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195节
她的话逗笑了大家,院内的气氛轻松几分。
于知乐腌完虾,转头又和张海竹几人分批白灼要熟醉的虾。
等待的间隙,她抽空看了看面板。弹幕大差不差,本场直播礼物榜前排也依旧是那几位老观众。
“乐乐,虾熟了。”张海竹将她的思绪拉回当下。
于知乐回神,忙将虾捞起过凉水,随后按预定好的净重均分,再转移进已消毒好的玻璃罐里。
另一边,于初月和其他人洗好了剩余的虾,手被冻得通红,只喝上几口热水就又自发形成一条小流水线。
灌熟醉汁,加半片柠檬,封罐,擦拭罐身。
没多久,一张两米长、一米宽的长桌上,摆放整齐的罐头琳琅满目,看起来颇为赏心悦目。
罐装完熟醉虾,接着是辣卤虾,然后是捞汁虾,最后才是需要过油炸酥的椒盐虾。
连续工作几个小时后,看到不同成品摆在一起的瞬间,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之后疲惫感与饥饿感一同袭来。
所幸,工时与于知乐预计的差不多,这时隔壁的副业组小院正好传出饭菜香。
“饭菜都做好了,大家过来吃饭吧。”陈昭跑来喊人,顺手帮忙端走剩余熟醉虾和辣卤虾。
葛小菊和张灵匆匆吃完饭就回到加工小院,每款罐头都拿上四瓶,出发前往她们计划好的第一个地点。
接下来的几天,她们像以前一样早出晚归。长桌上的罐头慢慢减少,两人的脸颊线条也逐渐更加清晰。
头
两天天气不错,但冬天太阳不够猛烈,最终于知乐选择了小火慢烘,在葛泰离开前顺利完成制作。
二十几斤虾烘干下来刚好五斤,被打包成八份。除了送给葛泰师父和方家的两份,剩余的都是半斤装。
在他离开的第二天傍晚,张海兰从国营饭店带回好消息。
“师父说以后店里的事还是由他管,让初月有空去签个长约。”她笑着说,“还有,年后新窗口要新增人手,他说先挑三个人。”
于知乐点点头,去副业组小院把事情告诉张文心和于初月。刚说完,两人就争着要带她回家吃玩饭。
回村已有小半周,每到饭点,总有朋友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拉着她和蓝圆圆去吃饭。所以,家里至今还没开过火。
“今天不行。”于知乐拒绝。
张文心撇撇嘴,说:“周岳生在约不上,怎么他不在也约不上?”
于知乐笑着推推她的肩膀,解释:“二婶说爷爷从县城回来了,今晚让我和圆圆去家里吃饭。”
“好吧。”张文心颇为遗憾。
于初月亦然,只能看着她往制衣小组所在方向而去。
于知乐抵达张家祖屋时,正巧碰见蓝圆圆和张海雁送杜南枝出门,三人脸上都面着喜色。
“乐乐,你来了。”蓝圆圆朝她挥手,“杜队长刚说要去拜访你。”
杜南枝抱着一束带着饱满花苞的枝条,说:“山里的红梅要开了,我想着给你送一些,放水里养两三天就会开花。”
于知乐笑着道谢,邀请她到家里喝茶。
不过天色渐暗,杜南枝没在于家小院待太久,临走前邀请她年后去赏梅。
于知乐笑着应好,送她离开后,回小院接水养花,随后带上给于潮川的特产,与蓝圆圆一同出门。
“杜队长真喜欢花,每次都给我们送,听说春天还要送一批花苗来。”蓝圆圆感慨。
于知乐不由得想起两人只进行过一次便无疾而终的花卉交易,似乎换了一种方式延续下去。
蓝圆圆只是随口一提,很快就转移了话题,讲起制衣小组的事。
“乐乐,你觉得我们在衣服上缝个品牌标志怎么样?像海隅牌那种。”她问。
于知乐笑道:“这主意很好,这样别人一眼就知道这是我们村做的衣服,你现在有具体想法了吗?”
得到肯定的蓝圆圆激动地点点头,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的各种想法。
目前村里的布都来自花溪村,她计划将品牌名字取为海溪,品牌标识则打算采用花和海的相关元素。
“不如用海浪代替花的叶子?”于知乐给出建议,“标签不大,图案最好不要涉及得太复杂,要不后续手工绣会费很多时间。”
蓝圆圆决定她的提议很好,说今晚回家就给写信给于婉琴,问问她的意见,顺便让小宝帮忙画图。
两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来到于海宗家附近,不曾想被一阵哭闹声吸引了注意力。
“我不要喝粥,我要吃肉,我要吃红烧肉。”于富的声音在吵闹的村中心格外突出,“我饿了,我要吃肉。”
“小兔崽子,闭嘴,信不信老子把你扔进山沟沟。”吴海耀的怒骂伴随着重物落地声而出。
于富哇地哭出声,大喊:“爷爷,二叔,二婶,我要吃肉,我要吃肉。”
透过门缝,于知乐看见头发花白的吴兰佝偻着身子收拾残局,而她的宝贝儿子和孙子却对此熟视无睹。
吴兰似乎感受到注视,抬头往外看,对上她的视线,眼神陡然染上几分恶毒。
“吵死了,再不闭嘴我就泼脏水了。”另一侧的邻居怒喝。
闻言,吴兰身子颤了颤,连忙迈步到墙边去哄于富。
“乐姐,圆圆姐,你们可算来了!快进门烤火。”于齐的喊声让于知乐移开眼。
豆丁似的于霖跟在他身后出门,奶声奶气地要帮她拎东西。
于知乐揉揉他的头发,牵起他的手进门,搂着他坐到了于潮川身边。
于潮川得知于婉琴三人随军的事后,显得很开心,又问起小宝要去拍电影的事。
于知乐简单讲了讲过程,又说:“京市有两个大学老师要收小越当学生,他一直在学习。”
“好,好。”于潮川抚掌感慨,“学习好,不管怎么样也要学习。”
爷孙二人聊了没多久就开饭了,一家人没受到隔壁闹剧的影响,席间氛围温馨融洽。
晚上,于知乐将葛小菊和张灵过去几天带回来的单子摊在书桌上,安排后续的生产任务。
次日清晨,她起得早,熬了白粥,简单吃完就往虾池去。
张文心和于初月已经到了,她们身边还站着于白薇和她的小队员们。
“怎么来了?等会还要出海,不多睡会儿?”于知乐问。
于白薇摇摇头,应道:“习惯早起锻炼了,想着今天来帮忙捞虾,就当作训练了。”
彼时,曲欣和周正拿来自制的抄网,叮嘱大家要点,避免不适当操作破坏虾池生态和伤害剩余的虾。
在于白薇几人的帮助下,于海宗带领的捕鱼队工作进展顺利,比预计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
制衣小组的人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帮忙,加工小院再次热闹起来。
距离往年分钱时间还有不到十天,村里虽未明确宣布今年的总收入,但大家从养猪组的人那里得知今年会留五头大肥猪作为福利,个个干劲十足。
“我现在看着这些虾子都觉得像毛票。”张二婶娘开玩笑道,“腰不酸,腿也不疼了。”
诙谐的语气让众人哈哈大笑,所有人手上的动作并没有因此放慢,反而更加积极。
下午两点,第一批熟醉虾罐头完成,于杨和另一个小伙子装车去送货。
于初月搭顺风车进城,她要去国营饭店重新签一份协议,顺便到邮局帮蓝圆圆寄信。
于知乐以为她会等于杨去接,或者和于海兰几人结伴回村,没想到一觉睡醒,她已经坐着杜生的车到了于家小院门前。
“杜先生说有事找你,顺路送我回来。”于初月解释,并给她递了两封薄厚迥异的信,“京市寄来的。”
说着,她瞄了一眼杜生身后的壮汉和阴恻恻的精壮男人,轻声问道:“需要我把圆圆叫回来吗?”
“那就劳烦你了,于同志。”杜生笑得平易近人。
于知乐将他迎进小院,准备去给他泡茶,却被他开口打断。
“不用麻烦,我是来给你介绍两个人的。”杜生招手让那两人往前一步,“我要离开海县好几个月,你和圆圆有解决不了的事就找他们。”
两人依次做了自我介绍,告诉于知乐去哪些地方能找得到他们。
第184章
两人看着不好惹,但常去的地方却出乎意料地普通。
于知乐逐一记下地点,点头向他们致意。
“你们去抽支烟,再把车上的年礼搬进来。”杜生支走两人。
两人识趣地快步往外走,没有点烟,只倚着车门小声闲聊。
小院里,杜生轻笑,不紧不慢地问:“你猜猜我要去哪?”
“港城。”于知乐不假思索地回答。
杜生颔首肯定,饶有兴致地说道:“我倒想看看那里还会发展成什么样。”
“也许会超出想象。”于知乐笑了笑,随即转移话题,“低价买入、高价倒手,囤地增值,这些门道,您比我精通得多。”
说完,她又补了一句:“还有,交通和经济发展是互相促进的吧。”
尽管她用的是疑问语气,但这番话还是让杜生对她又有了新的认知。
杜生打量了她一会,不着痕迹地叹了一口气,于知乐的身份让他连游说的机会都没有。
至此,两人不再说话,小院内的气氛逐渐凝滞。
“你怎么来了?有什么事吗?”蓝圆圆的
声音打破沉寂。
杜生边重复刚才的话,边朝院外的两人做了个手势。
见状,两人收起懒散的表情,连忙打开车门搬东西,来回跑了几趟才搬完。
“你今年真的不在海县过年?”蓝圆圆再三确认。
杜生迟疑了几秒,改口道:“还不确定,我尽量赶回来。”
蓝圆圆哦了一声,脸上是肉眼可见的失落。
“你先收下过年礼物。”杜生岔开话题,将五个精美的盒子推到她面前,“听说关系好的朋友都喜欢买一样的东西,我给你的朋友们也买了一份。”
于知乐腌完虾,转头又和张海竹几人分批白灼要熟醉的虾。
等待的间隙,她抽空看了看面板。弹幕大差不差,本场直播礼物榜前排也依旧是那几位老观众。
“乐乐,虾熟了。”张海竹将她的思绪拉回当下。
于知乐回神,忙将虾捞起过凉水,随后按预定好的净重均分,再转移进已消毒好的玻璃罐里。
另一边,于初月和其他人洗好了剩余的虾,手被冻得通红,只喝上几口热水就又自发形成一条小流水线。
灌熟醉汁,加半片柠檬,封罐,擦拭罐身。
没多久,一张两米长、一米宽的长桌上,摆放整齐的罐头琳琅满目,看起来颇为赏心悦目。
罐装完熟醉虾,接着是辣卤虾,然后是捞汁虾,最后才是需要过油炸酥的椒盐虾。
连续工作几个小时后,看到不同成品摆在一起的瞬间,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之后疲惫感与饥饿感一同袭来。
所幸,工时与于知乐预计的差不多,这时隔壁的副业组小院正好传出饭菜香。
“饭菜都做好了,大家过来吃饭吧。”陈昭跑来喊人,顺手帮忙端走剩余熟醉虾和辣卤虾。
葛小菊和张灵匆匆吃完饭就回到加工小院,每款罐头都拿上四瓶,出发前往她们计划好的第一个地点。
接下来的几天,她们像以前一样早出晚归。长桌上的罐头慢慢减少,两人的脸颊线条也逐渐更加清晰。
头
两天天气不错,但冬天太阳不够猛烈,最终于知乐选择了小火慢烘,在葛泰离开前顺利完成制作。
二十几斤虾烘干下来刚好五斤,被打包成八份。除了送给葛泰师父和方家的两份,剩余的都是半斤装。
在他离开的第二天傍晚,张海兰从国营饭店带回好消息。
“师父说以后店里的事还是由他管,让初月有空去签个长约。”她笑着说,“还有,年后新窗口要新增人手,他说先挑三个人。”
于知乐点点头,去副业组小院把事情告诉张文心和于初月。刚说完,两人就争着要带她回家吃玩饭。
回村已有小半周,每到饭点,总有朋友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拉着她和蓝圆圆去吃饭。所以,家里至今还没开过火。
“今天不行。”于知乐拒绝。
张文心撇撇嘴,说:“周岳生在约不上,怎么他不在也约不上?”
于知乐笑着推推她的肩膀,解释:“二婶说爷爷从县城回来了,今晚让我和圆圆去家里吃饭。”
“好吧。”张文心颇为遗憾。
于初月亦然,只能看着她往制衣小组所在方向而去。
于知乐抵达张家祖屋时,正巧碰见蓝圆圆和张海雁送杜南枝出门,三人脸上都面着喜色。
“乐乐,你来了。”蓝圆圆朝她挥手,“杜队长刚说要去拜访你。”
杜南枝抱着一束带着饱满花苞的枝条,说:“山里的红梅要开了,我想着给你送一些,放水里养两三天就会开花。”
于知乐笑着道谢,邀请她到家里喝茶。
不过天色渐暗,杜南枝没在于家小院待太久,临走前邀请她年后去赏梅。
于知乐笑着应好,送她离开后,回小院接水养花,随后带上给于潮川的特产,与蓝圆圆一同出门。
“杜队长真喜欢花,每次都给我们送,听说春天还要送一批花苗来。”蓝圆圆感慨。
于知乐不由得想起两人只进行过一次便无疾而终的花卉交易,似乎换了一种方式延续下去。
蓝圆圆只是随口一提,很快就转移了话题,讲起制衣小组的事。
“乐乐,你觉得我们在衣服上缝个品牌标志怎么样?像海隅牌那种。”她问。
于知乐笑道:“这主意很好,这样别人一眼就知道这是我们村做的衣服,你现在有具体想法了吗?”
得到肯定的蓝圆圆激动地点点头,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的各种想法。
目前村里的布都来自花溪村,她计划将品牌名字取为海溪,品牌标识则打算采用花和海的相关元素。
“不如用海浪代替花的叶子?”于知乐给出建议,“标签不大,图案最好不要涉及得太复杂,要不后续手工绣会费很多时间。”
蓝圆圆决定她的提议很好,说今晚回家就给写信给于婉琴,问问她的意见,顺便让小宝帮忙画图。
两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来到于海宗家附近,不曾想被一阵哭闹声吸引了注意力。
“我不要喝粥,我要吃肉,我要吃红烧肉。”于富的声音在吵闹的村中心格外突出,“我饿了,我要吃肉。”
“小兔崽子,闭嘴,信不信老子把你扔进山沟沟。”吴海耀的怒骂伴随着重物落地声而出。
于富哇地哭出声,大喊:“爷爷,二叔,二婶,我要吃肉,我要吃肉。”
透过门缝,于知乐看见头发花白的吴兰佝偻着身子收拾残局,而她的宝贝儿子和孙子却对此熟视无睹。
吴兰似乎感受到注视,抬头往外看,对上她的视线,眼神陡然染上几分恶毒。
“吵死了,再不闭嘴我就泼脏水了。”另一侧的邻居怒喝。
闻言,吴兰身子颤了颤,连忙迈步到墙边去哄于富。
“乐姐,圆圆姐,你们可算来了!快进门烤火。”于齐的喊声让于知乐移开眼。
豆丁似的于霖跟在他身后出门,奶声奶气地要帮她拎东西。
于知乐揉揉他的头发,牵起他的手进门,搂着他坐到了于潮川身边。
于潮川得知于婉琴三人随军的事后,显得很开心,又问起小宝要去拍电影的事。
于知乐简单讲了讲过程,又说:“京市有两个大学老师要收小越当学生,他一直在学习。”
“好,好。”于潮川抚掌感慨,“学习好,不管怎么样也要学习。”
爷孙二人聊了没多久就开饭了,一家人没受到隔壁闹剧的影响,席间氛围温馨融洽。
晚上,于知乐将葛小菊和张灵过去几天带回来的单子摊在书桌上,安排后续的生产任务。
次日清晨,她起得早,熬了白粥,简单吃完就往虾池去。
张文心和于初月已经到了,她们身边还站着于白薇和她的小队员们。
“怎么来了?等会还要出海,不多睡会儿?”于知乐问。
于白薇摇摇头,应道:“习惯早起锻炼了,想着今天来帮忙捞虾,就当作训练了。”
彼时,曲欣和周正拿来自制的抄网,叮嘱大家要点,避免不适当操作破坏虾池生态和伤害剩余的虾。
在于白薇几人的帮助下,于海宗带领的捕鱼队工作进展顺利,比预计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
制衣小组的人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帮忙,加工小院再次热闹起来。
距离往年分钱时间还有不到十天,村里虽未明确宣布今年的总收入,但大家从养猪组的人那里得知今年会留五头大肥猪作为福利,个个干劲十足。
“我现在看着这些虾子都觉得像毛票。”张二婶娘开玩笑道,“腰不酸,腿也不疼了。”
诙谐的语气让众人哈哈大笑,所有人手上的动作并没有因此放慢,反而更加积极。
下午两点,第一批熟醉虾罐头完成,于杨和另一个小伙子装车去送货。
于初月搭顺风车进城,她要去国营饭店重新签一份协议,顺便到邮局帮蓝圆圆寄信。
于知乐以为她会等于杨去接,或者和于海兰几人结伴回村,没想到一觉睡醒,她已经坐着杜生的车到了于家小院门前。
“杜先生说有事找你,顺路送我回来。”于初月解释,并给她递了两封薄厚迥异的信,“京市寄来的。”
说着,她瞄了一眼杜生身后的壮汉和阴恻恻的精壮男人,轻声问道:“需要我把圆圆叫回来吗?”
“那就劳烦你了,于同志。”杜生笑得平易近人。
于知乐将他迎进小院,准备去给他泡茶,却被他开口打断。
“不用麻烦,我是来给你介绍两个人的。”杜生招手让那两人往前一步,“我要离开海县好几个月,你和圆圆有解决不了的事就找他们。”
两人依次做了自我介绍,告诉于知乐去哪些地方能找得到他们。
第184章
两人看着不好惹,但常去的地方却出乎意料地普通。
于知乐逐一记下地点,点头向他们致意。
“你们去抽支烟,再把车上的年礼搬进来。”杜生支走两人。
两人识趣地快步往外走,没有点烟,只倚着车门小声闲聊。
小院里,杜生轻笑,不紧不慢地问:“你猜猜我要去哪?”
“港城。”于知乐不假思索地回答。
杜生颔首肯定,饶有兴致地说道:“我倒想看看那里还会发展成什么样。”
“也许会超出想象。”于知乐笑了笑,随即转移话题,“低价买入、高价倒手,囤地增值,这些门道,您比我精通得多。”
说完,她又补了一句:“还有,交通和经济发展是互相促进的吧。”
尽管她用的是疑问语气,但这番话还是让杜生对她又有了新的认知。
杜生打量了她一会,不着痕迹地叹了一口气,于知乐的身份让他连游说的机会都没有。
至此,两人不再说话,小院内的气氛逐渐凝滞。
“你怎么来了?有什么事吗?”蓝圆圆的
声音打破沉寂。
杜生边重复刚才的话,边朝院外的两人做了个手势。
见状,两人收起懒散的表情,连忙打开车门搬东西,来回跑了几趟才搬完。
“你今年真的不在海县过年?”蓝圆圆再三确认。
杜生迟疑了几秒,改口道:“还不确定,我尽量赶回来。”
蓝圆圆哦了一声,脸上是肉眼可见的失落。
“你先收下过年礼物。”杜生岔开话题,将五个精美的盒子推到她面前,“听说关系好的朋友都喜欢买一样的东西,我给你的朋友们也买了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