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196节
  蓝圆圆兴致缺缺,只打开瞄了一眼。
  杜生试图找补几句,还没调动起她的情绪,却被壮汉耳语提醒该离开了。
  于知乐和蓝圆圆送他出门,后者一直挥手告别,直到车尾完全消失在视野里。
  “大年初二来给我拜年,我给你包个大红包。”于知乐搂过她的肩膀宽慰,“我们一起去花溪村赏梅。”
  “一言为定。”蓝圆圆伸出小尾指,与她拉钩。
  两人相视一笑,转身回院里整理杜生送来的、快堆成小山的东西。
  整理到一半,于初月来了,从年礼堆中扒拉出一个包裹,说:“刚才落在车上忘拿了。”
  “你也不是第一次见他,怎么这回像老鼠见着猫一样?”于知乐问。
  于初月干笑两声,没将杜生对杜十做的事说出来,默默帮忙收拾,然后带她们回家吃饭。
  出门前,蓝圆圆分别给两人送了手表,顺便把张文心那份踹进口袋。
  路上,于知乐拆开两封信。
  厚的是家人写的,都是温馨琐碎的小事。薄的是周岳生寄的,只有力透纸背的三个大字——很想你。
  吃过晚饭,姐妹三人散步到旧仓库,看见张文心用力地为讲台前的哥哥们鼓掌。
  陈昭去了制衣小组,但叶成玉和宣传队又研究出了新花样,因此这儿的热闹氛围丝毫不减。
  直到油灯变暗,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之后几天,葛小菊和张灵又陆续带回生虾和罐头订单,副食品小组忙碌了起来。
  于知乐没有放过每一次直播的机会,继续积攒云币,有时也会自掏腰包买些罐头回家,作为回馈老观众的礼物。
  时间转眼来到生产最后一批罐头这天,众人才完成前置处理,便听见老支书拿着喇叭在喊话。
  “明天早上十点,所有人到打谷场分钱、分猪肉。”老支书边走边喊,“记得带上碗,分完一起吃杀猪菜。”
  随着他走远,声音越来越小,但加工小院已经沸腾起来。
  有着好消息加持,大家的工作效率都提了上来,比往常早了将近一个小时完成工作。
  第二天,还不到八点,村里人已经慢慢往打谷场聚集,整条村子充满了欢声笑语。
  不知过了多久,有小孩高声叫喊:“大肥猪来了!”
  大家像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默契地让出一条路,目送捕鱼队的人将五头猪赶到杀猪师傅面前。
  “嚯,这猪养得真好,膘真厚。”师傅拍拍猪身,感叹道。
  下一秒,他指挥大伙将猪绑到临时宰杀台上,干净利落地结束了它们的一生,熟练地剖肠破肚。
  男人们抬来水,用草木灰反复揉搓新鲜的猪杂,去除异味和杂质。女人们则准备配菜,或帮着师傅分肉。
  于初月在一旁支了张桌子,用大喇叭喊人去领猪肉。
  第一个选的人是于知乐,大家没有任何异议。张二婶娘怕她没有经验,陪着给她支招。
  她没都选五花肉,挑拣了些瘦肉和排骨。
  师傅再次确认总重量,随后手起刀落,竟不差分毫。
  “乐姐,我们帮你拿回家。”于杨和于齐上前,提上肉就一溜烟似的跑了。
  分肉的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大家一个接一个,都笑得见眉不见眼。
  肉分完,杀猪菜开炖,终于到了万众期待的分钱环节。
  张文心一摊开装钱的袋子,所有人眼里便只剩下花花绿绿的票子,搓手等待于初月喊出自家人的名字。
  这回的顺序有登记工分的本子决定,第一家是于凤家。
  “于凤家,三百五十元。”于初月朗声道。
  全场哗然,顿时议论纷纷。
  于凤老公失踪了,她本人下半年还去国营饭店上班,但分到手的钱居然比去年还多。
  于初月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等了一会才解释:“今年副业发展得好,每家每户能分得到一百二十元。”
  众人恍然,越发期待,只有之前闹事被踢出副业组的几家眼睛红得要滴血。
  不过,大队长早就安排好人盯着他们。他们面对一群青壮年虎视眈眈的眼神,不敢造次。
  随着时间流逝,袋子里的钱逐渐减少,杀猪菜浓郁的香味悄然在空气中弥散。
  早早领完钱的人们被这味道勾得直咽口水,拿起碗排队,很快每个灶台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大家兴高采烈地聊天,现场热烈的氛围驱散了北风带来的寒意。
  “明年大家继续努力!劲往一处使!”张文心还借机他们打鸡血,“年底杀更多大肥猪!分更多钱!”
  在场的人举起手,嚎着回应她。
  年年下乡帮忙宰猪的师傅见了这般场景,不由得发出感叹:“果然,齐心协力能让日子是越过越好。”
  “乐乐,圆圆,来二婶这儿。”杨素云朝于知乐招手。
  于知乐二人走近时,她递来满满一碗杀猪菜,说让她们尝尝味道。
  一时间,气氛静默,几百双眼睛汇聚在两人身上,等着她们的反馈。
  于知乐舀了一小勺尝试,味蕾被酸菜的酸香和骨头汤的鲜香轮番刺激,让她回味无穷。
  “可以吃了,味道很好。”她说。
  她的话音一落,打谷场四面八方传来欢呼声。灶台前的人同时掀开锅盖,空气中的味道顿时浓郁几倍。
  霸道的气味弥漫村里每个角落,直到下午才被炼猪油的香味取代。
  “乐乐,副业组的大家说今晚想去你家吃火锅,像烧烤大会一样自带食材,可以吗?”张文心带着炸丸子的味道找上门。
  于知乐应好,说:“人多,还得再找几张桌子,还有椅子。”
  “包在我们身上。”张文心拍拍胸口,又风风火火地走了。
  没一会儿,杨素云和于海宗来了,夫妻俩都抱着酒坛子。
  “回了趟西山村,我小娘酿的李子酒和甜米酒能喝了。”杨素云笑着说,“才进村就听说你们要聚餐,忙活了大半年,今晚和朋友们喝得尽兴些。”
  于知乐亲昵地挽住她的胳膊,邀请:“二叔二婶今晚也来嘛,人多更热闹。”
  “我们就不打搅你们小年轻了。”杨素云爽朗一笑,“等你爹娘回来了,二婶再陪你喝。”
  说罢,夫妻二人离开,说
  要回家处理剩余的猪肉。
  于知乐拿掉大坛的塞子,掺杂着米香的酒味扑面而来。
  她看见坛里的酒糟,突然想起南省的特色传统小吃——糟粕醋,决定试着发酵。
  张海梅和张海竹抬着长桌进门时,她正在用纱布将酒糟过滤出来。
  “乐乐,你在做什么?”张海竹好奇地说。
  于知乐说出目的,她又问:“这醋可以拿来煮粉吗?要不年后试着在吃食摊卖一卖?”
  “当然可以。”于知乐应道,而后打趣她,“不过,都放大假了,就暂时把副业组的事放一放,好好休息。”
  “习惯了。”张海竹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
  说话间,其他人也搬着桌椅来了,热热闹闹地开始布置。
  摆放整齐后,张文心大手一挥,说:“太阳下山之后在这儿集合,一个人也不能少,不醉不归!”
  “谁不让我来,我第一个不肯。”葛小菊开玩笑。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随后才离开,张海竹则留在于家小院学习糟粕醋的发酵。
  “自然发酵的话味道会更醇厚,也可以用白醋加酒糟直接调。”于知乐给她介绍,又简单讲了流程,“第二种成本低,更适合吃食摊。”
  她先带着张海竹走了一遍自然发酵的流程,再准备其他材料,现调了一锅。
  张海竹轻嗅飘出的味道,评价道:“酸味很直接和强烈,还有一点点酒香。”
  于知乐点点头,让出位置,给她实践的机会。
  整个过程非常简单,张海竹轻松调出了一模一样的锅底,于是又坐下聊其他新品的可能性。
  两人一问一答,聊到太阳下山,直到朋友们陆续到齐才停下。
  如上次烧烤大会那般,所有人都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都挎着一个大篮子而来。
  不同的是,这次,大家这次不仅带了蔬菜,还有不同部位的猪肉,捕鱼小分队的人还带了海鲜。
  其中更特别的是陈昭,他的篮子里堆叠了很多小碗菜,有糖拌的猪肉渣,有炸丸子,还有小酥肉。
  “你去哪儿弄来的?”于知乐问。
  陈昭嘻嘻一笑,应道:“制衣小组的大娘们给的,她们说我讲的故事好听。”
  “陈知青,你也太厉害了,靠着自己的声音赚了一顿饭。”张文心做出夸张表情,下一秒又变脸,“快来帮忙洗菜切菜,要不等会你最后一个动筷。”
  陈昭因为前半句话心花怒放,直接忽略下半句,心情愉悦地打起下手。
  约莫半个小时后,一盆盆菜围绕着桌子中央的两个锅底摆开,每张桌子都被摆满。
  天色微暗,牛蹄哒哒的声音越来越清晰。张海兰和于凤六人脚步匆匆进门,手里提着热菜。
  “人齐,准备开饭!”张文心高声道。
  她的话像开关,大家纷纷动了起来,斟酒的斟酒,燃碳的燃碳,各司其职。
  于白薇小心翼翼地将用稿费买来的钢笔揣进兜,与大家一同端起酒杯。
  “今年大家都辛苦了,这杯酒敬大家。”于知乐高举酒杯,朗声道,“新的一年,我们并肩奋斗,让副业组再上一层楼。”
  “再上一层楼!”整齐响亮的声音响彻小院上空。
  烛光与火光映照在每个人脸上,所有人坚毅的神情一如从前,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锅开,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牛油香和糟粕醋的醇香融合,挑逗着大家的感觉神经。
  众人没有扭捏客气,纷纷动筷涮自己喜欢的菜,送进嘴后露出满足的神情。
  蒸汽缓缓上升,模糊了大家的面容,却无法掩盖幸福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