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这番话宁之南细细听下来,觉得穆宜华讲得颇有道理,心底竟也对虞倩倩生出怜爱之心:“我初见虞娘子便觉得她可人,待人接物,说话举止都十分温柔可亲。别说你了,若是我在场,定也会帮虞娘子说话的。”
穆宜华笑着揉了揉宁之南的脸:“哎呀,我们阿南就是心善。”
日头渐高,已近晌午。宫女从偏廊走到皇后身边汇报午膳已准备妥当。
皇后吩咐众人移步,穆宜华起身跟在贵妃的后侧,旁边正是辛秉逸。二人四目相对,相视而笑。
“辛娘子。”
“穆娘子。”
曲水流觞建在向瑶台的不远处,下了假山再绕了一段路,便到了两壁岩石之间。两侧湿岩凹凸不平,山泉在岩缝中穿行,缓缓流入人工挖凿出来的沟渠,侍从们将一应菜肴、美酒搁置在流水上,水流温吞,催送着盘盏流动。
众人按照次序落座,这排下来,穆宜华与辛秉逸便是面对面了。二人从来都有听闻彼此的名字,却从未如今日这般走得近过,又加上两家父亲在朝堂上政见不合。二人相面而坐,倒是有些尴尬不适。
皇后说了几句话后便吩咐开宴。
宫中的荔枝蜜桃香饮子酿得极好,穆宜华一不小心便贪杯,微红了脸,有些微醺。
宁之南倒是与虞倩倩坐在了一处,不知是不是穆宜华与她说了的缘故。席间,宁之南格外地照顾虞倩倩,给她夹菜布酒,还说笑聊天。虞倩倩时常低低笑着,面上欢快。
饭还未吃一半,安柔帝姬却是发话了:“阿娘,您不会忘了女儿求您的事吧?”
皇后嗔了她一眼:“没忘,你这个小丫头天天在本宫耳边叨叨,本宫会忘吗?只是这酒都没过三巡,你倒是想给娘子们出难题了。”
“女儿不管,便要现在。”她面向所有闺秀们,朗声道,“我大宋以文昌隆,我身为帝姬,自是要以身作则,今日,本宫想在诸位闺秀之中择一位姐姐进宫做我的伴读。”
皇后又道:“即使是女子也要勤奋好学,多读典籍,皆有益处。今日安柔帝姬择伴读,各位娘子们也不必拘束,畅所欲言便可。”
安柔起身,声音在石壁之间徘徊:“今日来赴上巳之宴的,都是京中才貌双全的佳人闺秀。因此本宫心中有一疑问想向诸位姐姐妹妹们请教,还请你们不吝赐教。”
她施施然福身,又走到宴席中间:“上巳兴于周朝,是为祓禊、高禖、除秽之事,然我大宋不兴此风久矣,可娘娘今日却在金明池宴饮,遍邀女眷,是为何理?”
上古上巳节,男女交欢不禁,妇女祈求生育,古人驱邪祛瘟。太子妃小产,三大王赵阔回京,四大王赵闵也快到年纪了。今日明面上是邀请女眷们来春游赏景,可这心中人人皆知是为皇室纳妃祈育的。在这节骨眼上,这些由头都不好听,安柔帝姬却偏偏要问出来,可见其刁钻。
恪贵妃微微瞧了一眼辛秉逸,只见辛秉逸掩眸啜茶不说话。
她望了眼四周,只见闺眷们纷纷回答。
有说踏春赏景的,有说让她们来见世面的,还有的说皇后娘娘心疼她们,让她们多出来走走的。
这些玩笑话一律避开了选妃求子。安柔笑意盈盈地看着闺眷们答话,目光悄悄瞥向穆宜华与辛秉逸。
底下的闺秀们闲话已说了一圈,安柔仍不满意,穆辛二人仍无动静。安柔憋不住了,直接向她们俩问道:“二位姐姐缘何从一开始就不说话?安柔儿时便听闻二位姐姐被称作‘汴京双姝’,今日倒是想要一睹姐姐们的风采。”
穆宜华本就觉得这问题不妥帖,也不想抢辛秉逸的风头,想着不回答能够蒙混过关,可如今被直接点了名,倒是不得不回答了。
她看向对席的辛秉逸,只见辛秉逸望了她一眼,率先起身行礼,慢慢吟诵道:“‘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此乃王摩诘所著诗作《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王摩诘在上巳节此日,观玄宗“万乘亲斋祭,祓禊向中流”,有感而发,歌颂大唐千秋伟业,陛下万代盛名。皇后娘娘主持上巳宴饮,想必也是想让我们记住今日之大宋,钟鸣鼎食,国泰民安。”
辛秉逸读书破万卷,出口成章,在座听完她的讲演无不点头赞许。恪贵妃见自家侄女长脸,心中也甚是宽慰。
皇后娘娘听闻此言甚是欢喜,可她更期待穆宜华在辛秉逸之后的回答——难喽。
虞倩倩一脸担忧地看向她,宁之南安抚道:“别担心,我们阿兆可比她厉害。”
穆宜华早在心中打了腹稿,她读书虽说不能考状元,但这四年遍走民间的经历加之先前的经纶诵读,她的见识早已超越了一般闺秀所能见到的、所能读到的。她不是不知道怎么答,只不过面前的是辛谯之女辛秉逸,她不能那么答。
穆宜华缓缓起身,礼数周全地行完礼,抬头看向众人,眼中澄澈清明,她浅笑道:“《论语》有言‘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上巳节,上古先贤踏春沐浴,各言其志,为家国社稷建言献策。今皇后娘娘在金明池设宴款待,一是皇后娘娘厚爱,二便是想让我们齐聚一堂,走出闺门,各抒其志。”
这回答中规中矩,并不出挑。
辛秉逸心中有些诧异,她掀眼望向对面的穆宜华,略有探究地看着她。
安柔本以为穆宜华有什么别样的回答,讲出这话,倒是让她有些失望。
恪贵妃饮了一口酒,看着酒杯中起起落落的荔枝果肉,轻笑一声。
皇后出来打圆场道:“各位娘子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今日本宫在向瑶台设宴款待,曲水流觞,还望诸位借此机会瞻仰先贤,以圣人之心来规诫我们的德行,女子虽居于方寸,但仍要心怀天下,以上率下,做天下女子之典范。”
第14章
上巳散宴,穆宜华同虞倩倩、宁之南一起离开。
恪贵妃望着穆宜华远去的身影,慢悠悠说道:“你觉得今日的穆宜华表现如何?穆同知方才回京,今日她又是回京第一次在众人面前亮相。按理说,应当给她父亲争面儿的,可今日……”
恪贵妃话未说完,只是摇了摇头:“真不知她在想什么。”
辛秉逸扶着她姑姑,轻轻说了句:“藏锋。”
“藏锋?你就那么笃定?”恪贵妃问道,“这样露脸的好时机,她不把握?”
辛秉逸心里清楚,但面上却是笑道:“侄女也只是猜测,姑姑没必要太放在心上了。”
“我怎么能不放在心上?你若是成了安柔的陪读,不就能日日进宫了?我倒也不是要你陪我。只是啊……想让你了却你自己的心愿。”恪贵妃边走边拍了拍她的手,“三大王与安柔一母同胞,关系又极密切,你自十二岁时便心悦于三大王,姑姑是想帮你啊。”
辛秉逸不想辜负姑姑的心意,挽着恪贵妃的手臂略带撒娇道:“那善君就谢谢姑姑关心啦。”
皇后一早离开,安柔与她一驾马车。刚上马车,安柔就不自主地往皇后那边瞟,皇后闭目养神,却将她的心思了如指掌:“说吧,到底是谁给你出的主意?”
“嘿嘿嘿,果然逃不过阿娘的法眼。”
“是不是你三哥?”
安柔靠在皇后臂膀上撒娇:“哎呀,三哥只是关心我的学业,让我自己找个知书达理、聪慧灵巧的姐姐教我罢了。”
“你啊!”皇后伸出手指点了点安柔的额头,“你三哥早就同你说了选谁了吧?”
“嘿嘿,我本觉得以穆姐姐的才学,回答这种题目是信手拈来的,可穆姐姐也不知为何,我总觉得她在刻意回避什么。”
“这孩子聪明。”皇后感叹道,“她知道当年她父亲的败因是在位高权重者面前锋芒毕露,不懂迂回委婉,所以她避了辛秉逸的风头。也难为她一个十七岁的姑娘,母亲去世的早,家里前前后后都得由她打理。”
“穆姐姐那么厉害,也难怪三哥那么喜欢她。”
皇后听见这话,有些诧异,诧异过后又是深深的无奈,她叹了口气:“年少情分果然难以消磨,本以为二人一南一北,相隔天涯,不通书信,情义迟早淡了,不承想这孩子竟执拗至此。可若只有他一人执着又有何用呢?”
-
宫里给穆宜华送来了宣纸颜料,小内侍们对她笑脸相迎,好话连篇。穆宜华打赏了银钱,他们便欢欢喜喜地离开了。
“皇后娘娘这是给大姑娘机会在官家面前露脸呢。”春儿招呼着下人们将东西搬进书房,“大姑娘这几年画技精进,定然能再次一鸣惊人的。”
穆长青见书房那么繁忙,也来凑热闹地探头探脑:“姐姐要画画了吗?”
穆宜华知他小子心思,点了点他的额头:“别以为姐姐要画画了就没人管你,这一个月我每天晚上都会查你的功课,若是写得不好,我就让先生罚你。”
穆宜华笑着揉了揉宁之南的脸:“哎呀,我们阿南就是心善。”
日头渐高,已近晌午。宫女从偏廊走到皇后身边汇报午膳已准备妥当。
皇后吩咐众人移步,穆宜华起身跟在贵妃的后侧,旁边正是辛秉逸。二人四目相对,相视而笑。
“辛娘子。”
“穆娘子。”
曲水流觞建在向瑶台的不远处,下了假山再绕了一段路,便到了两壁岩石之间。两侧湿岩凹凸不平,山泉在岩缝中穿行,缓缓流入人工挖凿出来的沟渠,侍从们将一应菜肴、美酒搁置在流水上,水流温吞,催送着盘盏流动。
众人按照次序落座,这排下来,穆宜华与辛秉逸便是面对面了。二人从来都有听闻彼此的名字,却从未如今日这般走得近过,又加上两家父亲在朝堂上政见不合。二人相面而坐,倒是有些尴尬不适。
皇后说了几句话后便吩咐开宴。
宫中的荔枝蜜桃香饮子酿得极好,穆宜华一不小心便贪杯,微红了脸,有些微醺。
宁之南倒是与虞倩倩坐在了一处,不知是不是穆宜华与她说了的缘故。席间,宁之南格外地照顾虞倩倩,给她夹菜布酒,还说笑聊天。虞倩倩时常低低笑着,面上欢快。
饭还未吃一半,安柔帝姬却是发话了:“阿娘,您不会忘了女儿求您的事吧?”
皇后嗔了她一眼:“没忘,你这个小丫头天天在本宫耳边叨叨,本宫会忘吗?只是这酒都没过三巡,你倒是想给娘子们出难题了。”
“女儿不管,便要现在。”她面向所有闺秀们,朗声道,“我大宋以文昌隆,我身为帝姬,自是要以身作则,今日,本宫想在诸位闺秀之中择一位姐姐进宫做我的伴读。”
皇后又道:“即使是女子也要勤奋好学,多读典籍,皆有益处。今日安柔帝姬择伴读,各位娘子们也不必拘束,畅所欲言便可。”
安柔起身,声音在石壁之间徘徊:“今日来赴上巳之宴的,都是京中才貌双全的佳人闺秀。因此本宫心中有一疑问想向诸位姐姐妹妹们请教,还请你们不吝赐教。”
她施施然福身,又走到宴席中间:“上巳兴于周朝,是为祓禊、高禖、除秽之事,然我大宋不兴此风久矣,可娘娘今日却在金明池宴饮,遍邀女眷,是为何理?”
上古上巳节,男女交欢不禁,妇女祈求生育,古人驱邪祛瘟。太子妃小产,三大王赵阔回京,四大王赵闵也快到年纪了。今日明面上是邀请女眷们来春游赏景,可这心中人人皆知是为皇室纳妃祈育的。在这节骨眼上,这些由头都不好听,安柔帝姬却偏偏要问出来,可见其刁钻。
恪贵妃微微瞧了一眼辛秉逸,只见辛秉逸掩眸啜茶不说话。
她望了眼四周,只见闺眷们纷纷回答。
有说踏春赏景的,有说让她们来见世面的,还有的说皇后娘娘心疼她们,让她们多出来走走的。
这些玩笑话一律避开了选妃求子。安柔笑意盈盈地看着闺眷们答话,目光悄悄瞥向穆宜华与辛秉逸。
底下的闺秀们闲话已说了一圈,安柔仍不满意,穆辛二人仍无动静。安柔憋不住了,直接向她们俩问道:“二位姐姐缘何从一开始就不说话?安柔儿时便听闻二位姐姐被称作‘汴京双姝’,今日倒是想要一睹姐姐们的风采。”
穆宜华本就觉得这问题不妥帖,也不想抢辛秉逸的风头,想着不回答能够蒙混过关,可如今被直接点了名,倒是不得不回答了。
她看向对席的辛秉逸,只见辛秉逸望了她一眼,率先起身行礼,慢慢吟诵道:“‘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此乃王摩诘所著诗作《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王摩诘在上巳节此日,观玄宗“万乘亲斋祭,祓禊向中流”,有感而发,歌颂大唐千秋伟业,陛下万代盛名。皇后娘娘主持上巳宴饮,想必也是想让我们记住今日之大宋,钟鸣鼎食,国泰民安。”
辛秉逸读书破万卷,出口成章,在座听完她的讲演无不点头赞许。恪贵妃见自家侄女长脸,心中也甚是宽慰。
皇后娘娘听闻此言甚是欢喜,可她更期待穆宜华在辛秉逸之后的回答——难喽。
虞倩倩一脸担忧地看向她,宁之南安抚道:“别担心,我们阿兆可比她厉害。”
穆宜华早在心中打了腹稿,她读书虽说不能考状元,但这四年遍走民间的经历加之先前的经纶诵读,她的见识早已超越了一般闺秀所能见到的、所能读到的。她不是不知道怎么答,只不过面前的是辛谯之女辛秉逸,她不能那么答。
穆宜华缓缓起身,礼数周全地行完礼,抬头看向众人,眼中澄澈清明,她浅笑道:“《论语》有言‘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上巳节,上古先贤踏春沐浴,各言其志,为家国社稷建言献策。今皇后娘娘在金明池设宴款待,一是皇后娘娘厚爱,二便是想让我们齐聚一堂,走出闺门,各抒其志。”
这回答中规中矩,并不出挑。
辛秉逸心中有些诧异,她掀眼望向对面的穆宜华,略有探究地看着她。
安柔本以为穆宜华有什么别样的回答,讲出这话,倒是让她有些失望。
恪贵妃饮了一口酒,看着酒杯中起起落落的荔枝果肉,轻笑一声。
皇后出来打圆场道:“各位娘子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今日本宫在向瑶台设宴款待,曲水流觞,还望诸位借此机会瞻仰先贤,以圣人之心来规诫我们的德行,女子虽居于方寸,但仍要心怀天下,以上率下,做天下女子之典范。”
第14章
上巳散宴,穆宜华同虞倩倩、宁之南一起离开。
恪贵妃望着穆宜华远去的身影,慢悠悠说道:“你觉得今日的穆宜华表现如何?穆同知方才回京,今日她又是回京第一次在众人面前亮相。按理说,应当给她父亲争面儿的,可今日……”
恪贵妃话未说完,只是摇了摇头:“真不知她在想什么。”
辛秉逸扶着她姑姑,轻轻说了句:“藏锋。”
“藏锋?你就那么笃定?”恪贵妃问道,“这样露脸的好时机,她不把握?”
辛秉逸心里清楚,但面上却是笑道:“侄女也只是猜测,姑姑没必要太放在心上了。”
“我怎么能不放在心上?你若是成了安柔的陪读,不就能日日进宫了?我倒也不是要你陪我。只是啊……想让你了却你自己的心愿。”恪贵妃边走边拍了拍她的手,“三大王与安柔一母同胞,关系又极密切,你自十二岁时便心悦于三大王,姑姑是想帮你啊。”
辛秉逸不想辜负姑姑的心意,挽着恪贵妃的手臂略带撒娇道:“那善君就谢谢姑姑关心啦。”
皇后一早离开,安柔与她一驾马车。刚上马车,安柔就不自主地往皇后那边瞟,皇后闭目养神,却将她的心思了如指掌:“说吧,到底是谁给你出的主意?”
“嘿嘿嘿,果然逃不过阿娘的法眼。”
“是不是你三哥?”
安柔靠在皇后臂膀上撒娇:“哎呀,三哥只是关心我的学业,让我自己找个知书达理、聪慧灵巧的姐姐教我罢了。”
“你啊!”皇后伸出手指点了点安柔的额头,“你三哥早就同你说了选谁了吧?”
“嘿嘿,我本觉得以穆姐姐的才学,回答这种题目是信手拈来的,可穆姐姐也不知为何,我总觉得她在刻意回避什么。”
“这孩子聪明。”皇后感叹道,“她知道当年她父亲的败因是在位高权重者面前锋芒毕露,不懂迂回委婉,所以她避了辛秉逸的风头。也难为她一个十七岁的姑娘,母亲去世的早,家里前前后后都得由她打理。”
“穆姐姐那么厉害,也难怪三哥那么喜欢她。”
皇后听见这话,有些诧异,诧异过后又是深深的无奈,她叹了口气:“年少情分果然难以消磨,本以为二人一南一北,相隔天涯,不通书信,情义迟早淡了,不承想这孩子竟执拗至此。可若只有他一人执着又有何用呢?”
-
宫里给穆宜华送来了宣纸颜料,小内侍们对她笑脸相迎,好话连篇。穆宜华打赏了银钱,他们便欢欢喜喜地离开了。
“皇后娘娘这是给大姑娘机会在官家面前露脸呢。”春儿招呼着下人们将东西搬进书房,“大姑娘这几年画技精进,定然能再次一鸣惊人的。”
穆长青见书房那么繁忙,也来凑热闹地探头探脑:“姐姐要画画了吗?”
穆宜华知他小子心思,点了点他的额头:“别以为姐姐要画画了就没人管你,这一个月我每天晚上都会查你的功课,若是写得不好,我就让先生罚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