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我担心有人刻意为之,”邱茗坦言,燕山脚下雪地里远远和王泯对视,霎时目光交错让他隐隐不安,“不单朝内,我怕戎狄方有知旧事的人。”
“你觉得宋清允叛变有异?”
“……我没问过他。”
他不知道如何提起,市井说法三分假三分真,身不在其中不好推断,更何况谈论之人是宋子期的至亲。
邱茗:“靖安八年燕山之乱,合谈失效,戎狄和大宋各执一词。”
夏衍拦过人接道:“戎狄方说大宋边军滥杀平民,大宋则说军法森严,边军绝不会伤及无辜,是戎狄先撕毁合约,诚然那时陛下正欲登基,朝堂人心惶惶,说乘虚而入不无可能,但也不排除俊阳侯手下人存歪心思。”
“一场战事,陛下无非需要个冠冕堂皇的说法,”邱茗闻到对方的气味渐渐放松下来,“他日史书工笔,罪史叛将,乱臣贼子,都是一句话的事……”
大漠里埋藏的真相无人过问,无论哪一边,当屠刀落下的那一刻,战火便无法抑制地开始燃烧。
“你啊,什么事都喜欢自己琢磨,”夏衍轻探头碰了他的头发,从上吻到下,碰触微温的脖颈,颈窝深陷,迷离醉人的甜腻一分未减,“如果有疑虑,直接去问,放心,宋大夫舍不得揍你。”
宜县从战后的惊恐中苏醒,天边渐白,邱茗第一次看清院外的景象。这里比荆安更像边塞,微微泛黄的天空,干涩的沙尘,一望几里地,没有一株绿植,前几日刚下过雪,光秃的枝干头残留雪片,融化成水,一滴一滴落下,泥坑中形成不大不小的水洼。
浑浊的泥潭中倒影着熟悉的脸,手里没闲着,蹲在树下将一颗颗枯黄的药草拔出。
“没事就回屋待着。”
宋子期听见有人靠近,便知道来者是谁,头也不回道,“这两天气喘没发作,脉象暂且过得去,以防万一,我再给你补点。”
“……”
“别想着姓夏的小子了,他恢复得快,我没摸到他脉搏那会儿,还担心你是不是要把寒霜露整出来。”
“起死回生的禁香,也不是说拿出来就能拿出来。”
“那最好,”埋头折药的人,将叶片一株连一株扔进竹筐,“解个毒都要放你的血,真不敢想寒霜露拿出来有什么后果。”
“连尘。”
邱茗犹豫了片刻。
“你也生在兖州,这么多年,有想过你爹的事吗?”
“那混账有什么好想的,”宋子期啪一声掐断枝叶,“我三岁就把我丢在当地郎中家不闻不问,既然他不要我了,我何必认他。”
邱茗默默站在对方身后,看惯了人诊脉问药,很少见过太医郎有过于情绪泛滥的时候。
这么多年心思全花在自己身上,然而提及往昔,他却不曾有闲暇顾虑对方的感受,可能是宋子期放荡不羁的性情,也可能是他们间很少提彼此的过往。
这一刻,面前人的背影让他感觉陌生。
积攒了多年的疑虑,不知从何问起的话题,如今变扭又强制的找到了宣泄口。
他眼中没有一丝波澜,静静道。
“连尘,你娘,是戎狄人吧。”
时间仿佛静止,宋子期手中的动作停顿,僵在半空中,刚摘下的叶片被风吹走,卷过头顶,同沙尘消失的无影无踪。
“你什么时候知道的?”
宋子期回过脸,愤怒、惊讶,更多的是不可置信。
“我也是猜测,”邱茗长叹了口气,目光瞥向旁处,“先前有过疑惑,但是一直没找到机会问你。”
“怎么?你小子在行书院翻我的旧档了?”宋子期似笑非笑,拾起叶片搓了两把扔掉,“还是说宫中常驻之人,身份卷档你们都会查?”
“我没查过你,行书院也没查过你,先帝御医极力举荐的人,又从太医署考核提拔上来,不会详查。”[1]
“那你怎么知道的?我从小长在淮州,无异族相貌,连菩提寺的师兄弟都少有人知晓。”
“连尘。”
心头揪起,邱茗掐了手指,“你在疑我吗?”
宋子期瞳色深邃,黝黑空洞,而后猝然一笑盖过,“谁疑你,我都不会,邱月落,般若大师门下弟子,善其行,知其事,许过承诺绝不食言,我说过保你一命,不求享常人寿,至少能让你应付完京中这些破事。”
“对不起,我。”
“别解释了,你性子我还不了解?”宋子期再次含下眼,摆弄框中药草,“说说吧,怎么猜到家母身份?这件事除了收养我的老郎中,连师父都不知道。”
“没什么,只是平日你择药偏爱戎狄草药,怀婴、白桑皆是如此,还有更重要的。”
邱茗闭上眼。
“那时单凭我们间的关系,你不可能收常安为徒。”
与其说对宋子期身份是他私下的推测,倒不如说他从未信过自己。
那年红墙细柳弯垂,在春风里轻盈摇曳,印下条条绿荫,素色长袍的人腰间挂了太医署木牌,一手拎着药箱,对他满眼敌意。
与宋子期的初次见面,邱茗记忆犹新,来者没给他好脸色,嘴里蹦出了句,长得面熟、看上去不坏,怎么去当内卫了?当时的他戒备心极重,一点风吹草动便像只受了惊的猫,根根毛发炸起,听闻这人见过自己,差点拿断血刃割了人的脖子。
好巧不巧,他正准备动手的时候,无意中沾的香木被闻出是淮州路子制出的药香,宋子期人快嘴也快,一声沉水香喊出,师兄弟二人这才相认。
常安是邱茗捡回来的孩子,有一半戎狄血统,相较于中原人,稍卷曲的头发和硕大的眼睛,有些许异族的相貌。
可能是从小孩身上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影子,半推半就下,太医郎以医门需传承为由收了这小徒弟。
“常安是个好孩子,”宋子期低头笑了笑,“虽然笨了点,制药慢了点,但医理能背,教他的穴位针法过几遍也能记住,有他盯着你,我至少安心点。”
“你的徒弟,自然不会差。”
“邱月落。”
一声名字唤得思虑深沉,面前人抬脸,眼里酸涩又难过。
“菩提寺六年,你过得开心吗?我从没听你喊过我师兄……”
邱茗手指僵住,心跳声骤然停顿,冗杂翻涌的悸动在心底奔腾,被压抑记忆深处的往事浮现眼前。
缘启山烟雨蒙蒙,草木葱绿,蜿蜒的小径通向山顶,淹没在寂静里,层层叠叠台阶延伸,师父背他走过雪堆,师兄弟们互相打闹。
十一年前的一个寒冬,下山采药的般若大师在灌木下捡到了快冻死的他,醒来时,破旧的屋舍里,端着药汁的老翁慈眉善目,门框后一群光葫芦小和尚喊他“妹妹”。
再后来,他无视师父的劝阻执意离开,细雨绵绵,长长阶梯上院门紧闭,无人送行。
邱茗认为自己从不属于菩提寺,虚无缥缈、若即若离的感觉令人怅然若失。六年他很好,师父对他很好,师兄弟们对他很好。
空念会在雨天提醒他别坐屋顶上发呆,空知知道他畏寒会偷偷给他留热粥,师父说他气质不似普通人家的小孩,日后总会离开,便没让他剃发,却不想最后一次会面不欢而散。
有太多美好舍不得放下。
可他不得不放下。
牵绊越多越容易迷失,因此,邱茗从不认为宋子期是他师兄。
他不敢认。
见人许久没回音,宋子期知道他答不上来,轻笑带过。
“算了,一个称呼而已,我瞎说的,你我在菩提寺没见过面,师父没机会敲我脑瓜子,我岂能自行涨辈分?”摘叶片的人背过身,遮住表情。
“邱月落,不管你认不认我这个师兄,我都当你是我师弟,你想查令尊旧事,师兄帮你,只是人心难测,我保你一两次保不了永远,别再做危险的事了……”
“身处朝局,便不能像从前那样安逸,”邱茗沉下音,顿了顿,“连尘,其实我。”
感谢的话语还没讲出口,不远处嘭一声门被踹开,一黑影唰一下摔到地上。
邱茗心下一惊,瞬身挡在宋子期身前夹断血刃防御,再抬眼,见竹简之风流倜傥一个健步上前,支胳膊摆好姿势炫耀。
“意外收获,公子哥和我抓到个人,熟面孔,相信副史大人一定感兴趣。”
邱茗定睛看去才发现,那两人甩进来一五花大绑的人,身材枯瘦,佝偻着背,咳喘声连连,还有沙尘中细微的梅花香。
这味道,他闻过。
悠远清苦,带着冰寒,好像是。
返魂梅?
竹简之:“记得你在荆安托我查的郎中吗?”
邱茗愣了两秒,顿时想起先前对付俊阳侯的时候差点把自己搭进去,当时他疑惑不懂香的人怎会知道以植物方芬催化返魂梅发作。
难道说这人是?
说话人留意到他疑惑的表情,给了地上人一脚。
“你觉得宋清允叛变有异?”
“……我没问过他。”
他不知道如何提起,市井说法三分假三分真,身不在其中不好推断,更何况谈论之人是宋子期的至亲。
邱茗:“靖安八年燕山之乱,合谈失效,戎狄和大宋各执一词。”
夏衍拦过人接道:“戎狄方说大宋边军滥杀平民,大宋则说军法森严,边军绝不会伤及无辜,是戎狄先撕毁合约,诚然那时陛下正欲登基,朝堂人心惶惶,说乘虚而入不无可能,但也不排除俊阳侯手下人存歪心思。”
“一场战事,陛下无非需要个冠冕堂皇的说法,”邱茗闻到对方的气味渐渐放松下来,“他日史书工笔,罪史叛将,乱臣贼子,都是一句话的事……”
大漠里埋藏的真相无人过问,无论哪一边,当屠刀落下的那一刻,战火便无法抑制地开始燃烧。
“你啊,什么事都喜欢自己琢磨,”夏衍轻探头碰了他的头发,从上吻到下,碰触微温的脖颈,颈窝深陷,迷离醉人的甜腻一分未减,“如果有疑虑,直接去问,放心,宋大夫舍不得揍你。”
宜县从战后的惊恐中苏醒,天边渐白,邱茗第一次看清院外的景象。这里比荆安更像边塞,微微泛黄的天空,干涩的沙尘,一望几里地,没有一株绿植,前几日刚下过雪,光秃的枝干头残留雪片,融化成水,一滴一滴落下,泥坑中形成不大不小的水洼。
浑浊的泥潭中倒影着熟悉的脸,手里没闲着,蹲在树下将一颗颗枯黄的药草拔出。
“没事就回屋待着。”
宋子期听见有人靠近,便知道来者是谁,头也不回道,“这两天气喘没发作,脉象暂且过得去,以防万一,我再给你补点。”
“……”
“别想着姓夏的小子了,他恢复得快,我没摸到他脉搏那会儿,还担心你是不是要把寒霜露整出来。”
“起死回生的禁香,也不是说拿出来就能拿出来。”
“那最好,”埋头折药的人,将叶片一株连一株扔进竹筐,“解个毒都要放你的血,真不敢想寒霜露拿出来有什么后果。”
“连尘。”
邱茗犹豫了片刻。
“你也生在兖州,这么多年,有想过你爹的事吗?”
“那混账有什么好想的,”宋子期啪一声掐断枝叶,“我三岁就把我丢在当地郎中家不闻不问,既然他不要我了,我何必认他。”
邱茗默默站在对方身后,看惯了人诊脉问药,很少见过太医郎有过于情绪泛滥的时候。
这么多年心思全花在自己身上,然而提及往昔,他却不曾有闲暇顾虑对方的感受,可能是宋子期放荡不羁的性情,也可能是他们间很少提彼此的过往。
这一刻,面前人的背影让他感觉陌生。
积攒了多年的疑虑,不知从何问起的话题,如今变扭又强制的找到了宣泄口。
他眼中没有一丝波澜,静静道。
“连尘,你娘,是戎狄人吧。”
时间仿佛静止,宋子期手中的动作停顿,僵在半空中,刚摘下的叶片被风吹走,卷过头顶,同沙尘消失的无影无踪。
“你什么时候知道的?”
宋子期回过脸,愤怒、惊讶,更多的是不可置信。
“我也是猜测,”邱茗长叹了口气,目光瞥向旁处,“先前有过疑惑,但是一直没找到机会问你。”
“怎么?你小子在行书院翻我的旧档了?”宋子期似笑非笑,拾起叶片搓了两把扔掉,“还是说宫中常驻之人,身份卷档你们都会查?”
“我没查过你,行书院也没查过你,先帝御医极力举荐的人,又从太医署考核提拔上来,不会详查。”[1]
“那你怎么知道的?我从小长在淮州,无异族相貌,连菩提寺的师兄弟都少有人知晓。”
“连尘。”
心头揪起,邱茗掐了手指,“你在疑我吗?”
宋子期瞳色深邃,黝黑空洞,而后猝然一笑盖过,“谁疑你,我都不会,邱月落,般若大师门下弟子,善其行,知其事,许过承诺绝不食言,我说过保你一命,不求享常人寿,至少能让你应付完京中这些破事。”
“对不起,我。”
“别解释了,你性子我还不了解?”宋子期再次含下眼,摆弄框中药草,“说说吧,怎么猜到家母身份?这件事除了收养我的老郎中,连师父都不知道。”
“没什么,只是平日你择药偏爱戎狄草药,怀婴、白桑皆是如此,还有更重要的。”
邱茗闭上眼。
“那时单凭我们间的关系,你不可能收常安为徒。”
与其说对宋子期身份是他私下的推测,倒不如说他从未信过自己。
那年红墙细柳弯垂,在春风里轻盈摇曳,印下条条绿荫,素色长袍的人腰间挂了太医署木牌,一手拎着药箱,对他满眼敌意。
与宋子期的初次见面,邱茗记忆犹新,来者没给他好脸色,嘴里蹦出了句,长得面熟、看上去不坏,怎么去当内卫了?当时的他戒备心极重,一点风吹草动便像只受了惊的猫,根根毛发炸起,听闻这人见过自己,差点拿断血刃割了人的脖子。
好巧不巧,他正准备动手的时候,无意中沾的香木被闻出是淮州路子制出的药香,宋子期人快嘴也快,一声沉水香喊出,师兄弟二人这才相认。
常安是邱茗捡回来的孩子,有一半戎狄血统,相较于中原人,稍卷曲的头发和硕大的眼睛,有些许异族的相貌。
可能是从小孩身上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影子,半推半就下,太医郎以医门需传承为由收了这小徒弟。
“常安是个好孩子,”宋子期低头笑了笑,“虽然笨了点,制药慢了点,但医理能背,教他的穴位针法过几遍也能记住,有他盯着你,我至少安心点。”
“你的徒弟,自然不会差。”
“邱月落。”
一声名字唤得思虑深沉,面前人抬脸,眼里酸涩又难过。
“菩提寺六年,你过得开心吗?我从没听你喊过我师兄……”
邱茗手指僵住,心跳声骤然停顿,冗杂翻涌的悸动在心底奔腾,被压抑记忆深处的往事浮现眼前。
缘启山烟雨蒙蒙,草木葱绿,蜿蜒的小径通向山顶,淹没在寂静里,层层叠叠台阶延伸,师父背他走过雪堆,师兄弟们互相打闹。
十一年前的一个寒冬,下山采药的般若大师在灌木下捡到了快冻死的他,醒来时,破旧的屋舍里,端着药汁的老翁慈眉善目,门框后一群光葫芦小和尚喊他“妹妹”。
再后来,他无视师父的劝阻执意离开,细雨绵绵,长长阶梯上院门紧闭,无人送行。
邱茗认为自己从不属于菩提寺,虚无缥缈、若即若离的感觉令人怅然若失。六年他很好,师父对他很好,师兄弟们对他很好。
空念会在雨天提醒他别坐屋顶上发呆,空知知道他畏寒会偷偷给他留热粥,师父说他气质不似普通人家的小孩,日后总会离开,便没让他剃发,却不想最后一次会面不欢而散。
有太多美好舍不得放下。
可他不得不放下。
牵绊越多越容易迷失,因此,邱茗从不认为宋子期是他师兄。
他不敢认。
见人许久没回音,宋子期知道他答不上来,轻笑带过。
“算了,一个称呼而已,我瞎说的,你我在菩提寺没见过面,师父没机会敲我脑瓜子,我岂能自行涨辈分?”摘叶片的人背过身,遮住表情。
“邱月落,不管你认不认我这个师兄,我都当你是我师弟,你想查令尊旧事,师兄帮你,只是人心难测,我保你一两次保不了永远,别再做危险的事了……”
“身处朝局,便不能像从前那样安逸,”邱茗沉下音,顿了顿,“连尘,其实我。”
感谢的话语还没讲出口,不远处嘭一声门被踹开,一黑影唰一下摔到地上。
邱茗心下一惊,瞬身挡在宋子期身前夹断血刃防御,再抬眼,见竹简之风流倜傥一个健步上前,支胳膊摆好姿势炫耀。
“意外收获,公子哥和我抓到个人,熟面孔,相信副史大人一定感兴趣。”
邱茗定睛看去才发现,那两人甩进来一五花大绑的人,身材枯瘦,佝偻着背,咳喘声连连,还有沙尘中细微的梅花香。
这味道,他闻过。
悠远清苦,带着冰寒,好像是。
返魂梅?
竹简之:“记得你在荆安托我查的郎中吗?”
邱茗愣了两秒,顿时想起先前对付俊阳侯的时候差点把自己搭进去,当时他疑惑不懂香的人怎会知道以植物方芬催化返魂梅发作。
难道说这人是?
说话人留意到他疑惑的表情,给了地上人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