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乐书和瞬间脸色煞白,脸上原本的嘲讽神色突然僵住,极不自然地说道:“沈子鸣,你的想象力是越来越丰富了。”
沈彻闻没有理会乐书和的狡辩,反而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为什么你的毒,是下给乐书音的?我推算过,你给乐书音的毒,是从书乾哥薨逝那年开始下的。书乾哥去世后,陛下没有再立太子,你为什么要给乐书音下毒?
“正常来讲,防止乐书音抢了储位,你应该下更快的毒。我猜,你是找不到比陈艾更隐蔽的毒了。你担心,自己下毒太急,没办法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一旦露出马脚,且没能成功杀死乐书音,乐书音一定不会放过你……你在害怕他。可是你害怕他什么呢?”
乐书和脸上依旧没有半分血色,却依然嘴硬道:“我没有害怕过乐书音,沈子鸣,我看你才是疯了。”
“乐书音母族不如你,财力不如你,你到底在怕他什么呢?我猜,他手里有个你没有的东西……兵权。”
“沈彻闻你想多了吧。”乐书景打断道,“我二哥做皇子的时候,手里哪来的兵权?”
“他没有,我有啊。我父亲虽然去世了,但沈家的亲兵还在,昔年父亲麾下的老将也都在,陛下并未夺走我沈家的军权,他们依然效忠于沈家。而我的兵权,就是乐书音的。”沈彻闻喃喃自语道,“我早知道的,我只是不想知道得那么清楚。”
皇帝不削沈家兵权,给自己与乐书音定下婚约,就是为了制衡冯家。王家和冯家都有争夺储君的资本,互相掣肘,两败俱伤。乐书乾渔翁得利,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得到安稳的天下。
陛下原本是这样想的。
但乐书乾死在了王家与冯家的斗争前。
陛下自己也死在了清理掉两家外戚之前。
乐书和扯了下嘴角:“我做过个梦,梦见我成功了,做了皇帝,替爹爹和舅舅夺到了本就该属于他们的东西。可怎么睁开眼,会是个梦啊。”
沈彻闻想,这场梦或许原本不用醒,是自己到了这里,让乐书和不得不醒。
可是,自己的这场噩梦,又该怎么醒?
他知道的东西还不够,还差拼凑出真像的最后一块碎片。
“阿青的死,跟你有关系吧。”沈彻闻说。
乐书和看也不看沈彻闻,随口道:“他被谁抹了脖子,我怎么会知道,这种事你该去问乐书音,而不是问我。”
沈彻闻抬眼。
乐书乾说过,阿青暴毙,但具体原因,乐书音一直瞒着,从未告诉过任何人。自己刚刚问的,是阿青的死,乐书和为什么回答的却是他被杀,甚至死因都那么具体?
或许这也不过是他随口一说,算不得什么。
只不过……
“乐书景,你知道阿青是谁吗?”
乐书景耸肩:“谁啊,我认识吗?”
沈彻闻不语,看向乐书和。
乐书和也下意识看向他,眼神中闪过慌乱。
“告诉我,乐书景身边跟了十几年的贴身太监叫什么?”沈彻闻问道。
第67章 庶安五年
乐书和没有回应。
“答不出来吗?那书乾哥当年身边贴身的太监是谁?”沈彻闻毫不停留地追问道。
乐书和不是不能记得阿青是谁, 而是不合常理。
他和乐书音关系并不好,也从未和乐书音身边的阿青有过密切接触,可沈彻闻询问阿青的死时,乐书和却没有问阿青是谁。
一个皇子, 究竟什么情况能记着一个死在十几年前毫无交集的太监?
“书乾哥和书景身边的贴身太监名字叫你都答不上来, 但却知道阿青是谁?”沈彻闻问。
乐书和像是反应过来了似的, 脸上挂起从容笑意:“本朝的故皇后嘛,我知道他的名字,又有什么可奇怪的。”
一旁的乐书景后知后觉:“原来是皇嫂,没有叫全名我竟然没反应过来。”
这话讲得有理有据,沈彻闻一时哑口无言。
但他也从乐书和的反应中忽然想明白。
如果乐书和真与周贺青的死有什么关系,他也绝对不可能承认。
周贺青是乐书音的珍爱之人, 如今的乐书音手握皇权,乐书和全家老小的性命也不过在乐书音的一念之间。
乐书音现在顾念兄弟情谊,也还爱惜名声,没有杀他。可一旦乐书和跟周贺青的死扯上关系,乐书音就绝对不会再惦记什么虚无缥缈的兄弟情谊了。
因为,无论自己现在提出什么疑问,乐书和都会想方设法狡辩。时过境迁, 所有的证据都已经湮灭无痕, 想弄清楚更多,还是要靠二十九岁的自己。
沈彻闻弄清了一些事, 可依然带着满腔疑惑离开了宗正寺。
他无处可去, 乐书景请他跟自己一起去康王府,或者给他找个院子藏身。
沈彻闻考虑了一下,还是拒绝道:“我回自己府上就好。”
“你不怕周太傅再把你关起来?”乐书景问,“他下次如果再关你, 肯定会吸取教训,把你藏到我也找不到的地方。”
“放心,他不会再关我了。”沈彻闻说。
“你怎么知道?”
沈彻闻笑道:“我相信他。”因为他爱周贺丹,所以愿意相信他。哪怕周贺丹再把他关起来,他也认了。
但沈彻闻和乐书景并肩走出了宗正寺大门,到了康王府的马车前,突然说:“算了,先不回府上,先去见个人,我需要确认一件事。”
乐书景笑道:“是真突然想起来有事没确认,还是反悔了怕回去再被关起来?”
沈彻闻不理他,只说道:“带我去见谢青鸾。”谢青鸾常年驻扎在南疆,原本的时间线里,她替自己调查乌傩教后偷偷回京,当夜折返回了南疆。
而在未来发生变动的现在,她收到乐书音的命令保护并监视木偌瞳,在乐书音“复活”后,护送木偌瞳回了京,此时应当还在京城。
“见她做什么?”
“有事问,跟书乾哥的事有关,见到了就知道了,你哪这么多问题。”沈彻闻催促乐书景道。
乐书景只能让车夫掉转了车头,往谢将军府上过去。因为当年太子被幽禁东宫一事,跟谢青鸾也脱不了干系,所以乐书景一直非常不待见她。
谢青鸾虽然常年在边疆,但偶尔也会回京述职,每次回来乐书景都要想方设法把人刁难一通,这次不得不往人家府上跑,乐书景浑身觉得不自在。
到了谢府门口,乐书景留在了马车上:“你自己去见她,我不跟着了。”
沈彻闻求而不得,独自进了谢府。
谢青鸾见着沈彻闻,立刻就要行礼:“当时我还真以为王爷……万幸没事。陛下吩咐了说王爷在府邸养伤,任何人不得打扰,我也没能过去探望。”
“这些都是虚的,探不探望又有什么干系?”沈彻闻说,“咱们出生入死的交情,还能因为这个就生疏了?况且又是陛下有旨在前。”
谢青鸾内疚笑笑:“瞧我这脑子,该用晚膳了,后厨都摆好了,王爷在这儿吃了再走吧。”
沈彻闻不跟她客气,两人一起落了座。
他和谢青鸾都是军旅出来的,用膳速度很快,三下五除二便空了盘子,下人撤了饭食,谢青鸾才询问:“王爷这次来我这里,是有什么事吗?”
“我只想找你确认件事,当年太子……那封调兵的手书,是谁送到你手里的?”
这事差点要了谢青鸾的命,她虽然侥幸逃脱一死,但大半生的命运切切实实地改变了,想忘却都难。
“那人我不认识,只说是你府上的亲卫。”谢青鸾皱眉道,“不过手令我仔仔细细检查过了,确实是你的笔迹。”
“笔迹可以造假。”沈彻闻说。他当年跟着太子在东宫念书,几个皇子都在一处,想拿到他的笔迹再简单不过。
擅长模仿笔迹的能人异士很多,名家大师的书画尚能造得天衣无缝,更遑论沈彻闻的字迹?
“但上头的印信造不了假,我核对了,印信绝对是真的,所以才调了兵。”谢青鸾说。
当时调遣的是沈彻闻亲兵,谢青鸾只认沈彻闻印信,连兵符都不认。
“是啊,笔迹能造假,印信可造不了。”沈彻闻说,“但如果有人,拿着伪造好的手令,趁我不注意盖上了印信呢?”
“王爷的印信势必锁在极其隐秘的地方,什么人能神通广大偷到?”
沈彻闻摇头。
是啊,旁人必然不能,哪怕是沈天星,都做不到。
唯一能做到的,也就只有……
“算了,这事过去这么些年了,咱们不提了。”沈彻闻打了岔,问了谢青鸾自己养伤这段时间朝中发生了哪些事。
谢青鸾事无巨细地跟沈彻闻都说了。
小皇帝被废,和安王一家关在了宗正寺,现在朝中就怎么处置安王争吵不休,看起来还要耗上许久。
陛下彻底处置了冯家,冯太妃幽居深宫,连带着安王一党的朝臣贬官流放抄家,倒是木家,因为木偌瞳是陛下安插的细作,在安王身边周旋,后来还帮陛下配了药假死,立了大功,没有受到牵连。
沈彻闻没有理会乐书和的狡辩,反而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为什么你的毒,是下给乐书音的?我推算过,你给乐书音的毒,是从书乾哥薨逝那年开始下的。书乾哥去世后,陛下没有再立太子,你为什么要给乐书音下毒?
“正常来讲,防止乐书音抢了储位,你应该下更快的毒。我猜,你是找不到比陈艾更隐蔽的毒了。你担心,自己下毒太急,没办法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一旦露出马脚,且没能成功杀死乐书音,乐书音一定不会放过你……你在害怕他。可是你害怕他什么呢?”
乐书和脸上依旧没有半分血色,却依然嘴硬道:“我没有害怕过乐书音,沈子鸣,我看你才是疯了。”
“乐书音母族不如你,财力不如你,你到底在怕他什么呢?我猜,他手里有个你没有的东西……兵权。”
“沈彻闻你想多了吧。”乐书景打断道,“我二哥做皇子的时候,手里哪来的兵权?”
“他没有,我有啊。我父亲虽然去世了,但沈家的亲兵还在,昔年父亲麾下的老将也都在,陛下并未夺走我沈家的军权,他们依然效忠于沈家。而我的兵权,就是乐书音的。”沈彻闻喃喃自语道,“我早知道的,我只是不想知道得那么清楚。”
皇帝不削沈家兵权,给自己与乐书音定下婚约,就是为了制衡冯家。王家和冯家都有争夺储君的资本,互相掣肘,两败俱伤。乐书乾渔翁得利,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得到安稳的天下。
陛下原本是这样想的。
但乐书乾死在了王家与冯家的斗争前。
陛下自己也死在了清理掉两家外戚之前。
乐书和扯了下嘴角:“我做过个梦,梦见我成功了,做了皇帝,替爹爹和舅舅夺到了本就该属于他们的东西。可怎么睁开眼,会是个梦啊。”
沈彻闻想,这场梦或许原本不用醒,是自己到了这里,让乐书和不得不醒。
可是,自己的这场噩梦,又该怎么醒?
他知道的东西还不够,还差拼凑出真像的最后一块碎片。
“阿青的死,跟你有关系吧。”沈彻闻说。
乐书和看也不看沈彻闻,随口道:“他被谁抹了脖子,我怎么会知道,这种事你该去问乐书音,而不是问我。”
沈彻闻抬眼。
乐书乾说过,阿青暴毙,但具体原因,乐书音一直瞒着,从未告诉过任何人。自己刚刚问的,是阿青的死,乐书和为什么回答的却是他被杀,甚至死因都那么具体?
或许这也不过是他随口一说,算不得什么。
只不过……
“乐书景,你知道阿青是谁吗?”
乐书景耸肩:“谁啊,我认识吗?”
沈彻闻不语,看向乐书和。
乐书和也下意识看向他,眼神中闪过慌乱。
“告诉我,乐书景身边跟了十几年的贴身太监叫什么?”沈彻闻问道。
第67章 庶安五年
乐书和没有回应。
“答不出来吗?那书乾哥当年身边贴身的太监是谁?”沈彻闻毫不停留地追问道。
乐书和不是不能记得阿青是谁, 而是不合常理。
他和乐书音关系并不好,也从未和乐书音身边的阿青有过密切接触,可沈彻闻询问阿青的死时,乐书和却没有问阿青是谁。
一个皇子, 究竟什么情况能记着一个死在十几年前毫无交集的太监?
“书乾哥和书景身边的贴身太监名字叫你都答不上来, 但却知道阿青是谁?”沈彻闻问。
乐书和像是反应过来了似的, 脸上挂起从容笑意:“本朝的故皇后嘛,我知道他的名字,又有什么可奇怪的。”
一旁的乐书景后知后觉:“原来是皇嫂,没有叫全名我竟然没反应过来。”
这话讲得有理有据,沈彻闻一时哑口无言。
但他也从乐书和的反应中忽然想明白。
如果乐书和真与周贺青的死有什么关系,他也绝对不可能承认。
周贺青是乐书音的珍爱之人, 如今的乐书音手握皇权,乐书和全家老小的性命也不过在乐书音的一念之间。
乐书音现在顾念兄弟情谊,也还爱惜名声,没有杀他。可一旦乐书和跟周贺青的死扯上关系,乐书音就绝对不会再惦记什么虚无缥缈的兄弟情谊了。
因为,无论自己现在提出什么疑问,乐书和都会想方设法狡辩。时过境迁, 所有的证据都已经湮灭无痕, 想弄清楚更多,还是要靠二十九岁的自己。
沈彻闻弄清了一些事, 可依然带着满腔疑惑离开了宗正寺。
他无处可去, 乐书景请他跟自己一起去康王府,或者给他找个院子藏身。
沈彻闻考虑了一下,还是拒绝道:“我回自己府上就好。”
“你不怕周太傅再把你关起来?”乐书景问,“他下次如果再关你, 肯定会吸取教训,把你藏到我也找不到的地方。”
“放心,他不会再关我了。”沈彻闻说。
“你怎么知道?”
沈彻闻笑道:“我相信他。”因为他爱周贺丹,所以愿意相信他。哪怕周贺丹再把他关起来,他也认了。
但沈彻闻和乐书景并肩走出了宗正寺大门,到了康王府的马车前,突然说:“算了,先不回府上,先去见个人,我需要确认一件事。”
乐书景笑道:“是真突然想起来有事没确认,还是反悔了怕回去再被关起来?”
沈彻闻不理他,只说道:“带我去见谢青鸾。”谢青鸾常年驻扎在南疆,原本的时间线里,她替自己调查乌傩教后偷偷回京,当夜折返回了南疆。
而在未来发生变动的现在,她收到乐书音的命令保护并监视木偌瞳,在乐书音“复活”后,护送木偌瞳回了京,此时应当还在京城。
“见她做什么?”
“有事问,跟书乾哥的事有关,见到了就知道了,你哪这么多问题。”沈彻闻催促乐书景道。
乐书景只能让车夫掉转了车头,往谢将军府上过去。因为当年太子被幽禁东宫一事,跟谢青鸾也脱不了干系,所以乐书景一直非常不待见她。
谢青鸾虽然常年在边疆,但偶尔也会回京述职,每次回来乐书景都要想方设法把人刁难一通,这次不得不往人家府上跑,乐书景浑身觉得不自在。
到了谢府门口,乐书景留在了马车上:“你自己去见她,我不跟着了。”
沈彻闻求而不得,独自进了谢府。
谢青鸾见着沈彻闻,立刻就要行礼:“当时我还真以为王爷……万幸没事。陛下吩咐了说王爷在府邸养伤,任何人不得打扰,我也没能过去探望。”
“这些都是虚的,探不探望又有什么干系?”沈彻闻说,“咱们出生入死的交情,还能因为这个就生疏了?况且又是陛下有旨在前。”
谢青鸾内疚笑笑:“瞧我这脑子,该用晚膳了,后厨都摆好了,王爷在这儿吃了再走吧。”
沈彻闻不跟她客气,两人一起落了座。
他和谢青鸾都是军旅出来的,用膳速度很快,三下五除二便空了盘子,下人撤了饭食,谢青鸾才询问:“王爷这次来我这里,是有什么事吗?”
“我只想找你确认件事,当年太子……那封调兵的手书,是谁送到你手里的?”
这事差点要了谢青鸾的命,她虽然侥幸逃脱一死,但大半生的命运切切实实地改变了,想忘却都难。
“那人我不认识,只说是你府上的亲卫。”谢青鸾皱眉道,“不过手令我仔仔细细检查过了,确实是你的笔迹。”
“笔迹可以造假。”沈彻闻说。他当年跟着太子在东宫念书,几个皇子都在一处,想拿到他的笔迹再简单不过。
擅长模仿笔迹的能人异士很多,名家大师的书画尚能造得天衣无缝,更遑论沈彻闻的字迹?
“但上头的印信造不了假,我核对了,印信绝对是真的,所以才调了兵。”谢青鸾说。
当时调遣的是沈彻闻亲兵,谢青鸾只认沈彻闻印信,连兵符都不认。
“是啊,笔迹能造假,印信可造不了。”沈彻闻说,“但如果有人,拿着伪造好的手令,趁我不注意盖上了印信呢?”
“王爷的印信势必锁在极其隐秘的地方,什么人能神通广大偷到?”
沈彻闻摇头。
是啊,旁人必然不能,哪怕是沈天星,都做不到。
唯一能做到的,也就只有……
“算了,这事过去这么些年了,咱们不提了。”沈彻闻打了岔,问了谢青鸾自己养伤这段时间朝中发生了哪些事。
谢青鸾事无巨细地跟沈彻闻都说了。
小皇帝被废,和安王一家关在了宗正寺,现在朝中就怎么处置安王争吵不休,看起来还要耗上许久。
陛下彻底处置了冯家,冯太妃幽居深宫,连带着安王一党的朝臣贬官流放抄家,倒是木家,因为木偌瞳是陛下安插的细作,在安王身边周旋,后来还帮陛下配了药假死,立了大功,没有受到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