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王萍老师因为没有经验,比大家慢了一拍。
看到大家都熟练地掀开盖子,这才连忙打开了自己的茶缸子。
一打开,香气扑鼻而来。
几双筷子齐刷刷一搅动,那香味就愈发明显。
不等众人吃完面,隔壁车厢的乘客都有些受不了,纷纷被香味勾了过来。
“她们吃的什么?怎么这么香?”
“好像是方便面,刚才列车员推着车子卖的那个。”
刚才列车员推着车子叫卖的时候,很多人都注意到了。
只不过一问价格,觉得有些贵,就没买。
现在看别人吃的吸溜吸溜美滋滋,肚子也开始咕噜叫唤起来。
开始有人跑去餐车找列车员买,然后就越来越多。
没多会,整列车厢都飘着浓浓的方便面味。
白天的时候还好,到了晚上,苏清苒就有些后悔了。
这方便面的味道确实大了点,太上头了。
第二天一早,火车缓缓驶入京市。
几人都是第一次来京市,好奇地朝着窗外的风景张望,感受着处处和沪城不同的风景。
下了火车,走到外面,这种区别更是明显。
6月中旬的沪城刚好入了梅,天气湿热,阴雨绵绵,正是一年当中最难熬的时候。
而此时的京市才刚刚入夏不久,天气虽然晴热,却干爽。
主办方特地提前安排了人来火车站等候,接到六人后就直接安排去了事先安排好的招待所。
只不过,原先名单上只有五个人。
所以只安排了三个房间,学生两人一间,老师一个人一间。
这下突然多了个顾逍,也没有多余的房间了。
王萍老师主动提出要和柳红霞一间,把她那间房让给苏清苒和顾逍小两口。
顾逍不好意思,“我去附近重新找一间招待所,你们还是按照之前的安排住下。”
王老师坚持不肯,“小顾同志一路上给我们帮了那么多忙,再说大家坐了一天一夜的车,也累了,就别出去折腾了。”
其余几人也都劝说。
顾逍顺势答应下来,“那咱们都先回去收拾整顿一下,一会再出门。”
大家虽然都有点累,但更多的还是兴奋。
更何况,明天就要进组了,只有今天一天能出去玩玩。
第一次来京市,肯定不能放过观光的机会。
因为太过激动,大家都只稍稍收拾换了身衣服,便迫不及待地出门。
在外面溜达了一圈,把京市几个着名的景点都看了一遍,脚都快走断了。
中午,几人就简单地在外面吃了顿炸酱面。
到了晚上,这才特地找了一家有名气的店去吃到了顿烤鸭。
美食抚慰人心,稍稍缓解了下暴走的疲累。
回到招待所,众人都累得直接瘫倒在了房间里的床上。
顾逍体力是最好的,回来后还帮着苏清苒整理了下行李,这才洗漱上床。
苏清苒问他准备什么时候回去?
顾逍想了想,“难得过来一趟,明天送你们过去后,我再在附近闲逛下,然后就回。”
苏清苒当然知道他不是为了留下来旅游玩耍的。
今天出去的时候,他对那些景点也没有多感兴趣。
“你留下来是想干点什么?”
顾逍点了点头,低声在她耳边道:“来之前我托人打听了下,听说这边的古玩字画之类的好东西是最多的,你之前不是一直想收集一些吗?”
之前在宁城的时候,顾逍虽然也弄了一点回来,但是并不多。
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
觉得答应过媳妇的,没有办到,这次便不想错过机会。
苏清苒有些担心,“你一个人在这人生地不熟的,我有点不放心,再说那些东西水也很深。”
顾逍抱着她小声道:“没事的,之前我跟着老爷子也学过一些,简单的辨认还是没问题的,就算是买到五六成好东西也是赚的。
放心吧,我一个人会很小心,现在不去搜罗,再往后就更难了。”
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卖宝贝的人会越来越少。
苏清苒拗不过他,“那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京市的夜晚温差大,后半夜下起了雨,还有点寒凉。
顾逍醒了一回,把窗户关上之后,爬上床将媳妇重新搂在怀里。
一想到马上就要分开大半个月,心里非常舍不得。
忍不住抱着在她脸蛋上亲了几口,这才心满意足地阖上眼再次睡去。
第二天。
六人吃过早饭便出发前往主办方专门为她们安排翻译工作的地方。
吃住和工作都在里面。
顾逍将人送到了大门口,亲眼看见几人安全地进去了,这才放心离开。
离开之后,他先是往家里打了个电话,叫家里人放心。
随后又乘车前往郊区,先探了探底。
媳妇不在,他一个人也带不了太多,便只先淘了一些精贵的小东西带走。
打算等下次来的时候再考虑买别的。
一周过后,苏清苒几人已经慢慢习惯了翻译组的工作节奏,也渐渐熟悉了工作的内容,开始得心应手起来。
就在这时,周教授和林玉珍赶到了。
终于见到家人,苏清苒开心地小跑过去,激动地抱起了母亲。
“妈,你们可算来了。”
说着,又和周教授打了个招呼。
林玉珍怀里抱着女儿,笑呵呵地看向周教授,“这孩子,一段时间不见倒是娇气起来。”
嘴里嗔怪,心里却暖洋洋的。
紧接着,王萍老师也带着其余几人走了过来。
苏清苒赶忙介绍,“妈,这位就是我们系的王萍老师,这次是她带队带我们来的,这位是我们的舍友柳红霞。
王老师,这位是我母亲林玉珍林教授,这位是周教授,他们都是从宁城赶过来参加这次会议的。”
王萍老师看了看苏清苒,又看了看林玉珍。
脸上再次浮现惊讶的表情。
第423章 会场风波
上次在火车上,王萍听说苏清苒的父亲是宁大工学院的院长,而且还是机械方面的专家,就已经够吃惊的了。
没想到她的母亲也这么不简单。
这次能来参加会议的,绝对不可能是普通的技术员。
更何况,宁城的农科所在京市和沪城几个大城市面前也排不上号。
肯定是因为有什么真本事,才会被破格邀请。
原本她还担心有些翻译的内容会因为理解不够透彻而翻的不够精准。
这下好了。
有了苏清苒的母亲和周教授,后面有什么不懂的还可以请教。
林玉珍笑呵呵地和几人寒暄了几句,便准备离开。
“我和周教授要先过去打个招呼,回头有空咱们再聚,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尽管问。”
几人都知道两人肯定很忙,连忙催促着让他们先去忙。
林玉珍刚抬脚要走,突然又想起来什么。
连忙转身看了一眼女儿,“对了,小顾已经平安到家了,他不好联系你,特地和我说了一声,让我转告你。”
苏清苒笑着点了点头,“好,知道了。”
心里终于踏实下来。
王萍早就见识过小两口的感情有多好。
忍不住和林玉珍夸了一嘴,“您这个女婿找的真不错,人勤快又踏实,对小苏同学也特别贴心。
这趟来京市,多亏了他一路照应我们,还知道让您转告小苏他回去了,真是细心。”
林玉珍笑着点了点头,对这个女婿也是越来越满意了。
“小顾是很好的。”
时间一晃终于到了六月底。
组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听说,从国外来的技术员和科学家们也都已经到了京市。
七月一号,便要正式开始会议。
苏清苒几人特地去给林玉珍和周教授加油鼓劲。
会议的前两天,虽然紧张忙碌,倒也顺利。
到了第三天,会议突然暂停下来,就连翻译大本营的气氛也肉眼可见地紧张起来。
苏清苒只是隐约听到了一些消息。
说是老鹰国那边的种子公司看上了华国的杂交水稻,有意购买这项技术。
华国之前从来没有转让过技术,肯定是谨慎的。
会议一度中止。
紧接着,海量的外文资料从前面送到了翻译后台。
王萍和另外两名带队的老师一起和大家开了会,要求当天加班加点把资料翻译出来,有急用。
苏清苒大致看了一下,里面多是关于别国技术转让的一些资料。
估计是想参考下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
这么说来,上面是准备考虑技术转让了?
看着看着,苏清苒突然发现了不对劲。
上辈子,她对农业这些事关注不是特别深,所以一开始也没想起来什么。
看到大家都熟练地掀开盖子,这才连忙打开了自己的茶缸子。
一打开,香气扑鼻而来。
几双筷子齐刷刷一搅动,那香味就愈发明显。
不等众人吃完面,隔壁车厢的乘客都有些受不了,纷纷被香味勾了过来。
“她们吃的什么?怎么这么香?”
“好像是方便面,刚才列车员推着车子卖的那个。”
刚才列车员推着车子叫卖的时候,很多人都注意到了。
只不过一问价格,觉得有些贵,就没买。
现在看别人吃的吸溜吸溜美滋滋,肚子也开始咕噜叫唤起来。
开始有人跑去餐车找列车员买,然后就越来越多。
没多会,整列车厢都飘着浓浓的方便面味。
白天的时候还好,到了晚上,苏清苒就有些后悔了。
这方便面的味道确实大了点,太上头了。
第二天一早,火车缓缓驶入京市。
几人都是第一次来京市,好奇地朝着窗外的风景张望,感受着处处和沪城不同的风景。
下了火车,走到外面,这种区别更是明显。
6月中旬的沪城刚好入了梅,天气湿热,阴雨绵绵,正是一年当中最难熬的时候。
而此时的京市才刚刚入夏不久,天气虽然晴热,却干爽。
主办方特地提前安排了人来火车站等候,接到六人后就直接安排去了事先安排好的招待所。
只不过,原先名单上只有五个人。
所以只安排了三个房间,学生两人一间,老师一个人一间。
这下突然多了个顾逍,也没有多余的房间了。
王萍老师主动提出要和柳红霞一间,把她那间房让给苏清苒和顾逍小两口。
顾逍不好意思,“我去附近重新找一间招待所,你们还是按照之前的安排住下。”
王老师坚持不肯,“小顾同志一路上给我们帮了那么多忙,再说大家坐了一天一夜的车,也累了,就别出去折腾了。”
其余几人也都劝说。
顾逍顺势答应下来,“那咱们都先回去收拾整顿一下,一会再出门。”
大家虽然都有点累,但更多的还是兴奋。
更何况,明天就要进组了,只有今天一天能出去玩玩。
第一次来京市,肯定不能放过观光的机会。
因为太过激动,大家都只稍稍收拾换了身衣服,便迫不及待地出门。
在外面溜达了一圈,把京市几个着名的景点都看了一遍,脚都快走断了。
中午,几人就简单地在外面吃了顿炸酱面。
到了晚上,这才特地找了一家有名气的店去吃到了顿烤鸭。
美食抚慰人心,稍稍缓解了下暴走的疲累。
回到招待所,众人都累得直接瘫倒在了房间里的床上。
顾逍体力是最好的,回来后还帮着苏清苒整理了下行李,这才洗漱上床。
苏清苒问他准备什么时候回去?
顾逍想了想,“难得过来一趟,明天送你们过去后,我再在附近闲逛下,然后就回。”
苏清苒当然知道他不是为了留下来旅游玩耍的。
今天出去的时候,他对那些景点也没有多感兴趣。
“你留下来是想干点什么?”
顾逍点了点头,低声在她耳边道:“来之前我托人打听了下,听说这边的古玩字画之类的好东西是最多的,你之前不是一直想收集一些吗?”
之前在宁城的时候,顾逍虽然也弄了一点回来,但是并不多。
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
觉得答应过媳妇的,没有办到,这次便不想错过机会。
苏清苒有些担心,“你一个人在这人生地不熟的,我有点不放心,再说那些东西水也很深。”
顾逍抱着她小声道:“没事的,之前我跟着老爷子也学过一些,简单的辨认还是没问题的,就算是买到五六成好东西也是赚的。
放心吧,我一个人会很小心,现在不去搜罗,再往后就更难了。”
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卖宝贝的人会越来越少。
苏清苒拗不过他,“那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京市的夜晚温差大,后半夜下起了雨,还有点寒凉。
顾逍醒了一回,把窗户关上之后,爬上床将媳妇重新搂在怀里。
一想到马上就要分开大半个月,心里非常舍不得。
忍不住抱着在她脸蛋上亲了几口,这才心满意足地阖上眼再次睡去。
第二天。
六人吃过早饭便出发前往主办方专门为她们安排翻译工作的地方。
吃住和工作都在里面。
顾逍将人送到了大门口,亲眼看见几人安全地进去了,这才放心离开。
离开之后,他先是往家里打了个电话,叫家里人放心。
随后又乘车前往郊区,先探了探底。
媳妇不在,他一个人也带不了太多,便只先淘了一些精贵的小东西带走。
打算等下次来的时候再考虑买别的。
一周过后,苏清苒几人已经慢慢习惯了翻译组的工作节奏,也渐渐熟悉了工作的内容,开始得心应手起来。
就在这时,周教授和林玉珍赶到了。
终于见到家人,苏清苒开心地小跑过去,激动地抱起了母亲。
“妈,你们可算来了。”
说着,又和周教授打了个招呼。
林玉珍怀里抱着女儿,笑呵呵地看向周教授,“这孩子,一段时间不见倒是娇气起来。”
嘴里嗔怪,心里却暖洋洋的。
紧接着,王萍老师也带着其余几人走了过来。
苏清苒赶忙介绍,“妈,这位就是我们系的王萍老师,这次是她带队带我们来的,这位是我们的舍友柳红霞。
王老师,这位是我母亲林玉珍林教授,这位是周教授,他们都是从宁城赶过来参加这次会议的。”
王萍老师看了看苏清苒,又看了看林玉珍。
脸上再次浮现惊讶的表情。
第423章 会场风波
上次在火车上,王萍听说苏清苒的父亲是宁大工学院的院长,而且还是机械方面的专家,就已经够吃惊的了。
没想到她的母亲也这么不简单。
这次能来参加会议的,绝对不可能是普通的技术员。
更何况,宁城的农科所在京市和沪城几个大城市面前也排不上号。
肯定是因为有什么真本事,才会被破格邀请。
原本她还担心有些翻译的内容会因为理解不够透彻而翻的不够精准。
这下好了。
有了苏清苒的母亲和周教授,后面有什么不懂的还可以请教。
林玉珍笑呵呵地和几人寒暄了几句,便准备离开。
“我和周教授要先过去打个招呼,回头有空咱们再聚,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尽管问。”
几人都知道两人肯定很忙,连忙催促着让他们先去忙。
林玉珍刚抬脚要走,突然又想起来什么。
连忙转身看了一眼女儿,“对了,小顾已经平安到家了,他不好联系你,特地和我说了一声,让我转告你。”
苏清苒笑着点了点头,“好,知道了。”
心里终于踏实下来。
王萍早就见识过小两口的感情有多好。
忍不住和林玉珍夸了一嘴,“您这个女婿找的真不错,人勤快又踏实,对小苏同学也特别贴心。
这趟来京市,多亏了他一路照应我们,还知道让您转告小苏他回去了,真是细心。”
林玉珍笑着点了点头,对这个女婿也是越来越满意了。
“小顾是很好的。”
时间一晃终于到了六月底。
组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听说,从国外来的技术员和科学家们也都已经到了京市。
七月一号,便要正式开始会议。
苏清苒几人特地去给林玉珍和周教授加油鼓劲。
会议的前两天,虽然紧张忙碌,倒也顺利。
到了第三天,会议突然暂停下来,就连翻译大本营的气氛也肉眼可见地紧张起来。
苏清苒只是隐约听到了一些消息。
说是老鹰国那边的种子公司看上了华国的杂交水稻,有意购买这项技术。
华国之前从来没有转让过技术,肯定是谨慎的。
会议一度中止。
紧接着,海量的外文资料从前面送到了翻译后台。
王萍和另外两名带队的老师一起和大家开了会,要求当天加班加点把资料翻译出来,有急用。
苏清苒大致看了一下,里面多是关于别国技术转让的一些资料。
估计是想参考下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
这么说来,上面是准备考虑技术转让了?
看着看着,苏清苒突然发现了不对劲。
上辈子,她对农业这些事关注不是特别深,所以一开始也没想起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