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李泽道:“太晚。”
他像是随意说出来的话,但是听到的人绝对不敢忽略其中的分量,里面绝无转圜的余地。
李泌沉吟片刻,不失稳重地与他解释:“太早回去,臣有性命之忧,希望陛下能够理解臣。”
李泽道:“朕愿闻其详,有什么顾虑,先生一并说来。”
“臣二十七岁侍奉先皇,后来亦常伴陛下左右,如今四十七岁,臣侍奉两位陛下已经太久,得到的恩宠太深,此臣惶恐一也。”
“臣深得陛下信任,得以拥有为国家赴汤蹈火的荣幸,承蒙陛下不弃臣之陋策,集大小功劳于一身,臣所得,已经超出了臣本身所能负荷的界限,这是臣第二惶恐之处。”
“第三?”
李泽专注地看他,李泌斩钉截铁地说:“臣非淡泊名利之徒,臣心里放不下国家,又仰慕修道之人的高洁,有功则退,对待是非能避则避,此乃臣的处世之道,却被外面传的神乎其神。”
李泌遗憾地问:“臣心事重重,生怕站在高处,一旦失足,就会跌的粉身碎骨,陛下难道真的就不能再给臣一些时间吗?”
李泽走下来,李泌惶恐地站起来,李泽与他并肩而立,难得见他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他慷慨地出言劝慰李泌:“先生有这么多顾虑,怎么不早点告诉我?是因为父皇之事,觉得我非可以托付之君吗?”
“先生对我真是太生分了。”
李泌忙说:“不,臣从未怀疑过陛下,当面跟陛下说这些话,何尝不是对陛下的信任。”
李泽若有所思,笑容又恢复到一贯的疏离淡然,似乎这世上并没有特别值得他喜欢的东西,眉眼间自始至终笼着似是而非的烟云。
无论答案在他的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他都是波澜不惊的模样。
他沉稳地说:“好吧,朕尊重先生的意思,先生且在此处好好休息,但是过完年,先生就不能再推脱了,朕会按时派人来请先生。”
“朕需要先生。”
李泌喜道:“臣谢过陛下。”
北方百废待兴,对河北叛军的讨伐步入尾声。而南方,淮南道节度使张显正联合淮南王李道岘判乱,江南富庶地区几乎全部被波及,再加上近几年为筹措军费,官吏趁机对江南百姓的苛剥,江南多数人家已经破产,纷纷扶老携幼,逃离家乡,流窜到荒野山泽之间,给地方治安带来很大的隐患,赋税也大为减少。
在中央,李泽刚刚翦除了李隆基和李恪留下来的元老,开始宽简行事,图谋削弱藩镇。
要等到来年,局势彻底翻转,改朝换代的余波留下的阴霾渐渐被新的形势驱散,李泌再以新的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才不会引起震恐,才更具备说服力。
这些自然也在李泽的考量之内,甚至他此刻过来此地都会引起朝野闲谈,招来众人猜忌。
他从不贸然行事,李泌也不会天真地以为他真的就是来看望自己的。
果不其然,李泽随意从袖中抽出一张白笺,李泌接过手,打开看,专注的目光在上面扫过,纸上没有什么秘密,内容并不能够给人带来震撼,只是简单的生辰八字而已。
李泌不解地问他:“陛下这是何意?”
李泽的眼底荡漾了一些晦暗,浮现出微微的讥讽,还有狠辣。
尽管他会算命排盘,李泽总不至于让他借此给人改命杀人吧?李泌真的感到很奇怪。
到底是谁跟他结了这么大的仇怨?
李泽转过身,背对着他,李泌拿着那张纸翻来覆去地看,绞尽脑汁地想,不由自主地开始掐指给八字的主人排盘,明明李泽也没告诉他此人是男是女,姓什名谁,他头脑中就是灵光一现,神思落在了昨天来到这里的那个女子身上。
李泌震惊地瞪大了双眼,一切事情都赫然对上了。
李泽回头,压下几乎就要从胸中流溢出来的暴戾情绪,冷情冷眼地下达了命令。
“朕要带她回长安。”
而且还不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带他们回长安。
李泌很知趣地跪下,说他想要为新收的徒弟求一个官职。
“他博览群书,为人机敏周全,洞察天下局势,人情练达,倘若不是为身世所累,凭他的能力,做出来的成果绝对不会比如今朝堂上站立的任何一个人差。”
李泌为之求情,“臣请求陛下高抬贵手,手下留情。”
“事成之后,留他一命。”
李泽不置可否。
“天下之大,难道还缺这一个英才吗?”
李泌道:“英才遍地,但是他无可代替。”
李泽拂袖而出。
徐直真的没想到,徐回做官能那么快,那个老先生的能力也太强大了吧,他们昨天刚来,今天他不过是跟路过的皇帝见了一面,徐回马上就被封为翰林学士兼知制诰了。
但是徐回似乎并不开心,她也说不上开心,她对这里的别墅充满新鲜感,诏书上却逼迫他们今天下午就启程。
还是跟那个皇帝一起,几百个禁卫军跟着。
作者有话说:
----------------------
第26章 长安(三)
车马仪仗连夜行过潭州,直达洞庭湖畔的巴陵郡,宿在沿途的驿站。
除了见到她的时候偶尔似有若无地瞪她两眼,那位皇帝并没怎么与他们为难,徐直认为这是他太过繁忙的缘故,他看起来比阿回大不了两岁,却身肩重担,他们一旦在某处停下来,他很快就出门人影不见。
忙碌的人看到她这样的闲人是会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但是他一回来,势必要把徐回叫过去,他们一起一待就是两个时辰,见不到徐回,会让她忧心如焚,尤其是连着两日的夜晚,徐回都不能陪着她睡觉,他们也不能住一个房间。
幸好徐回会自己过来找她,夜深人静,阒然无声,徐回拖着疲累的身体蹑手蹑脚走到她的房间。徐直正在换寝衣,见到徐回进来,她倍感惊喜,手忙脚乱地扣子系好,把素色的绢被展开,徐回很默契地躺上来,把她拥进怀里,像过去的七百个日日夜夜。徐直以为他们还会像往常那样聊天,但是徐回很久都没有说话。
他把她的头抱进怀里,徐直也很乖地贴着他温热有力的胸膛,他的心脏平缓有节奏地跳动,震荡着她的脸颊。
还是她先开口,“阿兄,他为难你了吗?他看起来是有些不太好相处,做他的臣子一定很累,但是没办法,谁让天下都姓李。”
“兴许到了长安,他就不会只为难你了,他有很多官员,阿兄也可以把他对你的关注视为一种赏识。”
徐直絮絮叨叨地安慰着他,徐回笑了笑,抬手捧起她的脸,床帘没放下来,高脚桌上的烛火照亮了四四方方的床间的每一寸,让她眼里的郁闷和关怀备至纤毫毕现,徐回还是第一次这样深沉欲言又止地凝视她,她顺从他的力道撑着脑袋,在沉默中等待着他的答案,等待着他把问题说出来。
徐回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采取尽量不去刺激她的方式,状似若无其事的样子跟她闲谈:“陛下只是践行了君臣之道,对我说不上坏,考了我几篇策论而已。”
“那你答得怎么样?”
徐回颇为自负地说:“信手拈来。”
徐直笑道:“在我意料之中。”
“阿兄在想,去了长安你会不会害怕,我当时从长安把你救出来,你满身的血,真要吓坏我了,究竟是怎样可怕的事情呢?阿兄根本不敢想,幸好,那些血不全然是你的。”
每次努力回想,她都烦躁不堪,之前她会因为对过往的事情没有记忆,对周围的环境感到十分不安,一旦有触动到她记忆点的东西,她就开始躁动。徐回只好放弃让她疾病痊愈这条路,转而引导她向前看,给她的头脑植入新的意趣和观念。但是现在,他不得不去了解那些过往的悬念,有太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等着他去窥探,那里有很多答案,每个答案都会引起一种后果,最大的后果也是他最不能忍受的后果,他不能忍受失去徐直。
他十分确定,他爱徐直。
果不其然她又有些烦躁,突然从他身上坐起来,神情郁郁像黑暗中的精灵,柔和和偏执两种特质在她身上共生,交织出一种诡异的美感,出口的语气充满幼稚的不耐烦。
“我不害怕,我可能是在长安受了点伤,可是我又没死在长安。”
“阿兄的意思是说,我把灵魂留在长安的废墟里面了,现在要帮我找回来,我认为那没什么好处,我不要。”
“阿兄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我不害怕。”
可是我害怕呀,如果真的是他,他来把你抢走怎么办?
徐回又捧住她的脸,与她额抵着额,他难过地闭了闭眼,漂亮的琉璃色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她,她也呼吸平静地大胆回视他。
“阿兄以前没看好你,让你遭遇了一些可怕的事情,阿兄担心,一旦回到长安,过去的坏人和不好的事情全部都会找上来。”
他像是随意说出来的话,但是听到的人绝对不敢忽略其中的分量,里面绝无转圜的余地。
李泌沉吟片刻,不失稳重地与他解释:“太早回去,臣有性命之忧,希望陛下能够理解臣。”
李泽道:“朕愿闻其详,有什么顾虑,先生一并说来。”
“臣二十七岁侍奉先皇,后来亦常伴陛下左右,如今四十七岁,臣侍奉两位陛下已经太久,得到的恩宠太深,此臣惶恐一也。”
“臣深得陛下信任,得以拥有为国家赴汤蹈火的荣幸,承蒙陛下不弃臣之陋策,集大小功劳于一身,臣所得,已经超出了臣本身所能负荷的界限,这是臣第二惶恐之处。”
“第三?”
李泽专注地看他,李泌斩钉截铁地说:“臣非淡泊名利之徒,臣心里放不下国家,又仰慕修道之人的高洁,有功则退,对待是非能避则避,此乃臣的处世之道,却被外面传的神乎其神。”
李泌遗憾地问:“臣心事重重,生怕站在高处,一旦失足,就会跌的粉身碎骨,陛下难道真的就不能再给臣一些时间吗?”
李泽走下来,李泌惶恐地站起来,李泽与他并肩而立,难得见他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他慷慨地出言劝慰李泌:“先生有这么多顾虑,怎么不早点告诉我?是因为父皇之事,觉得我非可以托付之君吗?”
“先生对我真是太生分了。”
李泌忙说:“不,臣从未怀疑过陛下,当面跟陛下说这些话,何尝不是对陛下的信任。”
李泽若有所思,笑容又恢复到一贯的疏离淡然,似乎这世上并没有特别值得他喜欢的东西,眉眼间自始至终笼着似是而非的烟云。
无论答案在他的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他都是波澜不惊的模样。
他沉稳地说:“好吧,朕尊重先生的意思,先生且在此处好好休息,但是过完年,先生就不能再推脱了,朕会按时派人来请先生。”
“朕需要先生。”
李泌喜道:“臣谢过陛下。”
北方百废待兴,对河北叛军的讨伐步入尾声。而南方,淮南道节度使张显正联合淮南王李道岘判乱,江南富庶地区几乎全部被波及,再加上近几年为筹措军费,官吏趁机对江南百姓的苛剥,江南多数人家已经破产,纷纷扶老携幼,逃离家乡,流窜到荒野山泽之间,给地方治安带来很大的隐患,赋税也大为减少。
在中央,李泽刚刚翦除了李隆基和李恪留下来的元老,开始宽简行事,图谋削弱藩镇。
要等到来年,局势彻底翻转,改朝换代的余波留下的阴霾渐渐被新的形势驱散,李泌再以新的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才不会引起震恐,才更具备说服力。
这些自然也在李泽的考量之内,甚至他此刻过来此地都会引起朝野闲谈,招来众人猜忌。
他从不贸然行事,李泌也不会天真地以为他真的就是来看望自己的。
果不其然,李泽随意从袖中抽出一张白笺,李泌接过手,打开看,专注的目光在上面扫过,纸上没有什么秘密,内容并不能够给人带来震撼,只是简单的生辰八字而已。
李泌不解地问他:“陛下这是何意?”
李泽的眼底荡漾了一些晦暗,浮现出微微的讥讽,还有狠辣。
尽管他会算命排盘,李泽总不至于让他借此给人改命杀人吧?李泌真的感到很奇怪。
到底是谁跟他结了这么大的仇怨?
李泽转过身,背对着他,李泌拿着那张纸翻来覆去地看,绞尽脑汁地想,不由自主地开始掐指给八字的主人排盘,明明李泽也没告诉他此人是男是女,姓什名谁,他头脑中就是灵光一现,神思落在了昨天来到这里的那个女子身上。
李泌震惊地瞪大了双眼,一切事情都赫然对上了。
李泽回头,压下几乎就要从胸中流溢出来的暴戾情绪,冷情冷眼地下达了命令。
“朕要带她回长安。”
而且还不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带他们回长安。
李泌很知趣地跪下,说他想要为新收的徒弟求一个官职。
“他博览群书,为人机敏周全,洞察天下局势,人情练达,倘若不是为身世所累,凭他的能力,做出来的成果绝对不会比如今朝堂上站立的任何一个人差。”
李泌为之求情,“臣请求陛下高抬贵手,手下留情。”
“事成之后,留他一命。”
李泽不置可否。
“天下之大,难道还缺这一个英才吗?”
李泌道:“英才遍地,但是他无可代替。”
李泽拂袖而出。
徐直真的没想到,徐回做官能那么快,那个老先生的能力也太强大了吧,他们昨天刚来,今天他不过是跟路过的皇帝见了一面,徐回马上就被封为翰林学士兼知制诰了。
但是徐回似乎并不开心,她也说不上开心,她对这里的别墅充满新鲜感,诏书上却逼迫他们今天下午就启程。
还是跟那个皇帝一起,几百个禁卫军跟着。
作者有话说:
----------------------
第26章 长安(三)
车马仪仗连夜行过潭州,直达洞庭湖畔的巴陵郡,宿在沿途的驿站。
除了见到她的时候偶尔似有若无地瞪她两眼,那位皇帝并没怎么与他们为难,徐直认为这是他太过繁忙的缘故,他看起来比阿回大不了两岁,却身肩重担,他们一旦在某处停下来,他很快就出门人影不见。
忙碌的人看到她这样的闲人是会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但是他一回来,势必要把徐回叫过去,他们一起一待就是两个时辰,见不到徐回,会让她忧心如焚,尤其是连着两日的夜晚,徐回都不能陪着她睡觉,他们也不能住一个房间。
幸好徐回会自己过来找她,夜深人静,阒然无声,徐回拖着疲累的身体蹑手蹑脚走到她的房间。徐直正在换寝衣,见到徐回进来,她倍感惊喜,手忙脚乱地扣子系好,把素色的绢被展开,徐回很默契地躺上来,把她拥进怀里,像过去的七百个日日夜夜。徐直以为他们还会像往常那样聊天,但是徐回很久都没有说话。
他把她的头抱进怀里,徐直也很乖地贴着他温热有力的胸膛,他的心脏平缓有节奏地跳动,震荡着她的脸颊。
还是她先开口,“阿兄,他为难你了吗?他看起来是有些不太好相处,做他的臣子一定很累,但是没办法,谁让天下都姓李。”
“兴许到了长安,他就不会只为难你了,他有很多官员,阿兄也可以把他对你的关注视为一种赏识。”
徐直絮絮叨叨地安慰着他,徐回笑了笑,抬手捧起她的脸,床帘没放下来,高脚桌上的烛火照亮了四四方方的床间的每一寸,让她眼里的郁闷和关怀备至纤毫毕现,徐回还是第一次这样深沉欲言又止地凝视她,她顺从他的力道撑着脑袋,在沉默中等待着他的答案,等待着他把问题说出来。
徐回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采取尽量不去刺激她的方式,状似若无其事的样子跟她闲谈:“陛下只是践行了君臣之道,对我说不上坏,考了我几篇策论而已。”
“那你答得怎么样?”
徐回颇为自负地说:“信手拈来。”
徐直笑道:“在我意料之中。”
“阿兄在想,去了长安你会不会害怕,我当时从长安把你救出来,你满身的血,真要吓坏我了,究竟是怎样可怕的事情呢?阿兄根本不敢想,幸好,那些血不全然是你的。”
每次努力回想,她都烦躁不堪,之前她会因为对过往的事情没有记忆,对周围的环境感到十分不安,一旦有触动到她记忆点的东西,她就开始躁动。徐回只好放弃让她疾病痊愈这条路,转而引导她向前看,给她的头脑植入新的意趣和观念。但是现在,他不得不去了解那些过往的悬念,有太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等着他去窥探,那里有很多答案,每个答案都会引起一种后果,最大的后果也是他最不能忍受的后果,他不能忍受失去徐直。
他十分确定,他爱徐直。
果不其然她又有些烦躁,突然从他身上坐起来,神情郁郁像黑暗中的精灵,柔和和偏执两种特质在她身上共生,交织出一种诡异的美感,出口的语气充满幼稚的不耐烦。
“我不害怕,我可能是在长安受了点伤,可是我又没死在长安。”
“阿兄的意思是说,我把灵魂留在长安的废墟里面了,现在要帮我找回来,我认为那没什么好处,我不要。”
“阿兄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我不害怕。”
可是我害怕呀,如果真的是他,他来把你抢走怎么办?
徐回又捧住她的脸,与她额抵着额,他难过地闭了闭眼,漂亮的琉璃色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她,她也呼吸平静地大胆回视他。
“阿兄以前没看好你,让你遭遇了一些可怕的事情,阿兄担心,一旦回到长安,过去的坏人和不好的事情全部都会找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