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169节
  在大伙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副业组的人也没闲着,开始从仓库搜刮东西来搭建秋收晚会的临时舞台。
  舞台的尺寸为了配合样板戏的走位设计得比较大,预计在晚会前几天才能搭建完,大队长让运稻子去晒的人实时转播情况,借此激励大家。
  日子一天天地过,所有的事情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谷仓渐渐被填满,新小院慢慢落地。
  九月二十七号下午,临时舞台终于搭好。
  周岳生和于海光早上就出门去县里的电影放映队借小型发电机和一些舞台设备,现在还没有回村。
  “光叔他们怎么还没有回来?”张文心又看向从村口到打谷场的路。
  于知乐在检查舞台,应道:“不急,就算借回了东西,也得到晚上才能试效果。”
  “我就是怕借不回来嘛。”张文心说。
  她的话音刚落,村里的牛车出现在路口,车上赫然放着各种设备,她立即跳了起来。
  “这是放映队的小张,方卓以前的战友。”于海光介绍。
  小张乐呵呵地向大家打招呼。他看着不比副业组的人大很多,大家便都叫他张哥。
  傍晚夜幕降临,于知乐在小张的协助下开始调试灯光和麦克风。
  白炽灯和响亮的声音引来村民们的围观,小孩们兴奋地在光下跑来跑去。打谷场一直热闹到八点多,随着于知乐他们离开又恢复安静。
  “这种小型发电机挺方便,但问题还挺多的,操作也不简单。”于知乐说。
  小张在启动前反复确认了几遍,但调试初期还是停机检修了两遍,后续才能稳定运行。
  等待的过程中,她才意识到电力会成为未来几年海隅村副食品加工厂的巨大绊脚石。除非公社在这几年有农村电气化的发展计划,不然到时她们要迁址寻求新的发展。
  周岳生一听便知道她的想法,停下脚步,让两人处于面对面的状态。
  “嗯?”于知乐发出疑惑的声音。
  周岳生轻轻揉散她紧皱的眉头,笑问:“我有一个好消息和另一个好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先听能让我更开心的那一个。”于知乐歪头看他。
  她灵动的小表情让周岳生心一化,忍不住摸了摸她的脸。
  同时,他开口应道:“年底县里水利电部会发布农村电气化发展的方针,刘书记为海东镇争取到了两个试点名额,你觉得会选中哪条村子?”
  “你前段时间一直在忙这事?”于知乐提高音量,身体微微前倾。
  周岳生嗯了一声,将她搂得更近。
  在她坚持要做海蜇罐头时,他就知道海隅村今后的发展速度会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并且意识到这个问题。
  后来,他在宁谭的办公室碰见刘英,简单打过招呼后便问起县里关于这方面的发展计划,才得知她在为试点名额奔波。
  巧合的是,当时刘英的司机出了点小问题,他便主动争取机会,成为她的临时秘书和司机,陪她到县里开会。
  “是我们吗?”于知乐仰头追问。
  周岳生顺势亲了亲她,反问:“除了西山村,海东镇还有比海隅村副业发展得更好的村吗?”
  他的问题一出,两个试点名额的归属显而易见。
  “那另一个好消息呢?”于知乐又问。
  周岳生笑了笑:“另一个好消息是——”
  他拉长声音,又停顿几秒,拍拍她的头:“是惊喜,于七七同学好好期待吧。”
  “喂,哪有你这样说好消息的。”于知乐撇了撇嘴。
  她伸手要掐周岳生腰间的软肉,却被他提前握住手腕。
  没等她挣脱,两人的呼吸便交融于夜色之中,许久之后才恢复各自原本的节奏。
  在所有人的期待下,九月的最后一
  天终于到来。
  从清晨的第一声鸡鸣起,村里人的嘴角就没下来过,笑呵呵地看着小孩们笑闹玩耍。
  今晚要上台的人早早翻出了自己最新的衣服,穿上又换下,反复折腾上十几次。
  于知乐是今晚的串场主持,还有帮大家化妆,所以吃过午饭就前往副业组小院。
  一直忙到下午三点,张晓云带着小跟班们跑来喊她。
  “乐乐姐,好多小汽车停在我们村口。”
  第159章
  “很多是多少辆?”张文心问。
  张晓云数着手指回忆:“一、二……六辆,文心姐姐,村口停了六辆小汽车。”
  于知乐觉着奇怪,这个数量远超她的想象。
  “乐姐姐,文心姐姐,风爷爷带刘书记去看虾池了,大队长让我来喊你们。”张晓云说,“还有人让我叫上圆圆姐姐。”
  她的话音一落,于知乐三人的两只手被不同小孩握住,他们作势要把她们往外拉。
  于知乐和张文心对视一眼,配合着往村口走,只有蓝圆圆一脸茫然。
  如张晓云所言,村口的大石头旁六辆不同型号的车呈一字型排开,旁边是乌泱泱一群人。
  彼时,周岳生、于海光、贺有安和宁谭围站在一男一女身边,四人罕见地同时摆出低眉顺眼的姿态。
  “乐乐,文心。”于佩兰朗声朝她们打招呼。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于知乐三人身上。
  直至瞥见人群中的盛兰越,于知乐才反应过来前些天周岳生说的惊喜,脸上笑容多了几分。
  今天来的人多得出乎她的意料,但她基本都认识,只有其中五人是完完全全的生面孔。
  “于队长,可以让蓝同志带我到村里转一转吗?”杜生率先开口。
  虽然他以港商的身份出现,但毕竟蓝圆圆不是村里人,大队长没有立即回应,扭头征求她的意见。
  蓝圆圆想了想,点头同意。父女二人的身影很快消失在众人的视野里。
  “知乐,白薇现在在副业组小院吗?”乔老师上前询问,随手拍了拍乔主编斜挎着的包,“她投的文章要登报了,我们要给她送稿费和样刊。”
  于知乐眼睛一亮,连声应道:“在,在小院做上台准备。”
  “那我们就先去给她送东西,不打扰你了。”乔老师柔声道。
  说完,夫妻二人翩然离开。
  另一边,王素梅见于知乐还有很多客人要问候,暂且压下攀谈工作的冲动,同样向于佩兰发出逛海隅村的邀请。
  于佩兰隔空与贺有安无声打过招呼,先带她往东海岸的方向去。
  与此同时,胡曲莲向于知乐二人介绍身边的中年夫妻,说:“这是我女儿陈桦,女婿阮善文。”
  陈桦眉眼英气,而她的丈夫白净斯文。陈家父子长得有九成像,撇出阮善文眼角的细纹,说他和陈昭是双胞胎都有人信。
  “叔叔、阿姨好。”于知乐和张文心合声问好。
  陈桦表情柔和:“小鱼儿,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小小软软的,一眨眼就长这么大了。”
  寒暄一会,话题自然而然落到陈昭身上。
  陈桦夫妻二人大半年没见儿子,确实有点想念,没聊几句就提出要去找他。
  张文心欣然带着一家三口前往小院,她健谈的性格没让任何一句话掉在地上,还给他们详细介绍了陈昭的近况。
  整个过程中,盛家一家三口都温柔注视着于知乐。见她走近,三人脸上笑意更盛。
  “七七长大了,能独当一面了。”盛母摸了摸她的头。
  她和丈夫虽然和乔榆夫妇不在同一部门,但对他们刊登的内容还是很了解的,没有错过任何一篇关于海隅村的报道。
  于知乐亲呢地搂过她的胳膊,问:“蓝姨,年底不忙吗?”
  “再怎么忙他们也不会错过你策划的晚会。”盛兰越开玩笑道,“但是可以错过亲生儿子的歌舞剧首秀。”
  “恭喜你,京市军区文工团最年轻的男首席,华国舞蹈界新星。”于知乐象征性地伸出手。
  盛兰越轻拍一下,说:“同喜,海隅村灵魂人物,秋收晚会话剧编剧。”
  两人用报纸上的称呼调侃对方,而后相视一笑。
  紧接着,盛兰越朝她微微挑眉,说:“那边在等你,我先带爸妈去逛一逛,晚上见。”
  于知乐点了点头,慢慢往周岳生等人所在方向挪动脚步,脸上的笑容在不自觉间变得僵硬。
  根据于海光几人的态度,她能猜出中间两人的身份。这是第一次见面,而他们的表情又很严肃,让她有点紧张。
  周岳生察觉到她微妙的情绪变化,大步向她走去,牵起她的手。
  “就是简单见个面,你直接把他们当成来凑热闹看表演的普通老头老太太。”他轻声安抚,“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于知乐莞尔一笑,紧张的小情绪烟消云散,用手肘碰了碰他的腰。
  她心里暗想,谁家的普通老头老太太是一米八几的大高个,而且静静往那一杵气场就能吓哭小孩。
  周家父母和秦云柏第一次见这么温柔的周岳生,惊讶之余又很为他高兴。
  “这是于知乐,海隅村副业组的负责人之一,也是我对象。”周岳生笑道,又把父母发小介绍给于知乐,“我爸妈,这是学物理的发小秦云柏。”
  周爸拍了拍于海光的肩膀,爽朗一笑:“咱们是真有缘,现在还当了亲家。”
  面对并肩作战过老大哥,于海光扯出笑脸,一转头就对周岳生放出眼刀子。
  “长得真俊,又能干。”周妈夸道。
  她粗粝的手指带来些微痛感,但于知乐没忽视她充满慈爱的眼神,朝她甜甜一笑。
  下一秒,周妈又笨拙地摸了摸她的头,随后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她。
  周岳生一眼看穿母亲的心思,见于知乐面露疑惑,耳语提醒她。
  于知乐会意,上前挽住周妈的胳膊,说:“阿姨,离晚会开始还有一段时间,先去我家喝杯茶吧。”
  “好,好。”周妈顿时眉开眼笑,叠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