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秦王哪里是好活捉的?”
项燕这话虽然是问句,但是也暴露了他心底的蠢蠢欲动。
景桓看到项燕这样子也知道项燕被自己谁服了,“将军,我敢和你说这件事,自然是因为有办法帮你完成心愿的。”
项燕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你这样帮我有什么目的?”
“我哪里有什么目的,不过是不忍心将军为楚国付出一切,最后落得和吴起一样的下场罢了。
与其成为别人抛弃的棋子,不如跟我景氏合作,共谋富贵,如何?”
“共谋富贵是什么意思?”项桑不解,“父亲您答应景桓的要求了?”
被打断回忆的项燕踹了项桑一脚,“让你平时多读点书你就是不听,现在听不懂人话就来怀疑你父亲?
我项家一直忠于楚王,如果我答应景氏,岂不是叛主小人了?”
项桑揉了揉被踹的地方,“可是景桓那厮也说了,屈氏找人在君上面前进谗言,君上不止没有处罚,甚至还信了,这不是君上不信任我们项家吗。”
项桑觉得,既然他们的君上都不信任他们了,他们转投其他人也情有可原。
项桑说完这话,项梁就闭起了眼睛,完全不忍心看自家大兄被打的惨状。
等项燕出完气后,项梁连忙上前扶起又挨打的项桑。
“说你不学无术你还不承认。景桓说屈氏在君上面前告我的状就是真的?
他说君上对我产生误解就是真的?
没有接到君上的旨意之前,一切都是他的一面之词,那你怎么保证他不是在说谎诓骗我们呢?”
“可是父亲你明明就心动了,尤其是景桓说可以帮你活捉秦王。”
项燕按了按太阳穴,“一个活捉秦王的机会摆在我眼前,我不心动才是有问题吧。
再说了,我心动难道就一定要背叛君上吗?”
“那父亲你还在犹豫什么呢?咱们现在镇守边疆,粮草还够用,等利用景桓的消息活捉了秦王之后,根本不用再理会景氏了。
说不定因为捉拿有功,还能加官进爵呢。”
项桑觉得自家父亲和弟弟就是想得太多,他们的任务是抵挡秦军,只要做好这件事*不就行了。
项梁提醒了一句,“但是景桓提起了吴起。”
当初的吴起就是因为厉行变法得罪了一批贵族,因而在楚悼王死后惨遭贵族报复,死无葬身之地。
项梁解释,“所以大兄,景桓提起吴起还有威胁父亲的意思,吴起那样深受楚王信任的臣子都能被铲除,何况是咱们父亲。”
项燕点点头,项桑一屁股跌坐在地上,百思不得其解,“咱们只是在边境抵御秦军而已,怎么就入了那几位的眼呢?”
项梁给自家大兄解释,“因为咱们手中有兵。
即使真的发生宫变,即使他们更愿意用自己手里的家奴,但是真的到了最后,咱们的支持也是他景氏的底气。”
甚至项梁如果猜得没错的话,过几天,屈氏和昭氏也会派人送粮草过来,同时也是来跟父亲讲和的。
他们项家孤身作战,粮草供应不足,受人钳制,这一刻,项桑真心希望在夺权之战中,楚王能嬴。
项燕真想撬开大儿子的脑袋看看里面装了什么,“君上如果赢了,你觉得咱们能有好果子吃吗?
人家景氏都派新一代领袖给咱们送粮草了,咱们就算与景氏没关系,在外人眼里都有关系了!
君上如果依旧用雷霆手段镇压了这群贵族,那我们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这不行那不行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总不能真的等死吧!”
项梁没有像项桑一样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但是看向项燕的眼神也透露着同样的意思,进退都是死路一条,就没有一线生机了吗?
“所以你们知道你父亲我为什么这样忧愁了吧。”
于是原本房里只有项燕一个人叹息的,现在变成了三个人。
“那父亲,咱们还抓秦王吗?”叹了一口气之后,项桑忍不住问道。
“废话!”
项燕父子三人的忧愁楚王负刍不知道,他正看着眼线传来的消息——景氏景桓带着粮草已经抵达平舆城,并且和项燕密谈一夜。
“景氏这么快就忍不住了?”
楚王负刍冷笑一声,将纸烧了个干净,然后对身边的舍人说道,“景氏的野心不小啊。”
舍人谄媚的回答道,“君上怎么会被小小的景氏困住呢?”
“先不说景氏势力在楚国如何盘根错节,就说难道景氏野心不小,屈氏、昭氏野心就小吗?”
一个人伸出了手,企图打破平衡,其他人怎么甘心?
这话舍人没法接,“君上始终是君上,他们不敢的。”
楚王闻言,自嘲似的开口,“我这个君上如今怕是要被他们三家架空了吧。”
楚王没有指望一个舍人能回答自己的问题,“秦国虎视眈眈之际,这群人不思救国,反而想着怎么从中获得利益,你说楚国还有存在下去的可能性吗?”
楚王身边的舍人听到负刍这句话,立刻跪下,“君上多虑了,楚国必定千秋万代,万世永昌!”
“万世永昌?”负刍不相信这话,“就凭他们现在做的这些事情,楚国怎么可能万世永昌。”
不顾外患,沉迷内斗,要不是大秦野心勃勃,他们都能干出引狼入室的事情。
他负刍杀哀王上位,上位之后专心改革,压制贵族,提拔有识之士。
所作所为对得起楚国,但可惜太晚了,他能救楚国的时间太晚了!
尤其是在贵族眼里总就是破坏了他们的利益,于是这群人居然想效仿三家分晋。
负刍对此的评价是痴心妄想。
大秦统一的铁蹄势不可挡,之前的韩、赵、魏三国就是前车之鉴,他们居然妄想能在大秦手底下苟延残喘。
无知!
楚王负刍一会儿狂笑,一会儿悲哭,弄得身边的舍人瑟瑟发抖,生怕君上是不是因为受了刺激发疯了。
良久,楚王负刍摸了摸眼角的泪水,问道,“你觉得项燕会背叛寡人吗?”
负刍身边的舍人投了头看了一眼,不明白君上想要什么答案,只能简单表示,“项家以前是您的忠臣。”
以前是忠臣,可就是不知道现在是不是了。
但是无论现在是不是,负刍都不能忍受项燕父子背叛,最起码项家得在边境挡着秦军。
“来人,拿纸笔来。”
没多久,一封感人肺腑的信就写好了,“把这封信快马加鞭给项燕他们送去。”
但是楚王不知道的是,这封信在给到项燕之前,先到了嬴政手里。
“君上,这是截获的楚王负刍给项燕的信,信里的内容除了回忆君臣之情外,就是表明楚王绝对信任项燕,让他一定在边境挡住我们大秦。”
王翦简单总结了一下新的内容,然后恭喜嬴政,“君上,看来不需要我们太花时间设计离间计了,楚国内部已经不稳定了。”
顺便还问嬴政这封信要不要还给项燕,还是说他们就自留了。
嬴政摸索着玉佩,良久开口道,“把这封信给景氏送去,他们会有动作的。”
王翦应是,然后就告退了。
嬴政站在窗前看着远方,想着刚刚信里的内容,大秦的那群楚人果然还是没忍住啊,也不知道扶苏现在怎么样了。
第90章
这时,被嬴政记挂的扶苏正拿着收集到的证据前来找李斯商量对策。
李斯把扶苏递过来的名单简单浏览了一下,这名单上的都是直接或者间接与楚国有联系的人,牵扯很多,所以李斯不太愿意趟这趟浑水。
于是说道,“公子,君上出征之前早就说了,此事全权由您负责,您按照《大秦律》秉公处理即可,臣无意见。”
扶苏明白李斯的意思,两军对战,若是有人故意泄露情报,一律按照通敌处理。
但是扶苏还是有些犹豫,“名单上牵扯的人太多了,如果全部按照《大秦律》处置了,整个朝堂怕是要经历一番动乱啊。
眼下父王不在,镇不住这群虎视眈眈的人,若是被暗中得利的人抓住了机会,引起百姓的恐慌,继而影响前方将士恐有不妥。”
这也是扶苏拿不准,过来找李斯的原因。
李斯合上名单,“公子手中的名单有谁知晓?”
扶苏想了想,“除了收集名单的人,只有你我二人知晓了。”
“既然如此,公子何不将这些证据收好,等君上回来,交于君上处理。
而现在,我们只需要看好他们,以免他们狗急跳墙,做出危害秦国的举动即可。”
在没有造成太大问题之前,拖字诀非常好使。
说到这里,李斯看了一眼扶苏,“如果臣没记错的话,公子最近已经遭遇过了两波刺杀了。
臣认为,比起楚国势力,您的安全更为重要。”
项燕这话虽然是问句,但是也暴露了他心底的蠢蠢欲动。
景桓看到项燕这样子也知道项燕被自己谁服了,“将军,我敢和你说这件事,自然是因为有办法帮你完成心愿的。”
项燕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你这样帮我有什么目的?”
“我哪里有什么目的,不过是不忍心将军为楚国付出一切,最后落得和吴起一样的下场罢了。
与其成为别人抛弃的棋子,不如跟我景氏合作,共谋富贵,如何?”
“共谋富贵是什么意思?”项桑不解,“父亲您答应景桓的要求了?”
被打断回忆的项燕踹了项桑一脚,“让你平时多读点书你就是不听,现在听不懂人话就来怀疑你父亲?
我项家一直忠于楚王,如果我答应景氏,岂不是叛主小人了?”
项桑揉了揉被踹的地方,“可是景桓那厮也说了,屈氏找人在君上面前进谗言,君上不止没有处罚,甚至还信了,这不是君上不信任我们项家吗。”
项桑觉得,既然他们的君上都不信任他们了,他们转投其他人也情有可原。
项桑说完这话,项梁就闭起了眼睛,完全不忍心看自家大兄被打的惨状。
等项燕出完气后,项梁连忙上前扶起又挨打的项桑。
“说你不学无术你还不承认。景桓说屈氏在君上面前告我的状就是真的?
他说君上对我产生误解就是真的?
没有接到君上的旨意之前,一切都是他的一面之词,那你怎么保证他不是在说谎诓骗我们呢?”
“可是父亲你明明就心动了,尤其是景桓说可以帮你活捉秦王。”
项燕按了按太阳穴,“一个活捉秦王的机会摆在我眼前,我不心动才是有问题吧。
再说了,我心动难道就一定要背叛君上吗?”
“那父亲你还在犹豫什么呢?咱们现在镇守边疆,粮草还够用,等利用景桓的消息活捉了秦王之后,根本不用再理会景氏了。
说不定因为捉拿有功,还能加官进爵呢。”
项桑觉得自家父亲和弟弟就是想得太多,他们的任务是抵挡秦军,只要做好这件事*不就行了。
项梁提醒了一句,“但是景桓提起了吴起。”
当初的吴起就是因为厉行变法得罪了一批贵族,因而在楚悼王死后惨遭贵族报复,死无葬身之地。
项梁解释,“所以大兄,景桓提起吴起还有威胁父亲的意思,吴起那样深受楚王信任的臣子都能被铲除,何况是咱们父亲。”
项燕点点头,项桑一屁股跌坐在地上,百思不得其解,“咱们只是在边境抵御秦军而已,怎么就入了那几位的眼呢?”
项梁给自家大兄解释,“因为咱们手中有兵。
即使真的发生宫变,即使他们更愿意用自己手里的家奴,但是真的到了最后,咱们的支持也是他景氏的底气。”
甚至项梁如果猜得没错的话,过几天,屈氏和昭氏也会派人送粮草过来,同时也是来跟父亲讲和的。
他们项家孤身作战,粮草供应不足,受人钳制,这一刻,项桑真心希望在夺权之战中,楚王能嬴。
项燕真想撬开大儿子的脑袋看看里面装了什么,“君上如果赢了,你觉得咱们能有好果子吃吗?
人家景氏都派新一代领袖给咱们送粮草了,咱们就算与景氏没关系,在外人眼里都有关系了!
君上如果依旧用雷霆手段镇压了这群贵族,那我们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这不行那不行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总不能真的等死吧!”
项梁没有像项桑一样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但是看向项燕的眼神也透露着同样的意思,进退都是死路一条,就没有一线生机了吗?
“所以你们知道你父亲我为什么这样忧愁了吧。”
于是原本房里只有项燕一个人叹息的,现在变成了三个人。
“那父亲,咱们还抓秦王吗?”叹了一口气之后,项桑忍不住问道。
“废话!”
项燕父子三人的忧愁楚王负刍不知道,他正看着眼线传来的消息——景氏景桓带着粮草已经抵达平舆城,并且和项燕密谈一夜。
“景氏这么快就忍不住了?”
楚王负刍冷笑一声,将纸烧了个干净,然后对身边的舍人说道,“景氏的野心不小啊。”
舍人谄媚的回答道,“君上怎么会被小小的景氏困住呢?”
“先不说景氏势力在楚国如何盘根错节,就说难道景氏野心不小,屈氏、昭氏野心就小吗?”
一个人伸出了手,企图打破平衡,其他人怎么甘心?
这话舍人没法接,“君上始终是君上,他们不敢的。”
楚王闻言,自嘲似的开口,“我这个君上如今怕是要被他们三家架空了吧。”
楚王没有指望一个舍人能回答自己的问题,“秦国虎视眈眈之际,这群人不思救国,反而想着怎么从中获得利益,你说楚国还有存在下去的可能性吗?”
楚王身边的舍人听到负刍这句话,立刻跪下,“君上多虑了,楚国必定千秋万代,万世永昌!”
“万世永昌?”负刍不相信这话,“就凭他们现在做的这些事情,楚国怎么可能万世永昌。”
不顾外患,沉迷内斗,要不是大秦野心勃勃,他们都能干出引狼入室的事情。
他负刍杀哀王上位,上位之后专心改革,压制贵族,提拔有识之士。
所作所为对得起楚国,但可惜太晚了,他能救楚国的时间太晚了!
尤其是在贵族眼里总就是破坏了他们的利益,于是这群人居然想效仿三家分晋。
负刍对此的评价是痴心妄想。
大秦统一的铁蹄势不可挡,之前的韩、赵、魏三国就是前车之鉴,他们居然妄想能在大秦手底下苟延残喘。
无知!
楚王负刍一会儿狂笑,一会儿悲哭,弄得身边的舍人瑟瑟发抖,生怕君上是不是因为受了刺激发疯了。
良久,楚王负刍摸了摸眼角的泪水,问道,“你觉得项燕会背叛寡人吗?”
负刍身边的舍人投了头看了一眼,不明白君上想要什么答案,只能简单表示,“项家以前是您的忠臣。”
以前是忠臣,可就是不知道现在是不是了。
但是无论现在是不是,负刍都不能忍受项燕父子背叛,最起码项家得在边境挡着秦军。
“来人,拿纸笔来。”
没多久,一封感人肺腑的信就写好了,“把这封信快马加鞭给项燕他们送去。”
但是楚王不知道的是,这封信在给到项燕之前,先到了嬴政手里。
“君上,这是截获的楚王负刍给项燕的信,信里的内容除了回忆君臣之情外,就是表明楚王绝对信任项燕,让他一定在边境挡住我们大秦。”
王翦简单总结了一下新的内容,然后恭喜嬴政,“君上,看来不需要我们太花时间设计离间计了,楚国内部已经不稳定了。”
顺便还问嬴政这封信要不要还给项燕,还是说他们就自留了。
嬴政摸索着玉佩,良久开口道,“把这封信给景氏送去,他们会有动作的。”
王翦应是,然后就告退了。
嬴政站在窗前看着远方,想着刚刚信里的内容,大秦的那群楚人果然还是没忍住啊,也不知道扶苏现在怎么样了。
第90章
这时,被嬴政记挂的扶苏正拿着收集到的证据前来找李斯商量对策。
李斯把扶苏递过来的名单简单浏览了一下,这名单上的都是直接或者间接与楚国有联系的人,牵扯很多,所以李斯不太愿意趟这趟浑水。
于是说道,“公子,君上出征之前早就说了,此事全权由您负责,您按照《大秦律》秉公处理即可,臣无意见。”
扶苏明白李斯的意思,两军对战,若是有人故意泄露情报,一律按照通敌处理。
但是扶苏还是有些犹豫,“名单上牵扯的人太多了,如果全部按照《大秦律》处置了,整个朝堂怕是要经历一番动乱啊。
眼下父王不在,镇不住这群虎视眈眈的人,若是被暗中得利的人抓住了机会,引起百姓的恐慌,继而影响前方将士恐有不妥。”
这也是扶苏拿不准,过来找李斯的原因。
李斯合上名单,“公子手中的名单有谁知晓?”
扶苏想了想,“除了收集名单的人,只有你我二人知晓了。”
“既然如此,公子何不将这些证据收好,等君上回来,交于君上处理。
而现在,我们只需要看好他们,以免他们狗急跳墙,做出危害秦国的举动即可。”
在没有造成太大问题之前,拖字诀非常好使。
说到这里,李斯看了一眼扶苏,“如果臣没记错的话,公子最近已经遭遇过了两波刺杀了。
臣认为,比起楚国势力,您的安全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