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168节
  “我们接了大单子,一天要做大几百罐。”于知乐坐在她们中央,“连续做五天,每天六工分。”
  一行人又惊又喜,直夸她聪明能干,把她夸得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之后,她在人堆里待了小半个小时,听她们讲以前和张念慈一起出海的经历。
  时间很快来到傍晚,副业组接到大额订单的消息以二婶娘家为中心向四周传播,没一会整条村子的人都知道了。
  本来村里人就在为即将到来的秋收晚会高兴,现在喜上加喜,身上的疲惫一扫而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
  晚饭过后,夜幕慢慢降临,于知乐点着油灯根据现实情况修改未来发展计划,偶尔远望院门缓解眼部不适。
  完成计划后,她打开平台,挂公告通知观众们下周会连续直播五天,接着进入中级商城翻看,无意中发现还差几百万云币就能开启高级商城。
  于知乐很是好奇,决定秋收后找个时间再开美食直播,然后上架材料包。
  翻看了好一会,她打了个哈欠,又转到平台首页去看其他主播,偶然看到在直播间买过海水的asdf也成了主播,他主要在知识分区活动。
  “欢迎赶海美食博主小于进入直播间。”asdf的语调没有任何起伏变化,“现在我们继续讲物理学基础。”
  于知乐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符号,脑袋里冒出大大的问号,这看起来并不基础。
  听了几分钟,她的困意越来越重,连连打哈欠,眼角沁出泪水。
  周岳生推门见了这一幕,心一热,快步上前。
  “怎么还没睡?说了不用等我。”他用指尖扫去于知乐眼角的泪水。
  于知乐蹭了蹭他的手,认真地说:“我要等,我要每次都看到你安全回家。”
  “傻。”周岳生哑然失笑,眼眶微微发热,“我又不是去出任务。”
  “我不管,你不在我身边就要等。”于知乐嘟囔着,觉得眼皮越来越沉重。
  周岳生眼底又多几分笑意,抱她进屋,轻放在床上,接着月光注视她良久,才附身亲亲她的额头离开。
  他回到院里,帮她收拾本子,看见轻飘飘的字迹,表情动容。
  油灯熄灭,水声微响。周岳生带着一身水汽回到西屋,笑着进入梦乡。
  时间流逝,屋外草丛里的虫鸣渐弱,凌晨五点天大亮。
  今天是新小院动工的日子,也是村里人在秋收前的最后一个休息日。
  经过村里有经验的工匠勘察,新小院地址定在副业组小院右侧,距离不过五十米。
  动工前,葛泰领着搭建小组全体成员进行报土仪式,朝四周摆了摆才掀开木牌匾上的红布。
  牌匾是竖式的,刻有一行大字——海隅牌副食品加工厂。
  红布翩然落地,周围的村民纷纷拍手叫好。
  紧接着,搭建小组开始破土打地基,卖力地干活。
  周岳生不往镇上跑了,被于海光拉过来帮忙,时不时和葛泰聊上两句。
  “又要完成一件大事了。”张文心感慨,“放在半年前,我都不敢想海隅村能发展成这样。”
  于初月也有相同的感觉,一路走过来不觉得快,站定回望才发现走了这么远。
  听到张文心的话,于知乐的嘴角微微上扬。她开口应道:“大家都很努力,这是海隅村应得的。”
  “乐乐是大功臣。”张文心往侧边跨了一步,搂住她的肩膀。
  没曾想,力气大了一点,让于知乐往侧边移动了一小步,她自己的手不小心撞到了李然。
  “李知青,不好意思,我没看见你。”张文心道歉。
  李然说:“没事,我之前没见过砌屋子,过来看一看。”
  与此同时,于知乐拿下张文心的手,说:“我去找曲老师他们确定虾苗投放时间,这里你注意点。”
  “好的,保证不让周岳生掉一根头发。”张文心做了个敬礼的动作。
  于知乐轻笑,用手肘碰了碰她的腰,然后转身离开。
  张文心没让场子冷下来,与李然扯起闲篇,聊的都是家乡、母校等琐碎问题。
  几人再见面时已经是正午,于知乐见到了一个气冲冲的于初月。
  “怎么了?怎么气成这样子?”她问。
  于初月气愤道:“那个秘书真是听不懂人话,我去结账,他一副施舍人的模样,说再给我们半个月考虑。我都重复了几遍,他一直在那说车轱辘话。”
  “没事,下次你直接去财务部。”于知乐说。
  于初月点头,又扬了扬拳头:“真想一拳揍得他满地找牙。”
  彼时,张文心恰好拉来饭菜,听到她的话扑哧一笑。
  李然在后面帮忙推板车,不小心踢到石子,倒吸一口凉气,但没有人注意到。
  搭建小组停下吃饭,于海光和周岳生则和于知乐一起回家。
  接下来几天,捕鱼队所有人加入建院子的队伍,新小院逐步成型,很快就挂上了牌匾。
  期间,于初月特意挑远洋队选人那天跑了一趟罐头厂,在财务部顺利结了账。
  某天正午
  ,于知乐、张文心和于初月在工地旁等大家收工,远远看见一个球骑着车向她们而来。
  她们定睛一看,发现是罐头厂的秘书。
  他刹停车,把车往旁边一扔,气汹汹地说:“你们怎么回事?昨天怎么没送海货?你们知不知道我可以随时扣你们钱?”
  第158章
  没等于知乐三人说话,他指着她们继续唾沫横飞,说话时脸上的肉在不断抖动。
  “明天,不,今晚要是不能补上这周的货,扣你们这个月一半的钱。”
  “要是以后再有这种情况,在原价降三分之一的基础下再扣当月三分之一。”
  喊完这两句,他用其他地方方言叽里咕噜地朝三人骂了几句下流话。
  下一秒,他的手指被周岳生钳住往手背方向折。
  “嘴巴放干净点。”周岳生冷声道。
  黄秘书发出痛呼声,矮身去挣脱他的手,却徒劳无功。
  于知乐拍拍周岳生手臂,示意他松手,说:“以后我们不会再给罐头厂供货,你再敢来海隅村大放厥词,就等着被打出村吧。”
  彼时,工地其他人也停下了动作,二三十人一起盯着黄秘书。
  黄秘书被巨大的压迫感吓得不自觉咽了咽口水,但还是以为她们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拿捏罐头厂。
  “呃,你,你们还能卖给谁?想要傍着我们,呃,厂就识、识相点。”他边打嗝边说。、
  于海光敲了敲木牌,说:“认字吗?以后我们村自己生产罐头。”
  “为了讲价,你们真是费劲苦心,但我们绝对不会让步。”黄秘书往他所在方向看,看清字后发出轻蔑的笑声。
  于初月翻了个白眼,摊手道:“看吧,我就说他听不懂人话,沟通起来费劲。”
  “算了,别管他了。”张文心干笑两声,而后扭头招呼大家,“过来吃饭吧,今天有油豆腐炖猪肉和辣炒大虾。”
  说着,她掀开木桶的盖子,用勺子把底下沁满油的菜翻到最上面。
  酱色的猪五花油润咸香,红彤彤的大虾麻辣鲜香。二者交织出富有层次感的香气,瞬间挑起每个人的食欲。
  黄秘书亦然,他的肚子突然发出咕噜一声巨响,之后又连续响了几次。
  另一边,大家拿着饭碗排队装饭菜,领到的人席地而坐大口吃饭,压根没往他那边看。
  “你们这些人,给我等着。”黄秘书皱脸哼声,“到时候不跪下来求我,我都不收你们的海货。”
  说完,他又怒气冲冲地骑车离开,回厂里给新厂长汇报这事。
  新厂长不以为意,道:“那就先晾着他们,反正乡下没机器又没通电,都是小打小闹,你专心把远洋队的事办妥。”
  黄秘书连连点头称是,姿态放得很低。
  第二天,天蒙蒙亮时捕鱼队便出海捕捞海蜇,副业组的人在小院里对玻璃罐进行消毒,张二婶娘则领着大娘们在井边备水。
  约莫九点,几艘船陆续靠岸,于海宗一行人忙将船舱里的海蜇撩进木桶,分批运回小院。
  “海货来了。”张二婶娘一声吆喝让所有人动了起来。
  副业组众人率先进入秋收状态,起早贪黑干活,每天两眼一睁就是做酸辣海蜇和鱼丸、鱼卷。
  期间,她们还接到了老顾客的回购单子,有些供销社还订了辣炒鲍螺。
  于知乐每天都开全景视角直播,虽然不卖货,但礼物收益并不少,又朝解锁高级商城的目的迈进了一大步。
  一连工作七天,副业组终于忙完所有单子。这边刚结束,村里的秋收拉开帷幕。
  秋分已过,但体感温度并没有下降,人人干得汗流浃背。
  “秋收时间紧,大家加油干。”老支书拿着大喇叭在田埂边喊,“再干半亩地,就有冰绿豆汤喝,每人一碗。”
  大家眼前本就挂着秋收晚会这根胡萝卜,一听今年还有加餐,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收割水稻的动作。
  微风吹过,水稻秸秆随之摇摆,落在于知乐一行人眼里便是滚滚稻浪。
  “有记忆以来第一次没参加秋收,原来风吹来的时候是这样的。”于白薇感叹。
  她从三岁起就跟在邻家哥哥姐姐身后捡稻穗,七八岁时开始帮忙抱稻杆,再大点就开始挣割稻子的工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
  于知乐问:“是不是又有动笔杆子的念头了?”
  “等什么念头?直接写,细心改,大胆投。”张文心说得更直接。
  这段时间,于白薇都没有收到省城报社的回信,朋友们尽可能不在她面前提起写文章的事,只有于知乐和张文心不断鼓励她多动笔。
  于白薇的视线从田地里扫过,她看见了频频揉腰但还在坚持的大娘,看见了在脚踏脱粒机前手臂被飞出的稻穗打得通红仍面不改色的大爷,还有拎着小竹篮欢笑着捡稻穗的小孩子们。
  “嗯,要写的,要写我们村里秋收的故事。”她笑着应声,“等会回小院就写。”
  所有人一起休息,喝绿豆汤,吹小凉风。
  冰凉微甜的绿豆汤不仅消解燥意,还减轻了大家的疲惫,让他们以更饱满的状态重新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