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罗 第78节
“这……这是?”祁王颤巍巍伸手。
兴庆太后将诏书放在祁王手中。
祁王拿着诏书,手颤抖不停,没有第一时间打开,而是问,“英宗的诏书,如何在娘娘手中?既然娘娘有诏书,为何当初刘阀拿出诏书时不做声?娘娘应该知道,就算同时有两份诏书,宗正府也会秉公分辨。”
“祁王有所不知,这份诏书是太医王源藏着的,新帝登基之后我才知道。新帝既已登基,我如何能拿这份出来扰乱社稷。”
祁王眯着眼,看了兴庆太后一眼后,这才慢慢打开诏书。他面无表情,身后几人却无这份定力,脸上震惊的神色都落在众人眼中。祁王啪的一下合上诏书,紧闭双唇不语。
兴庆太后呷一口茶,神态安详宁静。
要说堂内人心浮动,不一而足,要说最燥郁不安的就是明王郑祐。自从兴庆太后一进门,他就心生不妙,直到她拿出所谓英宗遗诏,郑祐就猜到其中内容一定不利于自己。他一手紧紧捏住椅扶手,双目寒星闪烁,仿佛有利刃深藏其中。
“太后,”他朗声道,“既然您说是英宗遗诏,何必还要藏藏掖掖,在这里说个清楚。”
德王郑泰泰然自若,附和道:“太后娘娘,今日本就是来分辩的,娘娘不妨将遗诏内容公布出来。”
第127章
祁王朝郑祐郑泰各瞅了一眼,道:“遗诏真假还未曾分辩,现在就不要先拿出来淆乱人心了。”
兴庆太后皱起眉,“祁王的意思,是指妾拿出的这份遗诏有假?”
祁王道:“是否真假先不论,太后娘娘将诏书藏匿,直到今日才拿出来,让九泉之下的先帝如何安身,先帝尸骨未寒,此事延后再议。”
宗亲们纷纷点头,祁王转过头问郑穆,“郑穆,你意下如何?”
他口气温和,只问郑穆一人,又直呼其名,显然在宗亲中极重视他的意见。众人倒没想到,平时不显山露水的安阳郡王,在宗亲中居然如此有分量。
郑穆道:“撇开先帝的事,先议其他。”
兴庆太后脸色不怿,却知道宗亲的意见一致,她再闹也没有作用,遗诏反正已经抛了出来,就暂等后续发展。她隐晦地朝德王方向看去,却见他姿态自如,目光平视前方,似乎完全不在意眼前发生的事。
郑祐听见宗亲的决议,心下却是一喜,说道,“还是叔公公正。我们还是回到刚才正题,德王出兵的理由还没有说。”
祁王仿若没有听见,咳了一声道,“好了,这事就暂且压下不提。”
郑祐有些不乐意,“叔公……”
祁王道:“你们两人大兵都已经带进京城,再议起兵缘由也无济于事,还是说一下皇城起火的事吧。”
郑祐虽然年过而立,在年迈的祁王面前,却如同娃儿一般,被驳回了也只能偃旗息鼓,但是不议论遗诏的事本身就是对他有利,于是也不再追问。话锋一转道,“皇城刚起火的时候,本王就派兵救火,半点没耽搁。”
郑泰唇角微勾,“当夜发现起火,矩州、袁州两军都是当即救火,一点不差。”
众人没想到他还会替矩州军说话,一时间都很意外。明王更是诧异,朝他瞥了两眼。
祁王道:“今日要查的,是皇城起火的原因。”
郑祐道:“找来宫中宿卫和值夜的太监一问便知。不定许是先帝点火燃的。”
“莫要污蔑先帝,”祁王道,“太极殿和临近宫殿已经焚成废墟,禁卫也不知道起火缘由,初步查下来,应该是从围墙外首先燃起的,你们觉得先帝如果焚宫,还需要道围墙边外点火?”
众人不语。
德王道:“那就是有人蓄意纵火焚宫。”
“禁军拱卫京畿,断不会有这种举动,当时京中只有矩州军和袁州军,”祁王道,“一般兵卒断无纵火的胆子,你们到底谁下令放火焚宫?”
祁王就是个干瘪老头,但此刻宗亲站在他的身后,仿佛增添了威势,他朝两王看来。郑祐心虚,心跳不禁漏了一拍,面上却镇定至极,“天下皆知,我练兵之严天下少有,所以令行禁止,军纪严明,断不会发生纵火的事。应该问问德王,许是军令不清,有人无意纵火也说不定。”
郑泰笑了一声道,“军令不清,无意纵火,先帝还在宫中,若是零星火种,早就被宫人发现熄灭,明王这是明知故问呢,还是糊涂装傻。”
郑祐眉梢一跳,“照你这么说,是故意纵火的了?”
“纵火当然是故意的,用意也很明显,弑君谋位。”郑泰缓缓道。
宗亲们已经变了脸色。
祁王道:“想是你们心里也清楚,纵火焚宫的不可能是别人,你们两人中,到底谁下的命令。”
他最后一句几乎是吼出,年迈嘶哑的声音响彻在堂间。
郑祐到了此刻,方才有些后悔当初那个命令,只是事情已经做了,断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现在只能咬死德王,将罪名全栽他的身上。他猛然站起身,指着郑泰道:“郑泰,就算刘阀当初诏书有疑,但四弟也没有为难过你,你居然狠心至此,全然不念兄弟情义。”
郑泰看着他冷笑,“弑君的罪名我可担不上,大哥慎言。”
“慎言?”郑祐双目迥然,内中仿佛藏了刀剑一般,“你做的出难道还不容别人说两句,兴庆太后只怕一早就将遗诏的事告诉你了吧,可惜你攻入京城,先帝还在位,断没有已经继位的皇位再让人的道理,纵火焚宫,哼,好主意。”
郑泰满眼讥诮,“宗亲们还未判断,明王就在这里给我定罪,欲盖弥彰也未免太过明显。”
“够了。”祁王又喝一声,然后轻轻咳嗽,“当着宗亲和天下士族面前,你们可敢对着先帝之灵起誓。”
两人都没有半刻怀疑,“敢。”
闻言,祁王垂着眼皮满脸疲惫,似乎失望之极,他喃喃轻语一句,满座的人都听地清楚,“弑君之人倒行逆施,枉顾伦常,绝不能为君。”
郑祐双目幽深,唇抿成一线。
郑泰突然道,“关于焚宫,本王倒有些线索。”
宗亲们面露疑色,祁王沉默不语。
“还需请人上来作证。”
郑祐讥讽,“今日你倒是有备而来,当这里是公堂。”
“若能探求真相,当做公堂又如何。”郑泰反驳,“大哥莫非心虚害怕了?”
听他此时还口称“大哥”,郑祐只觉得刺心,脸色越发紧绷。
宗亲们同意,不一会儿,侍卫就领着一个文士进来。见到满堂宗亲勋贵,文士伏倒叩拜。
郑祐看清来人样貌,脸色乍变,虽然即使收敛神态,却仍是不少人看见。
祁王本就体衰,折腾一轮后气虚,示意让安阳郡王郑穆来替宗亲审问。
郑穆目视堂中,“来者何人?”
文士头也不抬道,“小人姓胡名岚,是明王帐下谋士,随军一起进京。”
郑穆的声音平淡如水,“你知道皇城起火的缘由?”
“知道,”文士道,“是明王殿下下令焚宫。”
“放屁。”郑祐再也忍不住,几乎从椅子上窜起,一拍手边案几,怒不可遏,“你收了郑泰多少好处,竟然在此信口雌黄,卖主求荣。”
胡岚头垂在地上,听到明王怒喝才抬起头来,看着他,猛然在地上磕头道,“殿下,殿下……小人早已劝过您,千万不可行此弑君窃国之举,有违天道啊,您不听小人的劝阻……”
郑祐哪里还听得进去,胡岚的话犹如一道惊雷劈进他的脑海,震得他浑身战栗,满腔的怒火仿佛浇上了热油,灼烧地他急欲爆发。
他冲上前,抬起一脚踢在胡岚的胸口,他本就武勇,这一脚更是尽了全力,堪比巨石,胡岚只是个手无缚鸡之能的文士,当即整个人朝一旁飞出,撞翻一张椅子后还弹在柱子上,当即喷出一大口鲜血,溅在一地。
“放肆,”祁王见状又忍不住发怒,“当宗正府是什么地方。”
到了此刻,哪里还有人不相信胡岚的话。
在胡岚进来的那一刻,郑祐已发现势头不对,今日所有的不利都在己方,直到他开口,郑祐心里清楚,平顺得到皇位的指望没有了。他甚至想到,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圈套,等着自己上钩,他一时糊涂,意志不坚,被人趁机撺掇,做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弑君,这个罪名他摆脱不了。
从矩州发兵,一路征战,折损两员大将,兵力大损,千辛万苦攻下的京城——统统便宜了郑泰。
第128章
想到此处,郑祐胸膛如被火烧一般痛苦。这个时候,他脑海却清明,知道纵火一事被揭穿,极有可能有来无回,他扭头,给了随从一个凌厉的眼神。今日到宗正府的规矩,藩王只能带随从两人,可他怎会没有提防,所带的也并非普通随从,而是军中继莫炎之后的另一位年轻将领,跟随行军多年,对他的心思也有所了解。果然,在他一个眼神之后,随从身体往后一缩,往堂外奔去,宗正府外还守着明王的一队亲卫,可以出京去报信调动大军。
祁王见到郑祐当堂行凶,气的气喘如牛,险些一口气吊不上来,他颤抖着双手,喉咙嘶哑,半晌没吐出一个字。
还是郑穆喝令,“拿下他。”
宗正府的侍卫非同一般,听命之后,对明王也不胆怵,立刻就围上来。
郑祐大喝一声,在腰间一摸,银色流光闪动,一柄软件已到了手中。
众人大惊,宗亲和士族勋贵们同时往后退,心道这明王果然心怀不轨,不然宗正府不许携带兵器,他怎么还藏了柄软剑在身上。明王武勇天下皆闻,谁也不想做了池鱼之殃,一时间堂中瞬间清空一般,只留下少数人还在原地不动。
兴庆太后同样吓得面色煞白,
祁王年迈动弹不得,郑穆面色淡然坐在祁王身侧,冷目看着堂中。
郑泰及两个随从也没有动,他与郑祐本是面对面坐着,郑祐软剑在手,双目鹰隼般盯着他,他也没有动。
“好胆量。”郑祐大喝一声,目的很明确,只针对德王。到了此刻,他只有一个主意,弑君的事都已经做下,索性反了,杀了德王郑泰,郑家皇子也只剩下他一个,宗亲们还能选谁。仓促之间,他也确实没有第二个选择。
郑祐一跃而上,冲到郑泰面前,挥手就是一剑。
郑泰面色微变,他虽然也习过武,武功只是平常。而郑祐年轻时就以皇家狮儿的美称名传天下,这其中还不带一点水分的,郑祐习武极有天分,有举鼎之力。多年来杀敌无数,臂力更是强悍。这一记扑杀,犹如苍鹰搏兔,手中银光挥闪,如闪电般。迎面而来,气势惊人,几欲令人窒息。
“碰”的一声在堂中乍响。
众人都是屏息,以为德王要当场死于明王手中。尤其以亲近德王的一些家族和官员,脸色都吓白了,听到这声巨响,仔细一看,德王身后一个戴着面具的随从拿着一张椅子,挡住了明王的攻势。但是明王出手也是骇人,软剑本身柔软,是不容易着力的武器,到了他的手中,居然把一张红木椅子砍的粉碎,可见力道有多骇人。
郑泰自己也捏了一把汗,只觉得死里逃生,转过头去给出手相助的杜言淮一个感激的眼神。杜言淮却根本没有看他。郑泰当下不敢托大,也不敢再摆什么风度凤仪,往后一倒,就地匍匐,逃出明王软剑攻击范围。
必杀一击被拦下,郑祐极为震怒,眼看郑泰就要逃开,他厉声道,“脸也不敢露的鼠辈,滚开。”软剑转换攻击角度,飞快朝杜言淮的腰间刺去。
如果刺中,当即就要毙命。
杜言淮身体往后一缩,身体折起一个角度,双手一转,一张裂开的椅子分崩离析,只剩下两根木腿在他手中,成了两根长棍,他双手飞快翻转,棍子瞬间就挡住了软剑十来下各个角度而来的攻击。
兔起鹘落不过眨眼的时间,郑祐与杜言淮已经交手二十多下,依然没有攻破他的防势。
郑祐心头骇然,这才正视眼前对手。他自以为自己的武功在堂内可称无敌,没想到随随便便被德王一个随从就挡下了。
“你是何人?”郑祐怒问。
杜言淮并不答他,此时门外的侍卫全围上来,把郑祐包围其中。郑祐身后的随从大喝一声,和最近的侍卫交手,夺过了他手中的长枪,和其余侍卫战成一团。
“殿下,擒贼擒王。”
郑祐也知继续缠斗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他心中着急,郑泰已经逃远了,躲在了重重侍卫身后,再要杀他已经比登天还难,郑祐后悔,胸中翻滚的全是悔意,不知道明王哪里弄来的随从,关键时刻居然挡下自己的全部攻势,郑祐心里清楚,即使这个随从武功不如自己,也相差不远,只守不攻,再配合上其他侍卫,他今日就再难离开宗正府。
为今之计,只能想办法抓个人质。
电光火石之间,郑祐目光在堂间扫了一圈。
在堂间的众人谁都不是傻子,正关注着他的动向,看他目光转动,就猜到他的意图。士族们最是惜命,心想今天就是来做个见证,说白了就是凑个皇家的热闹,谁还想把命搭上去。顿时又往外圈退。
兴庆太后将诏书放在祁王手中。
祁王拿着诏书,手颤抖不停,没有第一时间打开,而是问,“英宗的诏书,如何在娘娘手中?既然娘娘有诏书,为何当初刘阀拿出诏书时不做声?娘娘应该知道,就算同时有两份诏书,宗正府也会秉公分辨。”
“祁王有所不知,这份诏书是太医王源藏着的,新帝登基之后我才知道。新帝既已登基,我如何能拿这份出来扰乱社稷。”
祁王眯着眼,看了兴庆太后一眼后,这才慢慢打开诏书。他面无表情,身后几人却无这份定力,脸上震惊的神色都落在众人眼中。祁王啪的一下合上诏书,紧闭双唇不语。
兴庆太后呷一口茶,神态安详宁静。
要说堂内人心浮动,不一而足,要说最燥郁不安的就是明王郑祐。自从兴庆太后一进门,他就心生不妙,直到她拿出所谓英宗遗诏,郑祐就猜到其中内容一定不利于自己。他一手紧紧捏住椅扶手,双目寒星闪烁,仿佛有利刃深藏其中。
“太后,”他朗声道,“既然您说是英宗遗诏,何必还要藏藏掖掖,在这里说个清楚。”
德王郑泰泰然自若,附和道:“太后娘娘,今日本就是来分辩的,娘娘不妨将遗诏内容公布出来。”
第127章
祁王朝郑祐郑泰各瞅了一眼,道:“遗诏真假还未曾分辩,现在就不要先拿出来淆乱人心了。”
兴庆太后皱起眉,“祁王的意思,是指妾拿出的这份遗诏有假?”
祁王道:“是否真假先不论,太后娘娘将诏书藏匿,直到今日才拿出来,让九泉之下的先帝如何安身,先帝尸骨未寒,此事延后再议。”
宗亲们纷纷点头,祁王转过头问郑穆,“郑穆,你意下如何?”
他口气温和,只问郑穆一人,又直呼其名,显然在宗亲中极重视他的意见。众人倒没想到,平时不显山露水的安阳郡王,在宗亲中居然如此有分量。
郑穆道:“撇开先帝的事,先议其他。”
兴庆太后脸色不怿,却知道宗亲的意见一致,她再闹也没有作用,遗诏反正已经抛了出来,就暂等后续发展。她隐晦地朝德王方向看去,却见他姿态自如,目光平视前方,似乎完全不在意眼前发生的事。
郑祐听见宗亲的决议,心下却是一喜,说道,“还是叔公公正。我们还是回到刚才正题,德王出兵的理由还没有说。”
祁王仿若没有听见,咳了一声道,“好了,这事就暂且压下不提。”
郑祐有些不乐意,“叔公……”
祁王道:“你们两人大兵都已经带进京城,再议起兵缘由也无济于事,还是说一下皇城起火的事吧。”
郑祐虽然年过而立,在年迈的祁王面前,却如同娃儿一般,被驳回了也只能偃旗息鼓,但是不议论遗诏的事本身就是对他有利,于是也不再追问。话锋一转道,“皇城刚起火的时候,本王就派兵救火,半点没耽搁。”
郑泰唇角微勾,“当夜发现起火,矩州、袁州两军都是当即救火,一点不差。”
众人没想到他还会替矩州军说话,一时间都很意外。明王更是诧异,朝他瞥了两眼。
祁王道:“今日要查的,是皇城起火的原因。”
郑祐道:“找来宫中宿卫和值夜的太监一问便知。不定许是先帝点火燃的。”
“莫要污蔑先帝,”祁王道,“太极殿和临近宫殿已经焚成废墟,禁卫也不知道起火缘由,初步查下来,应该是从围墙外首先燃起的,你们觉得先帝如果焚宫,还需要道围墙边外点火?”
众人不语。
德王道:“那就是有人蓄意纵火焚宫。”
“禁军拱卫京畿,断不会有这种举动,当时京中只有矩州军和袁州军,”祁王道,“一般兵卒断无纵火的胆子,你们到底谁下令放火焚宫?”
祁王就是个干瘪老头,但此刻宗亲站在他的身后,仿佛增添了威势,他朝两王看来。郑祐心虚,心跳不禁漏了一拍,面上却镇定至极,“天下皆知,我练兵之严天下少有,所以令行禁止,军纪严明,断不会发生纵火的事。应该问问德王,许是军令不清,有人无意纵火也说不定。”
郑泰笑了一声道,“军令不清,无意纵火,先帝还在宫中,若是零星火种,早就被宫人发现熄灭,明王这是明知故问呢,还是糊涂装傻。”
郑祐眉梢一跳,“照你这么说,是故意纵火的了?”
“纵火当然是故意的,用意也很明显,弑君谋位。”郑泰缓缓道。
宗亲们已经变了脸色。
祁王道:“想是你们心里也清楚,纵火焚宫的不可能是别人,你们两人中,到底谁下的命令。”
他最后一句几乎是吼出,年迈嘶哑的声音响彻在堂间。
郑祐到了此刻,方才有些后悔当初那个命令,只是事情已经做了,断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现在只能咬死德王,将罪名全栽他的身上。他猛然站起身,指着郑泰道:“郑泰,就算刘阀当初诏书有疑,但四弟也没有为难过你,你居然狠心至此,全然不念兄弟情义。”
郑泰看着他冷笑,“弑君的罪名我可担不上,大哥慎言。”
“慎言?”郑祐双目迥然,内中仿佛藏了刀剑一般,“你做的出难道还不容别人说两句,兴庆太后只怕一早就将遗诏的事告诉你了吧,可惜你攻入京城,先帝还在位,断没有已经继位的皇位再让人的道理,纵火焚宫,哼,好主意。”
郑泰满眼讥诮,“宗亲们还未判断,明王就在这里给我定罪,欲盖弥彰也未免太过明显。”
“够了。”祁王又喝一声,然后轻轻咳嗽,“当着宗亲和天下士族面前,你们可敢对着先帝之灵起誓。”
两人都没有半刻怀疑,“敢。”
闻言,祁王垂着眼皮满脸疲惫,似乎失望之极,他喃喃轻语一句,满座的人都听地清楚,“弑君之人倒行逆施,枉顾伦常,绝不能为君。”
郑祐双目幽深,唇抿成一线。
郑泰突然道,“关于焚宫,本王倒有些线索。”
宗亲们面露疑色,祁王沉默不语。
“还需请人上来作证。”
郑祐讥讽,“今日你倒是有备而来,当这里是公堂。”
“若能探求真相,当做公堂又如何。”郑泰反驳,“大哥莫非心虚害怕了?”
听他此时还口称“大哥”,郑祐只觉得刺心,脸色越发紧绷。
宗亲们同意,不一会儿,侍卫就领着一个文士进来。见到满堂宗亲勋贵,文士伏倒叩拜。
郑祐看清来人样貌,脸色乍变,虽然即使收敛神态,却仍是不少人看见。
祁王本就体衰,折腾一轮后气虚,示意让安阳郡王郑穆来替宗亲审问。
郑穆目视堂中,“来者何人?”
文士头也不抬道,“小人姓胡名岚,是明王帐下谋士,随军一起进京。”
郑穆的声音平淡如水,“你知道皇城起火的缘由?”
“知道,”文士道,“是明王殿下下令焚宫。”
“放屁。”郑祐再也忍不住,几乎从椅子上窜起,一拍手边案几,怒不可遏,“你收了郑泰多少好处,竟然在此信口雌黄,卖主求荣。”
胡岚头垂在地上,听到明王怒喝才抬起头来,看着他,猛然在地上磕头道,“殿下,殿下……小人早已劝过您,千万不可行此弑君窃国之举,有违天道啊,您不听小人的劝阻……”
郑祐哪里还听得进去,胡岚的话犹如一道惊雷劈进他的脑海,震得他浑身战栗,满腔的怒火仿佛浇上了热油,灼烧地他急欲爆发。
他冲上前,抬起一脚踢在胡岚的胸口,他本就武勇,这一脚更是尽了全力,堪比巨石,胡岚只是个手无缚鸡之能的文士,当即整个人朝一旁飞出,撞翻一张椅子后还弹在柱子上,当即喷出一大口鲜血,溅在一地。
“放肆,”祁王见状又忍不住发怒,“当宗正府是什么地方。”
到了此刻,哪里还有人不相信胡岚的话。
在胡岚进来的那一刻,郑祐已发现势头不对,今日所有的不利都在己方,直到他开口,郑祐心里清楚,平顺得到皇位的指望没有了。他甚至想到,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圈套,等着自己上钩,他一时糊涂,意志不坚,被人趁机撺掇,做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弑君,这个罪名他摆脱不了。
从矩州发兵,一路征战,折损两员大将,兵力大损,千辛万苦攻下的京城——统统便宜了郑泰。
第128章
想到此处,郑祐胸膛如被火烧一般痛苦。这个时候,他脑海却清明,知道纵火一事被揭穿,极有可能有来无回,他扭头,给了随从一个凌厉的眼神。今日到宗正府的规矩,藩王只能带随从两人,可他怎会没有提防,所带的也并非普通随从,而是军中继莫炎之后的另一位年轻将领,跟随行军多年,对他的心思也有所了解。果然,在他一个眼神之后,随从身体往后一缩,往堂外奔去,宗正府外还守着明王的一队亲卫,可以出京去报信调动大军。
祁王见到郑祐当堂行凶,气的气喘如牛,险些一口气吊不上来,他颤抖着双手,喉咙嘶哑,半晌没吐出一个字。
还是郑穆喝令,“拿下他。”
宗正府的侍卫非同一般,听命之后,对明王也不胆怵,立刻就围上来。
郑祐大喝一声,在腰间一摸,银色流光闪动,一柄软件已到了手中。
众人大惊,宗亲和士族勋贵们同时往后退,心道这明王果然心怀不轨,不然宗正府不许携带兵器,他怎么还藏了柄软剑在身上。明王武勇天下皆闻,谁也不想做了池鱼之殃,一时间堂中瞬间清空一般,只留下少数人还在原地不动。
兴庆太后同样吓得面色煞白,
祁王年迈动弹不得,郑穆面色淡然坐在祁王身侧,冷目看着堂中。
郑泰及两个随从也没有动,他与郑祐本是面对面坐着,郑祐软剑在手,双目鹰隼般盯着他,他也没有动。
“好胆量。”郑祐大喝一声,目的很明确,只针对德王。到了此刻,他只有一个主意,弑君的事都已经做下,索性反了,杀了德王郑泰,郑家皇子也只剩下他一个,宗亲们还能选谁。仓促之间,他也确实没有第二个选择。
郑祐一跃而上,冲到郑泰面前,挥手就是一剑。
郑泰面色微变,他虽然也习过武,武功只是平常。而郑祐年轻时就以皇家狮儿的美称名传天下,这其中还不带一点水分的,郑祐习武极有天分,有举鼎之力。多年来杀敌无数,臂力更是强悍。这一记扑杀,犹如苍鹰搏兔,手中银光挥闪,如闪电般。迎面而来,气势惊人,几欲令人窒息。
“碰”的一声在堂中乍响。
众人都是屏息,以为德王要当场死于明王手中。尤其以亲近德王的一些家族和官员,脸色都吓白了,听到这声巨响,仔细一看,德王身后一个戴着面具的随从拿着一张椅子,挡住了明王的攻势。但是明王出手也是骇人,软剑本身柔软,是不容易着力的武器,到了他的手中,居然把一张红木椅子砍的粉碎,可见力道有多骇人。
郑泰自己也捏了一把汗,只觉得死里逃生,转过头去给出手相助的杜言淮一个感激的眼神。杜言淮却根本没有看他。郑泰当下不敢托大,也不敢再摆什么风度凤仪,往后一倒,就地匍匐,逃出明王软剑攻击范围。
必杀一击被拦下,郑祐极为震怒,眼看郑泰就要逃开,他厉声道,“脸也不敢露的鼠辈,滚开。”软剑转换攻击角度,飞快朝杜言淮的腰间刺去。
如果刺中,当即就要毙命。
杜言淮身体往后一缩,身体折起一个角度,双手一转,一张裂开的椅子分崩离析,只剩下两根木腿在他手中,成了两根长棍,他双手飞快翻转,棍子瞬间就挡住了软剑十来下各个角度而来的攻击。
兔起鹘落不过眨眼的时间,郑祐与杜言淮已经交手二十多下,依然没有攻破他的防势。
郑祐心头骇然,这才正视眼前对手。他自以为自己的武功在堂内可称无敌,没想到随随便便被德王一个随从就挡下了。
“你是何人?”郑祐怒问。
杜言淮并不答他,此时门外的侍卫全围上来,把郑祐包围其中。郑祐身后的随从大喝一声,和最近的侍卫交手,夺过了他手中的长枪,和其余侍卫战成一团。
“殿下,擒贼擒王。”
郑祐也知继续缠斗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他心中着急,郑泰已经逃远了,躲在了重重侍卫身后,再要杀他已经比登天还难,郑祐后悔,胸中翻滚的全是悔意,不知道明王哪里弄来的随从,关键时刻居然挡下自己的全部攻势,郑祐心里清楚,即使这个随从武功不如自己,也相差不远,只守不攻,再配合上其他侍卫,他今日就再难离开宗正府。
为今之计,只能想办法抓个人质。
电光火石之间,郑祐目光在堂间扫了一圈。
在堂间的众人谁都不是傻子,正关注着他的动向,看他目光转动,就猜到他的意图。士族们最是惜命,心想今天就是来做个见证,说白了就是凑个皇家的热闹,谁还想把命搭上去。顿时又往外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