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74节
“文心,杀一只鲍鱼。”于知乐边说边往小瓦锅舀上满满一勺淡白色的汤。
紧接着,她依次加入蛤蜊、虾、小鱿鱼和肉末。
汤咕噜咕噜地沸腾着,香味以更快的速度入侵大集各个角落的空气。
加了海鲜的骨头汤多了一份鲜美,味道变得更诱人,渐渐吸引了早起出门觅食的工人。
众人驻足摊前静看,与相熟的人小声讨论。
大多数人都觉得三毛一碗河粉有点贵,但又被香气勾得直咽口水,内心纠结不已。
于知乐没有在意众人的围观,加入河粉和各种素菜,最后进行调味。
全家福河粉满得几乎要溢出来,被葛泰稳稳当当送到陈昭面前。
“真鲜。”陈昭深深吸了一口气,首先喝了一口汤。
汤鲜美醇厚,一下俘获了他的味蕾。
虾肉鲜甜,鲍鱼肉质饱满,鱿鱼爽口弹牙,而主角河粉集合了所有食材的味道,口感韧弹爽滑。
陈昭吃相斯文自然,脸上露出享受满足的表情。
他不说话时,气质与往常截然不同,个人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
围观群众的天平逐渐向一侧倾斜。
“前面的人让一让。”一道吊儿郎当的声音劈开人群,一屁股坐在陈昭对面。
他看了看木板,直接指着吃得开心的陈昭,说:“来一份一模一样的。”
“好,五毛钱。”于知乐扬起标准的笑脸。
小年轻见了她,眼都直了,呆呆地盯着她的笑脸。
“同志,五毛钱。”张文心重复她的话。
霍天和回神,耳朵染上微红,磨磨蹭蹭地掏出一沓钱,抽出一块钱递给于知乐。
“好的,稍等。”于知乐还他五毛钱。
霍天和接过钱攥紧,点点头。
他的发小是公社负责副业组申请的干事,每次有新的吃食摊子都会提前通知他。
可是,发小没说海隅村副业组的负责人长得这么漂亮啊!
想着想着,他的耳朵越来越红,忍不住又偷瞄了一眼于知乐。
“这是罐头厂厂长的儿子。”有人认识霍天和,小声地向身边人介绍。
那人恍然大悟:“就是那个吃遍海县的霍小爷啊,听说他说不好吃的摊子都干不过一个月。”
“对,我们先等他尝过再看要不要吃。”
其他人竖起耳朵听,同样打算先观望霍天和的态度。
很快,霍天和的河粉端上桌,他迫不及待地尝了起来。
“唔,好吃。”他舀了汤和河粉一起送进嘴里,眼睛发亮。
他着急得一口接一口,顾不得烫,吃得满头大汗。
“怎么样?好吃吧。”陈昭得意地说。
霍天和猛地点头同意。
“你中午再来一趟,泡椒米粉也超级超级好吃。”陈昭热情安利。
“海鲜河粉三毛一碗,每碗都有肉末、鱿鱼、蛤蜊和虾,还有素菜!加五分钱可以再任选两荤一素。”张文心吆喝道,“我们的汤底是熬了几个小时的骨头汤,海货都很鲜活,带了饭盒的可以打包带走。”
原本还在犹豫的人慢慢围上来点餐,陈昭让出位置。
于知乐和张文心立即开煮,每人负责三个小瓦锅。
葛泰趁机大声介绍外送服务,引起大家的兴趣。
第68章
“能送到纺织厂吗?”顾客中有一位年轻姑娘大声提问。
纺织厂在城南,是离大集最远的工厂,同时也是食堂味道最差的工厂。
葛泰拍着胸口保证:“能送到,只要在海东镇范围,我们都能送达,而且保证粉送到你们手上的时候不会凉。”
“这泡椒粉里有肉和菜吗?”女生继续问。
葛泰回答:“您放心,我们每一份粉都是有肉有菜的。”
“那成,我今个儿尝个鲜,中午送一份到纺织厂,我叫胡双,下班后在大门等你。”她豪爽地掏出五毛钱,“我要额外加虾和鲍鱼。”
葛泰收下钱,记下对方要加的菜,并与她约定好送餐的时间。
最后,他在本子上画上一个小三角形,说:“前十名订外送的客人免费送一杯柠檬水,你是第二位,柠檬水会和粉送到你手里。”
“柠檬水?好喝吗?”胡双好奇地问。
陈昭在一旁解答:“酸酸甜甜的,好喝。”
胡双刚想继续问,发觉衣摆被身边的好友扯了扯。
好友轻声劝解:“你都还没尝过粉,怎么就给钱买午餐了?万一不合你口味呢,要不还是退了吧。”
同桌的人不自觉地点头,相当同意朋友的看法。
“五毛钱尝两样新玩意儿,值当。”胡双爽朗一笑。
另一边,于知乐和张文心两人煮好了六碗粉,一一端上桌。
其中有一碗是胡双的,加了双份虾和双份鲍鱼。
奶白色的汤微微沸腾,带着浓郁鲜香味道的蒸汽朝她扑面而去,引得她食指大开。
好友还想继续劝她,她迫不及待地喝
了一大口汤,发出惊叹声。
“好喝,比国营饭店的大骨头汤还要好喝。”胡双一句话就堵上了好友的嘴。
同桌的中年男人正在掀开桌子中央的调料罐查看,动作一顿,接话道:“小姑娘,你吃过多少次国营饭店?这儿的东西肯定比不过国营饭店,胡大厨的手艺可是祖传的。”
说教的语气让胡双眉头紧皱,她应道:“大叔,你又吃过几次国营饭店?你都还没尝过这的河粉呢,怎么得出的结论?”
“我肯定比你吃得多。”中年男人突然就恼了,“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
胡双嗤笑一声,翻了个白眼。
她那个看起来怯怯的朋友低笑出声。
“你。”男人的脖子涨红,“不吃了,把钱退给我,这种小摊看着卫生就不好,到时候别给大家吃进医院了。”
“你那只眼睛看见别人的卫生差了?灶台比你的脸还干净。”胡双呛声道。
隔壁桌的人听了她的话,扑哧笑出声,纷纷附和。
摊子的卫生是有目共睹的,桌面擦得锃亮,调料罐都是全新的。
“无理取闹的小丫头,我懒得和你扯皮。”男人哼了一声,大喊,“退钱!你们该不会是想强买强卖吧!”
这人的粉还没煮上,于知乐让张海梅去给他退钱,朗声道:“各位,河粉还没下锅前可以随时退钱。”
“不退,这小味想到我魂里了,等着吃呢。”一位大姐大声回应。
中年男人剜了她一眼,气昂昂地走到另一家吃食摊子,高声道:“给我来两碗鲜肉云吞。”
胡双撇了撇嘴,吐槽道:“脑子有病。”
话毕,她叫住给好友端来河粉的葛泰,说:“小哥,再加一碗泡椒粉,全加虾,一起送到纺织厂。”
“好。”葛泰再收下她五毛钱。
好友一听要求就知道是给自己买的,正想阻止,被她塞了一勺汤。
只需一秒,好友的味蕾就沦陷,默默低头吃粉。
胡双小锅里配菜吃完了,她往锅里加辣椒酱和醋,又美滋滋地吃了起来。
与此同时,海鲜河粉在征服着其他桌的客人。
很多人只尝了一口,立即找葛泰订中午的外送。
出摊没半小时,他就接了十个外送的单子,而且大部分人都是全加配菜。
一趟人离开,又一趟人坐满桌子。
期间,还有人自带饭盒一口气打包了十份全家福河粉,生意红火得让周边副业组的人看得眼热。
于知乐和张文心不停地煮粉,直到八点半左右才能停下来休息。
这时,周边村子的人陆续抵达大集,而身着蓝色工装的人渐渐消失。
“呼,太累了,明天我胳膊可能都抬不起来了。”张文心一口气喝完一壶水,不断地捶打手臂。
于知乐打趣道:“生意好还不乐意了?”
“乐意,乐意,最好能让我干上十个小时。”张文心笑嘻嘻道,“我爱煮粉,我爱一次性煮三锅粉,中午和下午再来多点人吧!”
生意比她预想的要好上许多,她就爱看葛泰和张海梅不停地收钱。
想着,她瞥了一眼装河粉的木盆,估摸着就剩十份的量,这意味着她们卖了四十多碗河粉。
“这一个多小时差不多赚了十五块!”张文心在心底盘算着数,激动地朝于知乐比了一个手势,“除去成本,怎么也有这个数吧。”
于知乐淡定地说:“差不多。”
“不管了,我先坐着休息一会。”激动过后,张文心觉着累了,拉着于知乐坐在长凳上休息。
张家三姐妹洗干净最后一个小瓦锅,也被她招呼着坐下。
此时,陈昭和霍天和正聊得火热。
大集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南侧的摊子卖的是草编的小玩意,光顾的人很少。
紧接着,她依次加入蛤蜊、虾、小鱿鱼和肉末。
汤咕噜咕噜地沸腾着,香味以更快的速度入侵大集各个角落的空气。
加了海鲜的骨头汤多了一份鲜美,味道变得更诱人,渐渐吸引了早起出门觅食的工人。
众人驻足摊前静看,与相熟的人小声讨论。
大多数人都觉得三毛一碗河粉有点贵,但又被香气勾得直咽口水,内心纠结不已。
于知乐没有在意众人的围观,加入河粉和各种素菜,最后进行调味。
全家福河粉满得几乎要溢出来,被葛泰稳稳当当送到陈昭面前。
“真鲜。”陈昭深深吸了一口气,首先喝了一口汤。
汤鲜美醇厚,一下俘获了他的味蕾。
虾肉鲜甜,鲍鱼肉质饱满,鱿鱼爽口弹牙,而主角河粉集合了所有食材的味道,口感韧弹爽滑。
陈昭吃相斯文自然,脸上露出享受满足的表情。
他不说话时,气质与往常截然不同,个人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
围观群众的天平逐渐向一侧倾斜。
“前面的人让一让。”一道吊儿郎当的声音劈开人群,一屁股坐在陈昭对面。
他看了看木板,直接指着吃得开心的陈昭,说:“来一份一模一样的。”
“好,五毛钱。”于知乐扬起标准的笑脸。
小年轻见了她,眼都直了,呆呆地盯着她的笑脸。
“同志,五毛钱。”张文心重复她的话。
霍天和回神,耳朵染上微红,磨磨蹭蹭地掏出一沓钱,抽出一块钱递给于知乐。
“好的,稍等。”于知乐还他五毛钱。
霍天和接过钱攥紧,点点头。
他的发小是公社负责副业组申请的干事,每次有新的吃食摊子都会提前通知他。
可是,发小没说海隅村副业组的负责人长得这么漂亮啊!
想着想着,他的耳朵越来越红,忍不住又偷瞄了一眼于知乐。
“这是罐头厂厂长的儿子。”有人认识霍天和,小声地向身边人介绍。
那人恍然大悟:“就是那个吃遍海县的霍小爷啊,听说他说不好吃的摊子都干不过一个月。”
“对,我们先等他尝过再看要不要吃。”
其他人竖起耳朵听,同样打算先观望霍天和的态度。
很快,霍天和的河粉端上桌,他迫不及待地尝了起来。
“唔,好吃。”他舀了汤和河粉一起送进嘴里,眼睛发亮。
他着急得一口接一口,顾不得烫,吃得满头大汗。
“怎么样?好吃吧。”陈昭得意地说。
霍天和猛地点头同意。
“你中午再来一趟,泡椒米粉也超级超级好吃。”陈昭热情安利。
“海鲜河粉三毛一碗,每碗都有肉末、鱿鱼、蛤蜊和虾,还有素菜!加五分钱可以再任选两荤一素。”张文心吆喝道,“我们的汤底是熬了几个小时的骨头汤,海货都很鲜活,带了饭盒的可以打包带走。”
原本还在犹豫的人慢慢围上来点餐,陈昭让出位置。
于知乐和张文心立即开煮,每人负责三个小瓦锅。
葛泰趁机大声介绍外送服务,引起大家的兴趣。
第68章
“能送到纺织厂吗?”顾客中有一位年轻姑娘大声提问。
纺织厂在城南,是离大集最远的工厂,同时也是食堂味道最差的工厂。
葛泰拍着胸口保证:“能送到,只要在海东镇范围,我们都能送达,而且保证粉送到你们手上的时候不会凉。”
“这泡椒粉里有肉和菜吗?”女生继续问。
葛泰回答:“您放心,我们每一份粉都是有肉有菜的。”
“那成,我今个儿尝个鲜,中午送一份到纺织厂,我叫胡双,下班后在大门等你。”她豪爽地掏出五毛钱,“我要额外加虾和鲍鱼。”
葛泰收下钱,记下对方要加的菜,并与她约定好送餐的时间。
最后,他在本子上画上一个小三角形,说:“前十名订外送的客人免费送一杯柠檬水,你是第二位,柠檬水会和粉送到你手里。”
“柠檬水?好喝吗?”胡双好奇地问。
陈昭在一旁解答:“酸酸甜甜的,好喝。”
胡双刚想继续问,发觉衣摆被身边的好友扯了扯。
好友轻声劝解:“你都还没尝过粉,怎么就给钱买午餐了?万一不合你口味呢,要不还是退了吧。”
同桌的人不自觉地点头,相当同意朋友的看法。
“五毛钱尝两样新玩意儿,值当。”胡双爽朗一笑。
另一边,于知乐和张文心两人煮好了六碗粉,一一端上桌。
其中有一碗是胡双的,加了双份虾和双份鲍鱼。
奶白色的汤微微沸腾,带着浓郁鲜香味道的蒸汽朝她扑面而去,引得她食指大开。
好友还想继续劝她,她迫不及待地喝
了一大口汤,发出惊叹声。
“好喝,比国营饭店的大骨头汤还要好喝。”胡双一句话就堵上了好友的嘴。
同桌的中年男人正在掀开桌子中央的调料罐查看,动作一顿,接话道:“小姑娘,你吃过多少次国营饭店?这儿的东西肯定比不过国营饭店,胡大厨的手艺可是祖传的。”
说教的语气让胡双眉头紧皱,她应道:“大叔,你又吃过几次国营饭店?你都还没尝过这的河粉呢,怎么得出的结论?”
“我肯定比你吃得多。”中年男人突然就恼了,“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
胡双嗤笑一声,翻了个白眼。
她那个看起来怯怯的朋友低笑出声。
“你。”男人的脖子涨红,“不吃了,把钱退给我,这种小摊看着卫生就不好,到时候别给大家吃进医院了。”
“你那只眼睛看见别人的卫生差了?灶台比你的脸还干净。”胡双呛声道。
隔壁桌的人听了她的话,扑哧笑出声,纷纷附和。
摊子的卫生是有目共睹的,桌面擦得锃亮,调料罐都是全新的。
“无理取闹的小丫头,我懒得和你扯皮。”男人哼了一声,大喊,“退钱!你们该不会是想强买强卖吧!”
这人的粉还没煮上,于知乐让张海梅去给他退钱,朗声道:“各位,河粉还没下锅前可以随时退钱。”
“不退,这小味想到我魂里了,等着吃呢。”一位大姐大声回应。
中年男人剜了她一眼,气昂昂地走到另一家吃食摊子,高声道:“给我来两碗鲜肉云吞。”
胡双撇了撇嘴,吐槽道:“脑子有病。”
话毕,她叫住给好友端来河粉的葛泰,说:“小哥,再加一碗泡椒粉,全加虾,一起送到纺织厂。”
“好。”葛泰再收下她五毛钱。
好友一听要求就知道是给自己买的,正想阻止,被她塞了一勺汤。
只需一秒,好友的味蕾就沦陷,默默低头吃粉。
胡双小锅里配菜吃完了,她往锅里加辣椒酱和醋,又美滋滋地吃了起来。
与此同时,海鲜河粉在征服着其他桌的客人。
很多人只尝了一口,立即找葛泰订中午的外送。
出摊没半小时,他就接了十个外送的单子,而且大部分人都是全加配菜。
一趟人离开,又一趟人坐满桌子。
期间,还有人自带饭盒一口气打包了十份全家福河粉,生意红火得让周边副业组的人看得眼热。
于知乐和张文心不停地煮粉,直到八点半左右才能停下来休息。
这时,周边村子的人陆续抵达大集,而身着蓝色工装的人渐渐消失。
“呼,太累了,明天我胳膊可能都抬不起来了。”张文心一口气喝完一壶水,不断地捶打手臂。
于知乐打趣道:“生意好还不乐意了?”
“乐意,乐意,最好能让我干上十个小时。”张文心笑嘻嘻道,“我爱煮粉,我爱一次性煮三锅粉,中午和下午再来多点人吧!”
生意比她预想的要好上许多,她就爱看葛泰和张海梅不停地收钱。
想着,她瞥了一眼装河粉的木盆,估摸着就剩十份的量,这意味着她们卖了四十多碗河粉。
“这一个多小时差不多赚了十五块!”张文心在心底盘算着数,激动地朝于知乐比了一个手势,“除去成本,怎么也有这个数吧。”
于知乐淡定地说:“差不多。”
“不管了,我先坐着休息一会。”激动过后,张文心觉着累了,拉着于知乐坐在长凳上休息。
张家三姐妹洗干净最后一个小瓦锅,也被她招呼着坐下。
此时,陈昭和霍天和正聊得火热。
大集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南侧的摊子卖的是草编的小玩意,光顾的人很少。