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衙役等人消失在门口,压低了声音道:“还不赶紧的,别惹这种人,咱们得罪不起。”
八人迅速把饭吃了,衙役用下巴点了点门外,自己收拾了碗筷。叶青竹带着人冲衙役弯了个腰算是感谢。
那汉子呵呵一笑,腾出一只手挥了挥。
他们的破烂儿都在门口放着,板车不知道被收到哪里,远远的站着一脸不耐的小厮。
几人拎起自己的背篓等物点头哈腰的走到那人跟前,不管心里如何想,脸上的笑得装的真诚。
那小厮鼻腔里轻哼一声,转身带他们到了后门。他们的板车就放在一边,衙门的后门很安静,小厮眼神飘向板车,菱角连忙抬起来拉上。
小厮带他们穿过三条街,一直往东走,过了城门没停,少了城墙和房子的遮挡,城外的风更加张狂,耳边呼呼作响。
一直走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小厮停在一片七零八落的小房子附近。扔下一句“等着”,自己到中间那间推门进去。
没多久,小厮身后跟着个高高壮壮的、黝黑的中年汉子。入秋的天气,那人还坦胸露腹的也不嫌冷。
“这是金老大,以后你们就跟着他吧。我替我家老爷交代一句,勤快聪明些,往后好自为之。”
小厮背着手昂首挺胸的回城去了,留下大风中的金老大和七双乌溜溜的眼睛。
金老大看看叶青竹,瘦弱单薄,又看看最小的丫头,风一吹得飘,县令大人从哪捡来的叫花子?
“东西先扔这儿,你们几个跟我来吧。”
嗓门亮的很,仿若打雷。
叶青竹带头跟上,后边是一串的小尾巴。金老大带他们走到这些小房子的最深处,低头钻进小房子里。
外面天光大亮,刚进屋的几人短暂失明,过了一会儿才看清,这屋子乱七八糟的堆着不少东西,有渔网有木桶木盆。
“俺们这儿是个小渔村,为了个好兆头,起名叫小顺村。你们喊俺金老大也好,喊金大叔也行,反正就是个臭打渔的。
这间屋子……”
金老大停顿,看了下四周,才瓮声道:“屋子是俺兄弟的,上个月出海,被海神娘娘带走了。他是个没福气的,还没婆娘。
大人既然让你们来小顺村,你们也得做好心理准备。
家伙你们看着归置,缺啥少啥自己想办法,看你们身上没有一个铜板的样子,租金先不收了,啥时候有啥时给。
村里没有闲人,更没有田地,凭本事吃饭。你们问结网打渔,村里没人敢藏私,要是耍心眼儿搞点别的龌龊事儿,别怪我金老大拳头不长眼。”
第19章 热情
简单交代了村子情况,金老大就离开了,七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都有点懵。
菱角清了清嗓子道:“动脑子的事儿交给哥几个了哈,我动手就行。”
嗖的一下跑出去拿东西,盼儿看几位大哥不吱声,也跟着菱角去帮忙。
葫芦动手检查屋里的东西,对什么都新奇。叶青竹一手一个把准备开溜的两个小子拎回来。
“哪儿跑?还不赶紧的想办法?等着天上掉白面馒头呢?”
菱角姐俩把东西都搬回来的时候,剩下几人已经分配好任务。汤圆活泛,负责去村里溜达一圈摸摸情况,柳承跟青竹去金老大家求教养家糊口,剩下的都在家收拾屋。
小渔村拢共也就十几家,都没有院墙,房子前后一大片空地,有的人家支了架子晒渔网。小村子静悄悄的,不知道几家住着人。
金老大的兄弟家,锅碗瓢盆倒是有一套,但是没有米粮油盐,鱼腥味充斥着房间,愣是一条鱼也没找见。
房子有三间,除了堂屋有个小灶台和缺了腿的桌子,东边一间放着床和脸盆,西边就是金老大带他们进来的,放着渔网等杂物的地方。
石墙木梁,看不出是否漏雨。
不到晌午,房子里的杂物被清理出来,开窗通风,抹布好找,转悠半天没找到水。
还好汤圆挎着筐回来了,盼儿上前接过他手里的筐,没料到重量,差点闪了腰。
“什么东西啊这是?你干老本行去了?”
汤圆道:“不是,都是奶奶们送的。村里人都去县城卖鱼了,在家的都是老人家和孩子。
我说咱们是县老爷安排过来的,老太太们送的吃食。
对了,水井在村子后头,得走一里多地呢,往东南不到四里就是海边。”
菱角从杂物堆里翻出水桶和扁担,这东西她以前没用过,但是逃难的时候见别人是扛在肩上的。
盼儿将筐里的东西翻出来,白菜,萝卜,还有咸鱼和海带。晚上,大概不用饿肚子了。
正午快过的时候,叶青竹和柳承二人皱着眉回来。其他几个放下手里的活围拢过来,问他们发生了什么。
叶青竹道:“我想的太简单了,出海的船跟咱们淮河上的不一样,海上风浪大,一个不好就要翻船丧命。”
柳承接话道:“不止这个,什么时候出海,怎么下网,怎么卖鱼,咱们两眼一抹黑,什么也不会。”
汤圆无所谓道:“哥哥哎~这有什么的?咱一个多月都饿过来了,还能学不会打渔吗?
兄弟姐妹七个,总有一个是有天分的吧?再不济,从村民手里收鱼,咱们想办法出去卖高价。”
说的也是哈?逃难都活下来了,怕个什么下海捕鱼呢!
八人迅速把饭吃了,衙役用下巴点了点门外,自己收拾了碗筷。叶青竹带着人冲衙役弯了个腰算是感谢。
那汉子呵呵一笑,腾出一只手挥了挥。
他们的破烂儿都在门口放着,板车不知道被收到哪里,远远的站着一脸不耐的小厮。
几人拎起自己的背篓等物点头哈腰的走到那人跟前,不管心里如何想,脸上的笑得装的真诚。
那小厮鼻腔里轻哼一声,转身带他们到了后门。他们的板车就放在一边,衙门的后门很安静,小厮眼神飘向板车,菱角连忙抬起来拉上。
小厮带他们穿过三条街,一直往东走,过了城门没停,少了城墙和房子的遮挡,城外的风更加张狂,耳边呼呼作响。
一直走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小厮停在一片七零八落的小房子附近。扔下一句“等着”,自己到中间那间推门进去。
没多久,小厮身后跟着个高高壮壮的、黝黑的中年汉子。入秋的天气,那人还坦胸露腹的也不嫌冷。
“这是金老大,以后你们就跟着他吧。我替我家老爷交代一句,勤快聪明些,往后好自为之。”
小厮背着手昂首挺胸的回城去了,留下大风中的金老大和七双乌溜溜的眼睛。
金老大看看叶青竹,瘦弱单薄,又看看最小的丫头,风一吹得飘,县令大人从哪捡来的叫花子?
“东西先扔这儿,你们几个跟我来吧。”
嗓门亮的很,仿若打雷。
叶青竹带头跟上,后边是一串的小尾巴。金老大带他们走到这些小房子的最深处,低头钻进小房子里。
外面天光大亮,刚进屋的几人短暂失明,过了一会儿才看清,这屋子乱七八糟的堆着不少东西,有渔网有木桶木盆。
“俺们这儿是个小渔村,为了个好兆头,起名叫小顺村。你们喊俺金老大也好,喊金大叔也行,反正就是个臭打渔的。
这间屋子……”
金老大停顿,看了下四周,才瓮声道:“屋子是俺兄弟的,上个月出海,被海神娘娘带走了。他是个没福气的,还没婆娘。
大人既然让你们来小顺村,你们也得做好心理准备。
家伙你们看着归置,缺啥少啥自己想办法,看你们身上没有一个铜板的样子,租金先不收了,啥时候有啥时给。
村里没有闲人,更没有田地,凭本事吃饭。你们问结网打渔,村里没人敢藏私,要是耍心眼儿搞点别的龌龊事儿,别怪我金老大拳头不长眼。”
第19章 热情
简单交代了村子情况,金老大就离开了,七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都有点懵。
菱角清了清嗓子道:“动脑子的事儿交给哥几个了哈,我动手就行。”
嗖的一下跑出去拿东西,盼儿看几位大哥不吱声,也跟着菱角去帮忙。
葫芦动手检查屋里的东西,对什么都新奇。叶青竹一手一个把准备开溜的两个小子拎回来。
“哪儿跑?还不赶紧的想办法?等着天上掉白面馒头呢?”
菱角姐俩把东西都搬回来的时候,剩下几人已经分配好任务。汤圆活泛,负责去村里溜达一圈摸摸情况,柳承跟青竹去金老大家求教养家糊口,剩下的都在家收拾屋。
小渔村拢共也就十几家,都没有院墙,房子前后一大片空地,有的人家支了架子晒渔网。小村子静悄悄的,不知道几家住着人。
金老大的兄弟家,锅碗瓢盆倒是有一套,但是没有米粮油盐,鱼腥味充斥着房间,愣是一条鱼也没找见。
房子有三间,除了堂屋有个小灶台和缺了腿的桌子,东边一间放着床和脸盆,西边就是金老大带他们进来的,放着渔网等杂物的地方。
石墙木梁,看不出是否漏雨。
不到晌午,房子里的杂物被清理出来,开窗通风,抹布好找,转悠半天没找到水。
还好汤圆挎着筐回来了,盼儿上前接过他手里的筐,没料到重量,差点闪了腰。
“什么东西啊这是?你干老本行去了?”
汤圆道:“不是,都是奶奶们送的。村里人都去县城卖鱼了,在家的都是老人家和孩子。
我说咱们是县老爷安排过来的,老太太们送的吃食。
对了,水井在村子后头,得走一里多地呢,往东南不到四里就是海边。”
菱角从杂物堆里翻出水桶和扁担,这东西她以前没用过,但是逃难的时候见别人是扛在肩上的。
盼儿将筐里的东西翻出来,白菜,萝卜,还有咸鱼和海带。晚上,大概不用饿肚子了。
正午快过的时候,叶青竹和柳承二人皱着眉回来。其他几个放下手里的活围拢过来,问他们发生了什么。
叶青竹道:“我想的太简单了,出海的船跟咱们淮河上的不一样,海上风浪大,一个不好就要翻船丧命。”
柳承接话道:“不止这个,什么时候出海,怎么下网,怎么卖鱼,咱们两眼一抹黑,什么也不会。”
汤圆无所谓道:“哥哥哎~这有什么的?咱一个多月都饿过来了,还能学不会打渔吗?
兄弟姐妹七个,总有一个是有天分的吧?再不济,从村民手里收鱼,咱们想办法出去卖高价。”
说的也是哈?逃难都活下来了,怕个什么下海捕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