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罗 第63节
可说完,他内心也有些忐忑,先帝多疑,绝不容属下这般直言。因此先帝在时,对朱雀旗也多有辖制,两年换一个监军,监视的意图毫不放松。
萧铭垂着头,忽然感到面前多了一道影子,他微微抬头,一双眼耿直而坚定。
郑衍将手中铜制虎符放到他的手中,“萧将军,朕不通军事,勇武远不及明王,要让将军费心。朕的性命与京城安危,全托付将军了。”
虎符,天下兵马尽可调动,意义的沉重远超它本身的重量,萧铭有一瞬的呆愣,手托虎符,伏跪在地,头触碰在冰冷的地砖上,声音有一丝激动,“臣以性命担保,绝不负陛下所托。”
提示,接下来将进入征战阶段
第100章
明王大兵出矩州,借道昆州,直袭云州,短短七八日的时间,就攻下五座城池。迅速搅乱了天下风云,一时间,江山飘摇,风雨欲来。
袁州,安阳郡王府内一日接到多次战报,还有潜伏在云州及各地的探子回禀消息,往常准时通信的频率早已被打破,情报往来极为频繁。
郑穆放下手中信笺,整理了书案上的各类军报,挑出紧要关键的,做了蜡封,命人送去王府。他忙完手头上的事,朝圆桌上看,舒仪伏案拿笔正在作画。
看她一派闲适,郑穆不知为何感觉脑仁有些发涨,他揉了揉额角,走到她身后,一面问“画什么”一面直接朝圆桌上看去,四方尺长的一张纸上,画着一朵牡丹,两只蝴蝶,还有一个肥胖毛绒的猫崽,蝴蝶绕花,猫崽戏蝶。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极为有趣的图案。
“你倒是宽心。”
舒仪微微侧过脸,笑盈盈道,“左右无事,你又忙,我只好画画解闷了。”
郑穆这几日忙得饮茶时间都没有,只是内心十分相见舒仪,所以让她一同待在书房内,谁知他忙碌不堪的时候,她却悠闲,看书画画,到庭院里走动一下,摘两枝玉兰回来,闲的一派风光霁月。
郑穆抽起她的画纸,折起放入袖中,道:“既然无事,就来帮我处理些公文。”
舒仪讶然,“我?”
郑穆牵起她的手,走到书案前,把还没有整理的一些信笺拿给她,“分门别类,轻重缓急分一分。”
“郡王放心我?”舒仪问。
“不放心你我放心谁,”郑穆微笑,温言道。
“就不怕我是探子?”
郑穆看了她一眼,“哪里的探子?明王已经过了昆州攻入云州,昆州暂时无用武之地了。再说,你要是探子,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他说着,目光一瞬不瞬盯着她看。
舒仪拿过信笺,从鼻子里轻哼道,“那我去理了。”
回到小圆桌上,她开始查看信笺,大多都是沿途探子回报的信息,从上面就可以看清明王进攻的路线,其中几城攻陷的前后事由都写的清清楚楚。舒仪一目十行,查阅极快,很快就按轻重缓急理好信笺。她心道云州散沙一盘,完全不是明王敌手。
将整理好的信笺拿给郑穆,他翻看一遍,极为满意,拿起最上面两封战况,命人交给杨臣。
舒仪让丫鬟换上热茶。
郑穆吃了几口茶,道:“云州月余就将攻破。”
行军打仗的事舒仪只知皮毛,了解不深,倒是云州士族是什么样子,她心里有数。明王打下云州毫无疑问,但估算月余时间,实在还是骇人。
舒仪看看书案上堆积的公文,感慨一句:“德王对你极为信任。”所有战报竟是先进郡王府,整理后再送往王府。
郑穆道:“近来王府有事,过几日就好了。”
舒仪不信,“还有什么事比明王攻打云州更重要的?”
“沈阀把沈玉送来了。”
舒仪诧异,沈玉去年被宁妃选定为德王侧妃,没有定下确切婚期,就遇上废太子宫乱,老皇帝驾崩,于是婚期推至一年之后。现在还在国丧期间,沈阀却把沈玉送到袁州来。原先以沈玉四大门阀嫡出千金的身份,要配给皇子做侧妃已经是委屈了,现在还未行婚礼的情况下,沈阀又将她送来,这个举动就有些太出格了。
郑穆看穿她想法,解释道:“明王起兵,天下动荡。反正婚事已定,早晚都是要嫁过来的,沈阀怕战局变化再引起什么变数,所以提前把人送来了。对外瞒得严实。只有王府中人才知道。”
“沈阀倒是把宝全押在了德王身上。”舒仪道。
来袁州多日,她早已听丫鬟们讨论德王正妃身患沉疴的传闻,虽然没有亲眼得见,但想来无风不起浪,沈阀未经婚礼就将沈玉送来,未必不是存着让沈玉陪着德王,等正妃有个好歹好取而代之的机会。
寻常皇室侧妃要想扶正那是千难万难,但是沈阀背景深厚,这反而倒不是难题。
由此可见沈阀有多么重视德王。
沉吟片刻,舒仪回过神来,瞧见郑穆正看着自己,神色复杂。
“怎么了?”舒仪摸了摸脸,还以为有什么不妥。
郑穆捉住她的手,语气有些许不自然,“委屈你了。”
舒仪微愣,随即反应过来,沈玉未经婚假就送到了德王府,可自己不也是没名没分地住在安阳郡王府吗?刚才她出神思索,被郑穆认为是因为沈玉的事而物伤其类。
郑穆见她脂粉未施,脸蛋白腻,乌鬓松蓬蓬的,表情呆愣愣的,似乎脑筋有点转不过来的样子,心里因为公务而繁复的情绪一下子散去了。他抚摸着她的脸和鬓发,心里一阵阵发软,可与舒阀长久纠缠的恩怨如鲠在喉,一时心中百味沉杂,难以肃清。
他盯着舒仪看了一阵,看得她都有些忐忑了,他忽然伸手把她抱在怀里,动作/爱怜地揉了揉,道:“再等等。”
他的声音又低又沉,舒仪听得含糊,心道等什么,似懂又非懂。
——————
明王兵强马壮天下皆知,云州内部乱如散沙也是官场心知肚明的,天顺二年的五月,云州被矩洲军强攻,毫无招架之力,连丢两座城池和周边数个县城之后,云州牧守急忙抽调兵力,准备在中都迎战明王。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中都是云州最大粮仓所在,如果中都失守,剩下几城都将失去屏障。
云州牧守姓赵,正是云州本地三大家族之一。按云州的传统,牧守向来是三家派人轮流坐,朝廷也默认了这种方式,多年来只有内部争吵,从没有出过大的纰漏。
赵牧守觉得心里很苦,他坐上牧守的位置还不到一年,就遇到了明王叛乱。往前数几十年,三家一共十多位牧守,没有一个比他更苦的了。到了这种时候,他当然也不能轻易放过另外两家,于是下了死命令,除了保持香火流传,嫡系可撤,剩余士族子弟全部留在中都备战。
第101章
明王留下欧阳玄和莫炎,营帐中只剩三人时,明王道:“云州牧守不通战事,本王设下的旗子已经顺利安插在云州了。”
两人心知这才是破开云州防御的关键。
欧阳玄道:“这些世家无不狡猾,不见兔子不撒鹰,还是要让他们知道下厉害,才能真正配合。”
明王道:“拿下中都,在这里补充兵员,我们才有与京城一绝死战的底气,还能防备德王背后插刀。”
莫炎笑嘻嘻道:“殿下就放心吧。云州阻拦不了我们,都说狼带兵,一群狼,羊带兵,一群羊。”
明王大笑,指着他的鼻子道:“你呀,谨慎,别小看了他人。”
这些士族子弟从小接受教育,没读过兵书的真没几个,平时夸夸其谈,纸上谈兵仿佛各个都是下马能赋诗,上马能打战的好手。真听到明王要打过来,全都蔫了。牧守下了死命令,阵前逃脱者斩,这才让他们毫无侥幸之心。
可明王是谁?仅十岁时,先帝就说,皇家狮儿。不到弱冠,就打得京城那一辈的年轻人抬不起头,后来从戎,参与平矩州之战,班师回朝时先帝亲自到城门口迎接。
读过兵书就想胜过明王,那纯粹是做梦。
士族子弟们平日吹嘘自己不遗余力,仿佛个个是诸葛,可真到临战关口,他们却很清醒,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为了保命,对防御工事极为上心。按道理,中都是云州粮仓,围城就算长达一年也饿不死。
不求战胜,只求不被攻破。
士族子弟们很现实,真困的久了,朝廷总会发兵来救吧。
赵牧守和士族子弟们想一块儿去了,云州兵力集结,足有十二万众。比矩洲大军十万更多,况且矩洲大部分还是骑兵,并不适合攻城。可赵牧守就是下定了决心,紧闭城门,严守以待,绝对不正面决战。
一时间,天下的目光都聚集在中都这一战上。
明王来势很快,就在中都刚弄好城外防御,不到一日,矩洲军的灰色阴影已经移动到了城下。城墙上的士兵急急忙忙去禀报牧守府。赵牧守心猛烈一跳,仪容也来不及整理,胡子拉茬带了幕僚就冲上城墙,一边还大声喊着:“关城门。”
矩州军疾行到中都城外,在距离两里的地方停下。此时正当午时,初夏的太阳已经极为烤人,映在铠甲上白晃晃一片。站在中都的城墙上看,就是一片灰色白波的巨浪,随时要淹没城墙,赵牧守及一众官员看得直吸凉气。
从矩州军的位置看中都,又有不同的感觉。
“中都城墙坚固,粮草充足,易守难攻。”欧阳玄道。
明王挥手道:“传令,就地扎营休息。”
莫炎拿起水囊,狠狠灌了一口水道:“他娘的这个时候就这么热了。”
明王道:“我们一路疾行,士兵已经乏了,就算人不休息,也要让战马休息。今日不攻城,明日再论。”
中都城头上已经做了最坏打算,要迎接矩州军攻城的狂风骤雨,谁知来势汹汹,却骤然归于平静,什么动作也没有。
“怎么回事?”赵牧守又惊又喜,准确来说,惊更多一些,“天色尚早,明王怎么不攻城?”
“疲军不攻城,明王是要养精蓄锐。”幕僚道。
赵牧守苦着脸在城头上看了许久。
城中留守的士族子弟们脸色如丧考批,只有真正面对矩州军才知道压力有多大,明王率兵前来,把城围住,犹如一把悬在颅上的利剑,不知何时会落下来。
城中贵族都是这样一副惶惶不安的气氛,很快蔓延到下层士兵中。守着一州粮仓,城墙坚如磐石的城池,并没有给士兵带来安全感,反而让人觉得心虚。平日注重风仪,经常举行诗会培养文名的牧守大人一天之内几次登临城头,也加剧了这种不安感。
夜晚,矩州军的营帐中处处点起火把,成片的火光在中都城外形成一个光圈。
明王的营帐内,众多统领齐集,商议如何攻城。
“城中守军十二万,”莫炎道,“几乎是我们的双倍。”
将领们默然无语。
和向外界宣布的十万大军不同,实际上明王带出矩州的大军,加上辎重部队,一共不到七万人数。没有人觉得明王是托大,实际上,紧邻矩州有昆州的苍龙旗,明王始终存着一份忌惮,留了一部分守军在矩州,以防昆州什么时候反复。
出州攻打京城本就是冒险之举,如果被人轻易抄了老巢,那才要吐血。。
这也是为什么明王必须速战速决的原因。
只有拿下京城登上御座,才能真正解决这种隐忧。
这是一场事关皇位的豪赌,就算是勇武过人的明王也没有十足把握,可是诱惑太大,他无法拒绝。
筹码就是整个天下。
明王手持一把半尺长的匕首,居中而座,面现沉思,不言不语,听众人讨论。
将领们看着羊皮卷上标识的行军路线,目光都集中在中都,有时也不时会瞟向京城的位置。
“云州大半兵力都已集中在中都,只要打垮这里,云州再无反抗的力量。”
“城墙坚固,城外还有防御工事,看来事前下了功夫。”
“这场仗不好打。”
坊间流传明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手中雄兵锐不可当,都以为矩州军如何自傲,可真实上矩州军的作风却是最谨慎不过。从不轻视任何敌人,研究战术极为认真。
等众人七嘴八舌说完心中所想,欧阳玄慢慢开口,营帐内顿时安静下来。
“中都之战我们不可心急,哪怕在这里耗上月余也是值得的。”
众人面面相觑,月余?
谁都知道明王这次袭击京城,讲究的是一个快字,如果打成了持久战,矩州一地之军,怎么和朝廷抗衡。给新帝足够时间,既能从戍边调兵,还能从民间征兵。这点优势是矩州不具备的。
萧铭垂着头,忽然感到面前多了一道影子,他微微抬头,一双眼耿直而坚定。
郑衍将手中铜制虎符放到他的手中,“萧将军,朕不通军事,勇武远不及明王,要让将军费心。朕的性命与京城安危,全托付将军了。”
虎符,天下兵马尽可调动,意义的沉重远超它本身的重量,萧铭有一瞬的呆愣,手托虎符,伏跪在地,头触碰在冰冷的地砖上,声音有一丝激动,“臣以性命担保,绝不负陛下所托。”
提示,接下来将进入征战阶段
第100章
明王大兵出矩州,借道昆州,直袭云州,短短七八日的时间,就攻下五座城池。迅速搅乱了天下风云,一时间,江山飘摇,风雨欲来。
袁州,安阳郡王府内一日接到多次战报,还有潜伏在云州及各地的探子回禀消息,往常准时通信的频率早已被打破,情报往来极为频繁。
郑穆放下手中信笺,整理了书案上的各类军报,挑出紧要关键的,做了蜡封,命人送去王府。他忙完手头上的事,朝圆桌上看,舒仪伏案拿笔正在作画。
看她一派闲适,郑穆不知为何感觉脑仁有些发涨,他揉了揉额角,走到她身后,一面问“画什么”一面直接朝圆桌上看去,四方尺长的一张纸上,画着一朵牡丹,两只蝴蝶,还有一个肥胖毛绒的猫崽,蝴蝶绕花,猫崽戏蝶。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极为有趣的图案。
“你倒是宽心。”
舒仪微微侧过脸,笑盈盈道,“左右无事,你又忙,我只好画画解闷了。”
郑穆这几日忙得饮茶时间都没有,只是内心十分相见舒仪,所以让她一同待在书房内,谁知他忙碌不堪的时候,她却悠闲,看书画画,到庭院里走动一下,摘两枝玉兰回来,闲的一派风光霁月。
郑穆抽起她的画纸,折起放入袖中,道:“既然无事,就来帮我处理些公文。”
舒仪讶然,“我?”
郑穆牵起她的手,走到书案前,把还没有整理的一些信笺拿给她,“分门别类,轻重缓急分一分。”
“郡王放心我?”舒仪问。
“不放心你我放心谁,”郑穆微笑,温言道。
“就不怕我是探子?”
郑穆看了她一眼,“哪里的探子?明王已经过了昆州攻入云州,昆州暂时无用武之地了。再说,你要是探子,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他说着,目光一瞬不瞬盯着她看。
舒仪拿过信笺,从鼻子里轻哼道,“那我去理了。”
回到小圆桌上,她开始查看信笺,大多都是沿途探子回报的信息,从上面就可以看清明王进攻的路线,其中几城攻陷的前后事由都写的清清楚楚。舒仪一目十行,查阅极快,很快就按轻重缓急理好信笺。她心道云州散沙一盘,完全不是明王敌手。
将整理好的信笺拿给郑穆,他翻看一遍,极为满意,拿起最上面两封战况,命人交给杨臣。
舒仪让丫鬟换上热茶。
郑穆吃了几口茶,道:“云州月余就将攻破。”
行军打仗的事舒仪只知皮毛,了解不深,倒是云州士族是什么样子,她心里有数。明王打下云州毫无疑问,但估算月余时间,实在还是骇人。
舒仪看看书案上堆积的公文,感慨一句:“德王对你极为信任。”所有战报竟是先进郡王府,整理后再送往王府。
郑穆道:“近来王府有事,过几日就好了。”
舒仪不信,“还有什么事比明王攻打云州更重要的?”
“沈阀把沈玉送来了。”
舒仪诧异,沈玉去年被宁妃选定为德王侧妃,没有定下确切婚期,就遇上废太子宫乱,老皇帝驾崩,于是婚期推至一年之后。现在还在国丧期间,沈阀却把沈玉送到袁州来。原先以沈玉四大门阀嫡出千金的身份,要配给皇子做侧妃已经是委屈了,现在还未行婚礼的情况下,沈阀又将她送来,这个举动就有些太出格了。
郑穆看穿她想法,解释道:“明王起兵,天下动荡。反正婚事已定,早晚都是要嫁过来的,沈阀怕战局变化再引起什么变数,所以提前把人送来了。对外瞒得严实。只有王府中人才知道。”
“沈阀倒是把宝全押在了德王身上。”舒仪道。
来袁州多日,她早已听丫鬟们讨论德王正妃身患沉疴的传闻,虽然没有亲眼得见,但想来无风不起浪,沈阀未经婚礼就将沈玉送来,未必不是存着让沈玉陪着德王,等正妃有个好歹好取而代之的机会。
寻常皇室侧妃要想扶正那是千难万难,但是沈阀背景深厚,这反而倒不是难题。
由此可见沈阀有多么重视德王。
沉吟片刻,舒仪回过神来,瞧见郑穆正看着自己,神色复杂。
“怎么了?”舒仪摸了摸脸,还以为有什么不妥。
郑穆捉住她的手,语气有些许不自然,“委屈你了。”
舒仪微愣,随即反应过来,沈玉未经婚假就送到了德王府,可自己不也是没名没分地住在安阳郡王府吗?刚才她出神思索,被郑穆认为是因为沈玉的事而物伤其类。
郑穆见她脂粉未施,脸蛋白腻,乌鬓松蓬蓬的,表情呆愣愣的,似乎脑筋有点转不过来的样子,心里因为公务而繁复的情绪一下子散去了。他抚摸着她的脸和鬓发,心里一阵阵发软,可与舒阀长久纠缠的恩怨如鲠在喉,一时心中百味沉杂,难以肃清。
他盯着舒仪看了一阵,看得她都有些忐忑了,他忽然伸手把她抱在怀里,动作/爱怜地揉了揉,道:“再等等。”
他的声音又低又沉,舒仪听得含糊,心道等什么,似懂又非懂。
——————
明王兵强马壮天下皆知,云州内部乱如散沙也是官场心知肚明的,天顺二年的五月,云州被矩洲军强攻,毫无招架之力,连丢两座城池和周边数个县城之后,云州牧守急忙抽调兵力,准备在中都迎战明王。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中都是云州最大粮仓所在,如果中都失守,剩下几城都将失去屏障。
云州牧守姓赵,正是云州本地三大家族之一。按云州的传统,牧守向来是三家派人轮流坐,朝廷也默认了这种方式,多年来只有内部争吵,从没有出过大的纰漏。
赵牧守觉得心里很苦,他坐上牧守的位置还不到一年,就遇到了明王叛乱。往前数几十年,三家一共十多位牧守,没有一个比他更苦的了。到了这种时候,他当然也不能轻易放过另外两家,于是下了死命令,除了保持香火流传,嫡系可撤,剩余士族子弟全部留在中都备战。
第101章
明王留下欧阳玄和莫炎,营帐中只剩三人时,明王道:“云州牧守不通战事,本王设下的旗子已经顺利安插在云州了。”
两人心知这才是破开云州防御的关键。
欧阳玄道:“这些世家无不狡猾,不见兔子不撒鹰,还是要让他们知道下厉害,才能真正配合。”
明王道:“拿下中都,在这里补充兵员,我们才有与京城一绝死战的底气,还能防备德王背后插刀。”
莫炎笑嘻嘻道:“殿下就放心吧。云州阻拦不了我们,都说狼带兵,一群狼,羊带兵,一群羊。”
明王大笑,指着他的鼻子道:“你呀,谨慎,别小看了他人。”
这些士族子弟从小接受教育,没读过兵书的真没几个,平时夸夸其谈,纸上谈兵仿佛各个都是下马能赋诗,上马能打战的好手。真听到明王要打过来,全都蔫了。牧守下了死命令,阵前逃脱者斩,这才让他们毫无侥幸之心。
可明王是谁?仅十岁时,先帝就说,皇家狮儿。不到弱冠,就打得京城那一辈的年轻人抬不起头,后来从戎,参与平矩州之战,班师回朝时先帝亲自到城门口迎接。
读过兵书就想胜过明王,那纯粹是做梦。
士族子弟们平日吹嘘自己不遗余力,仿佛个个是诸葛,可真到临战关口,他们却很清醒,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为了保命,对防御工事极为上心。按道理,中都是云州粮仓,围城就算长达一年也饿不死。
不求战胜,只求不被攻破。
士族子弟们很现实,真困的久了,朝廷总会发兵来救吧。
赵牧守和士族子弟们想一块儿去了,云州兵力集结,足有十二万众。比矩洲大军十万更多,况且矩洲大部分还是骑兵,并不适合攻城。可赵牧守就是下定了决心,紧闭城门,严守以待,绝对不正面决战。
一时间,天下的目光都聚集在中都这一战上。
明王来势很快,就在中都刚弄好城外防御,不到一日,矩洲军的灰色阴影已经移动到了城下。城墙上的士兵急急忙忙去禀报牧守府。赵牧守心猛烈一跳,仪容也来不及整理,胡子拉茬带了幕僚就冲上城墙,一边还大声喊着:“关城门。”
矩州军疾行到中都城外,在距离两里的地方停下。此时正当午时,初夏的太阳已经极为烤人,映在铠甲上白晃晃一片。站在中都的城墙上看,就是一片灰色白波的巨浪,随时要淹没城墙,赵牧守及一众官员看得直吸凉气。
从矩州军的位置看中都,又有不同的感觉。
“中都城墙坚固,粮草充足,易守难攻。”欧阳玄道。
明王挥手道:“传令,就地扎营休息。”
莫炎拿起水囊,狠狠灌了一口水道:“他娘的这个时候就这么热了。”
明王道:“我们一路疾行,士兵已经乏了,就算人不休息,也要让战马休息。今日不攻城,明日再论。”
中都城头上已经做了最坏打算,要迎接矩州军攻城的狂风骤雨,谁知来势汹汹,却骤然归于平静,什么动作也没有。
“怎么回事?”赵牧守又惊又喜,准确来说,惊更多一些,“天色尚早,明王怎么不攻城?”
“疲军不攻城,明王是要养精蓄锐。”幕僚道。
赵牧守苦着脸在城头上看了许久。
城中留守的士族子弟们脸色如丧考批,只有真正面对矩州军才知道压力有多大,明王率兵前来,把城围住,犹如一把悬在颅上的利剑,不知何时会落下来。
城中贵族都是这样一副惶惶不安的气氛,很快蔓延到下层士兵中。守着一州粮仓,城墙坚如磐石的城池,并没有给士兵带来安全感,反而让人觉得心虚。平日注重风仪,经常举行诗会培养文名的牧守大人一天之内几次登临城头,也加剧了这种不安感。
夜晚,矩州军的营帐中处处点起火把,成片的火光在中都城外形成一个光圈。
明王的营帐内,众多统领齐集,商议如何攻城。
“城中守军十二万,”莫炎道,“几乎是我们的双倍。”
将领们默然无语。
和向外界宣布的十万大军不同,实际上明王带出矩州的大军,加上辎重部队,一共不到七万人数。没有人觉得明王是托大,实际上,紧邻矩州有昆州的苍龙旗,明王始终存着一份忌惮,留了一部分守军在矩州,以防昆州什么时候反复。
出州攻打京城本就是冒险之举,如果被人轻易抄了老巢,那才要吐血。。
这也是为什么明王必须速战速决的原因。
只有拿下京城登上御座,才能真正解决这种隐忧。
这是一场事关皇位的豪赌,就算是勇武过人的明王也没有十足把握,可是诱惑太大,他无法拒绝。
筹码就是整个天下。
明王手持一把半尺长的匕首,居中而座,面现沉思,不言不语,听众人讨论。
将领们看着羊皮卷上标识的行军路线,目光都集中在中都,有时也不时会瞟向京城的位置。
“云州大半兵力都已集中在中都,只要打垮这里,云州再无反抗的力量。”
“城墙坚固,城外还有防御工事,看来事前下了功夫。”
“这场仗不好打。”
坊间流传明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手中雄兵锐不可当,都以为矩州军如何自傲,可真实上矩州军的作风却是最谨慎不过。从不轻视任何敌人,研究战术极为认真。
等众人七嘴八舌说完心中所想,欧阳玄慢慢开口,营帐内顿时安静下来。
“中都之战我们不可心急,哪怕在这里耗上月余也是值得的。”
众人面面相觑,月余?
谁都知道明王这次袭击京城,讲究的是一个快字,如果打成了持久战,矩州一地之军,怎么和朝廷抗衡。给新帝足够时间,既能从戍边调兵,还能从民间征兵。这点优势是矩州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