅村鱼糜小组的产品。”
说完,她扭头看了看张文心和于初月。
两人会意,起身端来两簸箕鱼丸,让大家看和尝试。
海隅村目前生产的鱼丸有两种,一种是白花花的水煮鱼丸,另一种是表面金黄色的油炸鱼丸。
水煮鱼丸口感软嫩,鲜味更足,而油炸鱼丸口感层次丰富,外观更为诱人。
“不够省城罐头厂的鱼丸弹牙,但调味更出色。”山县供销社的采购员说。
有人点头附和她的说法,有人
饶有兴致问起鱼丸和其他产品的价格。
“我们现在主要生产四种鱼糜制品,鱼丸、鱼卷、鱼糕和鱼豆腐。”陈昭拿来今天刚出炉的制品介绍,并告知相关价格。
其中几人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但没再说话,所以话题很快又转回海蜇罐头的顺序上。
在举手表决环节,大家不约而同选择了第二种方法。毕竟往大里说,大家都是供销合作社这个大家庭的一部分,独享优惠不如众乐乐。
“好,合作愉快。”于知乐笑道。
随即,她综合考虑几个重要因素排出一个表格。刚才他们在争论时,她有留心观察,特意将在意顺序的那批人安排在中间两天。
众人传阅表格,对她的安排很满意,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契约签署,交完定金后陆续离开小院。
当最后一个身影在院外小路消失,副业组所有人齐齐舒了一口气。
“副业组要提前进行秋收了。”张文心弹了弹厚厚的单子。
“不对,乐乐你有考虑过原材料的问题吗?”于初月这才注意到人力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我们平均每天要做六百罐海蜇罐头,就算天天退大潮也不够材料啊。”
于知乐应道:“我们还有捕鱼队。”
几人不明所以,她便将厂长秘书的话复述给他们听,并说出她接下来的计划。
“所以今晚是村里最后一次给罐头厂送海货?”于初月问。
于知乐嗯了一声,说:“明天你带资料和章子去罐头厂把今年的账结了,下周捕鱼队的任务就是捕捞海蜇,以后就跟着副食品小组的订单来工作。”
“行,我回头通知于二叔和张大伯。”于初月说。
恰好所有小组的负责人都在小院,于知乐顺便召开一个小会议,让大家提前协调好生产那几天的工作,以应对突发情况。
会议结束,她准备回家,却被张文心叫住。
“这么急着回家做什么?周岳生不是进城了吗?”她问,随后提及新小院明天开工的事。
于知乐应声:“新小院由你和葛泰负责,你们慢慢聊,我去找二婶娘对一对那几天的细节。”
说完,她就出了门,往张二婶娘家的方向去。
“不都你去找二婶娘对接的吗?乐乐怎么抢了你的活干?”张文心很疑惑。
于初月从账本中抬头,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
两人没纠结太久,很快就把这事抛之脑后,各自忙活手头上的事。
只有屋檐下的李然将话听进了心里,面前书页久久没有翻动。
另一边,于知乐来到张二婶娘家门前,果然看见一群大娘在纳鞋底闲聊。
“哟,乐妮来找我?是又有活了吗?”张二婶娘是最早看见她的人,抬手拂了拂石凳,招手让她坐下。
这话一出,其他人直勾勾地看着于知乐,满眼期待。
于知乐往前进了一步,亲了亲他的嘴唇,道:“也没喝酒,怎么比喝了酒还不冷静?”
“李知青好像对你有点意思。”周岳生说。
于知乐愣了愣,问:“你从哪儿听来的谣言?还是刚才看见我们说话了?”
“看到了,不止一次。”周岳生应声。
他不仅看到了李然看她的眼神,还听到过村里人说两人般配得像戏文里的才子佳人和感叹他们有缘无分。
闻到浓浓的醋意,于知乐哑然失笑,用食指点在他胸膛将他推远,手从脸往下摸到腹肌,笑问:“你对自己这么没有信心?”
“太多人在注视你,想把你藏起来。”周岳生盯着她,眼神炽热而复杂。
于知乐笑靥如花:“可是我只看着你啊。”
周岳生默然不语,碰了碰她轻颤的睫毛,又将她脸颊边的碎发挽至耳后。他的动作轻柔得像在对
待一件易碎的艺术品,眼眸里的情感却汹涌澎湃。
“周岳生,我的意思是。”于知乐停顿几秒,“我爱你。”
一瞬间,周岳生世界里的所有声音消失,只剩下这句话不断回响。
情绪决堤而出,他再次将于知乐逼至门边,双唇重重落下,直接掌控她的呼吸节奏。
这次的亲吻热烈又持久,让于知乐觉得大脑像被灌进了浆糊,只觉得一片昏沉。
回过神时,她已经和周岳生肩并肩躺在床上。
“真睡我屋?”于知乐翻身趴在周岳的身上。
周岳生面对近在咫尺的脸,探头亲了两下,说:“醉了,走不动了。”
“又耍流氓。”于知乐笑骂。
随后,她想翻身却发现腰被大掌握住,动弹不得。再抬头看周岳生时,看见他闭上了眼。
她好笑着扯了扯他的耳朵,将脸贴在他的胸口,安心合上眼。
“我在忙的事快结束了。”周岳生说,“但明天还要去一趟县里,估计会很晚回来,你别等我。”
说完,他就等着于知乐追问,但过了好一会也没听见她应声,才意识到她已经睡着了。
他无声笑了笑,小心翼翼地将她转移回床上,盯着她熟睡的模样看了很久才离开。
来到东二屋,小孩们在呼呼大睡。于齐睡得四仰八叉,手横在于迟脖子上,脚搭在于霖肚子处。
周岳生无奈一笑,摆正他的睡姿,抱起皱着脸的于迟到炕边睡。
直至晚霞缀在天边,睡饱的于杨带着俩弟弟上蹿下跳,于婉琴几人嗑瓜子扯闲篇,于海光等人陆续酒醒,于家小院才慢慢恢复以往的生机活力。
中午大鱼大肉饱餐了一顿,晚饭吃得简单,但一家子热热闹闹很舒心。
晚上赏月时,于佩兰很喜欢蜜桃月饼,连声夸赞于知乐,恨不得把她又拐回省城去。
接着,被陈昭控诉总爱听戏曲和诗词节目的于迟被起哄着背了几首有关于月亮的诗。
“小宝才五岁就会背这么多诗了。”杨素云竖起大拇指,“像小越一样,小神童。”
她好一阵眼热,要将整日撩猫逗狗的于齐扔到副业组小院去学习,吓得于齐连连摆手拒绝。
他搞怪的模样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让院里氛围更加温馨快乐。
欢乐的时光转瞬即逝,转眼就第二天中午,于佩兰一行人准备回省城,不舍地向众人道别。
于知乐看着贺有安的车消失在小路尽头,还没来得及收回视线,便看见张文心和于初月向她跑来。
“文心换新发夹了?真好看。”于婉琴柔声道。
张文心下意识摸了摸头上的蝴蝶发夹,抿嘴一笑:“对,昨儿和葛泰去县里看电影,他送给我的。”
“都长大了,都谈对象了。”于婉琴感慨,随后看向于初月,“初月呢?有喜欢的小伙子了吗?”
于初月摇头否认,然而脸颊飘起的红云却大大削弱了回应的说服了。
眼见张文心要开口八卦,于知乐提前打断:“你们这么急着找我有什么事?”
“哦,对了。”张文心想起正事,“你快和我们去小院,好多人来找我们谈合作,我们都忙不过来了。”
三人快步回到副业组小院,此时的小院吵闹得像一个菜市场。
“我是山县供销社的采购员,我要订一百罐酸辣海蜇罐头。”
“我们吴县供销社量大,要订三百罐,能不能第一批就给我们送?”
“我是第一个来的,柳镇供销社,先跟我们签契约。”
葛小菊和张灵竭力控制混乱的人群,合声道:“大家不要急,等我们副食品小组总负责人到了再说,她会给出一个合适的章程,绝对不会让大家白跑一趟。”
“来了,乐乐来了。”张海梅朗声道。
闻言,所有人停下嘴,纷纷回头注视稳步走进小院的于知乐。
“大家好,我是海隅村副食品小组的于知乐。”她先做了个自我介绍,“非常感谢大家对海隅牌罐头的认可,我们可以坐下来慢慢聊,我会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场面一下就被控制住,张文心几人赶忙将院里两张长桌拼在一起,并给采购员们搬来长凳。
二十几人围坐在桌子边上,视线始终没有离开于知乐。
于知乐先了解了各家订购的数量,得出罐数总量,按照海隅村的最大生产速度预算出最短工期——五天。
“那这次要怎么排?大家肯定都想尽早拿到货。”柳镇供销社的采购员点出如今困境,“我是来得最早的,总不能因为我订得相对少就排在最后一天吧,不公平。”
没等于知乐说话,另一人提议:“不如抓阄?让老天爷决定。”
“我不同意,我从小到大手气就很臭,我肯定排最后。”有人立刻跳出来反对。
看着一行人又要吵起来,于知乐出言制止:“我们很明白大家想急切拿到货的心情,大家先喝口水,这个我们慢慢讨论。”
这时,张海梅姐妹用托盘端来水。
酸甜可口的山楂罗汉果茶很是消暑解渴,抚平了大家急躁的心情,众人的目光又落在于知乐身上。
于知乐神情依旧,与众人一一对视,准备提出自己的想法。
“我目前想到两个解决方法,想听一听大家的意见。”
第157章
没人出声打断,于知乐便继续说下去。
“第一个法子是抽签决定顺序,但是我们会给抽到末位的供销社一定的优惠。”
“第二个法子是由海隅村根据距离、数量等因素综合考虑顺序,我们会给每家供销社赠送海隅村鱼糜小组的产品。”
说完,她扭头看了看张文心和于初月。
两人会意,起身端来两簸箕鱼丸,让大家看和尝试。
海隅村目前生产的鱼丸有两种,一种是白花花的水煮鱼丸,另一种是表面金黄色的油炸鱼丸。
水煮鱼丸口感软嫩,鲜味更足,而油炸鱼丸口感层次丰富,外观更为诱人。
“不够省城罐头厂的鱼丸弹牙,但调味更出色。”山县供销社的采购员说。
有人点头附和她的说法,有人
饶有兴致问起鱼丸和其他产品的价格。
“我们现在主要生产四种鱼糜制品,鱼丸、鱼卷、鱼糕和鱼豆腐。”陈昭拿来今天刚出炉的制品介绍,并告知相关价格。
其中几人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但没再说话,所以话题很快又转回海蜇罐头的顺序上。
在举手表决环节,大家不约而同选择了第二种方法。毕竟往大里说,大家都是供销合作社这个大家庭的一部分,独享优惠不如众乐乐。
“好,合作愉快。”于知乐笑道。
随即,她综合考虑几个重要因素排出一个表格。刚才他们在争论时,她有留心观察,特意将在意顺序的那批人安排在中间两天。
众人传阅表格,对她的安排很满意,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契约签署,交完定金后陆续离开小院。
当最后一个身影在院外小路消失,副业组所有人齐齐舒了一口气。
“副业组要提前进行秋收了。”张文心弹了弹厚厚的单子。
“不对,乐乐你有考虑过原材料的问题吗?”于初月这才注意到人力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我们平均每天要做六百罐海蜇罐头,就算天天退大潮也不够材料啊。”
于知乐应道:“我们还有捕鱼队。”
几人不明所以,她便将厂长秘书的话复述给他们听,并说出她接下来的计划。
“所以今晚是村里最后一次给罐头厂送海货?”于初月问。
于知乐嗯了一声,说:“明天你带资料和章子去罐头厂把今年的账结了,下周捕鱼队的任务就是捕捞海蜇,以后就跟着副食品小组的订单来工作。”
“行,我回头通知于二叔和张大伯。”于初月说。
恰好所有小组的负责人都在小院,于知乐顺便召开一个小会议,让大家提前协调好生产那几天的工作,以应对突发情况。
会议结束,她准备回家,却被张文心叫住。
“这么急着回家做什么?周岳生不是进城了吗?”她问,随后提及新小院明天开工的事。
于知乐应声:“新小院由你和葛泰负责,你们慢慢聊,我去找二婶娘对一对那几天的细节。”
说完,她就出了门,往张二婶娘家的方向去。
“不都你去找二婶娘对接的吗?乐乐怎么抢了你的活干?”张文心很疑惑。
于初月从账本中抬头,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
两人没纠结太久,很快就把这事抛之脑后,各自忙活手头上的事。
只有屋檐下的李然将话听进了心里,面前书页久久没有翻动。
另一边,于知乐来到张二婶娘家门前,果然看见一群大娘在纳鞋底闲聊。
“哟,乐妮来找我?是又有活了吗?”张二婶娘是最早看见她的人,抬手拂了拂石凳,招手让她坐下。
这话一出,其他人直勾勾地看着于知乐,满眼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