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这些是刘辅同她说的,可刘辅知道这事也就比她早了一个时辰。
谢字卿谨慎,八字没一撇的事断然不会往外说的。
昭明殿内,李岳川躺在榻上,他今日头痛,早间闻了祭典的香烛味儿,更是头痛欲裂,从太庙回来便歇下了,傍晚时分,几名高僧来昭明殿祈福诵经,他听了一个时辰的梵音,不仅没好,反而痛得更加严重。
礼王李朔素来乖巧,今日更是跟着李岳川寸步不离,午后见李岳川眉头皱得极深,知道父皇又头疼了,便守在身侧,给他推拿揉捏,按了许久,也不喊一声疲累。
欣慰地舒了口气,李岳川道:“还是朔儿懂事,不让朕日日忧心。”
李朔的脸色喜忧参半,忧心忡忡道:“父皇夸赞儿臣,儿臣高兴,可想到父皇病痛,又实在高兴不起来,身为臣子不能为父皇分忧,是为不孝,只想多做一些弥补遗憾。”
他的声音满是惆怅,尾音却又极力上扬,尽量让语调轻快些,怕李岳川听了丧气话难受,李岳川心中一动,竟感到一丝久违的暖意。
不多时,郑内侍端了药来,压低声音道:“陛下,该喝药了。”
一想到那药的苦味,李岳川就皱眉,李朔看出他的为难,含笑着扶他起身,哄小孩一般安慰道:“给父皇备了红豆沙和青梅脯,再苦的药味都能盖过去。”
听了这话,李岳川“嗯”了一声,刚起身坐正,就听殿门一响,是有人进来了。
太子李恒一身蟒袍,信步徐行,走上前来,抬眸扫了几人一眼,接过郑内侍手中的药碗缓声道:“让我来吧。”
郑内侍面露难色,只得交接,在李岳川眼神示意后缓缓退了出去。
殿内只余他们父子三人,李岳川手指微微一动,盯着太子的脸,冷声道:“你不在宫宴之上,来这里做什么?”
太子没答话,望了望李岳川的病容,跪在他面前服侍:“父皇,喝药吧。”
李岳川眉心紧锁,双唇抿着,不发一言。
两人如此对峙片刻,太子自嘲般冷笑一声:“父皇要对儿臣如此绝情了吗?”
他的眼神爱恨交加,声音中压抑着讳莫如深的情绪,端着药碗的手也开始微微发颤:“四皇弟承欢膝下,您便怡然自得,儿臣一来,您就愁眉不展了,可是儿臣做错了何事,惹得父皇不悦?还是父皇本身就厌恶儿臣,所以儿臣不管做什么都是错事?”
闻言,李岳川的嘴唇嗫喏两下,干涸的喉咙中发出几声闷响,像是雨天的叩门声,沙哑沉闷:“言行无状,行径荒唐,朕还是让你禁足少了。”
“禁足,禁足,呵,”太子苦笑着重复两声,忽然起身,傲然屹立在李岳川面前,睨着他,“父皇,儿臣是太子啊,有朝一日也要坐上您的位置,一国之君,日日禁足东宫,历朝历代,岂有这样的先例!朝臣如何议论,史官怎样撰写,父皇为何从来不肯给我留些颜面!”
“二皇兄!”礼王骤然起身,心急如焚道,“皇兄慎言!”
“你让他说!”李岳川怒道,“我倒要看这逆子有何脸面来指责朕!”
“好,咱们父子今日就将事情说开,”太子一拂衣袍,居高临下,用从未有过的勇气和姿态说道,“父皇若看儿臣不顺眼,就不该立我为太子,既然立我为太子,为何又时常猜忌,左右摇摆,关于太子之位的争议自儿臣入主东宫之后就从未停歇过,父皇说我不该指责您,可这局面不就是您一手造成的吗?”
“你也知道你是太子!”李岳川怒目圆瞪,激动之间,灌入一口凉风,剧烈地干咳几乎要让他流出眼泪。
礼王拍着他的后背,面如土色,安抚道:“父皇莫急,皇兄定是吃酒醉了。”
又抬头对上太子,眸中流溢出痛色,悲愤道:“皇兄好没良心,子女之中,父皇最偏爱的便是皇兄,此刻怎能说出这些气话来?”
太子狂笑两声:“偏爱?四皇弟所谓的偏爱是什么?是任朝臣议论,还是任李庭欺我辱我,甚至同我平起平坐?想必父皇也听说过‘废太子,立新君’吧,市井百姓间都传得沸沸扬扬,儿臣从前不敢冒犯父皇,今日就想问一句,此事究竟是真是假!”
第53章 啼血咱们父子俩,黄泉路上见吧……
又是两声闷咳,李岳川抬起眼,眸色深红,沉默地看了太子许久,这才一字一顿地开口,说出的话像是一串断断续续的眼泪:“你五岁开蒙,朕命宋世群为太子太傅,悉心教导,纵然你愚钝,笨拙,可朕依旧认你为正统,李恒,你扪心自问,这许多年,你做过多少错事,刺杀手足,结党营私,哪些掩盖了,哪些又是朕来善后,不必一一列举吧。”
听到此处,太子后背一凉,却依旧扬着下巴,不敢松懈。
李岳川继续道:“为君者,不求博古通今,雄才大略,只要你知人善用,心怀天下,不嫉贤妒能,便能治世,朕为你留了贤才,朝中大小事务均能面面俱到,纵使你愚不可及,也能保大渊安稳,可你终究太让朕失望了。”
太子问:“所以父皇动了废太子的心思,清明之后便要立李庭为太子?”
李岳川抬眼睨他,缓缓道:“在朕眼中,稳固才是重中之重,无论如何,你都是朕的嫡子,朕此前从未有过废太子的心思。”
“父皇……”太子全身剧烈发抖,李岳川这话几分真心,几分假意,他根本就分不清,可李岳川说得如此确切,又不似作伪,他的内心激烈交锋,急促的喘息声敲打着他的耳骨,咚咚作响。
二十多年来,这是他和李岳川第一次透彻的交谈,李岳川深沉,严厉,他说的话,甚至经常让他不明所以,可碍着天子威严和太子颜面,他从来不敢问,只能记下了,偷偷去问宋世群。
今日,李岳川虽然暴怒,却娓娓道来许多话,他觉得安心,也觉得恨,恨上心头。
太子抬起头,无力地看着大殿的房梁,真是高耸入云,让他看不透,望不穿,让他开始急躁。
“父皇,既然您这样想,为何不早对儿臣这样说呢,为何要用李庭来刺激我,父皇问我做过多少错事,儿臣想了想,只觉得一件都没做错,既然我注定要登上皇位,李庭以下犯上,难道不该死吗?我同群臣结交又何错之有,父皇也说这些都是留给我的臣子,您为何要让我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何逼我疯癫,逼我谋反,逼我无路可退?”
他忽然靠近李岳川,礼王抬手一拦,挡在两人之间,同太子对峙。
他的话字字泣血,让人不寒而栗,李岳川闭上眼,沉沉吐出一口气:“放肆,朕还没死呢!你今日过来,是要逼
宫吗?”
“是,”太子目眦欲裂,红着眼睛瞪着礼王,又看向李岳川,哽咽难言,“今日祭典,昭明殿布防不严,东宫的府兵就在门外,只要父皇签了退位诏书,让儿臣登基,儿臣绝不会伤父皇分毫,日后仍尊您为太上皇,奉您颐养天年。”
话音落了,李岳川沉沉冷笑数声,说道:“家门不幸,天下不幸,李氏的江山,怎能托付在你这等逆子手上!”
“父皇!”见李岳川丝毫不为所动,太子心焦,疾言倨色道,“父皇难道为了皇位连自己的安危都不顾了吗?儿臣也并非真想伤您。”
他知道,不动点真格的,李岳川必定不会让步,将手边药碗一摔,哗啦一声碎响之后,大殿门开,两队持刀兵士鱼贯而入,瞬间将殿内围住!
一人给太子递上佩剑,李恒握住剑柄,唰地一声拔出,剑光闪闪,令人心惊胆战。
夜风骤然吹开窗子,呼啸而过,纱罗帐被卷得纷纷扬扬似流动的惨白月光。
礼王一步上前,展开双臂,死死护住李岳川,斥道:“谁敢动陛下!”
李恒一手持剑,另一只手攥住礼王的袍领,厉声道:“走开,不干你事!”
饶是李恒手里有剑,礼王也不后退半步,反而死死攥住锋利的剑刃,把脖子往上一递,歇斯底里道:“皇兄,若动父皇,就先杀我!”
李恒一怔,他并没想动李岳川,更没想杀李朔,眼见礼王的手掌和脖子往外流血,李恒有些慌了,斥道:“松手,流血了!”
话音未落,门外又是一阵大动,众人错愕之时,贤王已带着两路禁军将昭明殿团团围住,李庭穿了甲胄,带兵救驾时若天神下凡,身有圣光,剑尖直指李恒,沉声对众人喝道:“都是大渊的兵,收手不杀,执迷不悟者,杀无赦!”
此言一出,造反的东宫府兵面面相觑,敌众我寡,真动了手,也不过让血白流,只得纷纷放下刀,禁军上前立即将这些匪兵尽数绑了。
李恒转向贤王,看着他冷笑两声:“好好好,李庭,果然是你,你早有准备要在父皇面前露脸,我终究是不及你阴险。”
他现在忽然有点想明白了,李岳川和宋世群都说没有废太子这回事,而这传言却愈演愈烈,甚至传出了清明之后便要废太子,立贤王,桩桩件件都在逼他谋反。
https:///yanqing/01_b/bjzf0.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谢字卿谨慎,八字没一撇的事断然不会往外说的。
昭明殿内,李岳川躺在榻上,他今日头痛,早间闻了祭典的香烛味儿,更是头痛欲裂,从太庙回来便歇下了,傍晚时分,几名高僧来昭明殿祈福诵经,他听了一个时辰的梵音,不仅没好,反而痛得更加严重。
礼王李朔素来乖巧,今日更是跟着李岳川寸步不离,午后见李岳川眉头皱得极深,知道父皇又头疼了,便守在身侧,给他推拿揉捏,按了许久,也不喊一声疲累。
欣慰地舒了口气,李岳川道:“还是朔儿懂事,不让朕日日忧心。”
李朔的脸色喜忧参半,忧心忡忡道:“父皇夸赞儿臣,儿臣高兴,可想到父皇病痛,又实在高兴不起来,身为臣子不能为父皇分忧,是为不孝,只想多做一些弥补遗憾。”
他的声音满是惆怅,尾音却又极力上扬,尽量让语调轻快些,怕李岳川听了丧气话难受,李岳川心中一动,竟感到一丝久违的暖意。
不多时,郑内侍端了药来,压低声音道:“陛下,该喝药了。”
一想到那药的苦味,李岳川就皱眉,李朔看出他的为难,含笑着扶他起身,哄小孩一般安慰道:“给父皇备了红豆沙和青梅脯,再苦的药味都能盖过去。”
听了这话,李岳川“嗯”了一声,刚起身坐正,就听殿门一响,是有人进来了。
太子李恒一身蟒袍,信步徐行,走上前来,抬眸扫了几人一眼,接过郑内侍手中的药碗缓声道:“让我来吧。”
郑内侍面露难色,只得交接,在李岳川眼神示意后缓缓退了出去。
殿内只余他们父子三人,李岳川手指微微一动,盯着太子的脸,冷声道:“你不在宫宴之上,来这里做什么?”
太子没答话,望了望李岳川的病容,跪在他面前服侍:“父皇,喝药吧。”
李岳川眉心紧锁,双唇抿着,不发一言。
两人如此对峙片刻,太子自嘲般冷笑一声:“父皇要对儿臣如此绝情了吗?”
他的眼神爱恨交加,声音中压抑着讳莫如深的情绪,端着药碗的手也开始微微发颤:“四皇弟承欢膝下,您便怡然自得,儿臣一来,您就愁眉不展了,可是儿臣做错了何事,惹得父皇不悦?还是父皇本身就厌恶儿臣,所以儿臣不管做什么都是错事?”
闻言,李岳川的嘴唇嗫喏两下,干涸的喉咙中发出几声闷响,像是雨天的叩门声,沙哑沉闷:“言行无状,行径荒唐,朕还是让你禁足少了。”
“禁足,禁足,呵,”太子苦笑着重复两声,忽然起身,傲然屹立在李岳川面前,睨着他,“父皇,儿臣是太子啊,有朝一日也要坐上您的位置,一国之君,日日禁足东宫,历朝历代,岂有这样的先例!朝臣如何议论,史官怎样撰写,父皇为何从来不肯给我留些颜面!”
“二皇兄!”礼王骤然起身,心急如焚道,“皇兄慎言!”
“你让他说!”李岳川怒道,“我倒要看这逆子有何脸面来指责朕!”
“好,咱们父子今日就将事情说开,”太子一拂衣袍,居高临下,用从未有过的勇气和姿态说道,“父皇若看儿臣不顺眼,就不该立我为太子,既然立我为太子,为何又时常猜忌,左右摇摆,关于太子之位的争议自儿臣入主东宫之后就从未停歇过,父皇说我不该指责您,可这局面不就是您一手造成的吗?”
“你也知道你是太子!”李岳川怒目圆瞪,激动之间,灌入一口凉风,剧烈地干咳几乎要让他流出眼泪。
礼王拍着他的后背,面如土色,安抚道:“父皇莫急,皇兄定是吃酒醉了。”
又抬头对上太子,眸中流溢出痛色,悲愤道:“皇兄好没良心,子女之中,父皇最偏爱的便是皇兄,此刻怎能说出这些气话来?”
太子狂笑两声:“偏爱?四皇弟所谓的偏爱是什么?是任朝臣议论,还是任李庭欺我辱我,甚至同我平起平坐?想必父皇也听说过‘废太子,立新君’吧,市井百姓间都传得沸沸扬扬,儿臣从前不敢冒犯父皇,今日就想问一句,此事究竟是真是假!”
第53章 啼血咱们父子俩,黄泉路上见吧……
又是两声闷咳,李岳川抬起眼,眸色深红,沉默地看了太子许久,这才一字一顿地开口,说出的话像是一串断断续续的眼泪:“你五岁开蒙,朕命宋世群为太子太傅,悉心教导,纵然你愚钝,笨拙,可朕依旧认你为正统,李恒,你扪心自问,这许多年,你做过多少错事,刺杀手足,结党营私,哪些掩盖了,哪些又是朕来善后,不必一一列举吧。”
听到此处,太子后背一凉,却依旧扬着下巴,不敢松懈。
李岳川继续道:“为君者,不求博古通今,雄才大略,只要你知人善用,心怀天下,不嫉贤妒能,便能治世,朕为你留了贤才,朝中大小事务均能面面俱到,纵使你愚不可及,也能保大渊安稳,可你终究太让朕失望了。”
太子问:“所以父皇动了废太子的心思,清明之后便要立李庭为太子?”
李岳川抬眼睨他,缓缓道:“在朕眼中,稳固才是重中之重,无论如何,你都是朕的嫡子,朕此前从未有过废太子的心思。”
“父皇……”太子全身剧烈发抖,李岳川这话几分真心,几分假意,他根本就分不清,可李岳川说得如此确切,又不似作伪,他的内心激烈交锋,急促的喘息声敲打着他的耳骨,咚咚作响。
二十多年来,这是他和李岳川第一次透彻的交谈,李岳川深沉,严厉,他说的话,甚至经常让他不明所以,可碍着天子威严和太子颜面,他从来不敢问,只能记下了,偷偷去问宋世群。
今日,李岳川虽然暴怒,却娓娓道来许多话,他觉得安心,也觉得恨,恨上心头。
太子抬起头,无力地看着大殿的房梁,真是高耸入云,让他看不透,望不穿,让他开始急躁。
“父皇,既然您这样想,为何不早对儿臣这样说呢,为何要用李庭来刺激我,父皇问我做过多少错事,儿臣想了想,只觉得一件都没做错,既然我注定要登上皇位,李庭以下犯上,难道不该死吗?我同群臣结交又何错之有,父皇也说这些都是留给我的臣子,您为何要让我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何逼我疯癫,逼我谋反,逼我无路可退?”
他忽然靠近李岳川,礼王抬手一拦,挡在两人之间,同太子对峙。
他的话字字泣血,让人不寒而栗,李岳川闭上眼,沉沉吐出一口气:“放肆,朕还没死呢!你今日过来,是要逼
宫吗?”
“是,”太子目眦欲裂,红着眼睛瞪着礼王,又看向李岳川,哽咽难言,“今日祭典,昭明殿布防不严,东宫的府兵就在门外,只要父皇签了退位诏书,让儿臣登基,儿臣绝不会伤父皇分毫,日后仍尊您为太上皇,奉您颐养天年。”
话音落了,李岳川沉沉冷笑数声,说道:“家门不幸,天下不幸,李氏的江山,怎能托付在你这等逆子手上!”
“父皇!”见李岳川丝毫不为所动,太子心焦,疾言倨色道,“父皇难道为了皇位连自己的安危都不顾了吗?儿臣也并非真想伤您。”
他知道,不动点真格的,李岳川必定不会让步,将手边药碗一摔,哗啦一声碎响之后,大殿门开,两队持刀兵士鱼贯而入,瞬间将殿内围住!
一人给太子递上佩剑,李恒握住剑柄,唰地一声拔出,剑光闪闪,令人心惊胆战。
夜风骤然吹开窗子,呼啸而过,纱罗帐被卷得纷纷扬扬似流动的惨白月光。
礼王一步上前,展开双臂,死死护住李岳川,斥道:“谁敢动陛下!”
李恒一手持剑,另一只手攥住礼王的袍领,厉声道:“走开,不干你事!”
饶是李恒手里有剑,礼王也不后退半步,反而死死攥住锋利的剑刃,把脖子往上一递,歇斯底里道:“皇兄,若动父皇,就先杀我!”
李恒一怔,他并没想动李岳川,更没想杀李朔,眼见礼王的手掌和脖子往外流血,李恒有些慌了,斥道:“松手,流血了!”
话音未落,门外又是一阵大动,众人错愕之时,贤王已带着两路禁军将昭明殿团团围住,李庭穿了甲胄,带兵救驾时若天神下凡,身有圣光,剑尖直指李恒,沉声对众人喝道:“都是大渊的兵,收手不杀,执迷不悟者,杀无赦!”
此言一出,造反的东宫府兵面面相觑,敌众我寡,真动了手,也不过让血白流,只得纷纷放下刀,禁军上前立即将这些匪兵尽数绑了。
李恒转向贤王,看着他冷笑两声:“好好好,李庭,果然是你,你早有准备要在父皇面前露脸,我终究是不及你阴险。”
他现在忽然有点想明白了,李岳川和宋世群都说没有废太子这回事,而这传言却愈演愈烈,甚至传出了清明之后便要废太子,立贤王,桩桩件件都在逼他谋反。
https:///yanqing/01_b/bjzf0.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