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不过第一次做这种正式的检查,众人不免担心。
结果出来却让所有人震惊,苏清苒怀的竟然是双胞胎。
这一下可把所有人给激动坏了。
怀一次就能有两个孩子,而且还不违反生育计划,这是当下不少人想羡慕都羡慕不来的。
不过,大家也担心她怀双胞胎辛苦。
原本大队长还想着自己回去,让老伴一个人留在沪城,照顾儿媳妇。
现在得知小苏怀得是双胞胎,也不敢掉以轻心,主动提出要留下来一块搭把手。
满三个月后,苏清苒坚持要去上班。
她感觉自己这两个月养得、状态好的能打死一头牛了。
现在萧栋国已经正式收监,也不用担心他再作妖。
顾逍答应了,不过提出要早送晚接。
如果他去外地,就让林向南代他去接。
公交车上人太多,万一被挤到了,后悔都来不及。
苏清苒正式回归职场的第一件事,就是忙着给工作室注册公司。
1984年是公司元年。
后世很多大的企业,不少都是在84年开始注册成立的。
公司不光是比个体户听起来好听,而且更规范,更容易获得客户的支持和信赖。
毕竟,签合约的时候,那些客户当然是愿意和公司签约,而不是个人。
而且,在员工的人数上面,也没有了限制。
苏清苒提前打听好了申请的流程和要准备的资料。
只是可惜,现在申请注册公司才刚刚开始,别说外面没有懂行的,就是负责审批的单位自己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苏清苒做好了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先是把自己能准备的都先准备好。
首先就是公司的名字,一开始,三个合伙人还想用清苒或者三个人的名字拼接。
但是无论如何拼,都觉得不太顺口。
苏清苒笑道:“就叫先锋吧!咱们工作室是国内第一批成立的翻译工作室,在这个行业,算得上是先锋。”
“沪城先锋翻译咨询有限公司,这个名字可以,一听就很前卫。”
“洋名就叫pioneer吧!这个名字也有先驱者和开拓者的意思,很符合咱们公司的气质。”
起完名字,接下来就是要准备注册资本。
沪城这边要求的最低注册资本是十万块,而且要求实缴。
三个人一开始就商议好了入股的比例。
苏清苒占六成,掌握公司的绝对话语权和领导权。
顾晓蕾和林小梅分别占两成。
“你们那要是拿不出来,我这边先垫上。”
“不用,我们都攒下了不少钱,这几年的工资和分红都没怎么花。”
苏清苒想着顾逍那边的车队也要实缴,便没有和两个人坚持,各拿了每人两万块钱。
第476章 鹏城拆迁
手续全部递交上去,十万块也存到了指定的验资机构。
接下来就是等待。
期间,苏清苒被要求补缴过两次资料,弄得她有些提心吊胆。
甚至开始想办法找关系去活动了。
就在这时,公司的营业执照终于下发了下来。
兴许是,她们的翻译工作室之前还是有点名气的,对方也没有太为难她们。
一回生二回熟,苏清苒成功拿下翻译公司的注册后。
开始趁热打铁,帮着顾逍的车队进行注册。
顾逍几人听说她们的翻译公司取名叫先锋,觉得很洋气。
也想让她给取个洋气的名字。
苏清苒想了想,“你们干运输的,不能光要想着洋气,还是要接地气,不如就叫通达运输吧!”
“通达通达、四通八达,这个名字我觉得挺好!”
其余人念了念,也觉得十分上口,的确比先锋更适合他们输运公司。
运输公司除了基本的资料,苏清苒已经十分熟悉,另外还要再准备车辆以及司机的相关资料。
不过是手续复杂了点,也没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
不得不说,沪城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开放性大城市,在办这些事上,相对还是容易的。
只要上面有政策,下面就不会卡着你。
苏清苒成功拿下两张营业执照,觉得自己甚至可以帮别人代理注册公司了。
不过这个念头也是一闪而过,她现在压根就没那个时间。
拿下两家公司的注册,还要把所有人的名片都重新设计换一下。
后面还要考虑换一间更大、更正式的办公室。
不然每次约客户来公司面谈,还要进小区住宅,的确是有些太不正规了。
公司的事忙得差不多后,苏清苒终于能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鹏城那边传来了好消息。
一开始打电话的是村长,告诉顾逍和苏清苒,村子的拆迁已经谈得差不多了。
据说是对面的港商投资拿下来的,准备开发盖高级海景住宅。
至于拆迁的补助谈判,对方出手也很大方。
但是村里人都提前商议好了,不想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村子。
要是想离开,之前老早就跑到对面去了。
所以大家都一致觉得顾逍和苏清苒的提议就很好,要求开发商给他们原地回迁。
等楼房盖好之后,还要住回来的。
之前家里多少面积,现在还是多少面积。
对方爽快答应了。
准备单独留两栋楼下来,作为给当地村民回迁用的住房。
剩下的几栋,据说是要卖给港城人的涉外楼房。
“顺利的话今年就要开始动工了,你们屋里有没有什么东西要收拾的?”
两人上次去的时候已经收拾过了,只留了一些不值钱的杂物。
“村长,谢谢你,我们一会打电话给黄志强黄大哥,让他帮我们简单收拾下。”
挂完电话,苏清苒激动坏了。
刚才她没好意思和村长问能分多少套房子,就算问了他估计现在也不知道。
但是之前去羊城的时候,他们也到处看了,鹏城开发的住宅楼面积都不大。
两居室和三居室为主,普遍在六十到八十个平方左右。
他们的院子是六百个平方,也就是说,如果都要小户型的话,可以一下子分十套房子。
村里像他们这样的情况还不少。
苏清苒兴奋地搓了搓手,“我觉得,等到房子分下来之后,有些村民可能会觉得房子太多没有用,转而抛售给其他人。
到时候咱们去问下,真的有人卖的话,再买点。
让郭四海他们几个,向南哥和小梅,还有晓蕾,大哥大嫂都去买。
那边的房子以后只会涨得更高。”
顾逍笑着点了点头,“好。”
两人正商议着去鹏城买房的事,那边黄志强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也把拆迁的消息告诉了两人。
“谢谢黄大哥,我们刚刚接到村长的电话,正在商议这事呢!”
说着,又问起他有没有关于老爷子的消息。
自从过年前收到一封信之后,两人是半点消息也没有。
谢红英那边也是如此。
过年的时候,苏清苒从沪城买了不少特产寄给了谢红英,想让她尝尝家乡的味道。
谢红英也托人捎了琼城的特产过来。
从那以后,两人只是偶尔逢年过节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彼此也没有太多交集。
黄志强叹了口气,“没有,自从上次送过一次信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不过我觉得老爷子上次那样说,就肯定会找机会回来的。
你们可能不知道,最近有很多港商在鹏城这边搞投资,来往越来越密切了。”
这一点,苏清苒倒是深信不疑。
毕竟地理位置的优势摆在那里,鹏城能被选中作为特区,肯定也是主要考虑到了这一方面。
以后,联系会越来越密切的。
几人闲聊两句,黄志强又问起沪城这边的生意如何。
得知两人都已经分别注册了公司,而且生意不错,不由得羡慕起来。
“其实我挺佩服你们的,当机立断就换了方向,不像我现在,哪怕知道现在的生意是个烫手山芋,却是不能想丢就马上能丢开的。”
就算是能丢掉,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还会干什么。
苏清苒想了想,把国产收录机的事告诉了他,并提醒他手上不要积压太多的货。
不是今年,就是明年,港城来的收录机肯定会滞销卖不动。
提醒完,又给他提了个建议。
“现在国内发展最好、空间最大的就是鹏城,外面人都说鹏城遍地是黄金。
哪怕港城的生意不做,光是做鹏城本地的生意就做不完。”
黄志强被她说得有点动心了,“弟妹,你是不是想到了什么好生意?”
第477章 合伙开公司
结果出来却让所有人震惊,苏清苒怀的竟然是双胞胎。
这一下可把所有人给激动坏了。
怀一次就能有两个孩子,而且还不违反生育计划,这是当下不少人想羡慕都羡慕不来的。
不过,大家也担心她怀双胞胎辛苦。
原本大队长还想着自己回去,让老伴一个人留在沪城,照顾儿媳妇。
现在得知小苏怀得是双胞胎,也不敢掉以轻心,主动提出要留下来一块搭把手。
满三个月后,苏清苒坚持要去上班。
她感觉自己这两个月养得、状态好的能打死一头牛了。
现在萧栋国已经正式收监,也不用担心他再作妖。
顾逍答应了,不过提出要早送晚接。
如果他去外地,就让林向南代他去接。
公交车上人太多,万一被挤到了,后悔都来不及。
苏清苒正式回归职场的第一件事,就是忙着给工作室注册公司。
1984年是公司元年。
后世很多大的企业,不少都是在84年开始注册成立的。
公司不光是比个体户听起来好听,而且更规范,更容易获得客户的支持和信赖。
毕竟,签合约的时候,那些客户当然是愿意和公司签约,而不是个人。
而且,在员工的人数上面,也没有了限制。
苏清苒提前打听好了申请的流程和要准备的资料。
只是可惜,现在申请注册公司才刚刚开始,别说外面没有懂行的,就是负责审批的单位自己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苏清苒做好了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先是把自己能准备的都先准备好。
首先就是公司的名字,一开始,三个合伙人还想用清苒或者三个人的名字拼接。
但是无论如何拼,都觉得不太顺口。
苏清苒笑道:“就叫先锋吧!咱们工作室是国内第一批成立的翻译工作室,在这个行业,算得上是先锋。”
“沪城先锋翻译咨询有限公司,这个名字可以,一听就很前卫。”
“洋名就叫pioneer吧!这个名字也有先驱者和开拓者的意思,很符合咱们公司的气质。”
起完名字,接下来就是要准备注册资本。
沪城这边要求的最低注册资本是十万块,而且要求实缴。
三个人一开始就商议好了入股的比例。
苏清苒占六成,掌握公司的绝对话语权和领导权。
顾晓蕾和林小梅分别占两成。
“你们那要是拿不出来,我这边先垫上。”
“不用,我们都攒下了不少钱,这几年的工资和分红都没怎么花。”
苏清苒想着顾逍那边的车队也要实缴,便没有和两个人坚持,各拿了每人两万块钱。
第476章 鹏城拆迁
手续全部递交上去,十万块也存到了指定的验资机构。
接下来就是等待。
期间,苏清苒被要求补缴过两次资料,弄得她有些提心吊胆。
甚至开始想办法找关系去活动了。
就在这时,公司的营业执照终于下发了下来。
兴许是,她们的翻译工作室之前还是有点名气的,对方也没有太为难她们。
一回生二回熟,苏清苒成功拿下翻译公司的注册后。
开始趁热打铁,帮着顾逍的车队进行注册。
顾逍几人听说她们的翻译公司取名叫先锋,觉得很洋气。
也想让她给取个洋气的名字。
苏清苒想了想,“你们干运输的,不能光要想着洋气,还是要接地气,不如就叫通达运输吧!”
“通达通达、四通八达,这个名字我觉得挺好!”
其余人念了念,也觉得十分上口,的确比先锋更适合他们输运公司。
运输公司除了基本的资料,苏清苒已经十分熟悉,另外还要再准备车辆以及司机的相关资料。
不过是手续复杂了点,也没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
不得不说,沪城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开放性大城市,在办这些事上,相对还是容易的。
只要上面有政策,下面就不会卡着你。
苏清苒成功拿下两张营业执照,觉得自己甚至可以帮别人代理注册公司了。
不过这个念头也是一闪而过,她现在压根就没那个时间。
拿下两家公司的注册,还要把所有人的名片都重新设计换一下。
后面还要考虑换一间更大、更正式的办公室。
不然每次约客户来公司面谈,还要进小区住宅,的确是有些太不正规了。
公司的事忙得差不多后,苏清苒终于能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鹏城那边传来了好消息。
一开始打电话的是村长,告诉顾逍和苏清苒,村子的拆迁已经谈得差不多了。
据说是对面的港商投资拿下来的,准备开发盖高级海景住宅。
至于拆迁的补助谈判,对方出手也很大方。
但是村里人都提前商议好了,不想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村子。
要是想离开,之前老早就跑到对面去了。
所以大家都一致觉得顾逍和苏清苒的提议就很好,要求开发商给他们原地回迁。
等楼房盖好之后,还要住回来的。
之前家里多少面积,现在还是多少面积。
对方爽快答应了。
准备单独留两栋楼下来,作为给当地村民回迁用的住房。
剩下的几栋,据说是要卖给港城人的涉外楼房。
“顺利的话今年就要开始动工了,你们屋里有没有什么东西要收拾的?”
两人上次去的时候已经收拾过了,只留了一些不值钱的杂物。
“村长,谢谢你,我们一会打电话给黄志强黄大哥,让他帮我们简单收拾下。”
挂完电话,苏清苒激动坏了。
刚才她没好意思和村长问能分多少套房子,就算问了他估计现在也不知道。
但是之前去羊城的时候,他们也到处看了,鹏城开发的住宅楼面积都不大。
两居室和三居室为主,普遍在六十到八十个平方左右。
他们的院子是六百个平方,也就是说,如果都要小户型的话,可以一下子分十套房子。
村里像他们这样的情况还不少。
苏清苒兴奋地搓了搓手,“我觉得,等到房子分下来之后,有些村民可能会觉得房子太多没有用,转而抛售给其他人。
到时候咱们去问下,真的有人卖的话,再买点。
让郭四海他们几个,向南哥和小梅,还有晓蕾,大哥大嫂都去买。
那边的房子以后只会涨得更高。”
顾逍笑着点了点头,“好。”
两人正商议着去鹏城买房的事,那边黄志强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也把拆迁的消息告诉了两人。
“谢谢黄大哥,我们刚刚接到村长的电话,正在商议这事呢!”
说着,又问起他有没有关于老爷子的消息。
自从过年前收到一封信之后,两人是半点消息也没有。
谢红英那边也是如此。
过年的时候,苏清苒从沪城买了不少特产寄给了谢红英,想让她尝尝家乡的味道。
谢红英也托人捎了琼城的特产过来。
从那以后,两人只是偶尔逢年过节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彼此也没有太多交集。
黄志强叹了口气,“没有,自从上次送过一次信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不过我觉得老爷子上次那样说,就肯定会找机会回来的。
你们可能不知道,最近有很多港商在鹏城这边搞投资,来往越来越密切了。”
这一点,苏清苒倒是深信不疑。
毕竟地理位置的优势摆在那里,鹏城能被选中作为特区,肯定也是主要考虑到了这一方面。
以后,联系会越来越密切的。
几人闲聊两句,黄志强又问起沪城这边的生意如何。
得知两人都已经分别注册了公司,而且生意不错,不由得羡慕起来。
“其实我挺佩服你们的,当机立断就换了方向,不像我现在,哪怕知道现在的生意是个烫手山芋,却是不能想丢就马上能丢开的。”
就算是能丢掉,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还会干什么。
苏清苒想了想,把国产收录机的事告诉了他,并提醒他手上不要积压太多的货。
不是今年,就是明年,港城来的收录机肯定会滞销卖不动。
提醒完,又给他提了个建议。
“现在国内发展最好、空间最大的就是鹏城,外面人都说鹏城遍地是黄金。
哪怕港城的生意不做,光是做鹏城本地的生意就做不完。”
黄志强被她说得有点动心了,“弟妹,你是不是想到了什么好生意?”
第477章 合伙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