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罗 第79节
  霎时堂间又空出一大片地。
  郑祐手挥软剑,如银蛇飞舞,击退了几个冲上来的侍卫,又将杜言淮逼地回防。他忽然一个转身,飞身朝居中主位上的祁王扑过去。
  祁王年纪一大把,毫无抵抗能力,又没能退后,还坐在原位上。见郑祐来了,他剧烈喘息,“反……反了。”
  正是反了,到了这个地步,郑祐已经是打定主意反了。
  先捉住祁王,逃出宗正府,门外还有他的亲卫,让城外大军入京,他围住宗正府,全京城的勋贵都在这里,到时候性命全在他一念之间,要什么不成?
  他双目猩红,额上有两缕头发散开,拂在面上,癫若疯虎一般。
  宗亲们惊呼:“祁王。”有的喊:“叔爷爷。”
  郑祐一掌已经罩住祁王。斜里忽然有一股劲风刮来,和郑祐的手掌触及,犹如金戈相击,震动的声响让侍卫们一愣。只见郑祐手掌被击歪,身体也倾斜,往一旁倒去,退了两三步才站稳。
  郑祐心头震动无法言喻,震惊地看着郑穆,刚才就是他翻袖一掌,内劲深沉,更胜自己三分。
  郑祐眯起眼,握紧手中的剑,心中蓦然一片悲凉,他知道,千里行军,攻破京城,到这一刻,似乎已经走进了死路。
  ——————
  明王随从趁人还未反应过来,第一时间奔出堂外,有两个侍卫阻拦,被他击退,正要朝大门而去,忽然有一年轻小将朝着这里跑来,手中没有武器,挡在路前,道,“想去哪里,还是留下吧。”
  随从大怒,心道老子在军中也不是没名没份的人,今日虎落平阳,随便来一个都敢拦路了。他随着明王南征北战,手中虽然没有刀,但是杀伐之气惊人。与拦路的年轻小将交上手。两人都些吃惊,心里想的却是同义句,真是小瞧了对方。
  空手交手几十招,随从落在下风,他心急如焚,心道京城竟是如此藏龙卧虎,随便出来一个拦路的居然都这么厉害,心里越是着急,手下越是没有章法。随从大急,索性朝着大门方向用内力高声大喊:“明王遇险,明王遇险。”意在提醒守在门外的亲卫前来救援,或是到城外去报信。
  “行了,不用喊了,”有一道清润的声音插入两人占据,“门外的亲兵已经全部被俘,杨瑞,别磨蹭,快把人拿下。”
  “是,大哥。”
  随从听见“全部被俘”时心神大乱,一时不察,被杨瑞压制擒拿。
  杨臣来到两人面前。
  随从听见门外有人嘶吼,似乎是交手的声音,他大怒,“你诈我?”
  “兵不厌诈,跟随明王这么久,这点兵法还不懂?”杨臣温雅地笑,一派闲适。
  杨瑞把人押走,不一会儿门外的交战声也暂停了,有侍卫前来复命,“明王亲卫已全部被擒,无人逃脱。”
  杨臣点点头。
  忽然从正堂内传来一声爆喝,他当是明王负隅顽抗,随即就听人尖喊,“德王受伤了。”还有人嚷,“杜、杜岩。他是杜岩。”
  杨臣愕然,立刻变了脸色,立刻转身朝正堂跑去。
  第129章
  郑祐再勇冠三军,接二连三受挫,又遇到像杜言淮、郑穆这样的高手,气势已经衰弱下去。侍卫围拢过来,杜言淮换了一支长枪上前,明王渐落下风,他还分了一半心神关注郑穆,就怕他出手。郑祐心知肚明,单论武功,在场最厉害的也许不是他,而是郑穆。
  可是,郑穆居然如此深藏不露,之前还当他只是一个眼瞎的宗室闲人……
  心神恍惚了片刻,几支长枪同时攻来,他挡开几支,却仍有一支刺在手臂上,剧痛如绞,郑祐再难支撑,软剑落在地上。侍卫们顿时围上来,伸手擒他。
  郑祐双手劈掌,还要反抗。
  郑穆道:“穷途末路,何苦。”
  郑祐感觉憋着的一口气全泄了,手上劲道全无,任由侍卫将他擒住五花大绑。
  他抬头,一双血红的虎目直视郑穆,嗓音暗哑,“王叔……藏得好深。”
  论年纪,郑祐比郑穆还要大上几岁,两人辈分相差,郑祐往常从不将这个年纪比他还小的王叔放在眼里,眼下却像是头一次认清他。
  郑穆并不理会,令侍卫押住他,转而去看祁王。
  祁王接连受惊,刚才又直面郑祐的攻击,虽然没有直接碰触,但吓得不轻,直接昏阙。
  几个宗亲围着他,又是掐人中,又是喂茶,着实忙乱。
  另一边,德王郑泰死里逃生,却是另一重心境。
  明王已倒,皇位的归属毫无疑问已经属于他。刚才逃跑时的狼狈样子早已不见,他站在侍卫包围之中,衣襟整齐,身姿提拔。目光稍稍一转,所看到的士族全部都是恭敬微笑的样子,其中含义不言而喻。
  九五之尊,天下之巅——郑泰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
  身为英宗的第三个皇子,他所付出的努力,远超常人的想象。无论是皇长子,还是皇后嫡出的太子,都已经早早得到了英宗的关注,当他出生的时候,上面已经有了两位皇子,皇帝对子嗣的关注已经放低。他的母亲在宫中既不是最受宠的,也不是地位最高的。平庸——似乎是郑泰幼年处境的最大写照。没有强大的母族关照,本身在“嫡”和“长”中两者都不沾。早在他幼年时,未来的一生似乎已有定论,成为一个藩王,成年后去封地,从此无诏不得入京。
  凭什么?
  同样都是皇帝之子,为何一点机会也不给。
  在皇家考校中,大皇子郑祐年纪最长,尤擅武艺,常被英宗夸奖,称之为“皇家狮儿”。太子郑信是嫡出,年幼时都已被定为太子,英宗对其尤其严格,极少夸赞。可谁都知道,这是英宗寄望最深的皇子。
  后来,郑衍出生了,这位皇子与前面三个兄长年纪相差较大,在他之前,皇家已经夭折了好几个婴儿。英宗对这个幼子极为宠爱,几乎有求必应,完全一副慈父样。
  唯有郑泰,多年来不受英宗重视,该有的武名,英名,宠爱都让其余皇子瓜分。他苦苦思索着出路,留给他的选择并不多,郑泰用了大量时间来研习诗文典籍,博取文名。历时几年,终于让他积累了名望。英宗也开始对他关注。
  郑泰心中仿佛一只被困于笼中的老虎,他徘徊又迷茫,封地在袁州,还算文风斐然,地域丰丽,他仅止于此吗?
  不甘!
  既已生于天家,与那个宝座不过寥寥数步,为何不能一搏?
  都是英宗之子,郑祐有勇无谋,郑信庸懦无能,郑衍年少无知……论品行论才名论能力,他郑泰才是皇子之最,宝座合该属于他。
  天命不予,我自取之。
  等了那么多年,郑泰一点点接近御座,又保有民间贤名,他有耐性,也有韧性,也许会为了这个至尊之位付出一生的时间,可是无妨,无论何等代价,都算值得。
  这世间的一切,有哪一样能及得上登临巅峰的快感。
  终于让他实现了,挡在他面前的障碍都已扫除。
  郑泰看着被犹如疯狂反扑,最后被擒的明王,唇畔含笑,他终于证明了一点:
  胜者为王,
  我才是皇子中最优秀的。
  与明王披头散发的窘迫样子不同,郑泰风度翩然,坦然自若,在杜言淮退下来的时候,他拍了拍他的肩,“杜卿,你的功劳本王会记着的。”
  他自觉得这一句话情真意切,足以收买人心。
  杜言淮身体有一瞬僵硬,却没有如想象中那样跪地谢恩,而是转过身,问道:“殿下,臣有一事想问?”
  郑泰心情正好,没有计较他的失礼,道:“什么事?”
  “当初太子被流放,到底是何人半途截杀,不给太子一家留活路的?”杜言淮问。
  郑泰没料到他此刻居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脸色变幻不定,目光有些阴沉,“当然是刘阀。”
  杜言淮轻笑一声。
  郑泰脸一沉,“杜卿这是何意?”他忽然想起一件至关紧要的事,“童副将呢?他怎么没有随你一起来?”
  杜言淮蓦然握紧手中长枪。
  郑泰本就心怀鬼胎,眼角瞥到他的动作,心头一紧,脑中仿佛有一根弦崩断。童奉祖是他安插在杜言淮身边,一旦发现有任何不利的苗头可以立下杀手。他清楚,杜言淮,不,杜岩不是追名逐利,追求权位来到他的身边,杜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废太子复仇。为了权位、美色、金钱的人,他都可以满足他们的欲望,唯独杜岩,他的要求郑泰终究无法为其实现,因为让废太子身死的正是他自己。
  杜岩若非有一身领兵的本领,早已经被他铲除了。
  现在大局已定,杜岩的本事对他来说已不是必不可少的。
  听杜岩问起废太子身死,身边童奉祖又不见的情况,郑泰一瞬间就下了决断,他双目一瞪,“杜卿,你这是要反吗?”
  聚在大堂后方的士族与侍卫们不明所以,举座皆惊。
  杜岩大笑几声,声音里充满了讥讽和苍凉,“好一个贤王。”
  “拿下他。”郑泰急令道。
  侍卫们都是一头雾水,刚才谁都看到,是杜岩出手拦住明王的攻势,救下了德王,功劳惊人。谁知眨眼之间,原本还礼贤下士的德王就要拿下此人。
  这些念头存在每个侍卫的脑中,以至于动作齐齐慢了一会儿。
  杜岩举起手中长枪,对着郑泰一枪刺来,“徒有贤名,虚伪德王,这一枪为太子还你。”
  他站得离郑泰最近,侍卫们根本来不及救。
  关键时刻,郑泰伸手去挡,两手握住枪头,可杜岩全力一击,力量几乎不下于刚才的明王。众人只见德王握着枪头,却没有阻住这一击的力道,就像自己抓着枪头往自己身上捅去一样。
  噗嗤一声,鲜血四溅。
  郑泰痛呼一声,抢头已经刺进他的腹部。
  “德王!”
  众人大呼。
  这才刚确定的皇位归属,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被重伤,把众人震撼地呆住。
  侍卫们呼喝着上前围住杜岩,长枪如林,一起刺去。
  杜岩瞬间身中数枪,他手中却稳如磐石,始终不动。
  第130章
  郑泰已经疼得汗如雨下,晕了过去,身体砰然倒地。白色的孝服上鲜红弥漫开,整个腹部鲜红一片。
  刺杀王爷,准确来说,刺杀新君肯定是死路一条,众侍卫手上再使劲,杜岩多处身负重伤,颓然跪倒在地,他喃喃一句,“太子,臣……力尽于此。”
  铜色面具从他脸上滑落,不少士族窥见他的脸,惊讶至极,“杜、杜岩,他是杜岩。”
  门外又有大批侍卫涌入。
  宗亲士族们饱受惊吓,今日未免太过戏剧,来时还有两位好好的藩王,到了此刻,一个担着弑君罪行,刚才还妄图行凶。另一个基本算是继任的新君,却被自己所带的随从给刺伤,生死不知。
  祁王还昏迷没有醒来。
  堂内一时间群龙无首,有的喊“召太医”,有的喊“刺客伏诛。”
  舒仪在士族的队伍里,对眼前发生的一切瞠目结舌,谁能想到德王到了这一步,居然峰回路转。更没有想到,那个统领袁州军的将军,居然就是曾经废太子的东宫卫率杜岩。她不认识,可是久居京城的士族不少人都见过他,当即认出来。
  “确实是杜岩,绝没有错。”有士族确认道。
  舒仪不明所以,她曾亲眼见过杜岩统帅袁州大军,为什么眨眼就对德王祭出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