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罗 第90节
此时有宫人送来一碗汤药,郑泰慢慢饮下,苦涩浓郁的药味在床账间挥之不散。
放下药碗,宫人用筷子从托盘里夹起一枚蜜饯。郑泰摆手,让人退下。
“方才有一桩要紧事忘了和王叔说,”郑泰道,“本王抓住一个多嘴的太监。”说完他不等郑穆表示,命令屋外侍卫将人带进来。
一个年纪才十三四岁的小太监被缚住嘴巴,五花大绑地押进屋内。侍卫将他狠狠挣在地上,他呜咽一声,惊惶不已,抬起头看向床上,目光在转到郑穆身上时眼睛一亮,很快又垂下头去。
这个表情只出现短短一刹,郑泰却没有错过,他斜乜郑穆,道:“看来他认识王叔。”
郑穆神色不动,朝匍匐在地的小太监看去。身上的鞭痕还渗着血,是新伤——显然他是刚刚才被郑泰抓住的。郑穆双目微睐,猜到了事情的始末。郑泰试探身边人的忠诚,有意将指婚的事透露出来,透露的时间和方式都是经过精心安排。
当他出现在这个屋子,郑泰就能顺藤摸瓜,抓到泄露消息的人。
“王叔?”郑泰道。
郑穆道:“殿下身体为重,处置宫人的事可以交给慎刑司。”
郑泰笑了一下,又喘着气咳嗽了几声,每一声都很沉,过了良久,他道:“这个小太监原本就是贴身服侍本王的,之前还和一个煎药的药童走的很近。就在前几天,那个药童自尽了。”
郑穆神色平淡,犹如在听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故事。
“他偷换我的药。”郑泰道,“区区一个药童,居然有这样的胆子,本王疑心背后有人指使,现在又抓住一个近身伺候的小太监,不放心交给别人拷问,还是交给禁卫本王才能放心。”
郑穆朝郑泰看去,“殿下在疑心什么?”
郑泰直视他,似乎头一次发现,郑穆的双眼乌黑而深邃,以往人们总记得他眼盲,却无人注意到,他的眼眸可以如此锋利,犹如新铸的宝剑。许多回忆浮现在脑海,鲜明如同昨日,原本已经要脱口而出的质问,被他咽了回去。郑泰道:“王叔曾说过,英宗的儿子里,本王最适合戴上白帽子。”
那是郑泰十岁的时候,宫宴后回宫的路上,与郑穆同行。郑泰不受英宗重视,郑穆只是郡王,两人都住在皇城最偏僻的殿室。同行时说着一些闲话,郑泰神色恹恹,极不得意。郑穆忽然开口道:“殿下可戴白帽子。”
王字上加白帽子,就是“皇”字。郑泰聪颖,瞬间就明白这个字谜。他怔在当场,心忽然砰砰急跳起来。
郑穆也记起那一夜,道:“殿下若身体安康,功绩或可比肩英宗。”
“或比肩?”郑泰疑惑,“本王还以为王叔并不认可父皇的手段。还说过,以阀治阀,无异于虎狼环伺,稍有不慎就要招致祸患。”
郑穆道:“英宗以阀治阀的法子虽然不能根治门阀,但是帝王心术,向来以制衡为理。在他手中,前有展阀,舒阀势力稳固,后又培养刘阀、沈阀这样的新贵。天下大小门阀林立,士族势大,可英宗一生,这些门阀可有团结一致的时候?无不各自为政,还相互攻讦。这就是英宗的手段。他利用士族,却从未被士族所左右。就这一点,你们兄弟几个哪个能及?明王看似英武,却被钜州士族辖制。先帝弱冠之年登基,刘阀就开始排除异己,以皇帝母族自称。”
郑泰道:“门阀之祸,犹如沉疴,非一朝一夕可治。”
郑穆道:“历代天子都是如此想,小疾成了沉疴。英宗活着可管束门阀,轮到你们兄弟几个,却只能被门阀摆布。”
郑泰大怒,“王叔慎言,本王提拔寒门弟子,为的就是日后制衡士族。”
郑穆唇含讥笑道:“殿下还是莫要自欺欺人的好。那几个寒门弟子能起什么用,如今殿下身旁,亲近还不是沈阀中人。论这一点,先帝都要胜你几分,若给他足够时间,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郑泰被说中心思,一想到自己努力作为,在他人眼中竟是如此可笑,就连他素来轻看的郑衍的评价都要高许多。他胸口憋闷,喘息两口道:“既然王叔如此看我,当初为何要支持我,还多方使力?”
郑穆道:“殿下现在还不明白?”
郑泰目光一沉,神色阴翳变幻不定,声音如同在胸腔中发出,“胡岚,是你安排在明王身侧?”
郑穆颔首。
自受伤以来一直怀疑的事被肯定,郑泰并没有感觉轻松,心头反而更沉重了,他道:“杜岩呢?”
郑穆气定神闲地道:“那只是一个巧合,真正的缘由还是出自你身上。追杀废太子是你下的命令,为了以绝后患,让刘阀当替罪羊,你命王府死士执行这个命令。在这之前,你都做的很好,我几乎找不到你的破绽。”
郑泰呼吸沉重,脸色阴沉。
郑穆目光一转,朝床帐后的屏风扫了一眼。
第151章
舒仪不为所动,敛气静心。
沈璧感觉郑穆目如闪电,透过重重帐幔仿佛要将人刺穿。他鬓旁渗出豆大冷汗,身形略晃一下。
郑穆目光微凝,皱眉。
郑泰手扶引枕,坐起身体,道:“王叔处心积虑,谋划这么久,引我兄弟阋墙,图的是什么?皇位?”他脸色憋得发紫,说到皇位两个字时忽然大笑,笑声癫狂。“我一直都小觑了王叔。棋子虽小,作用无穷。胡岚在郑祐身边,杜岩在我身边。郑祐就算武勇三军也总要依仗谋士,而袁州要出兵,必要仰仗良帅,你就将杜岩引至我身边,关键时刻透露废太子的消息,让他反戈一击。到现在这个地步,全是王叔指掌之间,可笑郑衍、郑祐,还有我,自诩英才,哪里及得上王叔的谋略。”
郑泰示人一向沉稳老成,何曾有过这样的模样。殿中宫人吓得噤若寒蝉,伏地不起。
郑穆却冷眼旁观,神色丝毫未动。
郑泰大费口,气喘不平,突然捂住嘴剧烈咳嗽起来。
“殿下还是先当心身体。”郑穆道。
郑泰横眉怒视他道:“若本王重病不起,最高兴不正是王叔你。”
郑穆道:“京城近年来太多变故,朝廷动荡,百官惶惶,实在不宜再生事,不然就不仅是你我的事,心思浮动的大有人在。”
郑泰道:“谁的心思还能比你深。”
郑穆微微一笑,坦然自若,仿佛郑泰的指责无关轻重。
“殿下,”他道,“静气养身,不要为些许小事就耗神。皇城失火,天下无主,百官和百姓都对殿下的登基翘首以盼。”
郑泰沉默地看着他。
郑穆站起身,好整以暇捋了一下衣袍,道:“既然殿下并没有丧期内指婚的打算,我就先告退,不打扰殿下休息。”
郑泰不置可否,眼看着他走开两步,忽然又转过身来。郑泰浑身不自觉一紧。
郑穆淡漠道:“方才就想问殿下,可知屏风后藏着两个人。”他话音刚落,身体已经一跃飘向床榻,一手前伸,朝床帏后抓去,迅若闪电,动作狠厉。
那一霎那,郑泰几乎以为他是冲着自己来的,寒毛直竖,额上沁出大滴大滴的汗珠,可偏偏他无法躲藏,身体微微一偏就疼的难以忍受。
“王叔!”仓皇间,郑泰半个身体趴在引枕上大喊。
屏风后的舒仪和沈璧同时感觉不妙,但两人反应却是大大的不同。沈璧往前略微一倾,提防郑穆趁机对德王不利,但身体才微微一动,却是僵住,一种仿佛被气机锁定的感觉强烈笼罩着他,让他相信,郑穆全是冲着自己而来。
舒仪在第一时间已经反应过来,郑穆说话的时刻,她已经矮下身体,就势一滚,躲到床榻之下。
在郑穆的掌风之下,屏风崩开,四分五裂。却只露出一个人的身影。
沈璧根本不及分辨,面对郑穆的一掌,他双手往前一推,内力吞吐,挡下仿佛漫天而来的掌印。
两相接触,砰地一声,沈璧被内力震倒,摔倒在地,唇角渗出一丝猩红。
“住手。”郑泰大吼。
郑穆收手,站在床前沉默不语,视线在屏风处扫了一圈,落在另一边的床沿不语。
门外侍卫都是德王亲卫,事先就已得到暗示,对房内情况十分警惕,一听到郑泰的吼声就夺门而入。实在是郑穆的动作太快,一起一落,沈璧已经吃亏,受了内伤。
郑泰在床上粗喘着气,一面是气,一面是惊,他甚至在考虑,要不要趁这个机会,让侍卫行一次大险,拿下郑穆。
郑穆看他一眼,眸含精光,“这不是沈家的璧玉公子吗?怎么躲在床后?”
郑泰自知现在情况是自己理亏,于是道:“今日是本王召沈璧前来,正好王叔来了,这才让他避让一下。”
郑穆似笑非笑瞥了两人一眼,“殿下日后就是九五至尊,行事还需谨慎,莫要落人口舌。沈家公子这般相貌,等闲貌美女子都有不如,只怕外界不明事理的人知道今日这般,会有口舌非议。”
这话又狠又毒,竟是暗示两人之间有龙阳之好。郑泰气的脸色又白又红,偏偏今日沈璧躲在床帐之后确实不妥,他有口难辩。
沈璧喉口堵着一口血像浓痰似的,被这番话激得当下张口吐了出来。他起身,半跪在地,声音是伤后的沙哑,“是臣失礼,该罚。”
郑泰道:“等会自己去领罚。”
郑穆看两人一唱一和,不做表态,目光却始终关注着另一边的床沿不语。
郑泰道:“王叔刚才不是说要走?”
“殿下的房中没有再藏人了吧?”
郑泰怒容,“王叔慎言,不然就请祁王来辨个分明。。”
真要叫来宗亲分辩此事,两人都落不到好。郑穆笑一下道,“我也是关心殿下安危。”
郑泰道:“王叔要用心的地方多着呢,这里就不劳王叔费心了。”
郑穆作揖离开。
他一走,房中胶凝的空气仿佛都松弛许多。
沈璧朝床下看去。舒仪慢慢爬出来,没有抬头,只垂着身体。
郑泰只当他是沈家的死士,刚才反应机敏一些。他心事重重,再加上刚才耗神耗身,也没有多余的话和沈璧讲,只幽幽说了一句,“人心浮动,还有多少?”
沈璧带着舒仪离开,走到路上,捂嘴咳嗽几声,肺部空洞,显然受了内伤。
他看看舒仪,道:“刚才,你全看到了。”
舒仪答非所问,“你受了内伤,快回去休息吧。”
沈璧道:“他有意为皇,可曾告知过你?”
舒仪蹙眉。
“非舒家已经有了做后族的打算?”
他问的犀利,舒仪不得不答,“舒家若要成为后族,岂会等到今日。”
沈璧道:“他隐藏如此之深,对有姻缘之约的你都瞒着,难道你就不觉得可怕?”
舒仪抿了抿唇,道:“要说隐藏,沈兄也不遑多让,外界都传沈兄乃谦谦公子,文弱书生,今日才知沈兄功夫了得,文武双全,在门阀众多杰出弟子中也可名列前茅。”
沈璧苦笑一下道,“不是我故意隐藏,韬光隐晦,原是不得已。”
“我们这般出身,有的锋芒毕露,有的百般藏拙,各有各的苦衷,都是形势所迫,谁能完全露出自己来,安阳郡王有所隐藏,也不算什么奇怪事吧。”
沈璧认真看她一眼,道:“原来你用情已如此之深。”
舒仪表情一滞。
沈璧拱手道,“该说该做的,我已做尽,到底如何决断,还请舒姑娘慎重考虑。我只提醒一句,皇位正统,不容亵渎。”
他语重心长说完这些,又咳嗽起来,命人将舒仪送回府。
等他背影走远,舒仪的脸立刻沉下来,眉宇紧锁,掩藏不住的忧色。
回到舒府,舒仪将舒哲舒晏两兄弟请来,提出让两人暂回江陵老家的意图。两兄弟近半年在京城中和一群门阀弟子打得火热,都有些不舍。
舒哲道:“小七,现在咱们家已经没有嫡系在朝廷能说上话,这样一走,京城岂不是就成了空府。”
舒晏问道:“让我们回去也总得说个理由吧。”
舒仪预期诚恳道:“局势凶险,难以明说。两位兄长若是知道太多,只怕引来祸患。”
舒哲舒晏俱是少年俊才,听说凶险,脸色严肃起来,问道:“难道还能比得过明王之乱?”
放下药碗,宫人用筷子从托盘里夹起一枚蜜饯。郑泰摆手,让人退下。
“方才有一桩要紧事忘了和王叔说,”郑泰道,“本王抓住一个多嘴的太监。”说完他不等郑穆表示,命令屋外侍卫将人带进来。
一个年纪才十三四岁的小太监被缚住嘴巴,五花大绑地押进屋内。侍卫将他狠狠挣在地上,他呜咽一声,惊惶不已,抬起头看向床上,目光在转到郑穆身上时眼睛一亮,很快又垂下头去。
这个表情只出现短短一刹,郑泰却没有错过,他斜乜郑穆,道:“看来他认识王叔。”
郑穆神色不动,朝匍匐在地的小太监看去。身上的鞭痕还渗着血,是新伤——显然他是刚刚才被郑泰抓住的。郑穆双目微睐,猜到了事情的始末。郑泰试探身边人的忠诚,有意将指婚的事透露出来,透露的时间和方式都是经过精心安排。
当他出现在这个屋子,郑泰就能顺藤摸瓜,抓到泄露消息的人。
“王叔?”郑泰道。
郑穆道:“殿下身体为重,处置宫人的事可以交给慎刑司。”
郑泰笑了一下,又喘着气咳嗽了几声,每一声都很沉,过了良久,他道:“这个小太监原本就是贴身服侍本王的,之前还和一个煎药的药童走的很近。就在前几天,那个药童自尽了。”
郑穆神色平淡,犹如在听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故事。
“他偷换我的药。”郑泰道,“区区一个药童,居然有这样的胆子,本王疑心背后有人指使,现在又抓住一个近身伺候的小太监,不放心交给别人拷问,还是交给禁卫本王才能放心。”
郑穆朝郑泰看去,“殿下在疑心什么?”
郑泰直视他,似乎头一次发现,郑穆的双眼乌黑而深邃,以往人们总记得他眼盲,却无人注意到,他的眼眸可以如此锋利,犹如新铸的宝剑。许多回忆浮现在脑海,鲜明如同昨日,原本已经要脱口而出的质问,被他咽了回去。郑泰道:“王叔曾说过,英宗的儿子里,本王最适合戴上白帽子。”
那是郑泰十岁的时候,宫宴后回宫的路上,与郑穆同行。郑泰不受英宗重视,郑穆只是郡王,两人都住在皇城最偏僻的殿室。同行时说着一些闲话,郑泰神色恹恹,极不得意。郑穆忽然开口道:“殿下可戴白帽子。”
王字上加白帽子,就是“皇”字。郑泰聪颖,瞬间就明白这个字谜。他怔在当场,心忽然砰砰急跳起来。
郑穆也记起那一夜,道:“殿下若身体安康,功绩或可比肩英宗。”
“或比肩?”郑泰疑惑,“本王还以为王叔并不认可父皇的手段。还说过,以阀治阀,无异于虎狼环伺,稍有不慎就要招致祸患。”
郑穆道:“英宗以阀治阀的法子虽然不能根治门阀,但是帝王心术,向来以制衡为理。在他手中,前有展阀,舒阀势力稳固,后又培养刘阀、沈阀这样的新贵。天下大小门阀林立,士族势大,可英宗一生,这些门阀可有团结一致的时候?无不各自为政,还相互攻讦。这就是英宗的手段。他利用士族,却从未被士族所左右。就这一点,你们兄弟几个哪个能及?明王看似英武,却被钜州士族辖制。先帝弱冠之年登基,刘阀就开始排除异己,以皇帝母族自称。”
郑泰道:“门阀之祸,犹如沉疴,非一朝一夕可治。”
郑穆道:“历代天子都是如此想,小疾成了沉疴。英宗活着可管束门阀,轮到你们兄弟几个,却只能被门阀摆布。”
郑泰大怒,“王叔慎言,本王提拔寒门弟子,为的就是日后制衡士族。”
郑穆唇含讥笑道:“殿下还是莫要自欺欺人的好。那几个寒门弟子能起什么用,如今殿下身旁,亲近还不是沈阀中人。论这一点,先帝都要胜你几分,若给他足够时间,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郑泰被说中心思,一想到自己努力作为,在他人眼中竟是如此可笑,就连他素来轻看的郑衍的评价都要高许多。他胸口憋闷,喘息两口道:“既然王叔如此看我,当初为何要支持我,还多方使力?”
郑穆道:“殿下现在还不明白?”
郑泰目光一沉,神色阴翳变幻不定,声音如同在胸腔中发出,“胡岚,是你安排在明王身侧?”
郑穆颔首。
自受伤以来一直怀疑的事被肯定,郑泰并没有感觉轻松,心头反而更沉重了,他道:“杜岩呢?”
郑穆气定神闲地道:“那只是一个巧合,真正的缘由还是出自你身上。追杀废太子是你下的命令,为了以绝后患,让刘阀当替罪羊,你命王府死士执行这个命令。在这之前,你都做的很好,我几乎找不到你的破绽。”
郑泰呼吸沉重,脸色阴沉。
郑穆目光一转,朝床帐后的屏风扫了一眼。
第151章
舒仪不为所动,敛气静心。
沈璧感觉郑穆目如闪电,透过重重帐幔仿佛要将人刺穿。他鬓旁渗出豆大冷汗,身形略晃一下。
郑穆目光微凝,皱眉。
郑泰手扶引枕,坐起身体,道:“王叔处心积虑,谋划这么久,引我兄弟阋墙,图的是什么?皇位?”他脸色憋得发紫,说到皇位两个字时忽然大笑,笑声癫狂。“我一直都小觑了王叔。棋子虽小,作用无穷。胡岚在郑祐身边,杜岩在我身边。郑祐就算武勇三军也总要依仗谋士,而袁州要出兵,必要仰仗良帅,你就将杜岩引至我身边,关键时刻透露废太子的消息,让他反戈一击。到现在这个地步,全是王叔指掌之间,可笑郑衍、郑祐,还有我,自诩英才,哪里及得上王叔的谋略。”
郑泰示人一向沉稳老成,何曾有过这样的模样。殿中宫人吓得噤若寒蝉,伏地不起。
郑穆却冷眼旁观,神色丝毫未动。
郑泰大费口,气喘不平,突然捂住嘴剧烈咳嗽起来。
“殿下还是先当心身体。”郑穆道。
郑泰横眉怒视他道:“若本王重病不起,最高兴不正是王叔你。”
郑穆道:“京城近年来太多变故,朝廷动荡,百官惶惶,实在不宜再生事,不然就不仅是你我的事,心思浮动的大有人在。”
郑泰道:“谁的心思还能比你深。”
郑穆微微一笑,坦然自若,仿佛郑泰的指责无关轻重。
“殿下,”他道,“静气养身,不要为些许小事就耗神。皇城失火,天下无主,百官和百姓都对殿下的登基翘首以盼。”
郑泰沉默地看着他。
郑穆站起身,好整以暇捋了一下衣袍,道:“既然殿下并没有丧期内指婚的打算,我就先告退,不打扰殿下休息。”
郑泰不置可否,眼看着他走开两步,忽然又转过身来。郑泰浑身不自觉一紧。
郑穆淡漠道:“方才就想问殿下,可知屏风后藏着两个人。”他话音刚落,身体已经一跃飘向床榻,一手前伸,朝床帏后抓去,迅若闪电,动作狠厉。
那一霎那,郑泰几乎以为他是冲着自己来的,寒毛直竖,额上沁出大滴大滴的汗珠,可偏偏他无法躲藏,身体微微一偏就疼的难以忍受。
“王叔!”仓皇间,郑泰半个身体趴在引枕上大喊。
屏风后的舒仪和沈璧同时感觉不妙,但两人反应却是大大的不同。沈璧往前略微一倾,提防郑穆趁机对德王不利,但身体才微微一动,却是僵住,一种仿佛被气机锁定的感觉强烈笼罩着他,让他相信,郑穆全是冲着自己而来。
舒仪在第一时间已经反应过来,郑穆说话的时刻,她已经矮下身体,就势一滚,躲到床榻之下。
在郑穆的掌风之下,屏风崩开,四分五裂。却只露出一个人的身影。
沈璧根本不及分辨,面对郑穆的一掌,他双手往前一推,内力吞吐,挡下仿佛漫天而来的掌印。
两相接触,砰地一声,沈璧被内力震倒,摔倒在地,唇角渗出一丝猩红。
“住手。”郑泰大吼。
郑穆收手,站在床前沉默不语,视线在屏风处扫了一圈,落在另一边的床沿不语。
门外侍卫都是德王亲卫,事先就已得到暗示,对房内情况十分警惕,一听到郑泰的吼声就夺门而入。实在是郑穆的动作太快,一起一落,沈璧已经吃亏,受了内伤。
郑泰在床上粗喘着气,一面是气,一面是惊,他甚至在考虑,要不要趁这个机会,让侍卫行一次大险,拿下郑穆。
郑穆看他一眼,眸含精光,“这不是沈家的璧玉公子吗?怎么躲在床后?”
郑泰自知现在情况是自己理亏,于是道:“今日是本王召沈璧前来,正好王叔来了,这才让他避让一下。”
郑穆似笑非笑瞥了两人一眼,“殿下日后就是九五至尊,行事还需谨慎,莫要落人口舌。沈家公子这般相貌,等闲貌美女子都有不如,只怕外界不明事理的人知道今日这般,会有口舌非议。”
这话又狠又毒,竟是暗示两人之间有龙阳之好。郑泰气的脸色又白又红,偏偏今日沈璧躲在床帐之后确实不妥,他有口难辩。
沈璧喉口堵着一口血像浓痰似的,被这番话激得当下张口吐了出来。他起身,半跪在地,声音是伤后的沙哑,“是臣失礼,该罚。”
郑泰道:“等会自己去领罚。”
郑穆看两人一唱一和,不做表态,目光却始终关注着另一边的床沿不语。
郑泰道:“王叔刚才不是说要走?”
“殿下的房中没有再藏人了吧?”
郑泰怒容,“王叔慎言,不然就请祁王来辨个分明。。”
真要叫来宗亲分辩此事,两人都落不到好。郑穆笑一下道,“我也是关心殿下安危。”
郑泰道:“王叔要用心的地方多着呢,这里就不劳王叔费心了。”
郑穆作揖离开。
他一走,房中胶凝的空气仿佛都松弛许多。
沈璧朝床下看去。舒仪慢慢爬出来,没有抬头,只垂着身体。
郑泰只当他是沈家的死士,刚才反应机敏一些。他心事重重,再加上刚才耗神耗身,也没有多余的话和沈璧讲,只幽幽说了一句,“人心浮动,还有多少?”
沈璧带着舒仪离开,走到路上,捂嘴咳嗽几声,肺部空洞,显然受了内伤。
他看看舒仪,道:“刚才,你全看到了。”
舒仪答非所问,“你受了内伤,快回去休息吧。”
沈璧道:“他有意为皇,可曾告知过你?”
舒仪蹙眉。
“非舒家已经有了做后族的打算?”
他问的犀利,舒仪不得不答,“舒家若要成为后族,岂会等到今日。”
沈璧道:“他隐藏如此之深,对有姻缘之约的你都瞒着,难道你就不觉得可怕?”
舒仪抿了抿唇,道:“要说隐藏,沈兄也不遑多让,外界都传沈兄乃谦谦公子,文弱书生,今日才知沈兄功夫了得,文武双全,在门阀众多杰出弟子中也可名列前茅。”
沈璧苦笑一下道,“不是我故意隐藏,韬光隐晦,原是不得已。”
“我们这般出身,有的锋芒毕露,有的百般藏拙,各有各的苦衷,都是形势所迫,谁能完全露出自己来,安阳郡王有所隐藏,也不算什么奇怪事吧。”
沈璧认真看她一眼,道:“原来你用情已如此之深。”
舒仪表情一滞。
沈璧拱手道,“该说该做的,我已做尽,到底如何决断,还请舒姑娘慎重考虑。我只提醒一句,皇位正统,不容亵渎。”
他语重心长说完这些,又咳嗽起来,命人将舒仪送回府。
等他背影走远,舒仪的脸立刻沉下来,眉宇紧锁,掩藏不住的忧色。
回到舒府,舒仪将舒哲舒晏两兄弟请来,提出让两人暂回江陵老家的意图。两兄弟近半年在京城中和一群门阀弟子打得火热,都有些不舍。
舒哲道:“小七,现在咱们家已经没有嫡系在朝廷能说上话,这样一走,京城岂不是就成了空府。”
舒晏问道:“让我们回去也总得说个理由吧。”
舒仪预期诚恳道:“局势凶险,难以明说。两位兄长若是知道太多,只怕引来祸患。”
舒哲舒晏俱是少年俊才,听说凶险,脸色严肃起来,问道:“难道还能比得过明王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