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这话是对穆宜华说的,也是对同听的同僚们说的。御史台其余的官员们也觉得并无差错,一个弱质闺秀,心善至此,如何又会去干杀人放火之事?不如早早将人放了,免得京中闲言碎语。
穆宜华正要被请回后堂,却见门外大摇大摆地走进来一个人,后头是一队黑衣提刀的官兵,神色肃穆冷峻,眼神凌厉地瞥了穆宜华一眼。
“你们御史台……就是这么审问犯人的吗?”为首一人不屑地环视着御史台的众人,冷笑道。
穆宜华顿时认出此人,正是当日穆府家宴对她出言不逊,被赵阔扔下池子的程耀。
没想到此人也在大理寺当差!
程耀嗤笑一声,从上到下将穆宜华大量一遍,见她穿着得体秀美,面上的神情更加讽刺:“穆娘子真是京中难得的闺秀,事到如今还如此体面。”
孟秋听他话里带刺极为不舒服,上前理论:“程大人,这里是御史台,不是你们大理寺,请您言辞放尊重些。”
“尊重?”程耀瞥了一眼穆宜华,“没想到啊,素来刚正不阿,清廉持证的御史台,竟会觉得一个杀人犯值得尊重。”
他抖开大理寺盖了官印的验尸单:“曹氏与其儿媳叶氏口腹中验出夹竹桃残物,皆出自穆宜华当晚给他们送过去的月饼之中。这是过路人的口供,见她酉时三刻出现在李东巷子附近,而仵作验出曹氏与叶氏乃是戌时一刻中毒暴毙。人证物证俱在,尸首也在大理寺衙门,各位御史若是不信,不如随我们一道走一趟?”
此言一出,众人霎时议论纷纷。
穆宜华心中大震,脱口而出:“我没有!”月饼都是一起定一起送来的,他们吃了都没事,怎么曹嬷嬷他们偏就有事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错?还是……有人要害她要害穆家?
程耀笑了:“犯了罪的人都说自己没有。”
孟秋怎么都不相信穆宜华会下毒害人,他仍旧想说什么,却见一紫服男子从屋外走来,众人见他纷纷行礼:“大人。”
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大夫何贤闻声赶来,他目光如炬,神情冷峻严肃,眼睛逡巡一圈,最后落在穆宜华身上。他转身接过程耀手中的检验书,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确认是大理寺官印无误。他抬眼看了眼程耀,拿着纸走到穆宜华面前递给她:“是抄本,并非作假。”
穆宜华看着上面的字,委屈害怕紧张的泪水蓄满了眼眶。她素闻何贤为人正直,强忍着眼泪,微抖着声线朝何贤辩解:“何御史,我真的没有下毒……”
何贤已是年过半百,看着面前这个可当他孙儿的孩子,心中虽有不忍,但仍旧声音沉静地对她说道:“穆娘子,御史台虽说也承审讯狱司之职,但若案件严重,还是要交由开封府与大理寺处理。你自小长在汴京,这个道理是懂的,对吧?”
穆宜华紧紧攥着袖子里的手:“是……”
“老夫与穆相公虽说也相识已久,但国有国法,我大宋自开国以来,即使是王侯将相犯了罪过,也都是要去大理寺和开封府走一遭的。这穆娘子应当也是见过先例的,是吧?”
“是。”
“穆相公虽说是参知政事,但事到如今,他必须得避嫌。御史台承纠正百官之责,容老夫劝你一句,若穆娘子不配合或穆相公为穆娘子动了以权谋私的念头,那这案子可就不简单了。穆娘子是个明事理的,老夫也不是个糊涂人。老夫我做过通判、提刑司、大理寺少卿,如今是这大宋朝的御史大夫,本官敢以多年的清誉与名声向穆娘子担保,若有冤情在此,御史台也绝不会坐视不理。即使踏碎那殿前阶,也必定会为穆娘子讨回一个公道。”
-
今日刚下朝,赵阔便被叫去了延福殿,说是商量加冠、封号以及开府之事。
襄王,是最后定下的封号,府邸也选在了离皇城最近的地方。
皇帝皇后二人看着三儿子一一答应,笑着说出了最后一件事——选妃。
赵阔眼睛一亮,刚要说穆宜华的名字,却听外殿内侍来报:童蒯求见。
赵阔面色垮下来,闭嘴神色不霁。
童蒯是来替自己部下受了赏的军官们谢恩的,言辞恳切,好似要声泪俱下,又带来不知从何处搜寻的宝物,说是替将士们谢赏的,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是一尊白玉雕的三清真人像,玲珑剔透,光可鉴人。皇帝一眼望到便两眼闪光,赞不绝口,连忙让他起来,并夸奖前线将士辛苦,浴血奋战,一切都是应得。
赵阔一脸阴郁,不满地冷哼一声。
“禀官家,臣此处还有一事奏报。”童蒯本是站着,却在此时跪了下来。
帝后见之皆是一惊:“童大夫这是为何,快快请起。”
“此事……有关天家颜面,臣言之惶恐,还请陛下与娘娘容臣跪伏启奏。”
“装模作样。”赵阔没好气地说。
皇帝瞪了赵阔一眼,忙说道:“童大夫请说。”
童蒯好似不经意地看了赵阔一眼,一双狭长的眼眸中露出点点精光,朝他一笑。
赵阔顿感寒凉,心中觉得不妙,蹙眉瞪了回去。
“进宫路上偶遇程寺正,看他带了一队人马押送犯人,可那犯人竟是躲在马车里的。微臣觉得蹊跷,便多问了一嘴,程寺正为人诚挚,一五一十地将事情的原委的告知微臣。微臣觉得兹事体大,关乎我大宋百官威名与天家颜面,不可耽搁,便趁此机会上禀陛下。”
皇帝接过折子一列列读过去,面色愈来愈冷。皇后瞧这神情,有些如坐针毡,她窥得一二字,心中大骇,忙与赵阔交换眼神。
“岂有此理!”皇帝倏然将折子扔下堂,“我本以为贬谪四年,能让他们改过自新。这些时日来也算太平,可如今在汴京城内,天子脚下,她竟然敢做出这种事?”
皇后心头突突跳着,微抖着手捡起来一看,纸上赫然而立的“穆氏宜华”四字,如同细针一般刺进眼睛。她看着赵阔,将折子递给了他。
赵阔从头到脚看了三遍,立刻出声辩驳:“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爹爹,阿兆断不会做出这种事情。她是何等善良……”
“好了!”皇帝厉声喝止,“三郎啊三郎,你都要成人了,娶妻娶贤的道理你还不懂吗?四年前,你被穆氏蛊惑,朝堂疯言忘记了吗?当年的教训还不够吗?你到底在想什么?”
“爹爹,此事大理寺还在审查,岂可如此妄下决断?”
“即使案件仍旧在审查,但安分守己、恪守规矩的闺秀,有哪一个会卷入此等事情之中?”
“父亲……”
“好了!”皇帝扶住额头,面露难色,“被你气的头疼……张怀,拿药来。”
内侍张怀急忙端来一个盒子,拿出一颗如鸽子蛋一般大小的黑色药丸,将它掰成三半,服侍皇帝和水吞下。
皇后替他顺了顺气,这才舒缓过来。
“穆同知那边如何了?”
童蒯立马回答:“穆相公到底是穆相公,严守国法,一句话没说,就让人把穆娘子带走了。”
“他倒还算识时务……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朝廷的平衡需要穆同知来维持,若此时他出了岔子,这朝野风云变动,就不是他一死能解决的事了。
皇帝颇为疲惫烦躁地看着赵阔,按揉着太阳穴,恹恹道:“只有你,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回去,此事不许掺和,若让我知晓,我必定替你治了那祸水。”
赵阔直立在堂下,他紧抿着唇,手中的折子已被他攥得褶皱不堪。他阴沉着脸,瞥向仍旧跪在身侧的童蒯,生硬地憋出几个字:“儿臣,明白……”
第37章
赵阔急匆匆出宫, 因加冠礼在即,他早已搬到宫外府里居住,一应设施也都备全。
齐千见他出宫, 连忙迎上去:“穆娘子被带去大理寺了。”
“我知道, 现在情况如何?”
“审讯穆娘子的是当日穆府家宴被您扔下池子的程耀。”
赵阔站定:“程耀?为何是他!”
“只是凑巧今日他当值, 大理寺卿便让他去御史台拿人了。”
“周文昌这个杀千刀的……”赵阔咬牙。
“昨日小的去李东巷子问询, 确实也见到了穆娘子。”
“然后呢?她真的去送东西了?”赵阔回头瞪他问道。
齐千被赵阔的神情吓得只敢点头:“是……是,穆娘子可怜她们孤儿寡母,好心送了点东西过去,可谁承想摊上这事。要不要小的去大理寺狱说几句,让他们不要为难穆娘子。”
穆宜华正要被请回后堂,却见门外大摇大摆地走进来一个人,后头是一队黑衣提刀的官兵,神色肃穆冷峻,眼神凌厉地瞥了穆宜华一眼。
“你们御史台……就是这么审问犯人的吗?”为首一人不屑地环视着御史台的众人,冷笑道。
穆宜华顿时认出此人,正是当日穆府家宴对她出言不逊,被赵阔扔下池子的程耀。
没想到此人也在大理寺当差!
程耀嗤笑一声,从上到下将穆宜华大量一遍,见她穿着得体秀美,面上的神情更加讽刺:“穆娘子真是京中难得的闺秀,事到如今还如此体面。”
孟秋听他话里带刺极为不舒服,上前理论:“程大人,这里是御史台,不是你们大理寺,请您言辞放尊重些。”
“尊重?”程耀瞥了一眼穆宜华,“没想到啊,素来刚正不阿,清廉持证的御史台,竟会觉得一个杀人犯值得尊重。”
他抖开大理寺盖了官印的验尸单:“曹氏与其儿媳叶氏口腹中验出夹竹桃残物,皆出自穆宜华当晚给他们送过去的月饼之中。这是过路人的口供,见她酉时三刻出现在李东巷子附近,而仵作验出曹氏与叶氏乃是戌时一刻中毒暴毙。人证物证俱在,尸首也在大理寺衙门,各位御史若是不信,不如随我们一道走一趟?”
此言一出,众人霎时议论纷纷。
穆宜华心中大震,脱口而出:“我没有!”月饼都是一起定一起送来的,他们吃了都没事,怎么曹嬷嬷他们偏就有事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错?还是……有人要害她要害穆家?
程耀笑了:“犯了罪的人都说自己没有。”
孟秋怎么都不相信穆宜华会下毒害人,他仍旧想说什么,却见一紫服男子从屋外走来,众人见他纷纷行礼:“大人。”
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大夫何贤闻声赶来,他目光如炬,神情冷峻严肃,眼睛逡巡一圈,最后落在穆宜华身上。他转身接过程耀手中的检验书,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确认是大理寺官印无误。他抬眼看了眼程耀,拿着纸走到穆宜华面前递给她:“是抄本,并非作假。”
穆宜华看着上面的字,委屈害怕紧张的泪水蓄满了眼眶。她素闻何贤为人正直,强忍着眼泪,微抖着声线朝何贤辩解:“何御史,我真的没有下毒……”
何贤已是年过半百,看着面前这个可当他孙儿的孩子,心中虽有不忍,但仍旧声音沉静地对她说道:“穆娘子,御史台虽说也承审讯狱司之职,但若案件严重,还是要交由开封府与大理寺处理。你自小长在汴京,这个道理是懂的,对吧?”
穆宜华紧紧攥着袖子里的手:“是……”
“老夫与穆相公虽说也相识已久,但国有国法,我大宋自开国以来,即使是王侯将相犯了罪过,也都是要去大理寺和开封府走一遭的。这穆娘子应当也是见过先例的,是吧?”
“是。”
“穆相公虽说是参知政事,但事到如今,他必须得避嫌。御史台承纠正百官之责,容老夫劝你一句,若穆娘子不配合或穆相公为穆娘子动了以权谋私的念头,那这案子可就不简单了。穆娘子是个明事理的,老夫也不是个糊涂人。老夫我做过通判、提刑司、大理寺少卿,如今是这大宋朝的御史大夫,本官敢以多年的清誉与名声向穆娘子担保,若有冤情在此,御史台也绝不会坐视不理。即使踏碎那殿前阶,也必定会为穆娘子讨回一个公道。”
-
今日刚下朝,赵阔便被叫去了延福殿,说是商量加冠、封号以及开府之事。
襄王,是最后定下的封号,府邸也选在了离皇城最近的地方。
皇帝皇后二人看着三儿子一一答应,笑着说出了最后一件事——选妃。
赵阔眼睛一亮,刚要说穆宜华的名字,却听外殿内侍来报:童蒯求见。
赵阔面色垮下来,闭嘴神色不霁。
童蒯是来替自己部下受了赏的军官们谢恩的,言辞恳切,好似要声泪俱下,又带来不知从何处搜寻的宝物,说是替将士们谢赏的,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是一尊白玉雕的三清真人像,玲珑剔透,光可鉴人。皇帝一眼望到便两眼闪光,赞不绝口,连忙让他起来,并夸奖前线将士辛苦,浴血奋战,一切都是应得。
赵阔一脸阴郁,不满地冷哼一声。
“禀官家,臣此处还有一事奏报。”童蒯本是站着,却在此时跪了下来。
帝后见之皆是一惊:“童大夫这是为何,快快请起。”
“此事……有关天家颜面,臣言之惶恐,还请陛下与娘娘容臣跪伏启奏。”
“装模作样。”赵阔没好气地说。
皇帝瞪了赵阔一眼,忙说道:“童大夫请说。”
童蒯好似不经意地看了赵阔一眼,一双狭长的眼眸中露出点点精光,朝他一笑。
赵阔顿感寒凉,心中觉得不妙,蹙眉瞪了回去。
“进宫路上偶遇程寺正,看他带了一队人马押送犯人,可那犯人竟是躲在马车里的。微臣觉得蹊跷,便多问了一嘴,程寺正为人诚挚,一五一十地将事情的原委的告知微臣。微臣觉得兹事体大,关乎我大宋百官威名与天家颜面,不可耽搁,便趁此机会上禀陛下。”
皇帝接过折子一列列读过去,面色愈来愈冷。皇后瞧这神情,有些如坐针毡,她窥得一二字,心中大骇,忙与赵阔交换眼神。
“岂有此理!”皇帝倏然将折子扔下堂,“我本以为贬谪四年,能让他们改过自新。这些时日来也算太平,可如今在汴京城内,天子脚下,她竟然敢做出这种事?”
皇后心头突突跳着,微抖着手捡起来一看,纸上赫然而立的“穆氏宜华”四字,如同细针一般刺进眼睛。她看着赵阔,将折子递给了他。
赵阔从头到脚看了三遍,立刻出声辩驳:“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爹爹,阿兆断不会做出这种事情。她是何等善良……”
“好了!”皇帝厉声喝止,“三郎啊三郎,你都要成人了,娶妻娶贤的道理你还不懂吗?四年前,你被穆氏蛊惑,朝堂疯言忘记了吗?当年的教训还不够吗?你到底在想什么?”
“爹爹,此事大理寺还在审查,岂可如此妄下决断?”
“即使案件仍旧在审查,但安分守己、恪守规矩的闺秀,有哪一个会卷入此等事情之中?”
“父亲……”
“好了!”皇帝扶住额头,面露难色,“被你气的头疼……张怀,拿药来。”
内侍张怀急忙端来一个盒子,拿出一颗如鸽子蛋一般大小的黑色药丸,将它掰成三半,服侍皇帝和水吞下。
皇后替他顺了顺气,这才舒缓过来。
“穆同知那边如何了?”
童蒯立马回答:“穆相公到底是穆相公,严守国法,一句话没说,就让人把穆娘子带走了。”
“他倒还算识时务……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朝廷的平衡需要穆同知来维持,若此时他出了岔子,这朝野风云变动,就不是他一死能解决的事了。
皇帝颇为疲惫烦躁地看着赵阔,按揉着太阳穴,恹恹道:“只有你,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回去,此事不许掺和,若让我知晓,我必定替你治了那祸水。”
赵阔直立在堂下,他紧抿着唇,手中的折子已被他攥得褶皱不堪。他阴沉着脸,瞥向仍旧跪在身侧的童蒯,生硬地憋出几个字:“儿臣,明白……”
第37章
赵阔急匆匆出宫, 因加冠礼在即,他早已搬到宫外府里居住,一应设施也都备全。
齐千见他出宫, 连忙迎上去:“穆娘子被带去大理寺了。”
“我知道, 现在情况如何?”
“审讯穆娘子的是当日穆府家宴被您扔下池子的程耀。”
赵阔站定:“程耀?为何是他!”
“只是凑巧今日他当值, 大理寺卿便让他去御史台拿人了。”
“周文昌这个杀千刀的……”赵阔咬牙。
“昨日小的去李东巷子问询, 确实也见到了穆娘子。”
“然后呢?她真的去送东西了?”赵阔回头瞪他问道。
齐千被赵阔的神情吓得只敢点头:“是……是,穆娘子可怜她们孤儿寡母,好心送了点东西过去,可谁承想摊上这事。要不要小的去大理寺狱说几句,让他们不要为难穆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