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领导,今天沪城的高科长他们怎么会突然过来?真的是巧合?”
周开诚笑着摇头,“说到这个,还多亏这次同意带了顾逍过来,他不知道从哪里得知高科长在这的。
早上你们刚前脚出发,招待所那边也传开了向阳山的风言风语,他二话不说找到了我,提出想邀请两人来会场为你们澄清。
我听说了会场内的情况,就匆匆去打电话找了领导申请,后来还是多亏他带着司机去接的人。”
苏清苒恍然大悟,她说怎么省内开会开的好好的,突然把沪城的人请过来做交流,原来是这么回事。
前后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竟然办成了这么多事。
两人出了大门,远远就看见顾逍等在了门外。
见到两人,他快步走了过来,一脸的紧张。
朝着周开诚微微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立马又扭头去看她,“听妈说领导专程叫你过去?没什么事吧?”
苏清苒笑着摇了摇头,“没事。”
周开诚轻咳一声,准备先走一步,“行,你们小两口说会话,我就先回去了。
小顾,今天上午的事,辛苦你了。”
顾逍摇了摇头,“不辛苦,应该的。”
等人一走,他便立马拉着苏清苒追问起来。
“早上我在招待所听说了传言,情急之下才请高科长为我们澄清,领导没有因为这事为难你吧?”
苏清苒笑着又重复了一遍,“真没有,你吃饭了吗?”
算算时间,估计他从会议结束后就一直等在这了。
顾逍摇了摇头,果然没吃。
“那行,我陪你去饭店先吃饭,吃饭的时候再慢慢告诉你。”
两人去了大众饭店,苏清苒便把从早上到现在的事都一一和他说了。
包括大领导想让她过来省城工作的事。
顾逍听完后也傻了眼,想到领导过去喊她,或许不是什么坏事。
但是也没想到竟然是为这个?!
“媳妇,你真的不想来省城吗?”
苏清苒认真地看向他,点了点头,“说实在的,出来几天,我都有点想家了。”
顾逍扯开嘴角,飞快上扬。
“距离出发还有点时间,一会咱们在省城先买点东西,然后就回家。”
“好啊。”苏清苒想起昨天挣的那一大笔钱,瞬间不觉得肉疼了。
“去逛逛,难得来一趟省城,多买点东西带回去。”
除了两人之外,其余人也抱着同样的想法。
来一趟外地不容易,不买些东西带回去说不过去。
之前大家还不知道领导找苏清苒过去谈话是为了什么,吃完饭后就一直留在招待所里等着。
等到周开诚回来后,一问才知道是好事,这才安心下来,准备出去逛逛。
刚走到门外,迎面碰上赶回来的顾逍和苏清苒。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朝着省城百货大楼赶去。
还没进门,林玉珍便叮嘱顾逍和苏清苒,“你们大哥大嫂还有南星那份,我会买的,你们只管买自己的东西就好。”
两人前不久刚买了房子,林玉珍这是担心他们身上的钱不够用了。
大队长也是同样的想法,“来之前你娘已经给我带了钱,她和晓蕾那份我来买,剩下的钱你们拿着,自己想买什么买什么。”
说完便要掏钱给他们。
两人哪里肯要他的钱。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少,但是他勤俭了几十年,习惯一时半会改不过来。
自己平时在家连包最便宜的烟都不舍得抽。
两人非但没有接他的钱,反而还帮他买了些省城当地的卷烟,让他带回去慢慢吸。
除此之前,苏清苒还主动提议买了几瓶茅台酒。
她记得很清楚,上辈子她离开人世的那一年,也就是九零年,茅台酒的价格一路高涨。
上半年的价格还不到一百块,下半年就猛涨到了两百多一瓶。
而如今,供销社的茅台酒才八块钱一瓶。
就算是扣掉这十多年工资的涨幅,现在的价格还是划算的。
更何况,这种酱香的白酒是越存越香。
她打算以后只要是弄到了酒票,就想办法去买点存起来。
一行人在百货大楼里逛了一圈后,再出来时个个手里都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
眼看时间不早,周开诚便提议早点回去。
回城的路上,大家伙都对这次的省城交流会发表了感受和看法。
陈秉文一一记录下来,结合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回去后马不停蹄地赶了几篇报道出来。
大肆称赞了省城交流会的圆满成功,顺带把宁城所有参会人的表现夸了一圈。
当然,也不可能忘记‘绵里藏针’地点下个别城市和个别人的表现。
上次在会场的时候,他被冤枉做假报道,满腔的怒气还没有全部撒完。
敢质疑他们宁城第一报社,真是不想活啦。
一回到大队,大队长也像是变了一个人。
一改在省城时拘束的状态,彻底放飞了自我。
见大家都很关心,他便特地用广播和大家伙将省城发生的事一一唠了起来。
说到激动之处,还不由自主地提高了音量。
完全忘记自己用的已经是大喇叭。
等陈秉文那些报道印制出来后,他还专门买来报纸,交给顾晓蕾用广播念给众人去听。
没过几天,周开诚亲自打来了电话。
说是省城那边传来了消息,安城服装厂的刘厂长的确在工作中存在不少的违规操作。
现在已经被革职,正在接受彻查。
虽然个中详情不能一一对外公布,但是听领导的意思,刑罚不会轻。
第356章 进城过除夕
从省城回来后,日子很快归于平静,顾逍和苏清苒两人打算开始布置城里的房子。
之前因为手头拮据,城里新房只是简单收拾了两张床铺出来,勉强可以住人。
现在钱包满血复活,也是时候开始布置一下。
院里破损的地砖该换的换,屋里的墙面也要全部重新粉刷一遍。
至于家具,之前冯教授夫妻俩留下来的家具还有不少。
虽然旧了些,但因为被冯大娘保养得很好,反倒别有一番温润的韵味。
尤其是那些紫檀木和黄花梨木的桌椅和柜子等等,苏清苒是舍不得丢的。
顾逍见她很喜欢这些家具,便提议干脆留下来,自己慢慢抽空修复打磨,重新上油翻新。
除此之外,他还准备再去买些黄花梨回来,重新打些家具。
苏清苒爽快答应,这年代黄花梨真正的价值还没被人发掘出来。
正是最便宜的时候。
黄花梨的木料甚至还不到一毛钱一斤。
但是到九零年的时候,价格就已经涨到了十几块一斤。
而且黄花梨生长极其缓慢,起码要几百年才能成材,在后世只会越来越稀少,价格只会越涨越高。
买完木料、打完家具,接下来还要置办床单被子、锅碗瓢盆等等。
凡是过日子要用的东西,都要慢慢添置起来。
这样以后偶尔来城里小住,也更方便。
不过这些并不着急,两人每次进城的时候一点点添,就像蚂蚁搬家一样,买的都是最称心的。
只不过这样一来,等新房子全部收拾好之后,已经是腊月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分红。
今年,虽然种植下去的中药材还没有开始收益。
但是果园的产量比去年高了不少,加上西瓜,收入更是成倍增长。
还有养的鸡和兔子,也比去年多了好几倍。
假领子、头花和家具的副业,虽然销售额没有比去年多太多。
但由于从安城那低价收购了两万套裁片,也因此大赚一笔。
到了年底分红,不少人的收入直接比去年翻了一番,有的甚至达三倍之多。
有了收入,大家准备起年货来也毫不含糊。
苏清苒和顾逍今年也买了不少肉,做了不少的腊肠和腊肉出来。
原本是打算,等父亲从西北回来后,全家一起去兴城,顺便捎过去。
可是腊月都快过完了,父亲还没回来。
一转眼,就是除夕将至。
今年是两人结婚后的第一次过除夕。
但公婆二人还是提前和两人商量,让他们今年去城里过年。
头两年小苏都是在乡下过的除夕,今年好不容易苏家人回来了,房子也要回来了,是该去陪陪娘家人,热闹热闹。
苏清苒当然也想回去,只是觉得第一年结婚,就把老两口丢在家里,有些过意不去。
顾逍提议,“干脆今年都去城里过年得了,城里新房刚布置好,正好去暖房,到时候把妈和南星、大哥大嫂都叫过来,一起在新房里热闹热闹吃个年夜饭。”
周开诚笑着摇头,“说到这个,还多亏这次同意带了顾逍过来,他不知道从哪里得知高科长在这的。
早上你们刚前脚出发,招待所那边也传开了向阳山的风言风语,他二话不说找到了我,提出想邀请两人来会场为你们澄清。
我听说了会场内的情况,就匆匆去打电话找了领导申请,后来还是多亏他带着司机去接的人。”
苏清苒恍然大悟,她说怎么省内开会开的好好的,突然把沪城的人请过来做交流,原来是这么回事。
前后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竟然办成了这么多事。
两人出了大门,远远就看见顾逍等在了门外。
见到两人,他快步走了过来,一脸的紧张。
朝着周开诚微微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立马又扭头去看她,“听妈说领导专程叫你过去?没什么事吧?”
苏清苒笑着摇了摇头,“没事。”
周开诚轻咳一声,准备先走一步,“行,你们小两口说会话,我就先回去了。
小顾,今天上午的事,辛苦你了。”
顾逍摇了摇头,“不辛苦,应该的。”
等人一走,他便立马拉着苏清苒追问起来。
“早上我在招待所听说了传言,情急之下才请高科长为我们澄清,领导没有因为这事为难你吧?”
苏清苒笑着又重复了一遍,“真没有,你吃饭了吗?”
算算时间,估计他从会议结束后就一直等在这了。
顾逍摇了摇头,果然没吃。
“那行,我陪你去饭店先吃饭,吃饭的时候再慢慢告诉你。”
两人去了大众饭店,苏清苒便把从早上到现在的事都一一和他说了。
包括大领导想让她过来省城工作的事。
顾逍听完后也傻了眼,想到领导过去喊她,或许不是什么坏事。
但是也没想到竟然是为这个?!
“媳妇,你真的不想来省城吗?”
苏清苒认真地看向他,点了点头,“说实在的,出来几天,我都有点想家了。”
顾逍扯开嘴角,飞快上扬。
“距离出发还有点时间,一会咱们在省城先买点东西,然后就回家。”
“好啊。”苏清苒想起昨天挣的那一大笔钱,瞬间不觉得肉疼了。
“去逛逛,难得来一趟省城,多买点东西带回去。”
除了两人之外,其余人也抱着同样的想法。
来一趟外地不容易,不买些东西带回去说不过去。
之前大家还不知道领导找苏清苒过去谈话是为了什么,吃完饭后就一直留在招待所里等着。
等到周开诚回来后,一问才知道是好事,这才安心下来,准备出去逛逛。
刚走到门外,迎面碰上赶回来的顾逍和苏清苒。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朝着省城百货大楼赶去。
还没进门,林玉珍便叮嘱顾逍和苏清苒,“你们大哥大嫂还有南星那份,我会买的,你们只管买自己的东西就好。”
两人前不久刚买了房子,林玉珍这是担心他们身上的钱不够用了。
大队长也是同样的想法,“来之前你娘已经给我带了钱,她和晓蕾那份我来买,剩下的钱你们拿着,自己想买什么买什么。”
说完便要掏钱给他们。
两人哪里肯要他的钱。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少,但是他勤俭了几十年,习惯一时半会改不过来。
自己平时在家连包最便宜的烟都不舍得抽。
两人非但没有接他的钱,反而还帮他买了些省城当地的卷烟,让他带回去慢慢吸。
除此之前,苏清苒还主动提议买了几瓶茅台酒。
她记得很清楚,上辈子她离开人世的那一年,也就是九零年,茅台酒的价格一路高涨。
上半年的价格还不到一百块,下半年就猛涨到了两百多一瓶。
而如今,供销社的茅台酒才八块钱一瓶。
就算是扣掉这十多年工资的涨幅,现在的价格还是划算的。
更何况,这种酱香的白酒是越存越香。
她打算以后只要是弄到了酒票,就想办法去买点存起来。
一行人在百货大楼里逛了一圈后,再出来时个个手里都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
眼看时间不早,周开诚便提议早点回去。
回城的路上,大家伙都对这次的省城交流会发表了感受和看法。
陈秉文一一记录下来,结合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回去后马不停蹄地赶了几篇报道出来。
大肆称赞了省城交流会的圆满成功,顺带把宁城所有参会人的表现夸了一圈。
当然,也不可能忘记‘绵里藏针’地点下个别城市和个别人的表现。
上次在会场的时候,他被冤枉做假报道,满腔的怒气还没有全部撒完。
敢质疑他们宁城第一报社,真是不想活啦。
一回到大队,大队长也像是变了一个人。
一改在省城时拘束的状态,彻底放飞了自我。
见大家都很关心,他便特地用广播和大家伙将省城发生的事一一唠了起来。
说到激动之处,还不由自主地提高了音量。
完全忘记自己用的已经是大喇叭。
等陈秉文那些报道印制出来后,他还专门买来报纸,交给顾晓蕾用广播念给众人去听。
没过几天,周开诚亲自打来了电话。
说是省城那边传来了消息,安城服装厂的刘厂长的确在工作中存在不少的违规操作。
现在已经被革职,正在接受彻查。
虽然个中详情不能一一对外公布,但是听领导的意思,刑罚不会轻。
第356章 进城过除夕
从省城回来后,日子很快归于平静,顾逍和苏清苒两人打算开始布置城里的房子。
之前因为手头拮据,城里新房只是简单收拾了两张床铺出来,勉强可以住人。
现在钱包满血复活,也是时候开始布置一下。
院里破损的地砖该换的换,屋里的墙面也要全部重新粉刷一遍。
至于家具,之前冯教授夫妻俩留下来的家具还有不少。
虽然旧了些,但因为被冯大娘保养得很好,反倒别有一番温润的韵味。
尤其是那些紫檀木和黄花梨木的桌椅和柜子等等,苏清苒是舍不得丢的。
顾逍见她很喜欢这些家具,便提议干脆留下来,自己慢慢抽空修复打磨,重新上油翻新。
除此之外,他还准备再去买些黄花梨回来,重新打些家具。
苏清苒爽快答应,这年代黄花梨真正的价值还没被人发掘出来。
正是最便宜的时候。
黄花梨的木料甚至还不到一毛钱一斤。
但是到九零年的时候,价格就已经涨到了十几块一斤。
而且黄花梨生长极其缓慢,起码要几百年才能成材,在后世只会越来越稀少,价格只会越涨越高。
买完木料、打完家具,接下来还要置办床单被子、锅碗瓢盆等等。
凡是过日子要用的东西,都要慢慢添置起来。
这样以后偶尔来城里小住,也更方便。
不过这些并不着急,两人每次进城的时候一点点添,就像蚂蚁搬家一样,买的都是最称心的。
只不过这样一来,等新房子全部收拾好之后,已经是腊月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分红。
今年,虽然种植下去的中药材还没有开始收益。
但是果园的产量比去年高了不少,加上西瓜,收入更是成倍增长。
还有养的鸡和兔子,也比去年多了好几倍。
假领子、头花和家具的副业,虽然销售额没有比去年多太多。
但由于从安城那低价收购了两万套裁片,也因此大赚一笔。
到了年底分红,不少人的收入直接比去年翻了一番,有的甚至达三倍之多。
有了收入,大家准备起年货来也毫不含糊。
苏清苒和顾逍今年也买了不少肉,做了不少的腊肠和腊肉出来。
原本是打算,等父亲从西北回来后,全家一起去兴城,顺便捎过去。
可是腊月都快过完了,父亲还没回来。
一转眼,就是除夕将至。
今年是两人结婚后的第一次过除夕。
但公婆二人还是提前和两人商量,让他们今年去城里过年。
头两年小苏都是在乡下过的除夕,今年好不容易苏家人回来了,房子也要回来了,是该去陪陪娘家人,热闹热闹。
苏清苒当然也想回去,只是觉得第一年结婚,就把老两口丢在家里,有些过意不去。
顾逍提议,“干脆今年都去城里过年得了,城里新房刚布置好,正好去暖房,到时候把妈和南星、大哥大嫂都叫过来,一起在新房里热闹热闹吃个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