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吴懿的妹子嫁给了刘瑁,要是舍不得妹子也有法子,可以让妹子踹了刘瑁另寻如意郎君,小夫妻感情好的话那就旁敲侧击看刘瑁离开益州的意向强不强。
  说真的,益州虽好,但想有前途还是得去京城。
  裴大人说他在益州如鱼得水,基本上没有人能拒绝他的建议。
  如果这时候传出天子禅位的消息,裴潜那边能进行的更加顺利,甚至可能在马腾韩遂打下汉中之前让益州再易一次主。
  所以说,在司隶尚未完全走上正规的情况下再加个送上门的益州,他接下来会忙成什么样子他自己都不敢想。
  也就是凉州离的太远,没有马腾韩遂这两个大势力后剩下的小势力都翻不起什么水花,并州也能分出拥有和胡人打交道经验的官员和麹义打配合,不然他就是分成三个人都忙不过来。
  人到用时方恨少,明明已经很注意搜罗人才,还是感觉不够用。
  郭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也就是说,我不去西凉也行。”
  “西凉?”荀晔侦探附体,“莫非我那冷心冷情的文若叔原本说的是发配西凉,是奉孝叔再三苦求才变成发配洛阳?”
  郭嘉磨了磨牙,皮笑肉不笑的当黑脸谏臣,“事有轻重缓急,如今最重要的是受禅之事,其他事情都要退让,将军英明神武,应该不会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吧?”
  现在裴潜在益州只能暗戳戳引导那些人往他们身上想,等到受禅登基就不一样了,到时候这小子就是名正言顺的天下之主。
  天子要接管地方郡县需要理由吗?完全不需要。
  和受禅相比,其他所有事情都得靠边。
  郭谏臣郑重道,“将军,您现在要考虑的是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而不是小小益州。”
  这些事情他们会商量着给出几个选择,但是最后做决定的只能是他荀明光一个人。
  荀晔同款郑重,“我觉得,得把叔祖接回颍川拿主意。”
  什么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光听见这几个字他都头疼,这种事情得有文化的人来参谋,他可以做决定,过程就不用让他知道了。
  还有就是,奉孝叔既然被发配到京城那就得有身为发配人员的觉悟,从今天开始这间书房就是他们两个人共同的办公场所。
  郭嘉看看桌上那摞的老高的公文,感觉去西凉好像也没什么不好,“听说凉州风景瑰丽,嘉心向往之。”
  “那就向往着吧,奉孝叔也就只能向往向往了。”荀晔小小的白了他一眼,“那边羌人部落众多,各部落之间的恩怨情仇也很精彩,我准备派裴大人过去让那边的恩怨情仇更加精彩。”
  某人头上还悬着英年早逝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还是放在眼皮子底下更安心。
  郭嘉挑了挑眉,“裴文行?他愿意?”
  荀晔扬起唇角,“以凉州刺史的身份。”
  郭嘉点点头,“那确实愿意。”
  行吧,要说的事情已经说完了,他先去休息,明天再继续商量改正朔、易服色等事。
  荀晔让人带他去客院,等人走远才长出一口气。
  再一转身,四个阿飘爹整整齐齐。
  猪猪陛下摩拳擦掌,“来吧崽,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
  第177章 诏书发天下
  *
  刘彻对改正朔、易服色这种事情非常感兴趣, 他的皇位是从父祖手上传下来的,那时候大汉已经步入正轨根本没给他机会操心这个。
  现在多好,开国的流程全都能在他手上过一遍。
  李世民和赵匡胤已经找地方坐下, 他们原以为还要再等些日子才能到王朝更替,没想到好大儿的进度这么快。
  当然,汉室那位小皇帝也功不可没。
  所以崽的新朝要选哪个字当国号?
  两个人对视一眼, 眸中皆是凛然战意。
  “唐!”
  “宋!”
  秦汉都不能用, 能竞争的只有他们俩。
  哈哈哈哈哈哈哈。
  嬴政懒得搭理他们, 把人喊过来就什么都不管了。
  荀晔看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阿飘陛下们, 勤勤恳恳的把没处理完的公务挪到始皇陛下跟前。
  各忙各的, 互不干扰。
  他就在知道始皇陛下最心疼他呜呜呜呜呜。
  嬴政:……
  “夏天炎热搞大场面太折腾人, 禅位大典也需要准备,没有意外的话我爹他们商量出来的良辰吉日应该在秋收之后。”荀晔照例一心二用,“也就是说,至少还有两个月的空闲时间, 我们努努力应该能在禅位大典之前搞定益州。”
  他已经和裴潜说好益州事毕便让他以凉州刺史的身份出镇西凉,在益州的事情上裴大人比他着急。
  不怕底下人想往上爬, 就怕他们无欲无求, 有目标才有干劲儿,有目标才能跟他一样从早到晚的当牛做马。
  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开卷!
  反正就是,眼下不需要让益州多老实, 只在明面上降服即可, 镇压豪强安抚百姓那都是之后的事情, 没有谁能在拿下地盘后立刻就把所有事情都安排的妥妥当当。
  “禅位那么大的事情也不能一直分隔两地的商量,等我爹他们商量的差不多了肯定会到京城做最后的准备。”
  新莽末年赤眉军起义导致关中地区经济凋敝, 相比之下洛阳富庶且交通便利所以光武帝定都洛阳。
  他们这儿的司隶一带也曾被战乱波及过,但是受到的损害远不如中原,而且洛阳为国都已经深入人心,城池建设的基础也都在,没必要把国都也一起换了。
  所以,他的意思是,现在不用忙,可以等过些天颍川那边商量好之后再做决定。
  不过来都来了也别闲着,几位陛下可以和始皇陛下一起再体验体验生前执掌大权的美好,整个书房的公务都能给他们当道具。
  别害羞,也别忽悠他说魂体碰不到实物,他已经不是那个对系统和阿飘陛下们一无所知的荀牛牛,那种低级骗术已经骗不住他了。
  荀晔明晃晃的撺掇阿飘陛下们和他一起干活,他们要向勤劳的始皇陛下看齐,不能只顾着玩儿。
  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停下来看他一眼,然后跟什么都没听见一样继续该琢磨琢磨该吵架吵架。
  非但其他三位不肯帮忙,连本来在帮忙的始皇陛下也飘没影儿了。
  荀晔:……
  “偷鸡不成蚀把米~”
  “弄巧成拙咯~”
  猪猪陛下飘过来,猪猪陛下飘过去。
  猪猪陛下毫不留情的嘲讽完,然后拉着旁边两位一起讨论新朝正朔需不需要改。
  正谓年始,朔谓月初,所谓正朔,原意便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每年的第一天。
  ——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于祖庙,至朔朝于庙,告而受行之。【1】
  按照周礼,天子每年秋冬之际都要把第二年的朔政颁发给诸侯,告诉他们哪一天是初一,这叫“告朔”。诸侯收到天子的告朔后要在每月的朔日杀牲羊祭告于祖庙请朔而颁行,如此让百姓明历法以利农耕。
  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侯。颁告朔之礼对天子而言非常重要,这是王朝更替的象征。
  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改朝换代自然也要变更历法。
  所谓“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说的就是王朝初建时新历法的颁布与推行。【2】
  这里是大汉,儒家思想根植于天下人的心中,所以得按照董仲舒那套“三统三正”的说法来。
  在场还有比他更了解董仲舒那套说法的吗?没有。
  所以这事儿还得他来拿主意。
  猪猪陛下扬起下巴,能坐在这里他的高傲已经尽数体现。
  李世民拍拍脑袋,“始皇去哪儿来着?老赵,咱去问问始皇是什么意见。”
  赵匡胤起身,“我刚看了一眼,始皇陛下在房顶吹风。”
  刘彻:???
  这么不给面子的吗?
  “偷鸡不成蚀把米~”
  “弄巧成拙咯~”
  牛牛陛下飘过来,牛牛陛下飘过去。
  刘彻:……
  臭小子是一点亏都不吃啊。
  没关系,其他几个不听就算了,正主在这儿就行。
  猪猪陛下按住想要逃跑的臭小子,“儿子,跪下,父皇给你讲讲改正朔易服色需要注意什么。”
  荀晔:qaq~
  再说一遍,你们闲着没事儿不要沉迷电视剧啊!
  混乱之后,屋里只剩下荀晔和刘彻两个。
  猪猪陛下摇头晃脑的给没文化的儿子解释董仲舒的三统三正到底是什么意思,得亏这次有他,换成别人肯定没他解释的清楚。
  所谓三统,便是夏黑统、商白统、周赤统循环更替,所谓三正,便是夏商周三代分别采用寅月、丑月、子月为岁首的历法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