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这几天接触久了,前世负责农机工作时接触到的那些农业新闻一件件浮现出来。
她突然想起来,当时的确是有这么一回事。
在第一次的交流过后,华国并没有立即答应技术转让的问题,只是送了几斤杂交水稻作为礼物,让老鹰国的人带回去了。
试种之后,对方很是震惊,更加坚定了想要购买‘东方魔稻’技术的决心。
几次谈判后,华国也终于同意了对方的条件。
这是国内第一次转让农业科研成果技术,为国家创了一笔不小的外汇。
在当时是上了报纸封面的。
那时大家都很赞扬,说是技术无国界,杂交水稻走出国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全球粮食紧张的局面。
也彰显了我们大国的风度。
可时间久了,这笔账就渐渐不对劲了。
那些年,国内知识产权的意识还比较淡薄,间接损失不少。
尤其是这次的杂交水稻,因为没有对核心技术申请专利,所以转让谈判时,有不少技术都被对方判定无效,最终对方只承认了一项有效核心技术。
价钱自然就低了。
当时好像是只收了一笔转让的入门费用。
剩下的提成费,要等到老鹰国那边的种子公司售出种子后再给。
这就很难说了。
如果能早点把专利技术申请下来,那么局面就将完全不一样。
不光可以主动提各种授权许可的条件。
甚至还可以学着老鹰国的办法,只卖种子不卖技术,掌握全球主动定价权。
苏清苒把自己能记起来的,以及半推半猜的情形全部推演了一遍。
觉得现在当务之急不是答应或拒绝对方的要求,而是争分夺秒地在国外申请知识产权。
想到这,苏清苒便立马去找了母亲,又一块去找了周教授。
把自己的想法和两人说了一遍。
两人听后也陷入了沉思,半晌才开口道:“出口种子,肯定比出口技术要划算些,但是现在国内粮食种植还是个大问题,很难腾出土地和精力大面积生产稻种。”
“不过苒苒说的也很有道理,即便是不能全部出口种子,有了技术专利,咱们就可以选择性地做授权,这样一来也不用担心技术大面积扩散。”
“我们现在就去找领导反映下,看看能不能抓紧时间去提交专利申请。”
苏清苒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轻松地回去了。
当天晚上,翻译后台就收到了一些关于专利申请的资料。
点名交给苏清苒等人负责翻译。
苏清苒明白,领导应该是接纳了她的提议,准备考虑申请专利技术。
苏清苒一组人熬了个大夜,终于把送来的资料都翻译了出来。
只是也有一些不太明确的地方,都只先做了特殊的标记。
第二天,会议继续。
华国这边试探性地转了口风,提出用出口种子替代技术出口。
谁知,对方也是有备而来的。
主动提出可以在不久的将来,转让部分大豆杂交技术给我们。
“实不相瞒,五年前我们的访问人员,曾经在沪城一家工厂做参观时发现了野生大豆,无意间将其带回了国内,现在我们在这组大豆里发现了重要的抗病基因,正准备将其收入大豆种子资源库。
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研究出超级大豆,如果你们能够转让超级魔稻的技术,届时我们也会考虑转让超级大豆的部分技术。”
全场哗然。
林玉珍和周教授气得发抖,没想到早在五年前,国内的野生大豆就流失去了海外。
这会却被当场冠冕堂皇地说了出来,可见对方丝毫不在乎。
用偷来的东西做研究当成谈判条件,无耻。
第424章 能不能换一个奖励?
庆幸的是,老鹰国现在才刚研究出来其价值,还没有培育出所谓的超级大豆。
这个时候抛出来,不过是先给他们画个大饼而已。
林玉珍和周教授当场发出了严肃抗议。
并提前了自己的发言。
“早在四年前,我们就已经开始用野生大豆做杂交实验。
去年入秋,我们也已经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大豆!
今年是三系杂交大豆正式试种的第一年!此时我们的实验田里,豆荚硕果累累。
不光各项生长指标优越,亩产预计能达三百多斤!”
此话一出,全场顿时开始躁动起来。
现在国内普通的菜大豆一般亩产在150斤左右,就这还是精心伺弄的结果。
没想到,同一片土地上,竟然已经有这么高产的大豆诞生了。
而他们之前竟然还都不知道,太牛了!
老鹰国那边的代表人员更是惊愕不已,虽然交流才刚开始,但是他们来之前已经对华国几个重要经济作物做过了调查。
从来没听说什么三系杂交大豆的研究。
更没想到已经研究成功了。
亏他们还准备拿这一项未实现的技术做谈判条件。
第四天的会议在华方一片欢呼声和鹰方唏嘘惊愕声中落下帷幕。
会议一结束,林玉珍和周教授便亲自带着苏清苒去见了领导。
这次会面是昨天晚上就定好的。
只是苏清苒事先并不知情。
“一会你别紧张,见了领导,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说错了也没关系。”
“就是,有我们两个在,不用怕。”
苏清苒虽然意外,但的确不算紧张。
她现在一心只惦记着抢先申请专利的事,甚至有些急切。
所以一进门,便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老鹰国那边既然已经研究出了野生大豆的秘密,相信很快就会做杂交培育,咱们必须抢先申请三系杂交大豆的专利。
如果被他们先申请成功,以后我们甚至无法自由使用大豆种子做研究了。”
领导原本是考虑先申请杂交水稻的技术专利。
毕竟,举国上下还是第一次尝试去国外申请,所有的流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所以打算等杂交水稻的申请提交上去,下一个就处理杂交大豆。
没想到,今天会议上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老鹰国的人当场承认‘拿’了他们华国的野生大豆做培育,的确是气人!
“小同志说的有道理,杂交大豆也不能等了,必须马上同时去抢先申请专利!”
说着,便马上打电话安排下面去准备起来。
苏清苒受到了领导的亲自接待,还收获了夸赞。
很快在会场后方成了大红人。
苏清苒没想出风头,可也没法子再低调了。
见了大领导不算,紧接着,负责承办这次会议主办方之一的外贸部也看上了苏清苒。
外贸部的领导和苏清苒态度一致,也是不太赞成技术出口的。
就算是要部分出口,起码也要好好谈一谈条件。
他也希望,有朝一日,华国的种子出口能够为国家创收外汇。
让他惊愕的是,苏清苒只是申大一名大二的学生,竟然能有和他一样的想法。
甚至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毕竟,他还没想到过要提前申请专利技术的事。
于是立马亲自约见了她。
苏清苒来到外贸部时,领导刚好在接电话,她便在外面等了一会。
正好碰到几名外贸部工作人员在聊‘羊交会’的事。
苏清苒很感兴趣,悄悄竖起耳朵细细去听。
直到被秘书同志打断,这才起身进了外贸部领导的办公室。
两人的谈话很愉快。
领导没有什么架子,只是问了些苏清苒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之类的问题。
苏清苒早有准备。
“我母亲一直从事植物研究,后来又改行农学,我跟在身边耳濡目染,对这些作物的重要性也算是有些基本的认识。
农业技术是国之根本,种子更是重中之重,若是专利掌握在别的国家手里,那我们国家的种子以后可能就要依赖进口,无疑等同于被别人掐住了脖子。
我自己是外语系的,之前在一些资料上无意间看到了国外对专利的重视,所以这才有了这些想法。”
好在,领导并没有追问她看的是什么资料。
“你的想法很好,很超前,你愿不愿意毕业后来我们外贸部实习?”
苏清苒顿时愣住了。
脑子一热,脱口而出,“这算是对我这次工作的嘉奖吗?”
领导笑呵呵地点了点头,“算是吧,你这次的突出表现,我们都看在眼里,的确是要奖励。
不过,喊你来外贸部实习也是看中了你的能力,我们相信,只要假以时日,你一定能胜任。”
天上掉馅饼,苏清苒不可能不动心。
但是让她现在答应来京市工作,她也做不到。
她突然想起来,当时的确是有这么一回事。
在第一次的交流过后,华国并没有立即答应技术转让的问题,只是送了几斤杂交水稻作为礼物,让老鹰国的人带回去了。
试种之后,对方很是震惊,更加坚定了想要购买‘东方魔稻’技术的决心。
几次谈判后,华国也终于同意了对方的条件。
这是国内第一次转让农业科研成果技术,为国家创了一笔不小的外汇。
在当时是上了报纸封面的。
那时大家都很赞扬,说是技术无国界,杂交水稻走出国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全球粮食紧张的局面。
也彰显了我们大国的风度。
可时间久了,这笔账就渐渐不对劲了。
那些年,国内知识产权的意识还比较淡薄,间接损失不少。
尤其是这次的杂交水稻,因为没有对核心技术申请专利,所以转让谈判时,有不少技术都被对方判定无效,最终对方只承认了一项有效核心技术。
价钱自然就低了。
当时好像是只收了一笔转让的入门费用。
剩下的提成费,要等到老鹰国那边的种子公司售出种子后再给。
这就很难说了。
如果能早点把专利技术申请下来,那么局面就将完全不一样。
不光可以主动提各种授权许可的条件。
甚至还可以学着老鹰国的办法,只卖种子不卖技术,掌握全球主动定价权。
苏清苒把自己能记起来的,以及半推半猜的情形全部推演了一遍。
觉得现在当务之急不是答应或拒绝对方的要求,而是争分夺秒地在国外申请知识产权。
想到这,苏清苒便立马去找了母亲,又一块去找了周教授。
把自己的想法和两人说了一遍。
两人听后也陷入了沉思,半晌才开口道:“出口种子,肯定比出口技术要划算些,但是现在国内粮食种植还是个大问题,很难腾出土地和精力大面积生产稻种。”
“不过苒苒说的也很有道理,即便是不能全部出口种子,有了技术专利,咱们就可以选择性地做授权,这样一来也不用担心技术大面积扩散。”
“我们现在就去找领导反映下,看看能不能抓紧时间去提交专利申请。”
苏清苒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轻松地回去了。
当天晚上,翻译后台就收到了一些关于专利申请的资料。
点名交给苏清苒等人负责翻译。
苏清苒明白,领导应该是接纳了她的提议,准备考虑申请专利技术。
苏清苒一组人熬了个大夜,终于把送来的资料都翻译了出来。
只是也有一些不太明确的地方,都只先做了特殊的标记。
第二天,会议继续。
华国这边试探性地转了口风,提出用出口种子替代技术出口。
谁知,对方也是有备而来的。
主动提出可以在不久的将来,转让部分大豆杂交技术给我们。
“实不相瞒,五年前我们的访问人员,曾经在沪城一家工厂做参观时发现了野生大豆,无意间将其带回了国内,现在我们在这组大豆里发现了重要的抗病基因,正准备将其收入大豆种子资源库。
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研究出超级大豆,如果你们能够转让超级魔稻的技术,届时我们也会考虑转让超级大豆的部分技术。”
全场哗然。
林玉珍和周教授气得发抖,没想到早在五年前,国内的野生大豆就流失去了海外。
这会却被当场冠冕堂皇地说了出来,可见对方丝毫不在乎。
用偷来的东西做研究当成谈判条件,无耻。
第424章 能不能换一个奖励?
庆幸的是,老鹰国现在才刚研究出来其价值,还没有培育出所谓的超级大豆。
这个时候抛出来,不过是先给他们画个大饼而已。
林玉珍和周教授当场发出了严肃抗议。
并提前了自己的发言。
“早在四年前,我们就已经开始用野生大豆做杂交实验。
去年入秋,我们也已经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大豆!
今年是三系杂交大豆正式试种的第一年!此时我们的实验田里,豆荚硕果累累。
不光各项生长指标优越,亩产预计能达三百多斤!”
此话一出,全场顿时开始躁动起来。
现在国内普通的菜大豆一般亩产在150斤左右,就这还是精心伺弄的结果。
没想到,同一片土地上,竟然已经有这么高产的大豆诞生了。
而他们之前竟然还都不知道,太牛了!
老鹰国那边的代表人员更是惊愕不已,虽然交流才刚开始,但是他们来之前已经对华国几个重要经济作物做过了调查。
从来没听说什么三系杂交大豆的研究。
更没想到已经研究成功了。
亏他们还准备拿这一项未实现的技术做谈判条件。
第四天的会议在华方一片欢呼声和鹰方唏嘘惊愕声中落下帷幕。
会议一结束,林玉珍和周教授便亲自带着苏清苒去见了领导。
这次会面是昨天晚上就定好的。
只是苏清苒事先并不知情。
“一会你别紧张,见了领导,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说错了也没关系。”
“就是,有我们两个在,不用怕。”
苏清苒虽然意外,但的确不算紧张。
她现在一心只惦记着抢先申请专利的事,甚至有些急切。
所以一进门,便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老鹰国那边既然已经研究出了野生大豆的秘密,相信很快就会做杂交培育,咱们必须抢先申请三系杂交大豆的专利。
如果被他们先申请成功,以后我们甚至无法自由使用大豆种子做研究了。”
领导原本是考虑先申请杂交水稻的技术专利。
毕竟,举国上下还是第一次尝试去国外申请,所有的流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所以打算等杂交水稻的申请提交上去,下一个就处理杂交大豆。
没想到,今天会议上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老鹰国的人当场承认‘拿’了他们华国的野生大豆做培育,的确是气人!
“小同志说的有道理,杂交大豆也不能等了,必须马上同时去抢先申请专利!”
说着,便马上打电话安排下面去准备起来。
苏清苒受到了领导的亲自接待,还收获了夸赞。
很快在会场后方成了大红人。
苏清苒没想出风头,可也没法子再低调了。
见了大领导不算,紧接着,负责承办这次会议主办方之一的外贸部也看上了苏清苒。
外贸部的领导和苏清苒态度一致,也是不太赞成技术出口的。
就算是要部分出口,起码也要好好谈一谈条件。
他也希望,有朝一日,华国的种子出口能够为国家创收外汇。
让他惊愕的是,苏清苒只是申大一名大二的学生,竟然能有和他一样的想法。
甚至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毕竟,他还没想到过要提前申请专利技术的事。
于是立马亲自约见了她。
苏清苒来到外贸部时,领导刚好在接电话,她便在外面等了一会。
正好碰到几名外贸部工作人员在聊‘羊交会’的事。
苏清苒很感兴趣,悄悄竖起耳朵细细去听。
直到被秘书同志打断,这才起身进了外贸部领导的办公室。
两人的谈话很愉快。
领导没有什么架子,只是问了些苏清苒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之类的问题。
苏清苒早有准备。
“我母亲一直从事植物研究,后来又改行农学,我跟在身边耳濡目染,对这些作物的重要性也算是有些基本的认识。
农业技术是国之根本,种子更是重中之重,若是专利掌握在别的国家手里,那我们国家的种子以后可能就要依赖进口,无疑等同于被别人掐住了脖子。
我自己是外语系的,之前在一些资料上无意间看到了国外对专利的重视,所以这才有了这些想法。”
好在,领导并没有追问她看的是什么资料。
“你的想法很好,很超前,你愿不愿意毕业后来我们外贸部实习?”
苏清苒顿时愣住了。
脑子一热,脱口而出,“这算是对我这次工作的嘉奖吗?”
领导笑呵呵地点了点头,“算是吧,你这次的突出表现,我们都看在眼里,的确是要奖励。
不过,喊你来外贸部实习也是看中了你的能力,我们相信,只要假以时日,你一定能胜任。”
天上掉馅饼,苏清苒不可能不动心。
但是让她现在答应来京市工作,她也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