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苏清苒觉得这个主意挺好,两人便一块去商量。
顾晓蕾是第一个举手赞同的。
老两口一开始还有些顾虑,但是仔细一想,过年村里也没什么活计,知青们也都回家了,不需要他们操心什么。
在村里过了几十年的除夕,偶尔出去一回也没什么。
便爽快答应,开始大包小包地收拾起吃食来。
村里人只当他们进城是去苏家过节,对两家的融洽关系羡慕不已。
除夕的头一天,一家人就进了城,开始收拾打扫卫生,准备过年。
苏家得知她们四人要进城过年,高兴坏了。
第二天除夕一早,便都带着自家准备的年货一块过来帮忙。
两家人加起来有八口人。
写对联的、贴对联的,收拾桌椅碗筷的,掌勺做饭的、择菜打杂的,个个忙得热火朝天。
顾家从乡下带了自家养的鸡,大队分的猪肉和鱼,还有之前做的腊味。
一大清早,顾逍也不知道从哪里弄了十几斤新鲜的羊肉回来。
羊肉细嫩,鲜亮的浅红间还夹杂着细密的白色肌肉纹路。
看到这块肉,想吃火锅的念头就从苏清苒的脑海里蹦了出来。
这么好的肉切成薄薄的一片,往沸腾的清汤里涮上十几秒就熟了。
要是还能配上一碟子芝麻酱,那就更绝了。
苏清苒提了一嘴,做大哥的立马回应笑道:
“想吃涮羊肉?那还不简单。
正好,前段时间我们单位同事去京市帮我捎了个铜锅回来,一次还没使过,炭也是现成的,我现在就回去取。”
说完,苏振华便匆匆跑回去取铜锅和炭去了。
大嫂江爱玲也笑道:“吃涮羊肉要配芝麻酱,我会弄,我来做一点出来。”
说着,便取了芝麻开始小火慢炒起来。
剩下几人,切羊肉的,准备配菜的,都忙活了起来。
两家人在为除夕年夜饭忙碌的时候,苏景山也在马不停蹄地往家赶。
一路上,他不停地看时间,生怕火车路上会晚点。
终于赶在天黑前到下了火车,出站后外面已经没什么人了。
眼看天要下雪,他也不想打电话让家里人再麻烦跑一趟,干脆加快脚步往家里疾走。
好不容易回到家,却见大门紧闭。
领导不是说房子已经还回来了吗?怎么没人?
难不成大家都去了乡下过年?
苏景山想起从前家里藏钥匙的老地方,便试探性地掏出墙上一块活动的砖,果然在下面找到了大门的钥匙。
推开门,家里明显是有人在住的,只是一时出门去了。
苏景山放下心,四下看了一圈,这才在饭桌上找到一张纸条。
上面竟然是给自己的留言。
只是看着这地址,怎么那么熟悉?
那不是之前在草棚住在隔壁的冯教授的家吗?
怎么变成了女儿和女婿的家?
苏景山有点糊涂,打算放下行李,先过去看看再说。
哪知道刚出门,却在门外撞见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
这可是他辛苦栽培多年的‘好学生’,又怎么会认不出来。
想到他之前干的事,苏景山脸色顿时一沉,“你来这干什么?”
第357章 萧栋国回城
萧栋国也没想到今天运气这么好,竟然碰到了刚刚从西北回来的苏教授。
今年年初,曹院长落网之后,他害怕自己被牵连进去,立马和机械厂辞了职。
一个人带着母亲偷偷躲回了乡下的老家。
这近一年的时间,他甚至一次都没有进过城,一直在乡下躲避风头。
乡下的生活很艰难,他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
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农活。
不过这也没办法,谁让他们是寄人篱下,要看人家脸色。
而且,他娘一回到乡下就开始这疼那疼浑身疼,成天躺在床上下不了床,吃饭都要端过去给她。
更何况是下地干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关键她不干活就算了,成天还挑剔吃的差。
挑剔二叔家的儿媳妇不够勤快,不愿意伺候她。
最后把人家惹急了,回娘家喊了十几个兄弟过来,把萧家老宅全砸了。
还把他们母子俩打得鼻青脸肿。
更是扬言让萧家二房自己选,要么离婚,要么赶他们母子走。
他们母子俩当天就被扫地出门。
走投无路之下,只好重新回了城。
回城之后,两人也一时半会不敢露面。
之前机械厂大院的房子,自从他辞职后,便被厂子收了回去,现在是肯定住不成的了。
两人只得暂时在大杂院里租了间屋子,勉强对付着临时住一下。
至于工作,之前辞职的时候,马厂长就已经说得很清楚。
以后绝对不可能再要他。
更何况,他现在也不敢跑回去露面,只能作罢。
年前的工作难找,他跑遍全城,最后只在火车站找到了一份装卸工的工作。
母子俩靠着那微薄的工资算是勉强在城里留了下来。
回来后的这一个月,他一直在悄悄打听消息。
确定当初曹院长的风波已经完全过去,再没有人提起过。
而且他在乡下的这段时间,不管是苏家,还是公安,都没有人再找过他们母子俩。
就好像他们俩被所有人遗忘了一般。
确定完这些,萧栋国这才算是彻底安心下来。
他估摸着时间,觉得苏教授应该差不多要从西北回来了。
所以这两天总是会赶在天黑之后在苏家门外晃悠一圈,想碰碰运气。
没想到,今天会这么巧,正好被他撞见。
而且看样子,苏家其他人都不在,只有苏教授一个人刚刚回来。
这是上天给他绝佳的机会。
去年,苏教授是直接从林场去西北的,这一年多来,他应该对家里发生的事毫不知情。
理所当然也不会知道上次石头的事。
他们师生二人也是从苏家出事后第一次见面,他料定多年的师生之情不会突然消失。
便满怀期待地走上了前,“苏老师,是我啊,我是栋国。
我估摸着时间,猜想您应该也快回来了,这才特地过来看您。
苏老师,这些年你在林场受了不少的委屈,做学生的一直寝食难安。
原本我是想着跟您一块去西北,好陪着您身边照料的,没想到出了意外错过了机会。
这些年我时时刻刻惦记着您,一直盼着我们重逢的这一天。”
苏景山见他这一副惺惺作态的模样,只觉令人作呕。
“我可不敢劳你惦记,家里的石头已经被你偷走了,我这还有别的什么东西值得你惦记的?”
听到这,萧栋国当即愣在了原地。
苏景山是怎么知道关于石头的事?
难不成这一年多他和家里人联系过?
萧栋国震惊之余,连忙开口狡辩,“苏教授,石头的事你们都误会了。
我原本是想着,曹院长因为石头的缘故所以才不停地找你们麻烦,只要把石头给他就好了。
我问他要钱也不过是想拿回来给师母的,没想到他非但没打算给我钱,甚至还想要我的命。
要不是有同志及时赶到将我送进了医院,这会我都已经没命了。
受了重伤之后,我一直在乡下养伤,连我机械厂的工作都丢了。
现在好了,老师您回来了,以后我们师生二人又能像从前那样,我想来想去还是想在您手下干,哪怕不给工资也可以。”
苏景山冷笑一声,一向儒雅的他破天荒地朝萧栋国呸了一口。
“我之前怎么没看出来你还有这本事?连黑的都能被你说成白的?
明明自己偷了东西想去换钱,偷鸡不成蚀把米,竟然还有脸狡辩说是为我们好?
还有,你别以为我不知道机械厂的工作是你自己辞掉的!
你这个道貌岸然、卑鄙无耻的小人,能带出你这样的学生是我苏景山这辈子最大的污点。
以后只要有我一天在,这个行业你就别想着能找到任何一份工作!我就不信有人会敢用你这种人渣!”
苏景山大半辈子没和别人争吵红过脸,这次属实是气坏了。
萧栋国也是头一回见他这么生气,脸色顿时变得惨白如纸。
“老师,我知道你是怪我当初没有照顾好苒苒。
可是我的确是按照你的吩咐,把她接到了我家,没短了她的吃喝。
还顶着这么大的压力要和她结婚,我一刻也没有动摇过这个念头。
是苒苒她自己不愿意嫁给我,还一个人偷偷跑到了乡下,现在还甚至嫁给了一个泥腿子。
要不是她太任性,我们也不会走到现在这一步——”
顾晓蕾是第一个举手赞同的。
老两口一开始还有些顾虑,但是仔细一想,过年村里也没什么活计,知青们也都回家了,不需要他们操心什么。
在村里过了几十年的除夕,偶尔出去一回也没什么。
便爽快答应,开始大包小包地收拾起吃食来。
村里人只当他们进城是去苏家过节,对两家的融洽关系羡慕不已。
除夕的头一天,一家人就进了城,开始收拾打扫卫生,准备过年。
苏家得知她们四人要进城过年,高兴坏了。
第二天除夕一早,便都带着自家准备的年货一块过来帮忙。
两家人加起来有八口人。
写对联的、贴对联的,收拾桌椅碗筷的,掌勺做饭的、择菜打杂的,个个忙得热火朝天。
顾家从乡下带了自家养的鸡,大队分的猪肉和鱼,还有之前做的腊味。
一大清早,顾逍也不知道从哪里弄了十几斤新鲜的羊肉回来。
羊肉细嫩,鲜亮的浅红间还夹杂着细密的白色肌肉纹路。
看到这块肉,想吃火锅的念头就从苏清苒的脑海里蹦了出来。
这么好的肉切成薄薄的一片,往沸腾的清汤里涮上十几秒就熟了。
要是还能配上一碟子芝麻酱,那就更绝了。
苏清苒提了一嘴,做大哥的立马回应笑道:
“想吃涮羊肉?那还不简单。
正好,前段时间我们单位同事去京市帮我捎了个铜锅回来,一次还没使过,炭也是现成的,我现在就回去取。”
说完,苏振华便匆匆跑回去取铜锅和炭去了。
大嫂江爱玲也笑道:“吃涮羊肉要配芝麻酱,我会弄,我来做一点出来。”
说着,便取了芝麻开始小火慢炒起来。
剩下几人,切羊肉的,准备配菜的,都忙活了起来。
两家人在为除夕年夜饭忙碌的时候,苏景山也在马不停蹄地往家赶。
一路上,他不停地看时间,生怕火车路上会晚点。
终于赶在天黑前到下了火车,出站后外面已经没什么人了。
眼看天要下雪,他也不想打电话让家里人再麻烦跑一趟,干脆加快脚步往家里疾走。
好不容易回到家,却见大门紧闭。
领导不是说房子已经还回来了吗?怎么没人?
难不成大家都去了乡下过年?
苏景山想起从前家里藏钥匙的老地方,便试探性地掏出墙上一块活动的砖,果然在下面找到了大门的钥匙。
推开门,家里明显是有人在住的,只是一时出门去了。
苏景山放下心,四下看了一圈,这才在饭桌上找到一张纸条。
上面竟然是给自己的留言。
只是看着这地址,怎么那么熟悉?
那不是之前在草棚住在隔壁的冯教授的家吗?
怎么变成了女儿和女婿的家?
苏景山有点糊涂,打算放下行李,先过去看看再说。
哪知道刚出门,却在门外撞见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
这可是他辛苦栽培多年的‘好学生’,又怎么会认不出来。
想到他之前干的事,苏景山脸色顿时一沉,“你来这干什么?”
第357章 萧栋国回城
萧栋国也没想到今天运气这么好,竟然碰到了刚刚从西北回来的苏教授。
今年年初,曹院长落网之后,他害怕自己被牵连进去,立马和机械厂辞了职。
一个人带着母亲偷偷躲回了乡下的老家。
这近一年的时间,他甚至一次都没有进过城,一直在乡下躲避风头。
乡下的生活很艰难,他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
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农活。
不过这也没办法,谁让他们是寄人篱下,要看人家脸色。
而且,他娘一回到乡下就开始这疼那疼浑身疼,成天躺在床上下不了床,吃饭都要端过去给她。
更何况是下地干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关键她不干活就算了,成天还挑剔吃的差。
挑剔二叔家的儿媳妇不够勤快,不愿意伺候她。
最后把人家惹急了,回娘家喊了十几个兄弟过来,把萧家老宅全砸了。
还把他们母子俩打得鼻青脸肿。
更是扬言让萧家二房自己选,要么离婚,要么赶他们母子走。
他们母子俩当天就被扫地出门。
走投无路之下,只好重新回了城。
回城之后,两人也一时半会不敢露面。
之前机械厂大院的房子,自从他辞职后,便被厂子收了回去,现在是肯定住不成的了。
两人只得暂时在大杂院里租了间屋子,勉强对付着临时住一下。
至于工作,之前辞职的时候,马厂长就已经说得很清楚。
以后绝对不可能再要他。
更何况,他现在也不敢跑回去露面,只能作罢。
年前的工作难找,他跑遍全城,最后只在火车站找到了一份装卸工的工作。
母子俩靠着那微薄的工资算是勉强在城里留了下来。
回来后的这一个月,他一直在悄悄打听消息。
确定当初曹院长的风波已经完全过去,再没有人提起过。
而且他在乡下的这段时间,不管是苏家,还是公安,都没有人再找过他们母子俩。
就好像他们俩被所有人遗忘了一般。
确定完这些,萧栋国这才算是彻底安心下来。
他估摸着时间,觉得苏教授应该差不多要从西北回来了。
所以这两天总是会赶在天黑之后在苏家门外晃悠一圈,想碰碰运气。
没想到,今天会这么巧,正好被他撞见。
而且看样子,苏家其他人都不在,只有苏教授一个人刚刚回来。
这是上天给他绝佳的机会。
去年,苏教授是直接从林场去西北的,这一年多来,他应该对家里发生的事毫不知情。
理所当然也不会知道上次石头的事。
他们师生二人也是从苏家出事后第一次见面,他料定多年的师生之情不会突然消失。
便满怀期待地走上了前,“苏老师,是我啊,我是栋国。
我估摸着时间,猜想您应该也快回来了,这才特地过来看您。
苏老师,这些年你在林场受了不少的委屈,做学生的一直寝食难安。
原本我是想着跟您一块去西北,好陪着您身边照料的,没想到出了意外错过了机会。
这些年我时时刻刻惦记着您,一直盼着我们重逢的这一天。”
苏景山见他这一副惺惺作态的模样,只觉令人作呕。
“我可不敢劳你惦记,家里的石头已经被你偷走了,我这还有别的什么东西值得你惦记的?”
听到这,萧栋国当即愣在了原地。
苏景山是怎么知道关于石头的事?
难不成这一年多他和家里人联系过?
萧栋国震惊之余,连忙开口狡辩,“苏教授,石头的事你们都误会了。
我原本是想着,曹院长因为石头的缘故所以才不停地找你们麻烦,只要把石头给他就好了。
我问他要钱也不过是想拿回来给师母的,没想到他非但没打算给我钱,甚至还想要我的命。
要不是有同志及时赶到将我送进了医院,这会我都已经没命了。
受了重伤之后,我一直在乡下养伤,连我机械厂的工作都丢了。
现在好了,老师您回来了,以后我们师生二人又能像从前那样,我想来想去还是想在您手下干,哪怕不给工资也可以。”
苏景山冷笑一声,一向儒雅的他破天荒地朝萧栋国呸了一口。
“我之前怎么没看出来你还有这本事?连黑的都能被你说成白的?
明明自己偷了东西想去换钱,偷鸡不成蚀把米,竟然还有脸狡辩说是为我们好?
还有,你别以为我不知道机械厂的工作是你自己辞掉的!
你这个道貌岸然、卑鄙无耻的小人,能带出你这样的学生是我苏景山这辈子最大的污点。
以后只要有我一天在,这个行业你就别想着能找到任何一份工作!我就不信有人会敢用你这种人渣!”
苏景山大半辈子没和别人争吵红过脸,这次属实是气坏了。
萧栋国也是头一回见他这么生气,脸色顿时变得惨白如纸。
“老师,我知道你是怪我当初没有照顾好苒苒。
可是我的确是按照你的吩咐,把她接到了我家,没短了她的吃喝。
还顶着这么大的压力要和她结婚,我一刻也没有动摇过这个念头。
是苒苒她自己不愿意嫁给我,还一个人偷偷跑到了乡下,现在还甚至嫁给了一个泥腿子。
要不是她太任性,我们也不会走到现在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