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我将她的发丝缠绕我的骨节上,带着丝丝缕缕的白烟,黑白交织,浑浊复清白,谢灵仙的双腿无力地搭在我的臂弯,敞开而没有丝毫遮挡的腹部就像是初上岸的鲛人,还未褪去鳞片的鱼鳃,一起一落,竭尽全力想要将空气纳入腹中。
可充斥着这里的只有麝香。
即便我指使着她做出各种媚人的动作,但是却从她身上看不到丝毫谄媚之意,明明白皙柔嫩的皮肤上都像是笼了粉红绸缎,脸颊与骨节都似是抹了红胭脂。
褪去白纱时,眼睛还带着几丝清明的,嘴唇却被自己咬出了血迹,再怎么被我这亵玩莲花的登徒子摆弄,骨子里还是克制。
等我这纤纤玉手探了下去,她恨不得要滚落到床下,我的另一手托住她的纤细脖颈,让抬起头看着我,她明明也很欢乐,却总是咬唇忍着。我舐去她唇齿上的血迹,却还是要盼着望着瞧她冲我求饶时的苦涩憔悴。
娇艳欲滴的一朵冷莲花。
情到浓时,她说:“做殿下的臣子,未曾累过,若是殿下在情事上收敛些就好了,否则我真就得去太医院找医官,开些治虚病的补药。”
我只听前半句,本来沉寂的兴头上来又滚到榻上,和谢灵仙折腾到后半夜。
佛家说的那些嗔痴我甚少从她身上尝出来,我的欲如同浓郁呛人的沉水香,从她的骨头关窍里流淌晕染,可到头来她却只是沾染了丝丝缕缕,瑟瑟秋风一吹,便又一支娉婷莲花。
当情欲退却,我怜惜地与她十指相扣,为她擦拭身体,抵着她的额头喘息,她想把我推开,却又拿我无可奈何,痴痴缠缠,懒懒散散,食饱餍足,我就是最爱她欲语还休的样子。
我想起了第一次见谢灵仙的时候,她像只雪白的狸猫,还是只会笑的狸猫,我忽然笑起来,又想起来自己还没告诉谢灵仙她,我这个绝妙的比喻,她却已经昏昏沉沉睡去了。
我劝自己,若是常人喜爱一个物件,平日里尚会爱惜,更别提是个活人,自然更得加以呵护,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七苦加诸于身,却能将生人比工匠制出的器具还要脆弱。
但我还是偏好如此待她。
一面我怕将她玩的抽干血气,逐渐在深宫里枯败下去,一面却又想索取更多。
爱欲沉沦美人枯骨,愧之怨之,怜之惜之,此番我却是着了相。
七日后回宫,这几天我得沉住气安心在寺里祈福。
若是因为区区两个野男人便要火急火燎回京,免不了一顿责骂,但是又不能再借口散心偷偷跑出去,我虽有心求神拜佛,却也心不在焉,总是盯着袅袅香雾发愣。
皇室最喜欢祭祀祈福,可是根本就没几个虔诚之人,我虽然也安坐在此处,可是我也不怎么信鬼神之说。
只是忍不住想,若是人已经预料到这一生艰难困苦,是将苦难归结于前世,还是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世,磨难加身,却还是要坚持往下走,究竟是执着还是一种对于自己的虔诚。
谢灵仙比我专心不少,她安安静静跪在蒲团上,我心里好奇极了她阖眼时在想什么,如此认真。我这才记起她本来就是要去做比丘尼的,人啊,果然没法预料到以后的事。
她轻声道:“我希望殿下所求皆有所得。”
我笑着说:“我自然想要你。”
谢灵仙睁眼看我,又侧头去瞥隔了老远打坐念经的僧人,她瞧着无人注意到这边,才轻轻摇头,有些无奈而宠溺地笑了笑,继续闭目静思。
等我们出了宝殿外,她本在我侧后方紧紧跟着,却忽然挨着我,在衣袖的遮挡下勾了勾我的手。
我握住她的手腕,与她十指相扣。
回京前夜,德妃的早产的消息传到了我这里,是个皇子。
我轻嗤一声,儿子又如何?
非嫡非长,得位不正。太祖帝定下的铁律,无人能撼动。仁宗帝虽先天体弱,可谋略冠绝,做太女时就有不少皇子觊觎东宫,不还是被一一处理了,朝堂里那么多男人,谁敢提出异议?
不过她高兴的时候也就这几日了,我与太子即刻到京中,与此同时,太史令说她这胎映照了凶星荧惑异动,虽不成大凶,却有害子嗣,恐怕不利从今往后的龙嗣延绵。
果然,皇帝顿时就心焦起来。
他询问太史令破解之法,太史令便承着子嗣这话头,指明太子与我这两个最为夺目的孩子回宫,恰恰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冲破此星象,否则在这小皇子成年之前,皇宫中都很难有其他孩子出生。
而最为关键的一环,便是将小皇子养在内宫,最好与皇帝少见,直到他成年,这说法有些过火,他未必会全信,但短时间内能达到我的目的,也就够了。
第二十九章
深冬,大雪,复归明王宫。
有两贼子,列殿门左右。
这两个男宠也颇有意思。
一个是自幼孤苦早早就在乐府弹琴的琴师,穿着白衣裳在我眼前晃来晃去。一个是曾在南山寺为禅师抄经的书生,人看着面白气弱,一阵风吹过就能将他搡到土堆里去。他们二人就在殿门不远处候着我,瞧得我真是火大。
谢灵仙见我头顶上的发髻都快炸了,便上前说:“现在还有机会离开,殿下并不会把你们怎么样。”
可是这俩蠢货却对视一眼,态度愈发谄媚起来,道:“陛下之令,不敢不从。”
左右都是想与我勾勾搭搭。
我直接取来弓箭,搭上长箭拉开弓弦,冲那个妄图上前来的书生双眼比划。
他这才惊疑不定地看着我,颤颤巍巍喊了声公主殿下。
我嫌恶地撇撇嘴,一箭将他的衣袍射穿,紧接着又搭上一箭,又冲他的另一只眼睛比划,这男人便脸色煞白仿佛要晕倒似的跪倒在地,叩首求我恕罪,那琴师显然聪明些,哑巴一样跪在旁边不敢再有动作。
但是我这弓弦都拉开了,总不能不放吧,于是便随手放了出去,在众人的惊呼之中,它扎在了那白衣琴师的发髻之中,束发的发冠被箭射穿,他的头发散乱一地,配上这身白衣,不像是乐师。
像是从谁家坟头爬出来的恶鬼。
我倒是想把他们捆起来打包送到德妃的宫殿,可是那人说的也没错,即便是她提的由头,但终归是陛下赐下来的,我就算想要处置也不是现在,只好捏着鼻子认了下来。
谢灵仙已经去安排沐浴。
我将弓箭扔到一旁的侍从,抖了抖衣袖,道:“以后别让本宫看到你们穿白衣。”
说罢我便与谢灵仙相携而去。
这德妃惯会膈应人,谢灵仙喜白擅琴,她就找了这样劣质的赝品来恶心我。我才不管旁人的反应如何,要是能咽下这口气,我还当什么劳什子公主。
我和谢灵仙去东宫,将这事的来龙去脉和兄长道来。
太子沉吟片刻,才道:“陛下听了太史令的话不仅不会生气,反而还要大加赏赐,这一步棋虽然走的极好,可要是有差错,阿姒儿你该如何是好。”
他本就年老,但是太史令却说他可以再有二十年好活,他自然欣喜,对太史令大加封赏。
唯一心中不爽的自然是德妃无疑。
我当然知道太子担心我暴露,可是我们才是至亲,兄妹一体。我道:“她好不容易生下来的宝贝儿子居然成了皇帝的忌讳,虽然皇帝不会给她降位,但是却之前宠爱退去大半,兄长,我既然是你的妹妹,绝不会知道她对你有异心,还要坐视不管。”
太子叹气道:“也就和妹妹你说话,我能畅快些,东宫里眼线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我知她不安分,但自从我回来,她就没了动静,如此也可安心了。”
我哼了声,道:“太子殿下,你就是太心软。”
太子殿下从姑苏带回来的侧妃,谢宛,奉茶入室时,恰好听到我这句话,也笑了出来,她看着太子道:“公主说的没错,殿下就是太心软了。”
她将茶捧给我,我唤了声嫂嫂。
谢宛,她并非谢氏旁支,而是谢灵仙的亲堂妹。
后来她生下了两个女儿,这身份完全够她做太子正妃,若她真能被提拔为正宫,再过数十年,说不定能再出个女帝。
可惜了太子还有个长子,只能像我一般,最多做个嫡次。
谢宛倒是看得很开,闲谈时提起这两个孩子,对我说:“若她们要是有丹阳你这个做姑姑的半分风姿,妾就心满意足了。”
原本的太子妃因生产长子而血崩,她撒手人寰后,兄长并未立第二位正妃,谢宛和太子两人脾性相投,平日里也算恩爱,兄长原本在姑苏就上书想让她作正妃。皇帝也并未说不许谢宛作正妃,只道,“往后你会碰到更好的女子,何必执着一人。”
我知他并不喜谢氏女子做未来的皇后,奈何太子喜爱她,为此还与皇帝闹了红脸。
我也问过她是否不甘。
谢宛却说:“妾没半分遗憾。”
可充斥着这里的只有麝香。
即便我指使着她做出各种媚人的动作,但是却从她身上看不到丝毫谄媚之意,明明白皙柔嫩的皮肤上都像是笼了粉红绸缎,脸颊与骨节都似是抹了红胭脂。
褪去白纱时,眼睛还带着几丝清明的,嘴唇却被自己咬出了血迹,再怎么被我这亵玩莲花的登徒子摆弄,骨子里还是克制。
等我这纤纤玉手探了下去,她恨不得要滚落到床下,我的另一手托住她的纤细脖颈,让抬起头看着我,她明明也很欢乐,却总是咬唇忍着。我舐去她唇齿上的血迹,却还是要盼着望着瞧她冲我求饶时的苦涩憔悴。
娇艳欲滴的一朵冷莲花。
情到浓时,她说:“做殿下的臣子,未曾累过,若是殿下在情事上收敛些就好了,否则我真就得去太医院找医官,开些治虚病的补药。”
我只听前半句,本来沉寂的兴头上来又滚到榻上,和谢灵仙折腾到后半夜。
佛家说的那些嗔痴我甚少从她身上尝出来,我的欲如同浓郁呛人的沉水香,从她的骨头关窍里流淌晕染,可到头来她却只是沾染了丝丝缕缕,瑟瑟秋风一吹,便又一支娉婷莲花。
当情欲退却,我怜惜地与她十指相扣,为她擦拭身体,抵着她的额头喘息,她想把我推开,却又拿我无可奈何,痴痴缠缠,懒懒散散,食饱餍足,我就是最爱她欲语还休的样子。
我想起了第一次见谢灵仙的时候,她像只雪白的狸猫,还是只会笑的狸猫,我忽然笑起来,又想起来自己还没告诉谢灵仙她,我这个绝妙的比喻,她却已经昏昏沉沉睡去了。
我劝自己,若是常人喜爱一个物件,平日里尚会爱惜,更别提是个活人,自然更得加以呵护,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七苦加诸于身,却能将生人比工匠制出的器具还要脆弱。
但我还是偏好如此待她。
一面我怕将她玩的抽干血气,逐渐在深宫里枯败下去,一面却又想索取更多。
爱欲沉沦美人枯骨,愧之怨之,怜之惜之,此番我却是着了相。
七日后回宫,这几天我得沉住气安心在寺里祈福。
若是因为区区两个野男人便要火急火燎回京,免不了一顿责骂,但是又不能再借口散心偷偷跑出去,我虽有心求神拜佛,却也心不在焉,总是盯着袅袅香雾发愣。
皇室最喜欢祭祀祈福,可是根本就没几个虔诚之人,我虽然也安坐在此处,可是我也不怎么信鬼神之说。
只是忍不住想,若是人已经预料到这一生艰难困苦,是将苦难归结于前世,还是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世,磨难加身,却还是要坚持往下走,究竟是执着还是一种对于自己的虔诚。
谢灵仙比我专心不少,她安安静静跪在蒲团上,我心里好奇极了她阖眼时在想什么,如此认真。我这才记起她本来就是要去做比丘尼的,人啊,果然没法预料到以后的事。
她轻声道:“我希望殿下所求皆有所得。”
我笑着说:“我自然想要你。”
谢灵仙睁眼看我,又侧头去瞥隔了老远打坐念经的僧人,她瞧着无人注意到这边,才轻轻摇头,有些无奈而宠溺地笑了笑,继续闭目静思。
等我们出了宝殿外,她本在我侧后方紧紧跟着,却忽然挨着我,在衣袖的遮挡下勾了勾我的手。
我握住她的手腕,与她十指相扣。
回京前夜,德妃的早产的消息传到了我这里,是个皇子。
我轻嗤一声,儿子又如何?
非嫡非长,得位不正。太祖帝定下的铁律,无人能撼动。仁宗帝虽先天体弱,可谋略冠绝,做太女时就有不少皇子觊觎东宫,不还是被一一处理了,朝堂里那么多男人,谁敢提出异议?
不过她高兴的时候也就这几日了,我与太子即刻到京中,与此同时,太史令说她这胎映照了凶星荧惑异动,虽不成大凶,却有害子嗣,恐怕不利从今往后的龙嗣延绵。
果然,皇帝顿时就心焦起来。
他询问太史令破解之法,太史令便承着子嗣这话头,指明太子与我这两个最为夺目的孩子回宫,恰恰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冲破此星象,否则在这小皇子成年之前,皇宫中都很难有其他孩子出生。
而最为关键的一环,便是将小皇子养在内宫,最好与皇帝少见,直到他成年,这说法有些过火,他未必会全信,但短时间内能达到我的目的,也就够了。
第二十九章
深冬,大雪,复归明王宫。
有两贼子,列殿门左右。
这两个男宠也颇有意思。
一个是自幼孤苦早早就在乐府弹琴的琴师,穿着白衣裳在我眼前晃来晃去。一个是曾在南山寺为禅师抄经的书生,人看着面白气弱,一阵风吹过就能将他搡到土堆里去。他们二人就在殿门不远处候着我,瞧得我真是火大。
谢灵仙见我头顶上的发髻都快炸了,便上前说:“现在还有机会离开,殿下并不会把你们怎么样。”
可是这俩蠢货却对视一眼,态度愈发谄媚起来,道:“陛下之令,不敢不从。”
左右都是想与我勾勾搭搭。
我直接取来弓箭,搭上长箭拉开弓弦,冲那个妄图上前来的书生双眼比划。
他这才惊疑不定地看着我,颤颤巍巍喊了声公主殿下。
我嫌恶地撇撇嘴,一箭将他的衣袍射穿,紧接着又搭上一箭,又冲他的另一只眼睛比划,这男人便脸色煞白仿佛要晕倒似的跪倒在地,叩首求我恕罪,那琴师显然聪明些,哑巴一样跪在旁边不敢再有动作。
但是我这弓弦都拉开了,总不能不放吧,于是便随手放了出去,在众人的惊呼之中,它扎在了那白衣琴师的发髻之中,束发的发冠被箭射穿,他的头发散乱一地,配上这身白衣,不像是乐师。
像是从谁家坟头爬出来的恶鬼。
我倒是想把他们捆起来打包送到德妃的宫殿,可是那人说的也没错,即便是她提的由头,但终归是陛下赐下来的,我就算想要处置也不是现在,只好捏着鼻子认了下来。
谢灵仙已经去安排沐浴。
我将弓箭扔到一旁的侍从,抖了抖衣袖,道:“以后别让本宫看到你们穿白衣。”
说罢我便与谢灵仙相携而去。
这德妃惯会膈应人,谢灵仙喜白擅琴,她就找了这样劣质的赝品来恶心我。我才不管旁人的反应如何,要是能咽下这口气,我还当什么劳什子公主。
我和谢灵仙去东宫,将这事的来龙去脉和兄长道来。
太子沉吟片刻,才道:“陛下听了太史令的话不仅不会生气,反而还要大加赏赐,这一步棋虽然走的极好,可要是有差错,阿姒儿你该如何是好。”
他本就年老,但是太史令却说他可以再有二十年好活,他自然欣喜,对太史令大加封赏。
唯一心中不爽的自然是德妃无疑。
我当然知道太子担心我暴露,可是我们才是至亲,兄妹一体。我道:“她好不容易生下来的宝贝儿子居然成了皇帝的忌讳,虽然皇帝不会给她降位,但是却之前宠爱退去大半,兄长,我既然是你的妹妹,绝不会知道她对你有异心,还要坐视不管。”
太子叹气道:“也就和妹妹你说话,我能畅快些,东宫里眼线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我知她不安分,但自从我回来,她就没了动静,如此也可安心了。”
我哼了声,道:“太子殿下,你就是太心软。”
太子殿下从姑苏带回来的侧妃,谢宛,奉茶入室时,恰好听到我这句话,也笑了出来,她看着太子道:“公主说的没错,殿下就是太心软了。”
她将茶捧给我,我唤了声嫂嫂。
谢宛,她并非谢氏旁支,而是谢灵仙的亲堂妹。
后来她生下了两个女儿,这身份完全够她做太子正妃,若她真能被提拔为正宫,再过数十年,说不定能再出个女帝。
可惜了太子还有个长子,只能像我一般,最多做个嫡次。
谢宛倒是看得很开,闲谈时提起这两个孩子,对我说:“若她们要是有丹阳你这个做姑姑的半分风姿,妾就心满意足了。”
原本的太子妃因生产长子而血崩,她撒手人寰后,兄长并未立第二位正妃,谢宛和太子两人脾性相投,平日里也算恩爱,兄长原本在姑苏就上书想让她作正妃。皇帝也并未说不许谢宛作正妃,只道,“往后你会碰到更好的女子,何必执着一人。”
我知他并不喜谢氏女子做未来的皇后,奈何太子喜爱她,为此还与皇帝闹了红脸。
我也问过她是否不甘。
谢宛却说:“妾没半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