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年纪?”
“今年十八。”
“去红莲夜所为何事?”
宋疏遥一噎,她总不能说自己去找灵感,可也不能扯谎说自己去找人吧,谢字卿身为刑部侍郎,有大量的审问经验,说没说谎他一看便知,于是她只能答道:“听曲儿,看人。”
“看什么人?”谢字卿目光如炬。
宋疏遥深知,她回答的每个问题都可能让她万劫不复,日后这些证词翻出来,随便的一句话都可能要她的命,当谢字卿问她“看什么人”,这就是在把她往贤王遇刺的案子上扯了,她戒备着谢字卿,谢字卿也同样戒备着她。
于是宋疏遥如实答道:“看美人,”她看见谢字卿的脸色不变,又补充道,“我爱看美人,常去红莲夜,这事儿不少人都知道的,大人可以去询问。”
那书吏笔下一滞,相国之女亲口说自己爱看美人,此事坊间可以津津乐道,但若记录在刑部的卷宗里就是另外一回事,官方认证,盖章定论,要是让宋相国知道,恐怕要引出麻烦。
因此,那书吏问道:“谢侍郎,这句要记吗?”
谢字卿轻笑道:“记啊,每一句都得记。”
“是。”那书吏又开始奋笔疾书。
谢字卿继续问:“贤王遇刺之前,你在干什么?”
宋疏遥回想一番:“当时我觉得那琴师不合心意,便让小厮去唤旁人来,然后我就起身往楼下看去……听见一声惨叫,他啊了一声!”宋疏遥甚至还学了一下那人怎么惨叫的。
她的确陷入回忆之中,谢字卿一直盯着她的眼睛,听她道:“惨叫完了,我透过雅间的窗纸看见了血迹,应该是那刺客的头被护卫砍了下来,然后我听见了‘保护贤王殿下’的喊叫……”
讲到砍头时,她不停地在搓手,手指都搓得发红,蹙着眉,很难受的样子,谢字卿回味着她的话,忽然一滞,手掌一抬,打断道:“等等,你说先看见那刺客被砍头,然后才听见了保护贤王殿下?”
宋疏遥机警地修正道:“我没有看见那刺客被砍头,是看见了门窗上的血迹,猜测那个时间刺客已经人头落地,然后我听见了保护贤王殿下。”
谢字卿若有所思,食指在桌子上轻扣,不合常理,可宋疏遥又回答地十分确定,他无法判断宋疏遥是惊恐之下记错了还是在随意乱说,便一时没有出声,却听宋疏遥问道:“不合常理对吧?”
他心中简直一惊,反问她:“为什么这么说?”
宋疏遥趴在桌子上,微微靠近了谢字卿,谢字卿也微微往前探了探身子,烛火中,他的眼神有些警惕和危险。
“这几件事看起来都对,可发生的顺序不对,如果贤王殿下真的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遇刺,那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听见侍卫喊保护贤王殿下,然后再听见一声惨叫,最后再见到那血喷溅到窗纸上。”宋疏遥在来刑部的路上便觉得不对劲,此时终于能跟旁人说说,心里觉得舒畅多了。
谢字卿微微眯眼:“兴许是身手好的侍卫先看见刺客,将他一剑毙命,再行呼救呢。”
“不应该,”宋疏遥写书时常想这些事情,十分注重逻辑,这跟她的认知是相悖的,“刺客没穿便服,而是身着夜行衣,那他们应该提前找了藏身之处,比如藏在了房梁上,从房梁上跳下来三个黑衣人,没有第一时间得手,侍卫定然已经发觉,大喊保护贤王,然后再跟刺客缠斗,将刺客逼到门口,一剑削下他的头颅,这时我才能看见窗纸喷溅上血迹。”
谢字卿沉默了,这和他所想的完全一致,他想不通一个十八岁的姑娘在惊惧之下如何想到这些,就又听宋疏遥道:“我父亲是中书令,兄长是御史中丞,平时见的比寻常百姓多些,谢侍郎不必多心,我方才所说都是实情,没有任何指向,只是对谢侍郎如实相告,这个案子日后若是查到我头上,侍郎大人可要替我作证,我知道的,可都说了。”
她话音落了,室内安静得很,只有书吏落笔的刷刷声,半晌,谢字卿冷笑一声,他是何等聪明人,一听宋疏遥的话便知道她什么意思,她先是搬出自己的父兄,一个掌管中枢的宰相,一个弹劾百官的御史,谁若想攀扯她都得想一想。
其次她直接说出了刺杀之事的不合理之处,告诉谢字卿别把她当傻子耍,他若是稀里糊涂把她卷进去,她父兄立马就能在圣上面前参他一本。
皇子相争,闹到刺杀的地步,这事往小了说是皇族家事,往大了
说就是国事,办好了没赏,办砸了可要粉身碎骨,没有哪个臣子想沾边,身为士族之首且从不参与党争的谢家更是想躲得远些,可偏偏有人将这件事捅到了刑部。
他确定自己被算计了,有人想让他去捅这个窟窿,他区区一个刑部侍郎算什么,定是有人想借机拉谢家下水。
谢字卿越想越气,宋疏遥看着他冷笑的嘴角有些发怵。
“你的推测,本官已经记下了,”谢字卿的面色上没有表现出对她的憎意来,相反还有点欣赏她,继续问,“刺客为什么要杀你,你知道吗?”
“看他们的手法应该是见人便杀,不挑是谁,”宋疏遥若有所思,“至于为什么要杀我,可能是因为我的座位正对贤王的雅间,他怕我看见什么。”
这个猜测是有道理的,谢字卿双手抱臂,越来越怀疑她的身份,不过跟本案无关,便没有点破,随即他眼波一转,似笑非笑地问道:“刺客抓住你的时候,你说自己是贤王的爱妾,有这么回事吗?”
第4章 一见钟情问训时不可调戏朝廷命官……
闻言,宋疏遥心中咯噔一下,当时只是一时情急,若是因为这事扯上宋家,那简直是得不偿失,不如让她死在刺客刀下来得痛快。
谢字卿看出了她的紧张,面色缓和道:“不必害怕,如实相告便可。”
她抿了抿嘴唇:“有这事。”
谢字卿挑眉,好像听见了什么不得了的,宋疏遥立马解释道:“我的确说了我是贤王殿下的爱妾,但那只是权宜之计,我不是,我没有,我跟贤王没有任何关系,我发誓!”她甚至举起了三根手指,作发誓状。
见她如此,谢字卿双目一弯,难掩笑意,兴许是问了太久的话,嘴唇有些干了,嘴角上扬时微微一扯,竟然扯出点血迹,谢字卿若无其事地用舌尖舔了舔嘴唇,继续道:“我相信。”
他本来就长得好看,冷若冰霜时好看,眉目含笑时更好看,舔唇时唇红齿白,眼波流转似幽幽点星,夜灯之下,他的风姿愈加醉人了。
举手投足,无一不契合宋疏遥的期待,她的手指蜷了蜷,看向他时不禁目光灼热。
谢字卿立即看出她的异样,又联想到宋疏遥的为人,严肃道:“问训时不可调戏朝廷命官。”
“是。”宋疏遥可能也意识到自己的目光过于炙热了,赶紧低下头去。
那书吏眉头皱起,又问道:“侍郎大人,这句记吗?”
谢字卿蹙眉:“这句跟案情无关,不用记,”又看向宋疏遥,“你说话时那刺客作何反应?”
宋疏遥想了想,肯定道:“那刺客愣了一下,我提到贤王时,他犹豫了,手上的劲儿也松了许多。”
这就不对了,如果真是太子想杀贤王,又怎会对贤王的爱妾手下留情,他应该攥紧她,而不是松了力。
谢字卿想在宋疏遥脸上看出点破绽来,可她依旧真诚,不似作假,半晌他应道:“好,我相信娘子跟贤王没有关系,那太子呢?”他循序善诱,“听闻陛下曾经想将宋娘子指婚给太子,这事可否属实?”
谢字卿接到有人密谋刺杀贤王的线报时,也优先考虑了这件事是太子所为,可通过宋疏遥的证词来看,这次刺杀更像是贤王李庭策划的一场贼喊捉贼。
但是宋家毕竟和太子李恒有些关联,宋疏遥未必不是李恒抛出来故意混淆视听的棋子,若是她跟李恒合谋,故意把火引到李庭身上呢?
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宋疏遥的后背僵了一下,但很快放松下来,说道:“不敢揣测圣意,陛下有什么心思,自然不是我能知晓的,不过我想陛下既然没有下旨,想必是没有这个意思。”
谢字卿没接她的话,没头没脑来了句:“宋相国曾任太子太师。”
这不是个问句,他的神色也没有任何变化,宋疏遥有些紧张了,终究还是扯到了这上面,她缓了片刻,说道:“我是刑部的证人,不是罪人,谢大人所问的跟本案无关,若当真怀疑我串通太子,还请大人拿出刑部的拘捕诏令,将我拘押后再问罪。”
她的脸上有些愠色,难以掩饰的气愤和无奈,到底才是个十八岁的姑娘,即便心思再缜密,也绝对做不到表演自己想要的所有情绪。
谢字卿有些放心了,她的所说的话,倒像是真话。
他心中对此事已经有些定论,扬了扬眉,颇为无辜道:“宋娘子何必生气,我方才什么也没问。”
https:///yanqing/01_b/bjzf0.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今年十八。”
“去红莲夜所为何事?”
宋疏遥一噎,她总不能说自己去找灵感,可也不能扯谎说自己去找人吧,谢字卿身为刑部侍郎,有大量的审问经验,说没说谎他一看便知,于是她只能答道:“听曲儿,看人。”
“看什么人?”谢字卿目光如炬。
宋疏遥深知,她回答的每个问题都可能让她万劫不复,日后这些证词翻出来,随便的一句话都可能要她的命,当谢字卿问她“看什么人”,这就是在把她往贤王遇刺的案子上扯了,她戒备着谢字卿,谢字卿也同样戒备着她。
于是宋疏遥如实答道:“看美人,”她看见谢字卿的脸色不变,又补充道,“我爱看美人,常去红莲夜,这事儿不少人都知道的,大人可以去询问。”
那书吏笔下一滞,相国之女亲口说自己爱看美人,此事坊间可以津津乐道,但若记录在刑部的卷宗里就是另外一回事,官方认证,盖章定论,要是让宋相国知道,恐怕要引出麻烦。
因此,那书吏问道:“谢侍郎,这句要记吗?”
谢字卿轻笑道:“记啊,每一句都得记。”
“是。”那书吏又开始奋笔疾书。
谢字卿继续问:“贤王遇刺之前,你在干什么?”
宋疏遥回想一番:“当时我觉得那琴师不合心意,便让小厮去唤旁人来,然后我就起身往楼下看去……听见一声惨叫,他啊了一声!”宋疏遥甚至还学了一下那人怎么惨叫的。
她的确陷入回忆之中,谢字卿一直盯着她的眼睛,听她道:“惨叫完了,我透过雅间的窗纸看见了血迹,应该是那刺客的头被护卫砍了下来,然后我听见了‘保护贤王殿下’的喊叫……”
讲到砍头时,她不停地在搓手,手指都搓得发红,蹙着眉,很难受的样子,谢字卿回味着她的话,忽然一滞,手掌一抬,打断道:“等等,你说先看见那刺客被砍头,然后才听见了保护贤王殿下?”
宋疏遥机警地修正道:“我没有看见那刺客被砍头,是看见了门窗上的血迹,猜测那个时间刺客已经人头落地,然后我听见了保护贤王殿下。”
谢字卿若有所思,食指在桌子上轻扣,不合常理,可宋疏遥又回答地十分确定,他无法判断宋疏遥是惊恐之下记错了还是在随意乱说,便一时没有出声,却听宋疏遥问道:“不合常理对吧?”
他心中简直一惊,反问她:“为什么这么说?”
宋疏遥趴在桌子上,微微靠近了谢字卿,谢字卿也微微往前探了探身子,烛火中,他的眼神有些警惕和危险。
“这几件事看起来都对,可发生的顺序不对,如果贤王殿下真的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遇刺,那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听见侍卫喊保护贤王殿下,然后再听见一声惨叫,最后再见到那血喷溅到窗纸上。”宋疏遥在来刑部的路上便觉得不对劲,此时终于能跟旁人说说,心里觉得舒畅多了。
谢字卿微微眯眼:“兴许是身手好的侍卫先看见刺客,将他一剑毙命,再行呼救呢。”
“不应该,”宋疏遥写书时常想这些事情,十分注重逻辑,这跟她的认知是相悖的,“刺客没穿便服,而是身着夜行衣,那他们应该提前找了藏身之处,比如藏在了房梁上,从房梁上跳下来三个黑衣人,没有第一时间得手,侍卫定然已经发觉,大喊保护贤王,然后再跟刺客缠斗,将刺客逼到门口,一剑削下他的头颅,这时我才能看见窗纸喷溅上血迹。”
谢字卿沉默了,这和他所想的完全一致,他想不通一个十八岁的姑娘在惊惧之下如何想到这些,就又听宋疏遥道:“我父亲是中书令,兄长是御史中丞,平时见的比寻常百姓多些,谢侍郎不必多心,我方才所说都是实情,没有任何指向,只是对谢侍郎如实相告,这个案子日后若是查到我头上,侍郎大人可要替我作证,我知道的,可都说了。”
她话音落了,室内安静得很,只有书吏落笔的刷刷声,半晌,谢字卿冷笑一声,他是何等聪明人,一听宋疏遥的话便知道她什么意思,她先是搬出自己的父兄,一个掌管中枢的宰相,一个弹劾百官的御史,谁若想攀扯她都得想一想。
其次她直接说出了刺杀之事的不合理之处,告诉谢字卿别把她当傻子耍,他若是稀里糊涂把她卷进去,她父兄立马就能在圣上面前参他一本。
皇子相争,闹到刺杀的地步,这事往小了说是皇族家事,往大了
说就是国事,办好了没赏,办砸了可要粉身碎骨,没有哪个臣子想沾边,身为士族之首且从不参与党争的谢家更是想躲得远些,可偏偏有人将这件事捅到了刑部。
他确定自己被算计了,有人想让他去捅这个窟窿,他区区一个刑部侍郎算什么,定是有人想借机拉谢家下水。
谢字卿越想越气,宋疏遥看着他冷笑的嘴角有些发怵。
“你的推测,本官已经记下了,”谢字卿的面色上没有表现出对她的憎意来,相反还有点欣赏她,继续问,“刺客为什么要杀你,你知道吗?”
“看他们的手法应该是见人便杀,不挑是谁,”宋疏遥若有所思,“至于为什么要杀我,可能是因为我的座位正对贤王的雅间,他怕我看见什么。”
这个猜测是有道理的,谢字卿双手抱臂,越来越怀疑她的身份,不过跟本案无关,便没有点破,随即他眼波一转,似笑非笑地问道:“刺客抓住你的时候,你说自己是贤王的爱妾,有这么回事吗?”
第4章 一见钟情问训时不可调戏朝廷命官……
闻言,宋疏遥心中咯噔一下,当时只是一时情急,若是因为这事扯上宋家,那简直是得不偿失,不如让她死在刺客刀下来得痛快。
谢字卿看出了她的紧张,面色缓和道:“不必害怕,如实相告便可。”
她抿了抿嘴唇:“有这事。”
谢字卿挑眉,好像听见了什么不得了的,宋疏遥立马解释道:“我的确说了我是贤王殿下的爱妾,但那只是权宜之计,我不是,我没有,我跟贤王没有任何关系,我发誓!”她甚至举起了三根手指,作发誓状。
见她如此,谢字卿双目一弯,难掩笑意,兴许是问了太久的话,嘴唇有些干了,嘴角上扬时微微一扯,竟然扯出点血迹,谢字卿若无其事地用舌尖舔了舔嘴唇,继续道:“我相信。”
他本来就长得好看,冷若冰霜时好看,眉目含笑时更好看,舔唇时唇红齿白,眼波流转似幽幽点星,夜灯之下,他的风姿愈加醉人了。
举手投足,无一不契合宋疏遥的期待,她的手指蜷了蜷,看向他时不禁目光灼热。
谢字卿立即看出她的异样,又联想到宋疏遥的为人,严肃道:“问训时不可调戏朝廷命官。”
“是。”宋疏遥可能也意识到自己的目光过于炙热了,赶紧低下头去。
那书吏眉头皱起,又问道:“侍郎大人,这句记吗?”
谢字卿蹙眉:“这句跟案情无关,不用记,”又看向宋疏遥,“你说话时那刺客作何反应?”
宋疏遥想了想,肯定道:“那刺客愣了一下,我提到贤王时,他犹豫了,手上的劲儿也松了许多。”
这就不对了,如果真是太子想杀贤王,又怎会对贤王的爱妾手下留情,他应该攥紧她,而不是松了力。
谢字卿想在宋疏遥脸上看出点破绽来,可她依旧真诚,不似作假,半晌他应道:“好,我相信娘子跟贤王没有关系,那太子呢?”他循序善诱,“听闻陛下曾经想将宋娘子指婚给太子,这事可否属实?”
谢字卿接到有人密谋刺杀贤王的线报时,也优先考虑了这件事是太子所为,可通过宋疏遥的证词来看,这次刺杀更像是贤王李庭策划的一场贼喊捉贼。
但是宋家毕竟和太子李恒有些关联,宋疏遥未必不是李恒抛出来故意混淆视听的棋子,若是她跟李恒合谋,故意把火引到李庭身上呢?
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宋疏遥的后背僵了一下,但很快放松下来,说道:“不敢揣测圣意,陛下有什么心思,自然不是我能知晓的,不过我想陛下既然没有下旨,想必是没有这个意思。”
谢字卿没接她的话,没头没脑来了句:“宋相国曾任太子太师。”
这不是个问句,他的神色也没有任何变化,宋疏遥有些紧张了,终究还是扯到了这上面,她缓了片刻,说道:“我是刑部的证人,不是罪人,谢大人所问的跟本案无关,若当真怀疑我串通太子,还请大人拿出刑部的拘捕诏令,将我拘押后再问罪。”
她的脸上有些愠色,难以掩饰的气愤和无奈,到底才是个十八岁的姑娘,即便心思再缜密,也绝对做不到表演自己想要的所有情绪。
谢字卿有些放心了,她的所说的话,倒像是真话。
他心中对此事已经有些定论,扬了扬眉,颇为无辜道:“宋娘子何必生气,我方才什么也没问。”
https:///yanqing/01_b/bjzf0.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