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罗 第88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目的,没人例外。
看了恭敬垂立的沈璧一眼,郑泰心中暗叹,实则他也没有多少选择余地。
“扶我起来。”他道。
沈璧道:“殿下口述,臣代为执笔就是。”
“由你执笔,”郑泰直言不讳道,“你还想王妃手上接到人?”
沈璧只好扶着他起身,这一下才感觉到德王的身体到底有多差,隔着衣服扶着他的手臂,感受到的全是骨头。他心中泛起惶惶不安,却也只能硬压下。别人或许还有其他选择,沈阀却早已无路可选。
唯一的路,就是跟随德王走到底。
坐到书案前,沈璧研墨,郑泰拿起毛笔,手不受控制的微颤,为此他脸色一变,有心控制却收效甚微,沈璧见状,专心磨墨,装作视而不见。
好一会儿,郑泰脸色才恢复平静,提笔写了一封家书,说是家书,口气却颇为严厉,形同旨意。
他停下笔,拿起摆在案头的一本折子,递给沈璧,“你看看。”
沈璧推拒,“这如何使得。”
郑泰没好气道,“让你看就看,啰嗦什么。”
沈璧接过折子,是派往钜州的钦差的复命。明王妃和明王子嗣都已被贬为庶人,流放岭南。差事办的顺畅,没遇到任何波折。钦差折子中的口气却战战兢兢,原因是,没有摆在圣旨上还有一个重要旨意,收拢剩余钜州军。但是到了钜州才知道,除了一些老弱病残,军中再无剩余兵力。
一目十行扫完折子,沈璧讶然:“怎么会?难道明王入京时已经带走了全部钜州军?”
郑泰断然道:“不可能,明王不是那么短视之人,他带走全部兵力,倘若昆州听从朝廷旨意来个围魏救赵,他能如何。”
沈璧道:“明王妃会不会已经提前打散余军?”
郑泰道:“我已经让人详查此事。此事里外都透着蹊跷,让我不能安心。”
沈璧看完折子同样如此,觉得漏了什么,却一时想不到关键,只能说:“许是多心了。钜州养军也是乏力。再加上战马负担极重,或许是明王布下的疑阵,出兵时他已经带走了所有兵士,也可能兵败之后,明王府害怕,遣散了军队。”
郑泰心知两种可能都比较小,但仍是点点头,以示同意。他想起什么,话锋一转道,“你可知昆州王杜若晋?”
沈璧思索一下道:“知道。”
“说说。”
沈璧道:“据闻杜若晋还只是宁远侯时贪花好色,荒淫无度。昆州提起他莫有不摇头的。但两年前遇到刺杀,死里逃生后性情大变,现在治理昆州井井有条,百业俱兴。”
郑泰道:“浪子回头。”
沈璧笑了笑,“说是浪子回头,实际上韬光隐晦也说不定。他是先昆州王幼子,本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世事弄巧,才给他这样机遇。”
郑泰再次颔首,沈璧见他脸色不好,忧虑深重,劝他休息。
“不急。”郑泰道,再次拿笔,写完一道旨意,又拿出印鉴盖印。
沈璧眼角余光注意到“舒”字,略有一丝惊讶。
郑泰道:“不久之后,这就是圣旨,你先拿着,什么时候需要拿出来,你自己把握时机,或者你改变主意,另娶妻子也可以。”
被德王全然交托选择权的沈璧非但没有轻松,反而感到肩上负担更重了。他收好旨意,慎重放入怀中,这才告退。
从德王手里拿到两封旨意。一封接世子入京,原本沈阀还有顾虑,有了这封书信,甚至可以派人直接从王妃手中把世子抢来。沈璧放下一半的心。赶回沈家立刻将书信交出。沈阀家主大喜,立刻派了心腹之人带着卫士奔赴袁州。而另一封旨意,沈璧没有同沈家任何一个人提起。
他还在犹豫。
指婚的事虽然事他主动提起,但其中的牵扯,他还没有考虑清楚。身为门阀子弟,他从小就知道,婚姻是一种利益,是一种联盟,甚至是一种保证。家族中的女子,虽身份高贵,却从没有自己做主的权力。
自他弱冠之年外出见客,有好事之人赞他有匪君子如切如磋。他的婚姻,也成了沈家的一桩交易,相比女子,同样待价而沽。
沈璧从内心深处有点痛恨这样的命运。
同样是门阀之后,舒仪却格外洒脱从容,从废太子夺宫时就可以看出,这个女孩儿有智谋有勇气,还有难以形容的豁达,从龙之功就在眼前,她也愿意与其他世家分享。沈璧对她有佩服,有欣赏,还有些忌惮。
沈璧不知道,如果用婚姻捆住两人会产生什么结果。
更重要的是,在看到德王执笔颤抖的样子,他内心始终有一丝不安。
德王真的能够顺利登基?
第147章
京城先后经历了皇城大火和兵乱,不复往日热闹繁华。在祈王令下,匠人加紧修复皇城,皇城两侧各官员府邸也比往日安静许多。
国丧期间,舒仪和舒哲舒晏大部分时间都拘在家中。他两人与京中一群官宦子弟交好,倒也没有断了往来,京中一些风吹草动的消息全能打听来。近日京中议论无非是德王登基大典筹备的事。皇城被烧了一半,以往诸帝所居的太极殿主殿已经焚毁,幸而太极东堂尚在,因此新帝即位就选在东堂。
沈阀为新帝最为重用的士族,关注的人自然不少,新帝在养伤极少露面,群臣便从沈阀的动静揣摩新帝的心思。
沈玉进京时就引起不少人的注意,这位英宗时就已经被赐婚的德王侧妃,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和德王完婚。她来自袁州方向,带着卫士,行辕简单,并没有世子同行。京中士族们猜测,这是德王后院显露出的明显信号。
舒仪无意去揣测德王后宫的争斗,但她万万没有想到,沈玉进京后不久就给她发来请柬。
在袁州时两人相处的并不算好,沈玉以王府女主人自居多次举宴,舒仪全部婉拒,没想到到了京城,沈玉依然如此做派。舒仪有几分好奇她的用意,按时赴约。
毕竟是国丧期间,并不能明目张胆举宴,沈玉邀请几位门阀贵女小聚,大部分都是闺阁中与她交好的,唯有舒仪是例外。偏偏今日沈玉待舒仪十分亲密,牵着她的手引她坐在身旁。
庭院中其它贵女不由吃酸,道:“舒家的姑娘一来,我们都被比下去了。”
沈玉捂嘴笑道:“舒仪日后同我还要亲厚呢,你们可别吃味。”
众女听出话里藏话,交头接耳,隐隐笑语,时不时打量舒仪。没过一会儿,就有几个姑娘或明或暗言语刺探舒仪,态度露出隐晦的针对。
舒仪和众女敷衍应对一阵,直到有人提议赏画才暂停。离开花园时沈玉和舒仪走在最后面,距离前面一群姑娘有段距离。
“沈姑娘刚才说的是不是意有所指?”舒仪问。
沈玉笑道:“我还当你能沉住气不问。”
舒仪擒着一抹淡淡的笑意,“沈姑娘下了那么多功夫,我怎么能辜负。”
沈玉问道:“家兄难倒从未与你提过?”
舒仪刚才从众女言谈中感觉到与沈璧有关,得到沈玉亲口证实后,感觉颇有些匪夷所思,“提过什么?”
沈玉饶有兴趣看着她,道:“德王殿下有意为你们指婚。”
舒仪倏地停下,偏过脸来神色愕然,“指婚?”
从未见过她这般表情的沈玉笑道:“我在家兄书房中亲眼见到德王手谕,绝不会有错。”
“国丧未过……”
沈玉截住她的话头道:“所以并未对外公布,殿下颁此旨意,也是有意让家兄与你熟悉起来,毕竟舒、沈两家是京城门阀之首,非同小可。等丧期一过,大行天下,当然就可名正言顺嫁娶。”
舒仪心头百回千转,神色从震惊转为平静,声音冷静自持,“此事可有外人知晓?”
沈玉道:“只有我兄妹两人知道,就是家父也暂且不知。”
舒仪点点头,又问:“沈璧现在何处?”
沈玉讶道:“他刚回府,在书房里。”
舒仪转身欲走,沈玉一把拉住她的袖子,“急什么?日后见面的时候多着呢,她们还等着我们去赏画。”
舒仪哭笑不得,什么画比她的婚事更重要,她轻轻把沈玉的手拉开,“等不及了。”
沈玉对自己的兄长信心满满,自以为世间女子知道能嫁沈璧必然是心甘情愿欢喜交加的,见舒仪脸上殊无喜色,怔愣片刻才明白她对婚事并不满意。沈玉微微蹙眉,所谓美人就是蹙眉也自有楚楚风情,她道:“我知道你曾属意安阳郡王,论样貌人才我兄长更胜一筹,再说,就是岁数上,你嫁给我兄长可算是少年夫妻,安阳郡王年近而立又岂能相比。”
舒仪脸色微沉,道:“我若是嫁于你兄长,好处何止这些。沈舒两家联姻,站在你这位侧妃背后的门阀更多,德王妃空有名分,实际上却要屈居你之下了。”
沈玉被她道破心思,面色僵了一瞬又恢复,道:“舒家不过留有旧日威名,现在已经大不如前,沈阀跟随德王这么多年,如今已经是门阀之首,京中谁不想来攀附,可我家是念旧情的,愿意拉舒阀一把,还不计较你之前与安阳郡王的私情,如此恩情,你还不领情?”
舒仪眉梢扬起,哂笑道:“商贾之子,唯利益尔。”
沈玉蓦然涨红脸。沈阀以商行天下,不是正统宦官人家出身,虽富甲天下,却总是被士族轻看。沈玉记得,幼年时随祖父访友,正是最为鼎盛的京城展阀支系,俨然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他家的孩子执着沈氏两兄妹道:“贱业之后,昳丽乎此。”沈玉虽年幼不懂事,但只看周围的目光就觉得被轻视,心中被羞耻感充斥。这种情况直到她祖父多年支持强力门阀,家业北移,修改族谱后才渐渐改善。
她几乎已经忘记了,被人称为“商贾”“贱业”的滋味,此刻重被人提起,沈玉胸膛中憋着一股怒火,双眼阴沉地看着舒仪,樱唇微动。
“玉儿。”一道清朗的男声响起,截住两人的话头。
沈玉看见从花园小径那头走来的兄长,满脸羞愤都化作委屈,道:“哥哥。”
沈璧走到两人身旁,先对舒仪作揖道:“舒姑娘,小妹照顾不周,还请见谅。”
他客客气气,舒仪还礼道:“是我莽撞失了礼数。”
沈玉忍不住道:“哥哥,我好心招待她,她却耻笑我。”
沈璧道:“不过是些误会口角,客人都已道歉,你怎么还耿耿于怀,祖父幼时教导你全忘了。”
沈玉只好收敛不忿之色,闭嘴站在一旁。
沈璧侧过身,对舒仪道:“舒姑娘,请一旁叙话。”
舒仪颔首,跟在他身后,两人缓步离开花园。沈玉看着舒仪背影,脸色变了又变,狠狠跺了一下脚。
第148章
沈璧所住的小院十分僻静。庭前修竹数干,几盆兰花,香气宜人。
书房明窗净几,右间用屏风隔着,隐约可见一张长书桌,木椅,靠墙一张斑竹榻。
两人宾主分座,丫鬟奉上茶水。
沈璧语气温和问道:“不知舍妹刚才说了什么引致口角?”
舒仪直言:“她说我们两人的婚事。”
沈璧一口茶刚进嘴,被她直言不讳一噎,差点呛到,放下茗碗,脸色有一丝不自然,道:“她如何知道的?”
舒仪笑了笑,没有半点扭捏,“说在你这里看到的手谕。”
沈璧记起前几日沈玉来书房等他的事,面有无奈。
舒仪道:“不知手谕可能借我一观。”
“当然可以。”沈璧起身,到屏风后书案旁,打开一个黄梨木匣,取出诏书给舒仪。从他的角度,正好可以看见舒仪鸦黑的发,衬得肤白如明玉般。沈璧神色微赧,不自在地轻咳一声,回到座上。
舒仪看完手谕,眉心微蹙,问道:“殿下这是何意?”
沈璧道:“是我向殿下请的旨意。”
舒仪朝他看来,两人目光相撞,沈璧先挪开脸。
看了恭敬垂立的沈璧一眼,郑泰心中暗叹,实则他也没有多少选择余地。
“扶我起来。”他道。
沈璧道:“殿下口述,臣代为执笔就是。”
“由你执笔,”郑泰直言不讳道,“你还想王妃手上接到人?”
沈璧只好扶着他起身,这一下才感觉到德王的身体到底有多差,隔着衣服扶着他的手臂,感受到的全是骨头。他心中泛起惶惶不安,却也只能硬压下。别人或许还有其他选择,沈阀却早已无路可选。
唯一的路,就是跟随德王走到底。
坐到书案前,沈璧研墨,郑泰拿起毛笔,手不受控制的微颤,为此他脸色一变,有心控制却收效甚微,沈璧见状,专心磨墨,装作视而不见。
好一会儿,郑泰脸色才恢复平静,提笔写了一封家书,说是家书,口气却颇为严厉,形同旨意。
他停下笔,拿起摆在案头的一本折子,递给沈璧,“你看看。”
沈璧推拒,“这如何使得。”
郑泰没好气道,“让你看就看,啰嗦什么。”
沈璧接过折子,是派往钜州的钦差的复命。明王妃和明王子嗣都已被贬为庶人,流放岭南。差事办的顺畅,没遇到任何波折。钦差折子中的口气却战战兢兢,原因是,没有摆在圣旨上还有一个重要旨意,收拢剩余钜州军。但是到了钜州才知道,除了一些老弱病残,军中再无剩余兵力。
一目十行扫完折子,沈璧讶然:“怎么会?难道明王入京时已经带走了全部钜州军?”
郑泰断然道:“不可能,明王不是那么短视之人,他带走全部兵力,倘若昆州听从朝廷旨意来个围魏救赵,他能如何。”
沈璧道:“明王妃会不会已经提前打散余军?”
郑泰道:“我已经让人详查此事。此事里外都透着蹊跷,让我不能安心。”
沈璧看完折子同样如此,觉得漏了什么,却一时想不到关键,只能说:“许是多心了。钜州养军也是乏力。再加上战马负担极重,或许是明王布下的疑阵,出兵时他已经带走了所有兵士,也可能兵败之后,明王府害怕,遣散了军队。”
郑泰心知两种可能都比较小,但仍是点点头,以示同意。他想起什么,话锋一转道,“你可知昆州王杜若晋?”
沈璧思索一下道:“知道。”
“说说。”
沈璧道:“据闻杜若晋还只是宁远侯时贪花好色,荒淫无度。昆州提起他莫有不摇头的。但两年前遇到刺杀,死里逃生后性情大变,现在治理昆州井井有条,百业俱兴。”
郑泰道:“浪子回头。”
沈璧笑了笑,“说是浪子回头,实际上韬光隐晦也说不定。他是先昆州王幼子,本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世事弄巧,才给他这样机遇。”
郑泰再次颔首,沈璧见他脸色不好,忧虑深重,劝他休息。
“不急。”郑泰道,再次拿笔,写完一道旨意,又拿出印鉴盖印。
沈璧眼角余光注意到“舒”字,略有一丝惊讶。
郑泰道:“不久之后,这就是圣旨,你先拿着,什么时候需要拿出来,你自己把握时机,或者你改变主意,另娶妻子也可以。”
被德王全然交托选择权的沈璧非但没有轻松,反而感到肩上负担更重了。他收好旨意,慎重放入怀中,这才告退。
从德王手里拿到两封旨意。一封接世子入京,原本沈阀还有顾虑,有了这封书信,甚至可以派人直接从王妃手中把世子抢来。沈璧放下一半的心。赶回沈家立刻将书信交出。沈阀家主大喜,立刻派了心腹之人带着卫士奔赴袁州。而另一封旨意,沈璧没有同沈家任何一个人提起。
他还在犹豫。
指婚的事虽然事他主动提起,但其中的牵扯,他还没有考虑清楚。身为门阀子弟,他从小就知道,婚姻是一种利益,是一种联盟,甚至是一种保证。家族中的女子,虽身份高贵,却从没有自己做主的权力。
自他弱冠之年外出见客,有好事之人赞他有匪君子如切如磋。他的婚姻,也成了沈家的一桩交易,相比女子,同样待价而沽。
沈璧从内心深处有点痛恨这样的命运。
同样是门阀之后,舒仪却格外洒脱从容,从废太子夺宫时就可以看出,这个女孩儿有智谋有勇气,还有难以形容的豁达,从龙之功就在眼前,她也愿意与其他世家分享。沈璧对她有佩服,有欣赏,还有些忌惮。
沈璧不知道,如果用婚姻捆住两人会产生什么结果。
更重要的是,在看到德王执笔颤抖的样子,他内心始终有一丝不安。
德王真的能够顺利登基?
第147章
京城先后经历了皇城大火和兵乱,不复往日热闹繁华。在祈王令下,匠人加紧修复皇城,皇城两侧各官员府邸也比往日安静许多。
国丧期间,舒仪和舒哲舒晏大部分时间都拘在家中。他两人与京中一群官宦子弟交好,倒也没有断了往来,京中一些风吹草动的消息全能打听来。近日京中议论无非是德王登基大典筹备的事。皇城被烧了一半,以往诸帝所居的太极殿主殿已经焚毁,幸而太极东堂尚在,因此新帝即位就选在东堂。
沈阀为新帝最为重用的士族,关注的人自然不少,新帝在养伤极少露面,群臣便从沈阀的动静揣摩新帝的心思。
沈玉进京时就引起不少人的注意,这位英宗时就已经被赐婚的德王侧妃,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和德王完婚。她来自袁州方向,带着卫士,行辕简单,并没有世子同行。京中士族们猜测,这是德王后院显露出的明显信号。
舒仪无意去揣测德王后宫的争斗,但她万万没有想到,沈玉进京后不久就给她发来请柬。
在袁州时两人相处的并不算好,沈玉以王府女主人自居多次举宴,舒仪全部婉拒,没想到到了京城,沈玉依然如此做派。舒仪有几分好奇她的用意,按时赴约。
毕竟是国丧期间,并不能明目张胆举宴,沈玉邀请几位门阀贵女小聚,大部分都是闺阁中与她交好的,唯有舒仪是例外。偏偏今日沈玉待舒仪十分亲密,牵着她的手引她坐在身旁。
庭院中其它贵女不由吃酸,道:“舒家的姑娘一来,我们都被比下去了。”
沈玉捂嘴笑道:“舒仪日后同我还要亲厚呢,你们可别吃味。”
众女听出话里藏话,交头接耳,隐隐笑语,时不时打量舒仪。没过一会儿,就有几个姑娘或明或暗言语刺探舒仪,态度露出隐晦的针对。
舒仪和众女敷衍应对一阵,直到有人提议赏画才暂停。离开花园时沈玉和舒仪走在最后面,距离前面一群姑娘有段距离。
“沈姑娘刚才说的是不是意有所指?”舒仪问。
沈玉笑道:“我还当你能沉住气不问。”
舒仪擒着一抹淡淡的笑意,“沈姑娘下了那么多功夫,我怎么能辜负。”
沈玉问道:“家兄难倒从未与你提过?”
舒仪刚才从众女言谈中感觉到与沈璧有关,得到沈玉亲口证实后,感觉颇有些匪夷所思,“提过什么?”
沈玉饶有兴趣看着她,道:“德王殿下有意为你们指婚。”
舒仪倏地停下,偏过脸来神色愕然,“指婚?”
从未见过她这般表情的沈玉笑道:“我在家兄书房中亲眼见到德王手谕,绝不会有错。”
“国丧未过……”
沈玉截住她的话头道:“所以并未对外公布,殿下颁此旨意,也是有意让家兄与你熟悉起来,毕竟舒、沈两家是京城门阀之首,非同小可。等丧期一过,大行天下,当然就可名正言顺嫁娶。”
舒仪心头百回千转,神色从震惊转为平静,声音冷静自持,“此事可有外人知晓?”
沈玉道:“只有我兄妹两人知道,就是家父也暂且不知。”
舒仪点点头,又问:“沈璧现在何处?”
沈玉讶道:“他刚回府,在书房里。”
舒仪转身欲走,沈玉一把拉住她的袖子,“急什么?日后见面的时候多着呢,她们还等着我们去赏画。”
舒仪哭笑不得,什么画比她的婚事更重要,她轻轻把沈玉的手拉开,“等不及了。”
沈玉对自己的兄长信心满满,自以为世间女子知道能嫁沈璧必然是心甘情愿欢喜交加的,见舒仪脸上殊无喜色,怔愣片刻才明白她对婚事并不满意。沈玉微微蹙眉,所谓美人就是蹙眉也自有楚楚风情,她道:“我知道你曾属意安阳郡王,论样貌人才我兄长更胜一筹,再说,就是岁数上,你嫁给我兄长可算是少年夫妻,安阳郡王年近而立又岂能相比。”
舒仪脸色微沉,道:“我若是嫁于你兄长,好处何止这些。沈舒两家联姻,站在你这位侧妃背后的门阀更多,德王妃空有名分,实际上却要屈居你之下了。”
沈玉被她道破心思,面色僵了一瞬又恢复,道:“舒家不过留有旧日威名,现在已经大不如前,沈阀跟随德王这么多年,如今已经是门阀之首,京中谁不想来攀附,可我家是念旧情的,愿意拉舒阀一把,还不计较你之前与安阳郡王的私情,如此恩情,你还不领情?”
舒仪眉梢扬起,哂笑道:“商贾之子,唯利益尔。”
沈玉蓦然涨红脸。沈阀以商行天下,不是正统宦官人家出身,虽富甲天下,却总是被士族轻看。沈玉记得,幼年时随祖父访友,正是最为鼎盛的京城展阀支系,俨然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他家的孩子执着沈氏两兄妹道:“贱业之后,昳丽乎此。”沈玉虽年幼不懂事,但只看周围的目光就觉得被轻视,心中被羞耻感充斥。这种情况直到她祖父多年支持强力门阀,家业北移,修改族谱后才渐渐改善。
她几乎已经忘记了,被人称为“商贾”“贱业”的滋味,此刻重被人提起,沈玉胸膛中憋着一股怒火,双眼阴沉地看着舒仪,樱唇微动。
“玉儿。”一道清朗的男声响起,截住两人的话头。
沈玉看见从花园小径那头走来的兄长,满脸羞愤都化作委屈,道:“哥哥。”
沈璧走到两人身旁,先对舒仪作揖道:“舒姑娘,小妹照顾不周,还请见谅。”
他客客气气,舒仪还礼道:“是我莽撞失了礼数。”
沈玉忍不住道:“哥哥,我好心招待她,她却耻笑我。”
沈璧道:“不过是些误会口角,客人都已道歉,你怎么还耿耿于怀,祖父幼时教导你全忘了。”
沈玉只好收敛不忿之色,闭嘴站在一旁。
沈璧侧过身,对舒仪道:“舒姑娘,请一旁叙话。”
舒仪颔首,跟在他身后,两人缓步离开花园。沈玉看着舒仪背影,脸色变了又变,狠狠跺了一下脚。
第148章
沈璧所住的小院十分僻静。庭前修竹数干,几盆兰花,香气宜人。
书房明窗净几,右间用屏风隔着,隐约可见一张长书桌,木椅,靠墙一张斑竹榻。
两人宾主分座,丫鬟奉上茶水。
沈璧语气温和问道:“不知舍妹刚才说了什么引致口角?”
舒仪直言:“她说我们两人的婚事。”
沈璧一口茶刚进嘴,被她直言不讳一噎,差点呛到,放下茗碗,脸色有一丝不自然,道:“她如何知道的?”
舒仪笑了笑,没有半点扭捏,“说在你这里看到的手谕。”
沈璧记起前几日沈玉来书房等他的事,面有无奈。
舒仪道:“不知手谕可能借我一观。”
“当然可以。”沈璧起身,到屏风后书案旁,打开一个黄梨木匣,取出诏书给舒仪。从他的角度,正好可以看见舒仪鸦黑的发,衬得肤白如明玉般。沈璧神色微赧,不自在地轻咳一声,回到座上。
舒仪看完手谕,眉心微蹙,问道:“殿下这是何意?”
沈璧道:“是我向殿下请的旨意。”
舒仪朝他看来,两人目光相撞,沈璧先挪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