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182节
第173章
“这是今年的最后一批棉花,卖完就没了。”棉麻柜台的售货员高声吆喝,“先到先得,提前准备好钱票。”
她的话一出,人们从四面八方往柜台涌去,引起小混乱。
于知乐忽略刚才的不适,赶忙从售货员手里接过糖果,随后一手拉住一个弟弟,顺着人流的方向往粮油柜台去。
“小宝,怎么了?”她感受到些许阻力,低头看见于迟放慢步伐回头张望。
于迟握着小海螺,板起小脸,说:“姐姐,有人一直看我,看了很久很久。”
闻言,于知乐心中警铃大作,不由得攥紧他们的手,停下环视四周。
拐子最喜欢在这种乱糟糟的场合下手。
于知乐仔细观察许久,没看到奇怪的人,便和弟弟们一起下楼找父母。
他们消失在楼梯口时,一个男人气喘吁吁地挤过混乱的人群,找不着目标人物身影,懊悔地抓了抓头发。
“等了这么久,不应该犹豫的。”男人喃喃自语。
旁人看了他那不修边幅的模样,毫不掩饰厌恶情绪,默契地虚掩着鼻子躲远。
姐弟三人在一楼逛了一圈,最终在角落的山货柜台发现拎着各种瓶瓶罐罐在买东西的父母。
“娘,你们要把供销社搬回家吗?”于知乐惊讶道。
两人买的米油盐酱醋都是超大份额的,保守估计能让他们小家用上半年。
“我打算过几天请兄弟们吃一顿,就多准备了点。”于海光笑得见眉不见眼,“用不完就留着以后用,绝对不会浪费的。”
于婉琴清楚他的小心思,但没有明说,催促他将东西搬上车。
于海光笑呵呵地干活,又应于知乐要求开车前往京市中医院,然后停在路边等她。
“欸,你平常消息灵通,知道京市医院发生什么事了吗?听说有间病房被围得密不透风,连胡医生的师父都出山了。”
“我叔说昨儿半夜几个当兵的送了个出气多进气少的人去那儿,估计活不了几天了,不过进进出出那间房的可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曲、周两家的人基本都到齐了。”
药房值班人员说着小话,声音越压越低,但于知乐还是听到了所有内容。
听了两人的话,她莫名呼吸一紧,猛地抓握住木柜台的边缘。
突然的响声让药房里的人立即噤声,过了约莫半分钟才从窗口探出头看,发现是生面孔就松了一口气。
“同志,抓药?有方子吗?”那人问。
于知乐已经调整好呼吸节奏,应道:“八角、桂皮、香叶各一两,菊花和洛神花各三两,再抓一副用来炖羊肉汤的药材。”
那人啪嗒啪嗒打起算盘,另一个人起身去抓药。
没一会,褐色的牛皮纸包就被推到于知乐面前,她交钱转身离开,但她们聊八卦始终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
“冷着了?脸色怎么这么差?”于婉琴见她一副神不守舍的模样,摸了摸她的脸,“早知道就你爹去买了。”
于知乐看向同样满脸担忧的于海光,回想他今天的状态,理智逐渐回归。
如果受重伤的人是周岳生或其他队员,他这个时候应该在医院,而不是这里。
“只是在风口站了一会儿。”她笑了笑。
于海光还是不放心,下车到附近的民居讨来一碗热水,见她脸色逐渐红润才驱车回军区。
临近门岗,他放缓车速准备接受例行检查,却见叶亮从旁边的亭子窜出。
“于哥,老李让你立刻去找他,我来送嫂子和侄女侄子回家属区。”叶亮火急火燎地说。
车内的气氛陡然变得紧张,于知乐抓紧前座靠背,于婉琴也攥紧衣服下摆。
于海光倒比她们乐观,边拉车门边说:“你们先回家吃饭休息,我去去就回。”
叶亮接管方向盘,先做了个自我介绍,便自来熟地与于婉琴拉家常。
今天天气晴朗,午后的阳光依旧灿烂,因此楼房与小院区中间的空地坐满了饭后晒太阳取暖的人,大家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最近家属院里的小八卦。
车子才驶近就被小孩们围住。
“狗蛋、二娃,哥哥有任务要交给你们。”叶亮摇下车窗。
两个大孩子屁颠屁颠地跑近。
“带弟弟妹妹们去别处玩,下午也别到我家附近瞎叫唤,下回教你们新招数。”叶亮说。
哥儿俩昂起小胸膛,激动地敬了个礼,接着转头叫走阻挡车子前进的小孩。
这一遭动静不小,大人们都认得叶亮,对车上的人好奇不已。
车子缓缓提速,将好奇的目光留在身后,最终稳稳地停在于家小院前。
堂屋里的人听见车声,出门来迎。
见了于初月,叶亮眼睛一亮,还没来得及开口打招呼就被秦云柏叫去当苦力,一趟又一趟地往厨房跑。
“小秦、小叶,辛苦了。”于婉琴很快摸熟房屋布置,给两人端来茶水。
叶亮憨笑道:“不辛苦,不辛苦。”
说话间,他的眼神止不住往厨房瞟,追着于初月的身影。
秦云柏将他的小动作尽收眼底,敛眉轻抿茶水。
“你们吃饭了吗?留下吃点?”于婉琴问。
秦云柏争先应声:“您坐了一天火车也累了,不用特地招呼我们,而且他还急着还车呢。”
叶亮愣愣地看着他,想说自己今天休息有的是时间。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他前半句很有道理,便顺着他的话头推辞。
两人又坐了一会,秦云柏提出告别,临走前抱着盆栽朝于初月晃了晃。
“秦三,你认识那姑娘吗?”叶亮一出门就搂住秦云柏的肩膀,“她叫什么名字啊?几岁了?有对象了吗?”
秦云柏瞥了他一眼,一个字都没说,只留给他一管汽车尾气。
屋里,张文心醒了,脸色比下火车好了很多。
于婉琴用泡椒酱煮了一锅挂面,给每人盛了一碗,接着换上另一个锅烧洗澡水。
吃过饭,几人轮流洗澡。
热水洗去几分长途火车带来的疲惫,大家小口喝着山楂水。
张文心和于初月好奇问起于知乐这一周在文工团的工作。
“教她们化妆、调整修改表演服,有时还会帮文老师看训练。”于知乐回答。
她和蓝圆圆大多数时候都跟着文宛白管理的舞蹈组,排练时发生过不少趣事,她挑拣着说了几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下午可以一起去看训练。”于知乐说,“娘和小越、小宝也能去。”
这是叶秀给她的特权,要求是不能影响大家训练。
于婉琴和于越同步摇摇头,前者打算好好归置行李,后者则要读今早秦云柏送给他的书。
唯有于迟忙不迭抱住于知乐的手,生怕被落下,奶声奶气道:“小宝去。”
于知乐给于婉琴简单介绍了一番家属院的布局和就近的邻居,又告诉她食堂的位置和开、关门时间。
这时,于海光推门而入,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他眉头微蹙,朝于知乐招了招手,又扯出笑容让其他人先回屋休息。
父女两人一前一后走到寒风呼啸的前院。
“周岳生回来了,他没事。”于海光说。
于知乐了然,问:“需要复原液?”
虽然是疑问句,但她直接取出了两管复原液。
看着她凭空变出东西,于海光眉心一跳,警惕侦察周围情况。
发现无异常,他抬手敲了敲于知乐额头,严肃道:“以后注意点。”
“没有下一次。”于知乐竖起手指保证。
于海光抚挲管壁,眉间的川字纹越发明显,还没做出最终决定。
于知乐清楚他的顾虑,但交出复原液配方时她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她笑了笑:“没关系的,我相信你们。不过,我也是今天才注意到这药水治不了脑损伤。”
“没那么严重。”于海光应道,“那,那我走了,今晚不一定能回来。”
“我们等你回家。”于知乐笑得眉眼弯弯。
于海光沉默几秒,转身离开。
午休
之后,于知乐带张文心三人去训练楼,上楼时恰好遇到冀省文工团的姑娘们到走廊休息透气。
“好妹妹,可算见着你不和李芸一起行动了。”
“你们穿的棉衣款式可真新颖,没在百货商场见过,是南边的款式吗?”
“衣服好看,人也漂亮,要是你去拍电影,这衣服准能火遍大江南北。”
她们热情地围在于知乐身边,七嘴八舌地问。
于知乐这几天经历惯了这样的场面,游刃有余地回答各种问题,让她们晚上去找蓝圆圆看衣服册子。
她们的休息时间一晃而过,只能依依不舍地向于知乐三人告别。
走得最慢的两个女孩还在念叨着夏天时没买到电影同款衬衫的事,语气里满是遗憾。
“衬衫出现在电影里就能全国卖断货,要是我们的罐头也能被拍进电影就好了。”张文心叹了一口气,“这样我们就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后年就能重建远洋队。”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于知乐和于初月同时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这是今年的最后一批棉花,卖完就没了。”棉麻柜台的售货员高声吆喝,“先到先得,提前准备好钱票。”
她的话一出,人们从四面八方往柜台涌去,引起小混乱。
于知乐忽略刚才的不适,赶忙从售货员手里接过糖果,随后一手拉住一个弟弟,顺着人流的方向往粮油柜台去。
“小宝,怎么了?”她感受到些许阻力,低头看见于迟放慢步伐回头张望。
于迟握着小海螺,板起小脸,说:“姐姐,有人一直看我,看了很久很久。”
闻言,于知乐心中警铃大作,不由得攥紧他们的手,停下环视四周。
拐子最喜欢在这种乱糟糟的场合下手。
于知乐仔细观察许久,没看到奇怪的人,便和弟弟们一起下楼找父母。
他们消失在楼梯口时,一个男人气喘吁吁地挤过混乱的人群,找不着目标人物身影,懊悔地抓了抓头发。
“等了这么久,不应该犹豫的。”男人喃喃自语。
旁人看了他那不修边幅的模样,毫不掩饰厌恶情绪,默契地虚掩着鼻子躲远。
姐弟三人在一楼逛了一圈,最终在角落的山货柜台发现拎着各种瓶瓶罐罐在买东西的父母。
“娘,你们要把供销社搬回家吗?”于知乐惊讶道。
两人买的米油盐酱醋都是超大份额的,保守估计能让他们小家用上半年。
“我打算过几天请兄弟们吃一顿,就多准备了点。”于海光笑得见眉不见眼,“用不完就留着以后用,绝对不会浪费的。”
于婉琴清楚他的小心思,但没有明说,催促他将东西搬上车。
于海光笑呵呵地干活,又应于知乐要求开车前往京市中医院,然后停在路边等她。
“欸,你平常消息灵通,知道京市医院发生什么事了吗?听说有间病房被围得密不透风,连胡医生的师父都出山了。”
“我叔说昨儿半夜几个当兵的送了个出气多进气少的人去那儿,估计活不了几天了,不过进进出出那间房的可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曲、周两家的人基本都到齐了。”
药房值班人员说着小话,声音越压越低,但于知乐还是听到了所有内容。
听了两人的话,她莫名呼吸一紧,猛地抓握住木柜台的边缘。
突然的响声让药房里的人立即噤声,过了约莫半分钟才从窗口探出头看,发现是生面孔就松了一口气。
“同志,抓药?有方子吗?”那人问。
于知乐已经调整好呼吸节奏,应道:“八角、桂皮、香叶各一两,菊花和洛神花各三两,再抓一副用来炖羊肉汤的药材。”
那人啪嗒啪嗒打起算盘,另一个人起身去抓药。
没一会,褐色的牛皮纸包就被推到于知乐面前,她交钱转身离开,但她们聊八卦始终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
“冷着了?脸色怎么这么差?”于婉琴见她一副神不守舍的模样,摸了摸她的脸,“早知道就你爹去买了。”
于知乐看向同样满脸担忧的于海光,回想他今天的状态,理智逐渐回归。
如果受重伤的人是周岳生或其他队员,他这个时候应该在医院,而不是这里。
“只是在风口站了一会儿。”她笑了笑。
于海光还是不放心,下车到附近的民居讨来一碗热水,见她脸色逐渐红润才驱车回军区。
临近门岗,他放缓车速准备接受例行检查,却见叶亮从旁边的亭子窜出。
“于哥,老李让你立刻去找他,我来送嫂子和侄女侄子回家属区。”叶亮火急火燎地说。
车内的气氛陡然变得紧张,于知乐抓紧前座靠背,于婉琴也攥紧衣服下摆。
于海光倒比她们乐观,边拉车门边说:“你们先回家吃饭休息,我去去就回。”
叶亮接管方向盘,先做了个自我介绍,便自来熟地与于婉琴拉家常。
今天天气晴朗,午后的阳光依旧灿烂,因此楼房与小院区中间的空地坐满了饭后晒太阳取暖的人,大家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最近家属院里的小八卦。
车子才驶近就被小孩们围住。
“狗蛋、二娃,哥哥有任务要交给你们。”叶亮摇下车窗。
两个大孩子屁颠屁颠地跑近。
“带弟弟妹妹们去别处玩,下午也别到我家附近瞎叫唤,下回教你们新招数。”叶亮说。
哥儿俩昂起小胸膛,激动地敬了个礼,接着转头叫走阻挡车子前进的小孩。
这一遭动静不小,大人们都认得叶亮,对车上的人好奇不已。
车子缓缓提速,将好奇的目光留在身后,最终稳稳地停在于家小院前。
堂屋里的人听见车声,出门来迎。
见了于初月,叶亮眼睛一亮,还没来得及开口打招呼就被秦云柏叫去当苦力,一趟又一趟地往厨房跑。
“小秦、小叶,辛苦了。”于婉琴很快摸熟房屋布置,给两人端来茶水。
叶亮憨笑道:“不辛苦,不辛苦。”
说话间,他的眼神止不住往厨房瞟,追着于初月的身影。
秦云柏将他的小动作尽收眼底,敛眉轻抿茶水。
“你们吃饭了吗?留下吃点?”于婉琴问。
秦云柏争先应声:“您坐了一天火车也累了,不用特地招呼我们,而且他还急着还车呢。”
叶亮愣愣地看着他,想说自己今天休息有的是时间。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他前半句很有道理,便顺着他的话头推辞。
两人又坐了一会,秦云柏提出告别,临走前抱着盆栽朝于初月晃了晃。
“秦三,你认识那姑娘吗?”叶亮一出门就搂住秦云柏的肩膀,“她叫什么名字啊?几岁了?有对象了吗?”
秦云柏瞥了他一眼,一个字都没说,只留给他一管汽车尾气。
屋里,张文心醒了,脸色比下火车好了很多。
于婉琴用泡椒酱煮了一锅挂面,给每人盛了一碗,接着换上另一个锅烧洗澡水。
吃过饭,几人轮流洗澡。
热水洗去几分长途火车带来的疲惫,大家小口喝着山楂水。
张文心和于初月好奇问起于知乐这一周在文工团的工作。
“教她们化妆、调整修改表演服,有时还会帮文老师看训练。”于知乐回答。
她和蓝圆圆大多数时候都跟着文宛白管理的舞蹈组,排练时发生过不少趣事,她挑拣着说了几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下午可以一起去看训练。”于知乐说,“娘和小越、小宝也能去。”
这是叶秀给她的特权,要求是不能影响大家训练。
于婉琴和于越同步摇摇头,前者打算好好归置行李,后者则要读今早秦云柏送给他的书。
唯有于迟忙不迭抱住于知乐的手,生怕被落下,奶声奶气道:“小宝去。”
于知乐给于婉琴简单介绍了一番家属院的布局和就近的邻居,又告诉她食堂的位置和开、关门时间。
这时,于海光推门而入,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他眉头微蹙,朝于知乐招了招手,又扯出笑容让其他人先回屋休息。
父女两人一前一后走到寒风呼啸的前院。
“周岳生回来了,他没事。”于海光说。
于知乐了然,问:“需要复原液?”
虽然是疑问句,但她直接取出了两管复原液。
看着她凭空变出东西,于海光眉心一跳,警惕侦察周围情况。
发现无异常,他抬手敲了敲于知乐额头,严肃道:“以后注意点。”
“没有下一次。”于知乐竖起手指保证。
于海光抚挲管壁,眉间的川字纹越发明显,还没做出最终决定。
于知乐清楚他的顾虑,但交出复原液配方时她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她笑了笑:“没关系的,我相信你们。不过,我也是今天才注意到这药水治不了脑损伤。”
“没那么严重。”于海光应道,“那,那我走了,今晚不一定能回来。”
“我们等你回家。”于知乐笑得眉眼弯弯。
于海光沉默几秒,转身离开。
午休
之后,于知乐带张文心三人去训练楼,上楼时恰好遇到冀省文工团的姑娘们到走廊休息透气。
“好妹妹,可算见着你不和李芸一起行动了。”
“你们穿的棉衣款式可真新颖,没在百货商场见过,是南边的款式吗?”
“衣服好看,人也漂亮,要是你去拍电影,这衣服准能火遍大江南北。”
她们热情地围在于知乐身边,七嘴八舌地问。
于知乐这几天经历惯了这样的场面,游刃有余地回答各种问题,让她们晚上去找蓝圆圆看衣服册子。
她们的休息时间一晃而过,只能依依不舍地向于知乐三人告别。
走得最慢的两个女孩还在念叨着夏天时没买到电影同款衬衫的事,语气里满是遗憾。
“衬衫出现在电影里就能全国卖断货,要是我们的罐头也能被拍进电影就好了。”张文心叹了一口气,“这样我们就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后年就能重建远洋队。”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于知乐和于初月同时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